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下棋 > 围棋 > 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学围棋

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学围棋

时间: 雪花750 分享

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学围棋

  围棋是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下面学习啦小编给你介绍怎样帮助孩子学围棋,欢迎阅读。

  家长帮助孩子学围棋一.家长的工作.

  棋童学棋,一般是家长给孩子选的道路,虽然也有孩子主动接触并喜欢上的,但促成孩子学棋的决策权最终在家长手中。而且,在孩子兴趣减退的疲乏期继续支持,鼓励并督促孩子坚持学习的工作,也要由家长来做。

  家长在一个孩子走上围棋道路并坚持下来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绝不可小觑。

  1. 选择机构和老师.

  考虑到作为受众的孩童较为幼小,本文就不再赘述孩子自学的情况了。进入相应的机构跟随老师学棋,是我们主要研究对象。

  现在围棋培训行业蓬勃发展,新出现的机构和新入行的老师都如雨后春笋,不免鱼龙混杂。家长选择机构和老师的最大难处,在于信息不对称。大部分棋童的家长对这一行了解不多,不知道什么机构才合适,什么老师才合格。

  选择机构和老师,绝不可简单的只看名气。名气固然重要,但要知道机构和老师的名气一般来自于两方面:一者是通过广告宣传,二者是通过其学生家长的认可而口口相传。

  这两者虽然有很大程度的交集,但显然是不一样的,商业广告的含金量,和口口相传的声誉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当然最难的一点在于,口口相传的含金量里,常常包含着广告类来源的叠加,如何区分,就需要家长的智慧了。

  现在有些培训机构,崇尚一种新的办学理念:对幼教类院校毕业的老师进行培训,让其从零开始学棋,继而再教零基础的幼童。当棋童通过了启蒙关,留存下来之后,这些老师学棋的速度就必须快于棋童,从而打出时间差,以供持续教学。

  我不推荐家长们选择这些机构,哪怕这些机构里,有些挂出的名头还很大,在全国的名气还很响(这就体现出商业广告和规模宣传的效果了,哪怕一个机构在业内就是笑话,也一样可以在一段时间里成为全国最知名的机构之一)。

  我在此并不是要嘲笑这种办学理念,毕竟这也算一种积极的尝试,并且很多时候机构的决策选择也出于无奈。我认识的一些这类幼教出身而投身围棋培训行业的老师也很敬业,我丝毫没有对她们不敬之意。

  业内有一句话,叫“下的好未必教的好”。很多家长可能都听过,这是说很多教棋的老师,因其少年时代常年学棋,性格也许偏为内向,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稍欠,故而自身水平虽然很高,将技艺传递给孩子的效率却很低。这种现象确实是有的(但并非多数,教不好又不能自己成长起来的棋手老师最终是会被淘汰的)。

  但还有一句话很少有人提及,这是残酷的事实:“下不好,一定教不好。”

  虽然对教学效果可以有很多种评判标准,但考虑到围棋在当代首先是一项竞技体育,此处也仅以学生水平高低,比赛成绩作为评判好坏的标准(至于其他标准,将放在第二部分来说)。

  说幼教院校出身的老师更擅长和孩子打交道,这个不一定,不论你是什么出身,人际沟通这种事情都是要实践干出来的,不论棋手出身还是幼教专业出身,在接触足够多的孩子之前,都难说擅长和孩子打交道。而如果希望孩子水平进步的快,学棋学的正,成绩好,就没得选择了。幼教专业出身的老师如果是本科毕业后入行才开始学棋,那就不可能很快的有教学成绩(我这里说的已经很客气了)。就算你再认真再敬业再有热情,你的技术水平趋近于零,又能传递出去多少技艺呢?最多只能做个称职的保姆而已。

  所以家长在选择机构的时候,要首先避开这种风格的机构,选择棋手出身的老师执教的机构。

  同时,家长们必须知道,机构和老师常常是两回事。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兵,一个机构的好坏不是永恒的,关键在于业内少有的优质师资资源在哪儿。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其自身棋力有多高?教学水平有多好?

  哪怕家长们自身不会下棋,一样可以对这些问题做出判断。对于老师的棋力判断,大可从他参加过什么比赛,出过什么成绩来判断(现在是网络时代,找到信息不难)。要说明的是,老师的段位只能作为参考,因为现在行内有些老师的段位,存在虚报的,或是有证无水平的情况。其实对抗性竞技体育项目,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段位啊证书啊都只能作为参考。对围棋圈有了解或是有相应信息来源的家长,还可以从自己的人脉里搜集老师在圈内的名气。

  教学水平的问题,其实家长只要观察老师在授课时的表现就知道了。首先,有经验的老师一定很注重和孩子的双向互动,而绝不会是单方面的自说自话。其次,认真负责且有经验的老师一定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和长期计划,甚至可能会为此编出课件。最后,观察老师在安排学生们下棋时,对于棋道规范的传授情况,也是一种信息来源(这里可以参考我有关棋道规范的回答

  有哪些容易被初学者忽视的围棋礼仪?接受高手指导的正确心态(能学到东西并且有礼貌)应该是怎样的?里的内容,其中第一部分除了小标题2后的内容是只针对职业比赛的之外,其他内容大多同时适用于棋童学棋)。

  业内的教学课程一般分为大课和小课。大课一般是大盘教学,面对学生数量一般至少在6到8人,甚至10到15人以上,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可以在课程后半段的对局阶段接触到数量较多的同年龄类似水平对手,有一个很好的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环境。而小课一般是为了辅助大课而存在的,除了教授新内容之外,还可能有较多做题的训练,指导棋和复盘。既然我们此处讨论的是级位水平的棋童,那么其和高水平老师的差距是很大的,一般来说差距可能在13个子到17个子甚至更多。这种水平差距,指导棋的意义其实已经变的很小了,更多的是老师在严重放水的情况下引导教学。而在围棋的学习过程中,实战的意义之重大是毋庸赘述的,所以哪怕是很好的老师,如果只是找到老师上一对一的小课,却不参与有较好的同学环境的大课,学习效果就难免大打折扣。

  所以,家长们也一定要首先选择较好的大课,孩子的大课老师是第一位的。小课有胜于无,但并非必要。而只有小课没有大课,对孩子的进步是非常不利的。

  2. 家长的课后辅导.

  课后的辅导,主要是对孩子完成做题任务(包括改错)的督促。

  大课上很多时候不会有时间留给孩子们做题,小课就算有,也远远不够。而学棋的过程中,做题和实战的量应该大致五五开方为最佳。对于级位水平的孩子,需要做的题目主要是有关吃子,对杀,基础死活,基础手筋等四部分。具体用的参考书应该以大课老师的推荐为准。而题目的批改,大课老师有时间愿意做最好,否则家长就必须亲力亲为,如果家长不懂棋,只是对照答案批改,则不免会有很多问题,此处不再展开。

  做题以细水长流为宜,一次不宜过多,但最好不要连断数日。如果大课老师没有推荐书目,则可以参考这里的书目:

  《围棋教学习题册——入门》 [胡晓苓] 适合低级位棋童。

  《围棋进阶读本——梅之篇》 [黄焰] 适合低级位棋童。

  《李昌镐围棋基础训练——初级班》 [李昌镐围棋基础教研室] 适合低级位棋童。

  《围棋教学习题册——初级》 [胡晓苓] 适合高级位棋童。

  《围棋进阶读本——兰之篇》 [黄焰] 适合高级位到接近有段水平的棋童。

  《李昌镐围棋基础训练——提高班》 [李昌镐围棋基础教研室] 适合接近有段水平到低段水平的棋童。

  3. 对孩子心理的把握和引导.

  让孩子学棋,等于是让孩子早早接触竞争。虽然也可以以自身为基准纵向比较,但学棋难免会有横向的比较。而且段级位赛的赛制,以及围棋先天对胜负的争夺,注定了这种竞争机制远较应试教育的竞争更加激烈。

  让幼小的心灵早早承受这种竞争,无疑是兼有利弊的。利体现在,学棋出身的孩子在长大之后,面对竞争和成败,大多心态更为成熟,抗挫折能力也更强,从失败中爬起来重新上路所需的调整时间更短。而弊在于,一旦在幼年学棋的时候面对成败心态失调,就容易“童年有阴影”,不但得不到上面所说的利,反而可能适得其反。总之面对这种历练,孩子既可能战过关口成长起来,也可能彻底跌倒,留下深深的伤痕。

  其中的决定因素,虽也有孩子自己天性的部分,但更多的是家长言行的助力。

  引导孩子面对胜负的心态,方向在于教会孩子“胜不骄,败不馁”六字。孩子因连战连捷或是进步明显而开始骄傲时,就适当敲打;孩子因受挫而情绪低落时,要适当安慰,并帮助孩子冷静的分析原因,在孩子情绪最激动的兴头上,家长还可以帮其暂时转移视线换换脑子。孩子面对重要棋局或比赛过于紧张时要注意让其放松,或是逗其开心,或是转移视线大法,或是各种自行开发出的对症下药的方法(当然如果家长只会用嘴说“放松,放松”那我就...)。孩子过于松懈时要注意将其注意力吸引到重点上来,什么设奖引诱,装深沉谈心,甚至适度恐吓啊都可以。

  总之,要把握中庸之道。孩童心理不成熟,情绪难免大起大落,家长要注意适当助力减小方差,而具体手法可以随机应变。实在不行,冷处理也可以,但绝不能自己意气用事的加大孩子情绪波动的方差。

  尤其是,家长可以望子成龙,但切忌“恨铁不成钢”,尤其不能在孩子受挫之后还情绪用事的用言语攻击孩子。“你看人家XXX怎么怎么样!你为什么就不能怎么怎么样呢?!”“你怎么这么笨呢!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别人家的孩子大法,人身或智商攻击大法,都是是终极自杀大法,切忌!切忌!切切忌!!

  4. 家长自己的心态问题.

  每个家长都会或见到,或听到这样的故事:某个孩子几岁开始学,多久就上段了或者几段了云云。然后就难免拿来跟自己的孩子对比,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做到。而发现自己的孩子怎么都做不到甚至差之甚远时,望子成龙的心里就难免不平衡了。每个家长都需要战胜这种不平衡感。

  人生来天生的智商本就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每个人先天的性格,以及天赋里对于不同领域的适应性也各有不同,后天成长的环境,家长给予的启蒙教育与能力培养,物质支持都天差地别,种种因素堆积下来,到了学龄前后,孩子与孩子之间其实已经有很大的差别了,在学棋的速度上就显得差异更大。

  有些孩子先天天赋就好,再加上适当的培养,对围棋浓厚的兴趣,好的境遇(老师以及启蒙的时机),在初入棋道的短时间乃至几年里时确实可能突飞猛进,但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齐聚。天下的成功各不相同,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复制,家长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而且我还想指出的是,笑到最后,才笑的最好,学棋的路上没有人可以永远一帆风顺,该经历的,早晚都要经历。所以孩子如果在某个阶段进步不快,家长固然可以分析是不是哪方面的因素出现了问题,是老师教的问题?还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并对这些条件加以调整。但也有些时候,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没问题,孩子一样可能进境缓慢,这很可能就是瓶颈期而已。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只顾着羡慕其他的孩子突飞猛进而对自己的孩子“恨铁不成钢”。

  其实,家长自调节心态,和家长调节孩子的心态一样,尽量避免波动过大,向着“中正平和”的方向努力即可。

  家长帮助孩子学围棋二.孩子的学棋过程与成长道路.

  我觉得,孩子学一项才艺,除了多掌握一门本领本身的价值,以及培养孩子的思维等各方面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给孩子留下快乐而又有价值的童年。当孩子长大,回忆童年的时候,觉得自己将童年的一部分投入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一项终身性才艺的事情上,是一件非常庆幸的事,回过头让自己能够再选一次,自己仍然希望走这条路,这才是对家长的决策的最大肯定。

  如果是琴棋书画里的任何其他一项,我大可鼓励家长和孩子完全抛却对比,自娱自乐,只要孩子开心就好了,不要以超过他人为目标。

  然而遗憾的是,围棋不行。

  作为竞技体育,围棋先天的激烈竞争性要求你必须去比,而且要比赢。比如瑞士积分循环制的段位赛上到了最后拼刺刀的时候,每过一轮就有一半的孩子被淘汰,失去升段的机会,这是非常残酷的。对抗性竞技体育意味着这种竞争,不是高考或者考研时那种取前百分之几的竞争,更不是什么考试拿到一定比例分数及格就行的客观评价,而很可能是咱们面对面对决,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把你干掉之后,下一场我要面对剩下来的更强的对手,同样只有那个更强的人才能留下来。

  一轮复一轮,一年复一年。这种竞争会将人群无情的按金字塔划分,只有最强的人可以杀到塔尖。

  这种残酷的胜负的世界,我就不做过多描述了。

  但哪怕在这种残酷中,我们仍然可以让孩子收获比胜负更多的东西。功利性与去功利性,永远是共轭平衡的。各位家长,共勉吧。


看了“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学围棋”的人还看了:

1.什么是围棋“谋子”“失势”

2.围棋入门

3.围棋规则

4.围棋教学心得4篇

5.围棋高手速成方法

62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