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理财 > 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的作用

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的作用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的作用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政府依靠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参与也为稳定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的作用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的作用

  利用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学原理

  1.西方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的经验启示

  西方经济学家尝试了多种方法治理通胀问题。凯恩斯学派在治理通胀过程中采取降低有效需求的理论,认为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投资和消费,降低需求对经济产出的影响,控制通胀压力。新古典学派认为要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配合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证经济平稳发展。

  西方国家在治理通胀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上世纪经济波动时期普遍采用压缩总需求的方法来治理通胀,一方面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效果。其中运行效果较好的是美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灵活的“松紧”搭配的政策取得较为有效的成果,特别是在滞涨时期,美国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控制政府支出、消减赤字等,重视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抑制通胀。

  2.我国采用财政政策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我国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来应对通胀压力,对缓解国内通胀压力导致的经济下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为维持经济的平稳发展,适当合理的运用财政政策对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1)财政政策的运用有利于在短期内调整我国经济结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对国内商品的需求状态来调节经济发展效果。对于国内出现的较高通胀压力,政府可以采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的结构性调整,在短期内有效的改变商品市场供应,淘汰一部分落后产业,积极推动前沿产业的发展,对加快经济合理化调整和持续稳定长期发展具有较高的影响作用。

  (2)综合运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和适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既可以抵御通胀压力,又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有利于政府实现在新形势下的双赢目标。一方面紧缩货币政策可以有效降低国内需求水平,另一方面扩张财政政策可以适度的提高国内居民的社会需求,当两方面的力量相平衡的时候既可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又可以达到抑制通胀的目标。

  (3)财政政策可以对货币政策实行过程中出现的负面影响进行弥补。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出现资金流通困难,更加促进经济的萧条,损害经济运行的动力。然而如果实行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例如对企业进行税收上的优惠和补贴,则可以有效的对其产生的不利方面进行弥补,帮助企业降低损失。

  更多利用财政政策加强宏观调控的理论分析

  (一)西方国家治理通胀经验的启示与借鉴

  西方经济学对通货膨胀的治理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探索。凯恩斯经济理论认为,在治理通货膨胀时,要采用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控制过热的投资和消费需求,降低经济增长率,减轻通胀压力。新剑桥学派则反对用紧缩政策、压低就业的办法来治理通胀,主张更多地注重财政手段治理通货膨胀。新古典综合派认为,抑制通货膨胀需要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进行适当的松紧搭配运用,配合实施收入政策和劳动政策。现代货币主义学派认为,减少通货增长率就是医治通货膨胀的唯一办法,政府采取“单一规则”控制货币供给量,就能有效地防止通货膨胀。供给学派认为,要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增加供给,运用减税、减少对企业活动的限制等刺激生产力的方法同时解决通货膨胀与失业问题。

  西方国家反通胀的实践中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西方国家占有明显统治地位的上世纪70年代之前,各国基本都采用压缩总需求的方法来治理通货膨胀,其中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利率、控制信贷、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流通速度等,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削减财政赤字和增加税收等。上世纪7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在高失业率和高通胀率并存的“滞涨”局面中逐步放弃了单纯依靠抑制需求治理通胀的政策,开始采用主动遏制通货膨胀的手段,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也不再是一味从紧,两者的组合也更加灵活。80年代美国政府就以供给学派的理论为指导,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与宽松的财政政策“松紧”搭配的政策,一方面减少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实施减税措施,当经济走出滞涨后再实施削减财政赤字的政策。这一系列措施帮助美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基本摆脱滞涨。战后的德国和日本则高度重视物价的稳定,变治理通胀为积极预防通胀,治理通胀同样采用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上控制公共支出、削减赤字,重视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供给抑制通胀。

  西方国家治理通胀的实践经验主要有:一是治理通胀要重视采用更加主动的政策措施,既要尽力减轻通胀的负面影响,也要积极从源头化解通胀压力、遏制通胀蔓延,在一些情况下,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是实现这些调控目标的重要工具;二是在保持各种政策协调配合打出“组合拳”的同时,也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地加大某些调控政策的实施力度;三是政策的制定也要注意着眼长远,着眼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而不应仅仅是应急之策,注意在治理通胀同时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在治理通胀和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之间寻找平衡点。

  (二)我国利用财政政策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国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应对通胀压力。从紧的货币政策是世界各国治理通胀的重要政策工具,在缓解当前通胀压力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结合当前通胀压力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分析,从紧货币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难以有效解决供给总量不足的问题,更是难以在短期内有针对性地调整供给结构;二是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较长[3],在我国金融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传导阻滞,政策效果难以在短期内有效显现;三是抑制输入型通胀压力效果不明显,通胀压力在全球不断蔓延的今天,一国的货币紧缩政策难以完全抵御输入型通货膨胀;四是过度紧缩可能削弱实体经济的活力,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失业率攀升,经济下滑;五是在经过多次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后,这些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和余地已显狭小。相比之下,财政政策在应对当前通胀压力中则应具有一定的优势:

  第一,财政政策可以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利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的外部时滞短、指向性强,在强势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中效果更加明显。在治理供给不足引发的通胀压力时,财政政策可以在短期内直接、有效地改善短缺商品的市场供给,抑制过快的结构性物价上涨,同时也可为其他调控政策充分发挥作用,争取更多的时间。

  第二,财政政策可以在抵御通胀压力的同时,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实现“压通胀”和“抓增长”之间的平衡。受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影响,今年我国净出口的增速可能会大幅下滑。在外需受到抑制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扩大内需弥补外需求不旺对经济增长的拖累。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稳定并刺激社会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的动力。

  第三,财政政策可以有效弥补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对中小企业融资造成更大困难,“误伤”经济实体,损害经济运行效率。实施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政策,最大限度消除从紧货币政策产生的负面影响,帮助因实施从紧货币政策而受到影响的企业渡过难关。

  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8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再次达到3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政府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和较大的政策回旋余地应对可能会持续时间较长的通胀压力。因此,短期内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依然有待观察的情况下,更多利用财政政策应对通胀压力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看了“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的作用”的人还看了:

1.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2.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

3.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作用

4.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5.财政政策的功能

6.财政政策的功能有哪些

7.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宏观经济

249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