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下棋>中国象棋>

中国象棋的文化

时间: 学良775 分享

  中国象棋是一个古老的而富有智慧的游戏;下面是有中国象棋文化,欢迎参阅。

  一、中国象棋的特点

  中国象棋具有下述特点:

  (一)象征性: 或许, 中国人的祖先, 生来就极具象征的天赋。一部《易》书, 居然敢以八卦的六十四卦, 去储存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一阴一阳(── ——)叠变的六十四种模型, 就把天地万物尽收于其中, 构成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缩影;丰富的汉字, 无一不揭示着万物发展的一定规律。象棋也不例外, 自它从原始棋进入到文明时代, 象形的棋子便有了象征的雏形。棋生《易》, 《易》又反过来促进棋的发展。如比较能代表象棋童年时期的“六博”棋, 子数虽少, 着法虽简, 棋规也没今天完善, 但却通过双方棋子的运行、对抗, 将《易》的阴阳相克, 嬗变转化的朴素原理体现出来。以“枭”代表舜的祖先的图腾, 不但具有宗教的意味, 而且将当时的以部落首领为主的社会形态也反映了出来。随着象棋形制的不断完善、深化, 象棋所容纳、象征的意蕴也就越发丰富、广博。像一度出现过的三国象棋, 不仅从枰面、棋子上反映出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形态, 而且还从两方联手, 即可战胜任何一方的棋理上, 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战略思想。水养育了人类, 人类自然对水感激不尽。这美丽的情感, 在我们祖先的棋里也得到体现。春秋时有一种博棋, 是十分有趣的。先说棋盘. 它的棋盘不是今天这种平面的, 也没有六十四个方格, 而是立体形的。棋盘中间凹下去, 里面装着水, 周围凸起的是山, 星星分布在其间,像是天地自然的浓缩;水里有九枚鱼形的棋子。在我们先人的眼里, 九是最大的数, 鱼则是丰富无限的象征, 而水就含着一种使生命日日新的深意。这博棋开局得投箸, 谁投箸赢, 谁才有资格钓水中的鱼(棋子)。投箸前, 则又要先洗手, 意思是自己拥有生命创新的水了, 便可尽情地到天地间去施展身手。所以谁钓的鱼多, 谁为赢棋,意即拥有了丰富的人生。现在的棋枰还保留着楚河汉界, 出处便在这, 非楚汉之争后才有水的。

  人类的进步, 在于文化的积累。棋也一样, 当《易》的知识渐渐在人民群众中普及,博棋那种直接将自然宇宙浓缩到棋枰的形制, 就显得笨重了。于是, 便有人创造性地将《易》的六十四卦化作方格, 置于棋枰, 以此象征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为以后的诸子百家的融入,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 当我们面对象棋时, 既觉得那黑白双方是两军对垒, 又感到那是丰富人生的缩影; 既有儒家和谐的美感, 又有道家飘逸自由的空间;有建筑学的形美, 有政治学的秩序, 又有精深的数学内容,令人有取之不尽、学之不尽的感觉。而这一切, 皆来自象棋丰富的象征。

  (二)完整性:如上所述,当原始棋步入文明社会, 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时期中, 象棋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棋法由简到繁, 由粗到精, 而成为今天的形制。六十四格的棋枰, 三十二子力的配置, 楚河汉界的划分,象行田, 马行日, 炮隔山打子, 车纵横八方,将帅不出九宫的棋规, 各棋子疏密有致的定位, 已浑然一体,如若一个宇宙系。熟悉象棋的人都知道, 即使减去枰上的一只兵一只卒, 都会使人觉得不完整, 有缺陷,令人有头重脚轻之感。而象士车马炮只取双, 不要单, 不要三只或四只, 不但是为了棋子更好的配合, 如连环马, 担竿炮, 更是体现着中国人对完整看法的文化意识。因为在中国人眼里, 双是完整的象征;双如同天地, 如同阴阳, 如同刚柔, 是繁衍生命, 繁衍事物的不可缺一的整体。

  象棋有了这完整, 加之被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充盈, 那深刻、广博的内容就任人去吸收。即使展开想象的翅膀, 一生也难以穷尽。它貌似窄小的棋枰, 实则是辽阔无限的空间,任人去发挥, 任人去创造, 而不会感到拘束;它寥寥的三十二只子,到了棋人手中, 便俨然是神秘的魔方,生生息息, 多姿多彩, 千变万化地展示着一片片神奇的棋境、局面。一般下棋的人, 都可感觉到, 象棋就像是完整的社会形态。准确说, 她更像是封建社会的形制。帅如皇, 士如文官, 相如宰相, 车马炮如武将( 或百官 ), 兵卒好比是平民百姓;等级分明, 次序明确。帅贵如天子, 稳坐九宫, 不劳而获;士相也不用过河作战;车马炮虽冲锋陷阵, 却能进能退, 比兵卒威风得多;兵卒则最贱, 只能进不能退, 只能老老实实地为皇卖命, 排头阵, 打前阵的也是兵卒, 绝无选择的余地,充份反映着封建社会的意识。

  但看一门艺术是否完整, 还得看其是否鲜活, 是否像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是否能吸纳世人的创造力。要不, 完整便成了死亡的同义词。就像, 如果象棋仅仅是体现着封建社会的完整, 她不但不会被平民百姓所热爱, 而且早已被人遗弃, 不存世间。象棋的完整, 恰恰就体现在她的鲜活, 她的生命般的灵动, 她的深博, 她的无限。尽管她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生存”, 不可能不打上封建社会的烙印。然而, 作为有生命的人, 是从不会甘于坐守待毙, 甘于被死死束缚, 放弃自己的追求的。因此, 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想, 使象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完整得如同天地,如同自然万物, 如同一片文化的海洋, 谁面对着她, 谁都可拥有自己所望的完整世界。就像她的象征的广延性, 至今仍以特有的宽广的胸襟, 迎接这个时代, 吸收、容纳时代的精华。如人类当今的整体意识、和平理想、创造精神等, 它都能表现出来。限于其内容的丰富, 我们已另文详谈, 本文就不多谈了。

  (三)丰富性:中国象棋的丰富性, 主要表现在它棋谱的众多, 局式的精妙,以及它派生出来的各种棋艺。

  1 、在象棋现存、可考的棋谱中, 自唐代的《樗蒲象戏格》至清朝的《听雨轩棋谱》, 计有五十三种, 二百八十三卷. 因大多棋谱已亡佚, 所记局数无考. 但现存的棋谱中,所载的全局、残局就达二千八百七十五局, 变着盈万. 其内容的丰富, 行棋运子的韬略,布局进招的神妙, 至今仍然是棋手学习的经典. 至于民间自创的棋局, 现代、当代刊行的棋谱, 棋书, 就更是车载斗量, 数不胜数了.

  2 、象棋不但以特有象征的魅力吸引着广大的群众, 还以派生出各种艺术趣味盎然、引人入胜的棋艺, 深入民心. 如排局、三子棋、双井棋、四子棋、斜方棋、十字棋、旋转棋、擒敌棋、围瓜棋、直棋等. 这些棋以游戏为主, 棋法简约, 极易掌握. 除排局、擒敌棋是有字棋外, 余皆无字,均可用兵卒或黑白棋子代之. 如逢无象棋用具时, 随处可以画地为枰, 拾石子、树枝作棋子, 野外、田头、街巷皆可享棋艺之乐. 在它们之中, 能脱颖而出, 成为一门新艺术的则是排局了. 排局虽从象棋残局脱胎、演化而成, 但它犹若书法之于汉字, 音乐之于数字, 其任人创造的美,遣子蕴意, 造化无极的空间, 已在各门艺术是独树一帜. 单排局体载划分就有连照局、冷着胜局、宽紧胜局、最长连照胜局、普通和局、七子和局、字形局、图形局、江湖棋局、民间棋局、古局诠正、姐妹局、趣味棋局、单双步局、游戏棋局、少子局、多子局、实用排局等十八种. 目前, 排局已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创作方法和美学理论.象棋在中国形成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 无疑是中国象棋丰富多彩的具体表现.

  (四)教育性: 寓教于乐, 又是中国象棋的一大特点. “虞舜作象棋以教商均”, 孔子的“不有博弈者乎, 为之犹贤乎已”的提法, 都说明象棋具有养德导智的教化作用. 具体说来, 惊险的搏杀, 可以培养人们应变事物的敏捷; 行棋运子的统筹、算度, 可以增强人们的数学知识; 千变万化的变着, 可以培养人们的创造力; 动的节奏、形的美感、棋子的执着追求, 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想象力; 临杀勿急、见弱不欺、临危不乱的棋艺哲理,可以冶炼人们的品格; 遇强不怯、遇险不惊的短兵相接, 可以培养人们坚韧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而象棋的棋规, 无不在端正人们的行为规范. 象棋教化于人的, 显然不仅仅这些, 它丰富的内容, 时刻潜移默化着下棋的人.

  二、象棋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人类任何一样东西的发明、创造、完善,不但与其发明地的政治、科学、文化、哲学、习俗和思维方式等有密切关系, 而且会自然而然地将这些特性呈现出来.象棋作为中华民族一项特有产物, 它势必一方面是中国文化智慧的结晶, 一方面又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形成自己的特点, 而独具一格. 象棋之所以数千年至今不衰, 就是由于它既有一个无限的创造空间, 又有着独特的、广博而奥妙无穷的文化内涵.大体说来, 象棋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有沿着三个方面进行的, 即象棋的知识化、艺术化和社会化.

  (一)知识化: 象棋从原始棋脱化出来时, 正面临着一个民族文化发展、形成的社会. 就目前的资料来看, 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可从《易》中体现出来. 《易》学在中国, 可谓源流渊远, 若从传说中的伏羲画八卦算起, 至今有五千多年之久,几乎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时起步. 古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今只存《周易》. 《易》学是春秋以前中国文化的最高表现形态, 它的发展, 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的进展过程. 象棋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发展, 充满《易》理是再自然不过了. 当时的“六博”, 棋法单一, 但它的投箸行棋与《易》的揲蓍——“挂一以象三”是一致的, 即谁投箸赢, 谁就获得“天地人”三才, 行棋必然“光明正大”, 为“正义之师”. 所以六博的棋法, 谁投箸赢得多, 谁就易取胜, 还保留着《易》的“唯心”原理. 由于象棋的象征特性, 它极易吸纳所处时代的知识精华. 但它又非死搬照套. 曾有一种“灵棋”, 置棋十二枚, 几乎照搬《易》的方法,每四枚为一组, 分刻上、中、下三字, 占卜的时候分四次投掷, 每次都得到上、中、下的一种组合, 最后将四次得到的结果放在一起, 来预卜吉凶. 切合是切合《易》了, 却远离了棋的灵性, 而流于刻板. 最终是没被大众接受, 只成为占卜的工具.随着孔子著《易传》, 灌之予较为丰富的哲学内容之后, 人们对《易》有了全新的认识.因此, 人们就从博棋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塞戏”. 首先, 塞戏以尊重客观规律出发, 摒弃了博棋投箸行棋的“侥幸取胜”作法; 其次是溶进更为丰富的《易》学原理和儒家的哲学思想. 正如汉边韶的《塞赋》叙道: “始作塞者……制作有式: 四道交正, 时之则也;棋有十二, 吕律极也; 操厥半, 交爻列也; 赤白色者, 分阴阳也; 乍止乍存, 象日月也;行必正直, 合中道也; 趋偶方析, 礼之容也; 迭往迭来, 刚柔通也; 周而复始, 乾行健也; 局平方正, 坤德顺也……”说明塞戏不但把《易》的四象、六爻、阴阳、乾坤、刚柔等内容揉了进去, 还把儒家的仁义、德、礼、中庸等哲学精华吸收了.而诸子百家中, 较有代表性的道家、兵家、墨家、名家、法家的内容, 都不同程度地充实了象棋. 如道家的“无为无不为”, 使棋子变得更为微妙、含蓄; 兵家的军事谋略,使象棋富于奇诡、变化难测; 名家形而上学的逻辑体系, 其“指者,天下之所兼, 天下无指者, 物不可谓无指也”, 说明“指”不仅是独立自存的, 而且不依靠物, 可以转化为物, 从理论上进一步印证并深化了象棋的内含: 即同是一付象棋, 却可以同时象征许多事物.

  从尧舜制棋, 孔子倡棋, 屈原在《招魂》篇中把象棋当“国宝”来赞誉, 到后来班固、边韶、汉成帝、魏文帝、周武帝、宋太祖等对象棋的积极参与及高度评介, 我们可以看到, 象棋不仅被当时的最高知识阶层认可、介入、钻研, 而且最高统治者也把当作宠物,不敢小觑. 明太祖朱元璋是象棋一流高手,也因此深知象棋具有“经国用兵”的丰富内容, 害怕朱家的江山不稳, 便严禁国人下棋,将下棋列为“杀头之罪”. 由此可见, 象棋被知识化之后, 本身就像一片知识的海洋.

  (二)艺术化: 象棋寥寥三十二只子, 便深藏着中国文化丰富的意蕴, 无疑是体现了传统文化、语言的艺术精华. 《易》辞的简约、精致; 先秦文学语言的精炼、深刻; 诸子百家学说的以一当十、字简意深的艺术手法, 对象棋棋子多少的设置, 当是极有启发, 并被吸收了的. 秦汉前后的书法、绘画、建筑的精美, 则促使象棋去寻求、完善自身的形体美. 如棋枰的对称美, 棋子摆布的建筑美, 行棋运子形成的书法的空灵美, 无不体现着艺术的韵味. 至唐宋诗词、元曲杂剧、明清小说的兴盛, 使象棋的阴阳、刚柔、对立的矛盾冲突哲思增添了新的内容. 它的开、中、残局, 犹若诗词的起、承、转、合, 戏剧的呈现、发展、高潮、结局; 对局的突变、惊险迭出, 如若小说曲折的情节, 悬念的设置. 而戏剧、小说对人物的塑造, 则使象棋各子具有不同的性格: 既有正气凛然的车, 浪漫空灵的炮, 亦有刚柔并兼的马, 忍辱负重而勇于自我牺牲的兵卒.任何一门艺术, 都是含蓄的, 人们只有通过细细的品味, 大胆的联想, 心身的融入,才能悟到它丰富的美. 象棋亦然. 所以说, 象棋是动的诗, 静的画, 一个艺术化了的人生舞台.

  因她是艺术化了的舞台, 我们体味到的就不是待五子棋、六子棋那样简单的搏杀快感了. 当我们打棋谱, 或看高手下棋, 我们就可以看到: 有的行棋豪放, 无一子不像汹涌的大潮,不像奔腾的马, 仿佛李白的“银河落九天”, 令人心胸澎湃, 大气盎然; 有的行棋细腻, 宛若丝丝春雨, 一层一层地为你露出“春天”的真容; 有的刚柔并济, 既为你开出花的柔美, 又为你展示雪峰的冷峻, 使你如感受着有甘有苦的人生. 因其艺术的丰厚, 我们时常都可品味到其诗般的棋韵, 画般的意境, 书法般的流畅自然.

  (三)社会化: 中国象棋丰富而雅俗并存的内容, 使它易于走向社会, 被广大民众接受,和社会生活打成一片. 这一是得助于先秦以前的社会开明, 人们的思想、感情比较活跃、自由, 出得真言, 流得真情, 不像封建社会那样禁锢. 从《诗经》里的爱情诗, 直斥帝王、高官、贵族的讽刺诗, 以及对自由的鸟的赞美诗, 我们都可体味到那时活跃自由的民风. 二是诸子百家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 都采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形式, 来表达自己深奥的哲学思想, 无疑也促进了象棋的向通俗化、社会化的发展.可以说, 在没有电视、电影等现代化娱乐用品的时代, 象棋则是千家万户娱乐的道具, 它的普及性, 它的男女皆宜的特色, 无疑是别的品种所不能比拟的. 更因它不是给人被动地接受, 而是让人直接参与, 自娱自乐, 常常给人一种创造的新奇,使人获得的美感层出不穷, 每时每刻都充满新的愉悦, 从而使它保持一种永恒的魅力, 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 由于它的象征特性, 能充分地寄寓人们的理想、追求, 也就很自然地社会化, 充注着平民百姓的思想. 如兵卒的吃帅捉将, 体现着“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 “在得道登天, 追寻人生最高境界的路上人人都有机会”的人文意识. 而且, 象棋本身, 亦呈现着一种社会模式, 它的将、士、象、车、炮、卒的设置, 犹如社会划分的上、中、下三个阶层, 各自的职能、威力有着明显的区分. 俨然是一个浓缩的人生社会. 使人觉得棋如人生, 而且是一片可以使人尽情 放自我的自由天地. 所以, 当象棋进入社会后, 自然地就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难以分离了。

  三、结论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 象棋和中国文化相结合, 发展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与中国的《易》、哲学、科学、兵法等相结合, 而向知识化发展, 使象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一方面与中国的文学、绘画、建筑、书法等相结合而向艺术化发展, 使象棋充满迷人的艺术魅力。一方面与中国人的人生理想、精神世界相结合而向社会化发展, 使象棋与中国社会密切相联。这三个方面, 不但使象棋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甚至可以说,象棋, 就是中国文化的符号、缩影.我们相信,随着对象棋文化不断的深入研究, 它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理解、接受; 随着象棋进一步与人类的先进文化相结合, 它必将一如既往地敞开宽阔的胸怀, 去寄寓人类的共同理想、进取精神, 为人类添一笔独特的精神文化财富。
看过中国象棋的人还看了:

1.中国象棋级别

2.中国象棋名人棋谱介绍

3.中国象棋有哪些经典故事

4.中国象棋经典的棋谱

5.中国象棋的起源和发展

1263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