2024年全国31省市最低工资标准
2024年10月起,你的工资不能低于这个标准。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更新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最低工资标准情况”。
2024年全国31省市最低工资标准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数据显示,月最低工资标准方面上海最高,为2690元;江苏省、浙江省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490元;吉林、湖南、云南等地均有所上调。
25地最低工资标准≥2000元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不同行政区域可以有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经梳理发现,此次更新后,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000元及以上地区有25个,分别是上海(2690元)、江苏(2490元)、浙江(2490元)、北京(2420元)、天津(2320元)、广东(2300元,其中深圳2360元)、湖北(2210元)、河北(2200元)、山东(2200元)、陕西(2160元)、吉林(2120元)、四川(2100元)、辽宁(2100元)、湖南(2100元)、重庆(2100元)、河南(2100元)、西藏(2100元)、黑龙江(2080元)、云南(2070元)、安徽(2060元)、宁夏(2050元)、福建(2030元)、甘肃(2020元)、海南(2010元)、江西(2000元)。
从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来看,第一档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在20元及以上地区有26个,北京以26.4元排名居首。
什么是最低工资标准?
2003年12月30日,原劳动部公布《最低工资规定》,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明确了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那么,什么是“正常劳动”?
正常劳动,是指劳动者按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
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间,以及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
最低工资和底薪有什么区别吗?
在中国大陆,最低工资标准与底薪存在区别。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确保劳动者获得的基本生活保障的薪资底线。这个标准通常按月度计算,并且可能因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成本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各省级行政区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设定不同档次的最低工资标准。在广东、江苏等地,下级市、县政府也有权在上级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制定不低于上级标准的本地最低工资标准。
另一方面,底薪通常指的是员工在企业中所规定的起始薪资,它可以高于最低工资标准。底薪是根据企业的薪资结构、员工的职位、工作内容等因素来确定的,并不受国家最低工资标准的直接约束。
总的来说,最低工资标准是一个法定概念,用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底薪是企业内部根据自身情况设定的薪资起点,两者的目的和制定依据不同。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基本工资吗?
1. 最低工资标准并不等同于基本工资,它是指在法定工作时间或根据劳动合同约定工作的时间内,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必须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2. 基本工资通常是固定的,由企业按照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来设定。
3. 与之相对的绩效工资则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企业经营状况而变动,通常被视为提成。
4. 因此,当我们谈论最低工资标准时,通常是指的基本工资,而不包括绩效工资。
5.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第三条,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6. 在此规定中,“正常劳动”指的是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或约定的工作时间内进行的劳动。
7. 劳动者在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或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参加社会活动时,都被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