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理财 > 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副作用及刺激旧经济的后果

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副作用及刺激旧经济的后果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副作用及刺激旧经济的后果

  如果经济刺激政策不及时的退出, "隐患"就会显现成为经济的"病患"。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副作用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副作用

  国际金融危机已有一年多的时间,由于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已经显现,经济下滑的趋势得到遏制,世界经济形势已经得到改善,部分经济数据的好转,预示全球经济毫无疑问的出现复苏迹象。因此,许多国家尤其是经济复苏明显的国家,如德国、法国等,均提出了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问题,这也是2009年9月底G20的每个成员或早或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那么,为什么在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时经济刺激计划要退出?不退出后果是什么?

  不可否认,各国的救市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在稳定金融秩序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从经济刺激计划的具体内容来看,为了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大部分国家的政策均存在很大的弊病,从而为经济的后续发展埋下了隐患,这个"隐患"就是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和巨额的财政赤字。如果经济刺激政策不及时的退出, "隐患"就会显现成为经济的"病患"。

  (一)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菲利浦斯曲线"的理论分析指出,政府要想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通货膨胀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代价。这正是当前各国政府挽救经济的真实写照。经济增长引发通货膨胀的具体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的乘数--加速数效应。经济体系中的投资可分为自发投资和引致投资,前者是与均衡增长相对应的投资,后者则是导致经济失衡的投资,在加速数效应的作用下大规模引致投资容易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二是经济结构中的瓶颈制约。经济的快速增长将会带动短缺生产部门的产品和劳务价格迅速上涨,从而引起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三是出口规模的扩张。采用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国家,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出口的快速上升,一方面扩大了总需求,另一方面在固定汇率下,出口收入增加国内货币供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刺激物价上涨;四是汇率的变化。当经济增长本身是由扩张性货币政策启动时,本国货币会随之发生贬值,这就使得进口产品的国内价格上升,进而形成输入型的通货膨胀;五是通胀预期的作用。

  根据IMF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份,G20成员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所承诺的各种经济刺激措施涉及的资金总规模已经接近12万亿美元,这其中包括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和刺激性财政政策的各项内容。在危机高潮期,全球主要央行联手大幅减低基准利率,美国、英国等国家货币当局更采取了不寻常的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央行从最后贷款人转变为第一贷款人和唯一贷款人,向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注入大量基础货币。尤其是美联储一直致力于购买公债和抵押债券,导致其资产负债表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截至2009年9月30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规模出现八周以来首度减少,但仍达2.14万亿美元。随着危机缓和,经济逐渐复苏,一旦释放出的流动性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在中长期内将会引发新一轮的全球性通货膨胀。21世纪初,格林斯潘的长期低利率政策促成了美国房地产的畸形繁荣,为本轮危机埋下种子,就是很好的例证。

  目前,全球流动性的充裕已导致各国楼市回稳、股市涨势迅猛。通过这一点可以确定,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已经确立,而通货预期必将加速通货膨胀的到来。例如,美、欧、日各经济体的股市,已较数月前低位反弹了30%以上;印度、俄罗斯股市反弹幅度更分别高达52%和106%。在实体经济复苏明显滞后的情况下,流动性充裕以及与此相关的股市和初级产品价格过快上涨,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滞胀风险已不容小觑。从以往经验来看,过剩的流动性,还会流入大宗商品,固定资产及原材料市场,造成该类资产的上涨,从而导致下游成品价格的上涨,最终导致物价的不断上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体经济的发展还不容乐观。一面是货币供应量大增,另一面是制造业不断衰退,此消彼长,通货膨胀率必将大幅飙升。

  提出"拉弗曲线"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拉弗称:"尽管深度衰退带来的短期阵痛非常剧烈,但两位数的通胀造成的长期后果才是毁灭性的。"在他看来,现在美国的通胀风险甚至较70年代危机时更高,当时美国通胀率一度接近15%。

  (二)巨额的财政赤字

  根据历史经验,赤字财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抵御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发生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之后;日本政府在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出现后,一改50年以来实行的"紧缩"性财政政策;20世纪70年代,拉丁美洲国家普遍实施的"赤字财政--负债增长"战略使该地区的大部分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当时的世界经济衰退;面对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受到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也从1998年起实施了以扩大国债投资为重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取得显著成效。

  此次金融危机也不例外。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都投入巨资稳定金融市场,在创新多种信贷工具的基础上,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向市场提供流动性,随后又陆续出台新的刺激计划,巨额投入必然带来财政压力。仅美国而言,本财年财政赤字预计将达1.58万亿美元,约占GDP的13%;其他经济体也面临类似问题,欧盟规定各国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比例不得超过3%,但如今已有多个成员国越过这条"红线",英国2009年财政赤字将达到1910亿英镑,其他欧盟成员国2009年财政赤字将超过GDP的3%;而日本经济刺激计划的总支出规模达75万亿日元,已占到GDP的5%左右;据汇丰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预测,2010年欧元区公共债务占GDP比例将升至83%,预算赤字占比则将达到6%--7%。这两个数字大大超过了欧盟规定的公共债务60%、财政赤字3%的上限。我国亦将2009年预算赤字初步定为9500亿元,其中包括为地方代发的2000亿元地方债,这是我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最高额度的财政赤字,占GDP总量的比重约为2.93%,直逼3%的警戒线。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对外债严重依赖,这种不平衡很可能会成为下次危机的种子。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预计,美国的债务占名义GDP的比重将在2011年达到70%,成为上世纪50年以来的最高值。亚洲国家也承认,如果其对美国的债权继续增长,它们很可能会重复欧洲在30年前的命运,当时欧洲积聚了大量的美国债权并最后陷入通胀。

  如此大规模赤字带来的最大挑战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当前的金融危机过后,经济可能仍将处于低水平增长,尤其是欧盟国家不可能长期靠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从短期来看,大规模发行国债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流债市和资本市场资金,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长期更会影响资本形成和私人消费,从而削弱经济增长的持久力。加之在当前条件下,财政赤字无法依靠加税扭转,只能凭借债支撑,沉重的公共债务必将推高长期利率,增加整体经济运行的成本。而当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持有公债时,通过货币乘数进一步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雾霾加重:刺激旧经济的后果

  入冬以来,雾霾持续红色警戒,且范围大幅扩大,严重程度甚于往年。

  2014-2015年货币大放水,刺激房地产的政策频出,2016年以房地产和重化工业为代表的旧经济全面死灰复燃:2015-2016年房地产销量增速从6.5%反弹到24.3%,加快17.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从1%反弹到6.5%,加快5.5个百分点;粗钢产量从-2.3%转正到1.1%,在中央三令五申去产能的情况下加快3.4个百分点;发电量从-0.2%反弹到4.2%,加快4.4个百分点——与旧经济全面复辟相对应的是,房价暴涨,实体经济成本大幅上升,杠杆率上升,金融风险加大,雾霾加剧,经济转型倒退。

  代价沉重,引人反思,以刺激房地产来稳增长是发展观出了问题,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建立长效机制、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地产销量掉入冰点,2016年12月30大中城市地产销售同比下降22.7%,较上周扩大了1.2个百分点。2016年最后一周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大幅上涨。12月乘用车销售冲高但难以为继,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缩水。

  1月发电耗煤增速13.9%,高于16年12月8.3%。受北方环保限产和需求弱的影响,钢铁生产走弱库存上升;1月螺纹钢价格同比64.9%,较上周下降11.6个点。水泥价格走稳,1月同比继续走高。特普朗政策的市场预期重新调整,美元指数下跌。

  原油价格继续上行。年初菜价和猪价增速平稳。央行流动性净回笼,资金紧平衡。本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3.1953%,较上周上升了18.4个BP。2017年的第一周央行维稳汇率,稳定贬值预期。央行抽干离岸流动性,人民币汇率巨幅波动。

  下游:地产销售冰冻,土地成交上涨

  2016年12月30大中城市地产销售同比下降22.7%,较上周扩大了1.2个百分点,亦低于11月的-18.8%。进入2017年,受元旦假期的影响,本周30大中城市地产销量面积环比-21.7%,其中一二三线城市环比分别下降-31.5%、-20.5%和-17.4%。截至1月5日,1月30城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上升2.2%,高于12月的-22.7%。其中,一二线同比分别为8.8%和11.9%,高于12月同比-35.4%和-24.7%,而三线同比下降14.0%,降幅较上月的-9.4%扩大。

  本周大中城市土地供应面积变化不大,但土地成交面积大幅上涨。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环比增幅111.7%,其中二线城市土地成交环比暴涨152.0%。尽管2016年最后一周土地成交火爆,12月100城土地成交面积同比下降23.6%,较11月同比降幅扩大14.8个百分点。其中一线和三线同比降幅扩大了7.0和50.4个百分点,二线同比则回升了27.3个百分点。

  根据全国乘联会发布的数据,12月的前三周车市增速23%,继续保持购置税5%优惠政策退出前的超级火爆期。12月第3周零售增长为10%,与第2周24%增幅相比下降了14个点,进入高位平稳期。不同于零售端的火爆,乘用车批发增速12月第三周仅增长6%,与第2周相比下降10个百分点。购置税优惠政策5%变7.5%导致零售商对明年销售并不乐观,厂商销售难以进一步增速。

  本周电影票房市场环比增速下降,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电影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数环比-8.7%、-5.2%,比上周下降27.9和19.3个百分点。电影放映场次环比3.4%,比上周上升2.8个百分点。2017年元旦档电影票房收入457亿,同比降幅高达23.3%,明显低于16年的3.7%和15年的48.7%。观影人次2007万人,也同比下降22.7%。

  中游:发电耗煤走弱,钢价降水泥涨

  16年12月发电耗煤同比增速8.3%,较11月同比8.7%回落了0.4个百分点,预计12月工业增速回落。17年第一周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环比上升6.9%。截至1月6日,1月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69.1万吨,高于16年12月均值65.2万吨。1月第1周日均发电耗煤月化同比上升13.9%,高于12月增速8.3%。

  近日国家发布钢铁行业去产能新政策,实行更加严格的差别电价政策和基于工序能耗的阶梯电价政策,加之雾霾依旧持续,钢铁企业开工率依然受到影响。本周盈利钢厂比例为70.6%,较上周上升了1.3个点。高炉开工率为72.2%,开工仅回暖一周后又下降2.1个点。1月第1周螺纹钢价格环比-1.8%,同比64.9%,较上周下降11.6个百分点。受北方地区多次环保限产的影响,粗钢生产环比走弱,12月旬均产量环比11月下降了2.3%,而螺纹钢库存亦受冬季需求转弱的影响自11月中开始持续走高,12月螺纹钢库存同比16.6%,明显高于11月和10月的-1.1%和-5.4%。

  水泥价格继续维持稳定走势。本周全国水泥价格指数环比微幅下降0.15%,继续保持平稳。1月第一周水泥价格月化同比30.0%,高于12月的28.6%。除了东北地区,全国各地的水泥价格增速均保持上行趋势。

  上游:美元环比下跌,油价同比大涨

  本周CRB工业原材料指数环比0.2%,1月同比20.5%,低于12月同比23.1%。南华工业品指数环比-1.0%,1月同比62.3%,低于12月同比73.4%;南华农产品指数环比-0.7%,1月同比21.2%,低于12月同比23.6%。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上任,由于其经济政策的实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市场重新调整预期,美元指数回落。美元指数本周环比下降1.0%,1月同比3.6%,低于12月同比3.7%。受科威特、阿曼和沙特等国遵守减产协议消息的提振,本周布伦特原油价格环比上涨0.1%,1月同比76.3%,大幅高于12月同比41.2%。

  有色金属价格增速放缓。LME铜价格周环比为2.0%,1月同比24.6%,高于12月同比22.4%。LME铝价格周环比为-0.2%,1月同比15.2%,低于12月同比15.8%。LME锌价格周环比为1.8%,1月同比69.5%,低于12月同比75.5%。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1月同比150.7%,大幅高于12月同比102.1%。

  价格:1月菜价和猪价增速均放缓

  前海蔬菜批发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4%,山东地区的蔬菜批发价格指数环比上涨5.2%。农业部蔬菜平均批发价、前海蔬菜批发价格指数和山东地区的蔬菜批发价格指数1月同比分别为-0.1%、0.0%和4.3%,低于12月的5.1%、7.5%和5.4%。

  本周36个城市猪肉平均零售价环比下跌0.2%。农业部猪肉平均批发价1月同比上涨1.0%,低于12月的3.2%;36个城市猪肉平均零售价1月同比上涨5.7%,低于12月的6.3%。牛肉和羊肉均价1月同比分别为-0.7%和-1.9%,分别低于和高于12月的-0.5%和-3.3%。水产品价格同比增速放缓,草鱼和鲢鱼均价1月同比分别为2.7%和1.3%,均低于12月的2.8%和1.9%。

  货币:银行间市场平稳,人民币汇率巨幅波动

  本周央行货币净回笼5950亿元。截至1月6日,1天期银行间回购加权利率为2.1009%,较上周下降了2.41个BP;7天期银行间回购加权利率为2.4952%,较上周下降了51.88个BP。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7799%,较上周上升了13.06个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1953%,较上周上升了18.38个BP。

  珠三角票据直贴利率(月息)和长三角票据直贴利率(月息)均较上周下降2.0个BP,票据转贴利率(月息)亦下降6.0个BP。本周不同期限的信用利差收窄,1年期AAA企业债的信用利差收窄了33.74个BP,10年期AAA企业债的信用利差收窄了21.44个BP。

  新年以来的第一周人民币汇率巨幅波动,连续两天暴涨,接着又大幅回调。1月5日,在岸人民币创下十一个月最大单日涨幅,离岸人民币一度升破6.80关口,导致离岸和在岸价差倒挂1000点;1月6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均大幅回吐前两日的涨幅,最大跌幅曾超过1%,创一年多来最大单日跌幅。1月第1周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升值1.01%,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升值0.38%,离岸人民币升值2.60%。

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副作用及刺激旧经济的后果相关文章:

1.财政政策如何刺激经济

2.财政政策的手段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3.财政政策的影响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5.财政政策工具对经济的可能影响

6.浅谈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

2356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