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精选论文(2)
人工智能的精选论文
人工智能的精选论文篇二
懒人间接改变世界的事发生过太多回了――比尔・盖茨发现有太多懒人懒得去记那些复杂的DOS命令,于是,他投其所好,编写图形界面程序,随后GUI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来临。
懒人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因为懒人很多,而迎合懒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总是能不出意外地火起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小到遥控器、数码相机,大到洗衣机、电梯。无一例外,它们都是用聪明的点子去成全懒人的懒法。
人工智能是这么个套路,从20世纪50年代一路走来,它一直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助教、后被人尊为“人工智能之父”的约翰・麦卡锡、哈佛大学马文・明斯基、贝尔实验室香农、IBM信息研究中心内森・罗切斯特一起发起了著名的“达特茅斯会议”,正式确定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从此,一个崭新的学科诞生。人工智能越来越具备人脑的思维能力,直接的后果就是机器越来越聪明了,人类可以偷懒少操心了。从理论转化为实践,从实验室走到流水线,当人工智能与消费类电子产品完美地结合起来,人们期待着它能从实验室里冷冰冰的机器人变成身边贴心的帮手。
远不止语音识别的Siri
10月5日,在iPhone 4S的发布会上,苹果把Siri语音助理放在压轴的位置,与发布会的主题“Let’s Talk iPhone”丝丝相扣。苹果iOS软件高级副总裁斯科特・佛斯特在台上的演示过程很简单――他问Siri:“今天天气如何?”Siri回答:“以下是今天的天气预报……”
有人把对iPhone 5没有出现的失望迁怒到Siri身上,说它不过就是一个语音识别程序,并预言iPhone 4S会反响平平,销量会让苹果很失望。可事实并非如此,Siri成了网络红人,各种“调戏”Siri的段子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人惊叹Siri怎么这么聪明和能干,而iPhone 4S的首批发货数量高达400万台,创下了iPhone出货量的记录。
所以,千万别以为Siri和之前IBM ViaVoice、Android系统里鼎鼎大名的Voice Action,以及国产的金立语音王一样,尽管这些语音识别模块的识别引擎很强大,识别度很高,但它门仍然要求被识别的语音符合特定的语法,基于常用对话的记录而进行模糊识别和匹配。Siri则不同,它能根据语句的含义而不仅仅是字面意思做出合乎人类逻辑的回答和反应。
来看看苹果粉丝以各种话来逗Siri的结果――“我想自杀!”“我找到了4家精神健康机构,其中3家在你附近”;“你会和我结婚吗?”“我的终端用户授权协议中可不包含结婚哦,我道歉。”在一笑过后,用户必须承认,Siri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逻辑推理能力。
Siri的本事不限于回答问题。首个iPhone 4S的广告显示出,Siri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很广,它会通过谷歌地图查找到用户附近医院的位置,教用户如何系领带,为用户查询天气情况,对用户进行方位提醒,使用iPhone的应用播放音乐,设置闹铃,发送短信等。看来尽管苹果出于谨慎,在揭幕Siri时,给它打上了Beta的标签,但Siri成为苹果产品的主打牌已是昭然的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Siri已经有了模仿者,目前已经有一款Android版的类似应用Iris。明眼人肯定能看出来Iris就是倒序的Siri。暂且不论这么做是否合法,但如此紧随脚步的模仿,说明Siri极有可能让人工智能成为消费电子设备必备的功能:用户懒得去做什么,交给Siri就好了。
后续的可能
Siri如此厉害,是因为它背后不仅仅是苹果,还有维基百科和智能搜索引擎Wolfram Alpha。而且,Siri实际上是苹果蓄谋已久的长远规划。
翻出25年前, 苹果播放的视频“What if”,可以发现Knowledge Navigator的身影。按照苹果的描述,Knowledge Navigator能够提醒用户赴约,帮助用户查找和共享文件,支持双向视频会议。Knowledge Navigator承载了苹果的太多梦想。
2010年4月28日,苹果提交给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材料,显示苹果已经收购应用开发商Siri。在这笔收购中,苹果支付给Siri的费用约为2亿美元――Siri成员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称“苹果的出价高得让人无法拒绝”。
当时就有分析师罗伯特斯・科博认为,Siri提供的服务是“网络的未来”。Siri样进行自我介绍:“把事情搞定的新方法,就是问Siri。没有无止境的点击链接,直接返回结果。把任务交给Siri,然后休息。”
有必要介绍下Wolfram Alpha,它是Siri的强大后盾。2009年,它就被称为知识引擎,当别的搜索引擎是按照“打开搜索引擎主页 → 输入查询关键字 →搜索引擎返回网页链接→ 在一堆网页链接里找到想要的信息”这么个流程为用户提供搜素服务时,Wolfram Alpha能够直接返回针对问题的有效答案。这种模式被业界认为是下一代搜索引擎的发展方向,也难怪它被称为“谷歌杀手”,足以让谷歌心有戚戚焉。
Siri有了Wolfram Alpha的支持,就具备语音搜索的功能了。搜索流程简化为“跟 Siri 对话 → 得到结果”,尽管在后台的工作依然很繁复:语音识别 → 智能分析 → 了解用户意图 → 调用本地应用或者网络服务的应用 → 整合结果,把最合适的内容呈现给用户。
业界流传着苹果与谷歌的恩怨:按照心照不宣的默契,苹果没有涉足搜索,而谷歌却咄咄逼人,侵占终端操作系统疆土。这下,苹果真正反击了。
分析师山农・克劳斯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不出意外的话, Siri不久后还可能被应用到Macintosh、Apple TV和iPad等多款苹果产品中。
而乔布斯对他自传的授权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说:“我希望创造一款这样的电视机,整合DVD播放机、有线电视频道,还能与用户各种设备及云存储账户同步。这款电视还会呈现出最简洁的用户界面……总之,能超出你的想像。我终于实现了。”以乔布斯极度追求完美的个性,他的宣言“我实现了”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一个简单的猜想是,苹果TV不会有遥控器,取而代之的是Siri。
有人工智能有胜算
“达特茅斯会议”聚集了当时最有名的人工智能学者,衣钵相传,至今人工智能领域重要的研究基地仍与那次会议的参与者息息相关:麻省理工学院(马文・明斯基创建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斯坦福(约翰・麦卡锡曾任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卡内基・梅隆大学(1975年,图灵奖授予卡内基・梅隆教授艾伦・纽厄尔和赫伯特・西蒙)以及IBM(内森・罗切斯特)。
1997年,IBM“深蓝”超级计算机和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的比赛吸引了足够多人的眼球。2011年,IBM超级计算机沃森在美国电视智力答题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中上演了人机大战,并最终击败两位人类冠军,赢得最后的胜利。不过这些人工智能的成果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是让人来开眼界的。
另一个在消费电子领域成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当属微软Kinect。不同于Siri,Kinect只认用户的动作输入,让用户直接用身体控制游戏,之前的游戏手柄统统可以丢掉。这一点很关键,史蒂芬・斯皮尔伯格说过,只要玩家手中还有一个控制器,就无法在感情上被完全调动起来。
为了宣传Kinect的潜能,微软曾经在E3上公布过一个虚拟的人工智能角色米罗。米罗是一个12岁的小男孩,他能理解玩家的动作和行为。他认得玩家的脸,理解他脸上的表情。如果他看到玩家有黑眼圈,会问他是不是熬夜了。他甚至能从玩家的声音中猜测其情绪,并做出回应。
正是拜人工智能所赐,微软虽为后来者,却打败了任天堂、索尼,美国NPD 2011年9月的统计数据显示,Xbox的销量已接近Wii的两倍。
看了“人工智能的精选论文”的人还看了:
2.人工智能经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