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对股票的影响
我国股市向来有“政策市”之说,国家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最为直接。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国家政策对股票的影响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家政策对股票的影响
我国股市向来有“政策市”之说,国家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最为直接。国家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利率政策、产业政策、针对股市的政策等,股市投资必须对国家政策动向保持关注,才能捕捉住市场热点。因此,只要我们了解国家主要政策的影响,同时关注国家政策变化,就能及时回避政策风险,捕捉到大的投资机会。
一、直接针对股市的政策影响
我国建立股票市场本身就是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探索的一个尝试。股票市场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进行的,随着国九条的颁布以及十六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定位,股票市场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也得到了肯定,对待股票市场的态度由之前的试试看,到现在的坚定发展资本市场,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国家对待股市的态度是决定股市发展前景的根本。建立股市当初是为国企改革服务,实现国企脱贫的目标。为国企提供融资场所成为股市的使命,一直贯穿中国股市十几年。随着国企脱贫目标的实现,国家对待股市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十六大定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国有经济在竞争性行业中逐渐退出,健全的资本市场成为政府有效管理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场所。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得到了国资委的支持。在国资委的支持下,大型央企也开始了上市进程,中国银行以 A+H 方式成功上市,工行也在积极筹备,国资委想依靠资本市场实现央企的股份制改造,一方面充实国有资本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是通过上市公司的规范和市场监督机制为国资委实现监督的功能。这就注定了未来一段时间股票市场面临较大的扩容压力。持续低迷的股市显然是不利于国家利用股市实现国企改革的目标,所以在历史上政府也对股市进行了边吹利好边发新股等措施。
在政策发布上,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财政部、央行等主要国家机构颁布的政策都直接或间接地对股市产生过重要影响。国务院 2001 年颁布减持国有股的通知, 2004 年“国九条”明确指出了发展资本市场的几个重要任务,都带来股市的大幅度波动;国资委颁布的关于国有股权转让的政策直接影响股市中股票供给总量,并涉及到股票市场最为活跃的资产重组、并购等概念;财政部实施的财政政策对国家经济有重要指导作用;中国证监会作为股市的监管机构,一方面负责股市的监管,另外下设的发审委对新股发行进行审核,直接决定了新股发行速度,而且其对全国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有监管责任,对两者融资方面的规定也要影响着股票市场;央行主要负责监管全国金融机构的运营,其制定的货币政策对股市影响很大,同时,其对金融机构进入股市资金的规定要影响股市资金存量的大小;中国保监会负责全国保险机构的监管,由于我国股市制度化建设趋于完善,保监会也开始逐渐允许保险资金入市,为股市提供了新鲜血液;发改委关于国有股转让方面的规定,尤其是国有股减持、减持的比例等对股市影响重大。关注这些机构的政策变动,对投资有重要意义。
作为投资者,要对影响股市资金面、股票总供给量等政策格外关注,主要包括新股发行政策、银行资金入市政策、保险资金入市政策、社保资金入市政策、国有股减持政策、融资融券等政策动向保持关注。新股发行政策相对复杂,受到证监会和发改委双方博弈的影响,发改委对待发行新股的态度主要是股份改造、上市圈钱,这个过程越快越好;而对证监会来说,控制发行速度,对整个股票市场健康运行有重要作用。如果注意到新股发行速度过快,就要注意风险控制,注意资金面是否有利好支撑,否则市场必然面临失血的危险;银行资金入市主要通过子公司控制的基金公司,对股市资金面是个大的利好;保险资金入市已经成为现实,其投资的公司一般业绩稳定,投资者需多加留意保监会对保险资金介入股市的相关政策;社保基金由于规模庞大,为股市带来了大量资金,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负监管责任,对社保基金的入市比例等有制定计划的权力;国有股减持政策直接影响到股市可交易的股票总量,总共计量的扩大对股市造成实质性利空影响,国家发改委制定的针对不同行业保持的控股比例对相关行业股票的流通量有重要影响;融资融券政策主要是证监会发布,最近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标志着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真正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融资融券业务本身对股市的影响是中性的,由于涉及到保证金放大效应,可以以小搏大,又可以通过融券,下跌时也可以盈利,因此被市场认为是利好。但是对整个股市的走向,却不一定能在中长期促进股市上涨。
针对股市的政策变动一般都带来股市的大幅度变动,如果有迹象显示国家可能出台利空的政策,就应该早早规避,空仓等待机会,绝不要抱侥幸心理;对国家出台的利好,如果引起股市快速波动并且伴随量能的放大,可以快进快出买进龙头股,实现收益最大化。
二、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央行调控宏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由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与货币供给总量及货币需求总量的平衡相辅相成,因而宏观经济调控之重点必然立足于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主要针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和控制展开,进而实现诸如稳定货币、增加就业、平衡国际收支、发展经济等宏观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与股票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扩大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对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交易有着积极影响。一方面企业融资成本相对降低,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了相对充裕的资金,为市场行情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弹药。但是货币供应太多又会引起通货膨胀,使企业发展受到影响,使实际投资收益率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会减少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利于证券市场的活跃。与宽松货币政策相反,紧缩政策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并减少了市场中的活跃资金总量,对行情发展不利。另外,货币政策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也非常大,这种影响对股市的涨跌又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 2006 年 7-8 月份,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对流动性加以控制,并且先后调整了存款准备金率,同时由于新股的集中上市,造成市场缺血,引发股市下跌就在所难免。
货币政策也有长短之分,长期的货币政策主要和国家长期发展目标对应,短期货币政策主要盯住物价、利率等指标。央行通过央行票据、发行国债、调整存款准备金等方式对货币总量加以调整,以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总体上说,国家货币政策没有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周期长,并且央行在实施过程中会根据市场反应加以一定的调整。
三、国家外汇政策的影响
外汇行情与股票价格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是实行升值的基本方针,股价就会上涨;一旦其货币贬值,股价就随之下跌。因为虽然本币贬值有利于促进出口,拉动整体经济增长,但是如果一旦中长期贬值预期形成,本国投资的报酬率增长又不足以弥补本币贬值带来的损失,就会导致国内资金外逃,从而直接导致股市失血。
在当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潮流中,汇率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任何一国的经济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世界贸易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股市受汇率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显著。
中国人民银行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自我国实行浮动汇率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走势一直走强,从 1 美元兑换 8.11 元人民币到目前的 7.9725 ,大家普遍预期人民币将不断升值。随之而来的是,国外热钱大量涌入中国,给市场带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一方面进入了房地产、楼市等基础投资项目,另外也不排除已经进入了国内股市,推动了行情的发展。
同时,汇率变动将带来相关行业成本的变化。以人民币持续走强为例:贸易以及国外产品销售比例大的行业受到负面影响较大,比如服装板块;大量需要进口和外币负债的公司将由此受益,比如航空股。另外,地产股由于热钱的青睐以及估值的上升,也是比较容易因此而受益的板块。
不得不提的是,由于全球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我国政府一方面在提高外汇弹性,促进人民币定价机制的形成上进行努力,另外又不得不应对海外热钱快速流入的挑战。外汇占款的快速增加成为央行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同时直接导致流动性过剩,央行不得不依靠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准备金率等手段回笼过多的货币供应,直接影响了央行利用货币政策引导国内经济的有效性,利率政策也就失去了独立性。利率政策本应该以国内经济发展为目标,而现在利率强调的目标是应对汇率问题而非国内投资增长过快的问题。央行不得不通过提高准备金率来对货币供应总量进行调节以限制信贷增长速度,达到限制投资过快增长的目的。
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投资饥渴症”非常普遍,对利率的敏感度比较低。央行选择对货币供应总量直接调整而不利用利率对投资进行引导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由于美国历经数次升息,国内与美国利息差已经逼近 3% ,按照利息平价理论,人民币理论上也应该每年升值 3% 才能达到无风险套利下的均衡状态。如果人民币升值小于 3% ,投资者买进美元到美国投资就可以获得额外的无风险收益;大于 3% ,投资者便会将美元换成人民币,因为人民币升值幅度大于利息差,也存在额外的无风险收益。在普遍预期人民币升值的状况下,央行需要对人民币升值幅度和速度进行控制,按照利息平价理论的计算,每年升值 3% 是经济可以接受的,同时又使得海外资金赌人民币升值无利可图,从而对海外资金的流入起到了限制作用。但是这些限制也只是相对的,是建立在套利的基础上的,货币价值最终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水平的对比。虽然央行可以通过在外汇市场上不断买进国外货币来维持汇率稳定,但是却面临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由此引发通货膨胀的问题。
四、国家利率政策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投资饥渴症问题。虽然理论上投资水平与利率直接相关,但是实际上,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投资反而与利率相关度并不大,所以就限制了央行通过利率调整控制投资增长的能力。但是利率的变动对股市的影响还是巨大的,利率的变动对股市行情的影响也最为直接和迅速。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除银行股)的价格就上涨;利率上升时,股票的价格就会下跌。中国银行在国内上市后,由于其庞大的股本,已经取代了中国石化成为影响股指最大的权重股,整个银行板块在总体指数编制中的权重也被放大了几倍。利率调整对银行股与对其他行业股的影响是截然相反的,比如贷款利率的上调,将刺激银行股走强,其他行业股走弱。由于银行股在指数中的权重比较大,可能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幻觉和干扰,这是投资者必须注意的。
一般情况下,贷款利率的上升对资产负债率较高、资金需求较大的非金融类行业造成的冲击要更大一些,比如航空股、房地产股等。同时央行调整利率一般是紧缩政策的信号,对钢铁、水泥等基础行业也会造成负面影响;相反,贷款利率的上升对资产负债率较低的非金融类行业通常影响偏小,比如高速公路、商业、零售行业等。存款利率的上调对银行股不利,因为加大了其运营成本。同时,存款利率的上调也将直接带来股票整体估值水平的下跌,并会引起股市资金的外流(失血),对股市的打击也很大。
为什么利率的升降与股价的变化会呈上述*的关系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 .利率的上升,一方面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较高,将直接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还会使公司难以获得必需的资金。这样,公司就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而生产规模的缩小又势必会减少公司的未来利润。因此,股票价格就会下降;反之,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会上涨。
2 .利率上升时,投资者据以评估股票投资价值的折现率也会上升,股票价值因此会下降,从而导致股票价格相应下降;反之,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会上升。
3 .利率上升时,一部分资金从投向股市转向到银行储蓄和购买债券,从而会减少市场上的股票需求,使股票价格出现下跌;反之,利率下降时,储蓄的获利能力降低,一部分资金就可能回到股市中来,从而扩大对股票的需求,使股票价格上涨。
既然一般情况下利率与股价运动呈反向变化关系,那么投资者就应该密切关注利率的升降,并对利率的走向进行必要的预测,以便在利率变动之前,抢先一步制订股票买卖决策。
看了“国家政策对股票的影响”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