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有哪些
考研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有哪些
考研政治的选择题部分是占整张试卷的一半分值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复习当中要注重选择题的复习技巧。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考研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希望对你有用!
考研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
1.审题干。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分层、提炼、概括”,提炼出题干的中心词和限制词(统称“题眼”)。在审题干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点:
①表明与说明。“表明”往往是说现象、非本质的东西,“说明”往往是指本质的东西。还有题干中出现“表现”与“体现”等关键词,该组词语与“表明”和“说明”相同,即:“表现”同“表明”,“体现”同“说明”。
②中心词一致,包括主体一致(主语一致)、性质或活动一致(谓语一致)、主体与其性质或活动一致(主谓一致)三个具体要求。
③限制词一致,包括程度限制词一致和指向限制词一致。
2.审题肢。要注意区分四种不同的题肢:第一,确定哪些是正确题肢,即符合题干规定性要求的题肢。第二,确定哪些是错误题肢,即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的题肢。第三,确定哪些是干扰性题肢,即题肢本身的知识内容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第四,确定哪些是一级引申题肢,哪些是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肢。一级引申选,二级引申不选。所谓一级引申,是指题肢和题干直接发生联系。二级引申则是指必须有一些中介,才能使题肢和题干发生联系(如原因的原因、结果的结果)。
考研政治选择题规避12种干扰提高正确率
一、张冠李戴
这类题目往往以相关的知识或相近的时事作干扰题肢,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
启示: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对重要时事,要尽可能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
二、鱼目混珠
试题通常以相近、相似、易混的知识作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启示:在政治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题目。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对相关、相近、易混、易错的知识进行比较和辨析,才能排除干扰准确作答。
三、偷梁换柱
这类题目通常是在题肢中偷换概念或转换论题,考生稍不注意就会误选。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将题干所涉及的概念和题肢的概念作对照,看其内涵和外延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不可选。
四、正逆颠倒
命题者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插上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导致一些考生失误。
启示:解答这类选择题,关键在于判明题干的方向,在确认题目是逆向选择题的前提下,只要将原来正确的题肢舍去即可。
五、主次颠倒
这类题目常将概念间的主次关系颠倒,粗略看来,题肢意思和题干非常吻合,其实是以非辩证性干扰辩证法。
启示:答这类题一定要注意对应概念间的主次关系,诸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与政治、国体和政体等,无论在什么情形下,都是前者决定后者,要警惕命题者以貌似辩证性的手法加以干扰。
六、因果倒置
命题者在因果关系的选择题中,将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线,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准确和透彻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的因果联系。
启示:解这类题,一要注意是因果型试题,还是果因型试题;二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是因果型的试题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题肢是不是题干所述原因的原因。如果是果因型试题尤其要注意检查题肢所述原因是不是同义反复,有没有因果倒置。
七、同义反复
这种手法通常是在果因型,或者题干有"说明"、"表明"之类的选择题中,设置重复题干意思的题肢,考生如不仔细辨析,就会错选。
启示:解这类题,要注意将题肢和题干逐一比较,舍去不属于题干的原因的题肢,如果是最佳选择题,只能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一个题肢。
八、以偏概全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设计的题肢,常以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
启示: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各个题肢进行全面分析,将观点片面性、绝对化的题肢舍去。
九、添枝加叶
命题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启示:答这类题,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题肢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原来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必须舍去。对题中出现的"所有" "任何"、"一定"、"都"等字词一定要慎重推敲。
十、似是而非
这类题目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启示: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根据所学理论和题干的规定性,对相关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
十一、答非所问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有意识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作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
启示:解答这类试题,只能选择那些和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不论其本身的说法多么正确也不能选。
十二、舍本求末
试题以现象或假象否定本质和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东西来代替根本的、 主要的东西。
启示:解答这类试题,考生必须把"现象只看作是入门的向导,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自觉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才能排除干扰,否则就会舍本求末,导致失误。
考研政治选择题中不可忽略的细节
细节题的杀伤力在于,它会让你有一种草木皆兵的感错觉,让你以为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是考点,这种感觉会干扰你的复习规划,而事实上就算你真正照顾到了每一个考点,出题人也可能换个角度考你别的角度。比如今年大家都知道孙中山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很多人都复习得很到位,但是今年在考察孙中山的贡献的时候加进去了一个选项:发动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大家在复习孙中山的相关考点的时候都很熟悉孙中山的其他贡献,唯独这一个选项大家不太熟悉就很容易多选。事实上孙中山在北伐战争时已经去世,所以不可能发动北伐战争。面对不会做的细节题的时大家也不要慌张,多数情况下,多选题的干扰项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错误,大家如果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做题的技巧大家都是很容易排除干扰项的。当然这需要一定的功底,所以细节题是很考验技术的一类题。接下来跨考的吴坤宇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几道2017年考研政治比较容易出错的细节题为大家进行解析:
【2017年12题】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中央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康、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这表明( )。
A.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国民党军队
B.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展开
C.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D.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国民党军队。
C选项错误,1948年秋,毛泽东同志从人口到兵力和解放区面积对比后,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D选项错误。人民解放战争从防御直接转为进攻,无战略相持阶段。B选项正确。从1946年6月到1947年7月,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兵力和装备都有所改善。三路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相互策应,机动歼敌,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2017年27题】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在独立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同中国发生经济关系,不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方式有( )。
A.控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B.在中国设立银行
C.控制中国的关税和盐税
D.在中国设立出版机构宣传西学
【答案】ABC
【解析】这是一道细节题,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方式包括:A选项控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尤其是铁路成为列强控制中国,扩大势力范围,获取政治经济利益的工具;沿海和内河航运业大都被外资公司所控制。B选项在中国设立银行,使之成为对华输出资本的枢纽。这些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操纵中国外汇、经办对华贷款、投资开设厂矿、发行纸币,形成在中国金融系统中的垄断地位,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中心。C选项以关税、盐税担保,而这两项为清政府重要财政来源,列强通过控制这两项税收,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D选项不属于经济方式,故不选。
【2017年28题】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躯,一生以革命为已任,立场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孙中山先生的伟大表现在( )。
A.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国制度和国家完整统一
B.发动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
C.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领导了辛亥革命
【答案】ACD
【解析】孙中山先生坚决反对军阀分裂割据,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和国家完整统一,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而孙中山已经在1925年3月去世,因此B选项错误。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所以C选项正确。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D选项正确。
(本文来源于跨考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