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中考试题
2017年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中考试题
在中考临近的时候,要如何快速的去加强自身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中考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年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中考试题及答案
1.王安石《明妃曲》中的明妃是指(A)
A.王昭君 B.陈阿娇 C.赵飞燕 D.杨玉环
2.陆游《关山月》中,与“笛里谁知壮士心”在意义上构成对比关系的是(D)
A.三十从军今白发 B.沙头空照征人骨
C.遗民忍死望恢复 D.朱门沉沉按歌舞
3.下列作家属于“永嘉四灵”的是(C)
A.吴文英 B.谢翱 C.翁卷 D.王沂孙
4.下列写雁的词句,出于咏雁词的是(C)
A.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B.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C.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D.雁不到,书成谁与
5.赵孟頫《岳鄂王墓》“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所用修辞手法(A)
A.对比 B.比喻 C.夸张 D.比拟
6.马致远的散曲集名为(B)
A.《小山乐府》 B.《东篱乐府》 C.《酸甜乐府》 D.《碧山乐府》
7.宋濂《秦士录》的思想要旨是(A)
A.寄寓为国惜才之意 B.歌颂邓弼过人的才智
C.表达平定天下的理想 D.欣赏邓弼豪放的个性
8.元杂剧的奠基人是(A)
A.关汉卿 B.马致远 C.王实甫 D.白朴
9.《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发生在现在的(C)
A.山东泰安 B.山东郓城 C.河北沧州 D.河南开封
10.柳泉居士指(A)
A.蒲松龄 B.洪昇 C.孔尚任 D.刘鹗
11.《己亥杂诗》组诗315首都是(A)
A.七言绝句 B.七言律诗 C.七言歌行 D.乐府诗
12.袁枚号(C)
A.定庵 B.梅村 C.简斋 D.望溪
13.王世贞是(C)领袖
A.“唐宋派” B.“前七子” C.“后七子” D.“公安派”
14.王禹《待漏院记》里的“漏”指(C)
A.下雨 B.漏水 C.计时器 D.时间
15.成语“游刃有余”出自庄子的哪篇文章(A)
A.《庖丁解牛》 B.《逍遥游》 C.《不皲手之药》 D.《胠箧》
16.“先王胜其法,不听其泣”中“听”的意思是(A)
A.听从 B.听见 C.放任 D.由着
17.“巢非不完也”中的“完”表示的意思是(A)
A.完整 B.修葺 C.修缮 D.完美
18.《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A)
A.诗歌总集 B.词赋总集 C.民歌总集 D.乐府总集
19.“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中“载”的意思是(A)
A.开始 B.栽种 C.暖和 D.记载
2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
A.官府 B.学校 C.家庭 D.社会
2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是用反面事例来强调学习要(C)
A.专心致志 B.磨练意志 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
22.孟子以(B)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A.人性恶 B.人性善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23.孔子在(A)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24.《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A)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25.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B)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A.墨子 B.孔子 C.韩非 D.老子
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B)
A.《学记》 B.《论语》 C.《四书集注》 D.《孟子》
2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出自(C)
A.《大学》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2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D)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29.古人以(A)为酒命名。
A.春 B.秋 C.悲 D.伤
30.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萌芽时期是:(A)
A.新石器时代 B.春秋战国 C.秦、汉至南北朝 D.隋唐时期
31.我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发生时期是:(B)
A.新石器时代 B.春秋战国 C.秦、汉至南北朝 D.隋唐时期
32.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
A.红茶 B.绿茶 C.黄茶 D.黑茶
33.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宴席是(D)
A.红楼宴 B.孔府宴 C.谭府宴 D.满汉全席
34.颜色对菜肴的作用主要有增进食欲和(B)
A.提高口感 B.视觉欣赏 C.辨别生熟 D.掌握火候
35.“乐”的声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来的?(B)
A.天灾人祸 B.社会和谐 C.国家衰亡 D.其他
36.古代的君王将什么作为管理人民的重大事务?(A)
A.教化 B.物质诱惑 C.行暴政 D.其他
37.宋代理学家把(A)、《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作为《四书》
A.《中庸》 B.《三字经》 C.《弟子规》 D.《诗经》
38.“孟母三迁”的目的是什么?(B)
A.避免纠纷 B.教育孩子 C.免于牵挂 D.节省房租
39.“学校,所以养士也。”中“士”理解为(D)
A.勇士 B.战士 C.人民 D.人才
40.“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朱子语类》)提倡读书比较好的方法是(B)
A.广闻博览 B.熟读而精思
C.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多方汲取 D.反复思考
41.下列作品属于韩愈的是(D)
A.《明儒学案》 B.《留别海昌同学序》 C《广师说》 D.《韩昌黎集》
42.《论语》中记载: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段话的意思是为政必须(D)
A.务求全面,重视细节 B.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C.大刀阔斧,弊绝风清 D.图谋远大,不急立功
43.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党员干部都应该具有开放的意识和放眼世界的胸怀。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主动走向世界、加强国际交往的事例,比如(A)
①丝绸之路的开辟 ②玄奘印度取经 ③鉴真东渡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4.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长处,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征。我们今天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不代表固步自封,而是要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身,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信念。下面哪些文化现象受到了中国以外文化的影响?(D)
①春秋时期百家争鸣 ②公元一世纪到九世纪佛教兴起
③明中叶到清初自然科学的发展 ④鸦片战争后科技文化的飞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5.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文化轨迹,下面关于孔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编著《论语》一书 B.在教育方面提倡有教无类
C.核心思想是仁政 D.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46.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汉字属表意文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词义三者于
一体的特性。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下列图片所反映的“马”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是(B)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47.孟子的(A)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A.“天人和一” B.“不违农时”
C.“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D.“民贵君轻”
48.《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49.朱熹:“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D)
A.修身 B.传授治国之道 C.传授家族礼仪 D.为朝廷培养有用的人才
50.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C)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下一页更多有关“2017年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中考试题”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