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经典小说排行榜有哪些(2)
名家经典小说排行榜有哪些
十部百岁名家传记推荐
1《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
上榜理由:善待灵魂者长寿。
走到人生的边上,不仅是对先走的女儿和爱人的深切怀念,更多是将自己对人生百年的思考带给大家,尤其是将灵魂问题。这些读者想知道又没有权威学者乐意论述的难题,杨绛给予了自己的解读,尤其是按照作者多年的现身体会,给出了“看不见的东西,就没有吗”的质疑。这种对人生的全面思考,对“三观”很有激发。作者杨绛对灵魂的存在给出了现实的故事和理性的思考。她在咨询她身边一些“大家”学者的意见时,这些“大家”中的多数人竟对此问题漠然置之、思考甚少。她写出来了,道破了天机。她写的百岁感言,令人读后惊叹不已:这位百岁女性学者好高的灵魂尺度!她很会善待自己的灵魂!——这也许就是寻找灵魂的现代人最需要的,难怪该书能有那么多的读者共鸣!
作者介绍
杨绛(1911~),生于北京。父亲杨荫杭为著名律师。1935年钱锺书考取英庚款留英奖金,杨绛陪同自费留学,1937年女儿钱瑗出生。1949年钱钟书、杨绛夫妇得到清华大学聘书,杨绛为兼任教授。1966年8月,杨绛、钱锺书被“揪出”,杨绛扫厕所、被剃“阴阳头”。1967年女儿钱瑗与王德一结婚,住杨绛家。1970年王德一被极左派诬为“5.16”自杀身亡。1970年杨绛被下放干校,1972年回京。1975年冬杨绛夫妇煤气中毒幸无恙。1987年4月杨绛退休。1997年钱瑗去世,1998年钱锺书去世。2001年钱钟书、杨绛把一生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清华大学设“好读书”奖学金。杨绛本身通晓英、法、西班牙语,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译作有《堂•吉诃德》。钱钟书和钱瑗相继去世后,92岁的杨绛重新提笔,2003年93岁时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2007年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现在105岁,居住在北京,身体依旧很好,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铄。
2《黄慕兰自传》
上榜理由:革命乐观主义者长寿。
本书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女“红色特工”黄慕兰回忆录,上海地下潜伏发现叛徒向忠发,营救关向应、周恩来等工作波光诡谲;解放前两次入狱和解放后因“潘汉年案”18年的秦城监狱生活让人嘘唏不已;为自己的“反革命罪、党龄、组织关系”平反问题多年不断上访让人扼腕叹息。她的四次婚姻一路坎坷,她的前后两位丈夫宛希俨和贺昌都都是革命烈士,襁褓中的孩子不能亲自抚育。她的一生与中国时代风云人物一起,一路大风大浪,以前由于党的纪律不能说的事情,在逐步解禁后,她在自传中详细讲清楚了,给当年对她的做法有意见的党内外人士有了清楚的解答。比电影《潜伏》还好看。黄定慧的长寿,印证了她爷爷临死前说给她的话:“你是生了三天三夜才生下来的,你是生不愿来、死不愿去。”她九死一生现已高寿109岁,她的长寿密码是:革命需要革命乐观主义,革命乐观主义者长寿。
作者介绍
黄定慧(1907~),祖籍湖南浏阳。1921年北伐前夕,黄慕兰逃婚后在汉口投奔宋庆龄、何香凝领导下的妇女运动,19岁担任了汉口妇女部的部长,她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有文化、交际广,有魄力,在武汉三镇很出名。1927年三八节,武汉举行了几十万人的庆祝大游行,国共两党的名流如宋庆龄等全部到场,那年刚20岁的黄慕兰是大会的主席。后转入地下任中共江西省委、中共中央暨南方局、北方局秘书兼机要交通员。1931年春,调任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营救部部长。抗战期间,在上海金融界和文化界兼任过不少社会职务,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42-1944年被囚重庆,后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在沪参加文艺和银联复兴工作。1950年任救济总会上海分会秘书。1955年,因错案长期受审查。1980年平反后,任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市政协委员。1994年离休,现居杭州。
3《马寅初全传》
上榜理由:老来意志坚定者长寿。
马寅初(1882~1982),汉族,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1882年6月24日,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浦口镇。1906年赴美留学。1915年回国任北洋政府财政部职员。1921年兼任中国银行总司券(总发行人)等职,1927年后任浙江省政府委员等职。新中国建立后曾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1960年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居家赋闲。1979年平反,恢复名誉。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
马寅初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铮铮铁骨,对蒋介石及其政府的批判,以及他的多方面才能,周恩来对他的暗中帮助,在书中都有精准描述。解放后他的北大管理、学术研究、参政议政等做了介绍。“”中的一人单枪匹马迎战批判,被打倒后的态度,以及90高龄抗癌详细过程,悼念周恩来去世等细节感人至深。他的多种养生做法也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1969年他87岁时右腿突然瘫痪,他就在在房间里双手扶着一个高凳,拖着瘫痪的右腿,步履艰难地在地板上拖出一条很宽的痕迹。1972年,91岁做了两次直肠癌手术后,两条腿都瘫痪了,于是就坐在轮椅上活动手臂。若是夏季,他每天坚持挥动大蒲扇数千次。到百岁时他心中的意志仍旧坚定,头脑清醒,这是他的长寿秘籍。
作者简介
彭华,1969年生,男,笔名彭印川。四川丹棱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史、近现代学术/思想史、巴蜀文化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出版著作五种七部——《燕国史稿》、《忠恕与礼让——儒家的和谐世界》、《马寅初的最后33年》、《浪子悲客古龙传》、《侠骨柔情古龙的今世今生》、《挥戈鲁阳金庸传》、《风华再现金庸传》。
4《我的人生故事》
上榜理由:老来求真、求实者长寿。
本书从周有光(1906~)先生20世纪50年代开始创作的作品中,按照年代、故事内容、事件特点、趣味性等要素,选择了最有代表性、最通俗易懂、故事性最强的作品66篇,从家庭渊源、教育背景、婚姻恋爱、求学经历、生活波折、离奇遭遇、治学思想,以及晚年生活等多方面,可以了解这位世纪老人永葆青春的秘密,以及他如何在110岁的高龄仍然保持高度的人生智慧和惊人的思考力。老来求真的一批人活得都长,如巴金、梁漱溟等。他们不是清议粉饰一下时政,而是对国家的发展做深入的研究。他们很犟,倚老卖真,敢言人不敢言。这就印证了“脑寿命决定人寿命”的道理,在书中,周有光如何运用大脑就很多很好的秘诀。
作者介绍
周有光祖籍江苏常州。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奉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他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晚年对中国、美国、苏联三国政经对比研究,其学术研究受到广泛重视。
5《百岁拾忆 百岁追忆》
上榜理由:家风正,家族长寿。
这两本书是弟弟马识途讲述做职业革命家的故事,哥哥马士弘讲述从原国民党少将到起义后参加革命的故事。两兄弟在国共革命时,相互掩护帮助,在抗日时连同家族一起热血参战。在解放后的历次运动中,两兄弟都相互协助,共度难关。期间也讲述了家风对他们的影响及如何长寿。并有马识途对人大民主建设上的一些思考。马识途的爱人在地下工作中被捕后牺牲,与亲女儿失散20年后团圆。作者真实叙述中,饱含着革命者的泪水和智慧。这两本书合起来看,能更好地透视中国两个政党多年的厮杀和合作。马识途的父亲马玉之是爱国乡绅,曾出任过三任县长。马玉之的家训是:布衣粗,菜羹香,意自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马识途、马士弘兄弟姊妹均能遵其教诲。这个家族出来的两兄弟,识大体,关键时刻倾力救助,这部传记佐证了“家风正、寿命长。”
作者介绍
马识途(1915~),著名作家,电影《让子弹飞》原著作者,原名马千木,1915年生于四川忠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组织工作。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沧桑十年》,纪实文学《在地下》等。2014年1月,马识途举行了书法义展,卖出230多万,全部捐给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为此,文学与新闻学院设立了“马识途文学奖”。马士弘(1911~)是他的亲哥。
6《宋美龄传》
上榜理由:博爱精神照亮长寿路。
宋美龄(1897~2003)在跨越3个世纪的历史风云际会中光芒四射,瑕瑜互见。非仅凭恃其出众的才华和超卓的智能,更重要的是“妻以夫贵”的幸运。蒋宋的结合是二十世纪中外历史上最突出的一场政治婚姻,权力与财势的结盟。她有与生俱来的聪明、美丽与手腕,加上孔宋家族的强力后援与美国背景,使她在权力、财力和魅力的交织中,成为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争议与影响力的女人。她是一个“不世出”的政治人物,具有多重性格和不同行事标准;她知道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为重,却不忘袒护孔宋家族营私误国与外戚干政;她以爱心关照战争军人遗族与孤儿,自己亦乐享锦衣玉食和荣华富贵。记述了她远离政治中心后的几十年隐居生活,与蒋介石之间的情感,“夫人外交”的秘闻以及她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故事。她能对冲纷繁世事的是内心信仰的基督教精神,那份博爱是她长命105岁的内在动力。如果从这一角度去看该书和中国近当代史中的宋美龄和她的长寿,会很有启发。
作者简介
林博文,台湾《中国时报》主笔、专栏作家、文史学者。曾数次采访宋美龄。著有:《时代的投影--近代人物品评》、《历史的暗流--近代中美关系秘辛》、《跨世纪第一夫人:宋美龄传》、《一句话改变世界》、《历史从此改写--跨世纪人物评点》、《张学良、宋子文档案大揭秘》等。
7《张学良口述历史》
上榜理由:吹开历史的天窗看人间,味道大不相同!
张学良(1901~2001),西安事变后被软禁,1900年恢复人身自由。《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在90岁张学良的印象里,张作霖吃饭,四菜没汤;张作相节俭,一个鸡蛋分两餐;叶公超好色,顾维钧风流;蒋介石只剩下了个派头;汪精卫、陈壁君的奇妙夫妻档;胡汉民发牢骚;孙中山一句话论东北局势;郭松龄宁折不弯,吴佩孚浪得虚名;阎锡山见风使舵、张宗昌能战、孙传芳不甘寂寞;以及溥仪溥杰,没落的皇室家族的种种……张氏的口述,随兴而谈,随意而至,流于细碎,却趣味盎然,更往往于不经意间,好比在历史的铁屋子里,开出一片极窄的天窗,露出来的,是遍寻史书也不能得的真实。常言100岁后挂在墙上,张学良口述更像是百岁老人站在天上看人间,与寻常传记著作味道大不相同,一目不忘。
作者简介
唐德刚,著名历史学者,生于1920年,安徽合肥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博士。长期致力于美国史、亚洲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并对口述历史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主要著作有《顾维钧回忆录》、《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晚清七十年》等。
8《中的精神》
上榜理由:弈道即寿道。
吴清源(1914~2014),祖籍福州,后加入日本国籍,被誉为“昭和棋圣”。1936年4月,在日本已侵占大片中国领土时,不顾在日华侨的反对,加入日本国籍。虽然吴清源加入了日本国籍,但日本人始终认为他是中国人。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吴清源却在日本所向披靡,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人的自信心。吴清源晚年强调用“中”精神,研究“六合之棋”。他说,围棋的弈道,就是长寿之道。吴清源90岁时,刚刚还是略带无精打采的神色,一旦坐在棋盘前面却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新的想法不停地摆出来,奇思泉涌,目光炯炯,令一旁的职业棋手都大为赞叹。2012年,日本第37期棋圣战的对决现场,遭遇丧妻之痛一年后,99岁的吴清源神态宁静淡泊,宛如禅房修炼多年的高僧。这位棋坛宗师把围棋理论和中国古典哲学智慧、禅宗修道智慧相结合,其高深的境界和造诣,让人不能不十分钦佩。
作者简介
吴清源7岁开始学围棋,13岁已隐然有中国顶尖高手之势,14岁赴日本学弈。1939年开始十番棋赛,将所有对手打到定先,成为日本棋界第一人,所向披靡。1939年到1956年,被称为“吴清源时代”。门下弟子有林海峰九段、芮乃伟九段等。
9《吴图南太极拳精粹》
上榜理由:“宗气”厚,人长寿。
吴图南(1884~1989),蒙古族人,9岁习武,先后拜太极拳家吴鉴泉与杨少侯为师。吴图南早年就读京师大学堂,他精通考古、文史和经络学,并通英语、法语等。解放前曾在南京中央大学、西北联合大学等高校任教,并担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主要著作有《科学化的国术太极拳》《内家拳太极功玄玄刀》《太极刀》《太极剑》等。该书中展示了吴图南的三世七太极拳、玄玄刀、乾坤剑等功技外,记述了太极内功修炼、太极松功练法、九宫步练法等不传之秘。在《吴图南太极拳精粹》一书中,首次刊登了吴图南写的“宗气论”,指出宗气是营气、卫气之外的人的宗主之气。太极拳的内气鼓荡等就是该气,俗话所说“人活一口气”,人死时最后一口“气”会喷的很有力、很远,就是指宗气。太极拳能否养生,学贯中西的吴图南在他百岁时写的“宗气论”,道破了天机。
作者简介
于志钧(1931―),吉林市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9岁习武,拜形意拳家刘自久为师。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同年拜太极拳家吴图南为师。1973年,从胡复生习得桓侯八枪。著作有《杨式太极拳小架及其技击应用》《太极剑技击大观》《太极推手修炼》《太极拳正宗》《太极拳推手正宗》《中国传统武术史》《中国太极拳史》《桓侯八枪――苌氏太极枪》等。
10《百岁溯往》
上榜理由:国学正脉蕴含长寿秘籍。
姚奠中(1913~2013)祖籍山西稷山县。国学传人、教育家、书法家。享年101岁。1935年,他师从章太炎研究国学,为章太炎晚年收录的年龄最小的研究生。1951年,姚奠中回到山西大学中文系执教,直到1996年退休。2010年,他捐资100万元成立山西省姚奠中国学教育基金会。他96岁结集出版170万字《姚奠中讲习文集》;100岁与弟子出版《国学之道》,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章太炎、姚奠中师生书艺展”,101岁还手书15米长卷《千字文》并参加在台湾举办的两岸百岁书画大家展。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大量流失,姚奠中的很多文章,针对的几乎全是教学和学习中出现的最一般的问题,是一些学者不注意或不屑一顾却急需解决的问题。著名学者吴相洲对此高度评价说:“姚先生是中国学术正脉的守护者。”研究国学的人中多有长寿者,其实国学正脉就是长寿秘籍。其中甘味,可从该书中品得。
作者简介
张建安,山西原平人,出版专著16部,其中《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人生本不苍凉——民国十六名士写真》《中国古代哲学》《解读皇帝遗嘱密码》《文化名人的最后时光》。主编过《民国大案》、《少年背诵名家文笔精华》等丛书。《少年背诵名家文笔精华》被评为冰心图书奖。
名家小说排行榜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