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国考申论真题题库(2)
公务员国考申论真题题库
参考答案
(一)【参考答案】
主要措施有:一、实施全面绿化工程,增加绿量,提升绿化管护水平和质量。二、实施亮化工程,维修安装照明设施。三、大力开展便民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四、成立巡查大队,明确执法权限,加大执法力度。五、大力强化安全体系建设,安装护栏,加栽绿篱、灌木等植物,安装监控,悬挂警示标语,配备保安等。
(二)【参考答案】
国外城市水系建设考察报告
英、法等国在总结河流开发的教训后,逐步形成了较为先进的河流水系规划理念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值得借鉴:
一、先进的河流水系规划理念
(1)“多自然型河流”理念:恢复城市河流湿地的自然生态和环境功能;(2)“人水共存”理念:城市水系应结合城市土地规划,维持水体生态平衡;(3)“健康工作河流”理念:确保河流同时处于合适的工作水平和健康状态;(4)“动态河流管理”理念:把流域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考虑、分析。
二、成熟的管理经验
(1)完善法制,强调依法治理;(2)以流域为单元的集中统一管理;(3)高强度的资金投入。政府拨款为治理提供资金保障;(4)强有力的协作机制。加强国家地区间的合作;(5)民主的监督管理机制。鼓励社会共同参与管理;(6)有效的监测体系。建立监测网站,为决策执法提供依据。
(三)【参考答案】
一、含义:(1)水代表儒家的柔,是弱德之美;(2)代表等待、耐心、忍耐、弹性、柔顺性的中国文化性格;(3)不是软弱无力和废弃一切作为。
二、原因:(1)水符合儒家“道”的品格。柔是水最突出的特性,具有善良、柔弱、滋养万物、不争夺、聚集力量、不定性、善于变化等特性;(2)水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以水喻道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领会“道”的内涵,又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凸显道德品格。
三、柔的意义:(1)使中国不受外界危机影响,克服动乱;(2)影响中国人与自然界、与他人打交道的方式;(3)影响中国古典技术的文化性格和取向,以柔克刚使其不具有进攻性和侵略性,如都江堰体现了顺其自然的文化取向。
(四)【参考答案】
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
此前,G市的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林草稀疏、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水利设施简陋。而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后,其实现了从穷山恶水到青山绿水的转变。为此,建议在全市推广此模式,使生态建设与民生发展齐头并进,共创佳绩。
一、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
有利于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保持青山绿水,改善生态环境。
1.河水治理取得了成效;
2.利于作物种植,建成了经济果木林。
(二)推进脱贫工作。
1.开发新的经营项目;
2.发展旅游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3.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二、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相关措施
(一)政府牵头,兼顾生态与民生。
(二)保持水土,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地势资源。
(三)水土治理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小流域治理同水保科技示范园建设相结合。
1.依照科学思路,提供项目资金,引导治理大户租用水土流失山地,雇佣群众参与治理开发;
2.启动示范园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及群众参与治理,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保护性开发水土资源。
(四)完善配套设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加强群众业务知识的学习。
建议人:×××
××××年××月××日
(五)【参考范文】
以水为师
水滴石穿,上善若水,仁者乐水……自古以来,水似乎总是和美好的品格联系在一起,她仁爱且包容,她柔弱却坚韧,她智慧更变通。尤其是在古老而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我们总是提倡向水学习,以水为师--学习水的力量,学习水的智慧,学习水的德性,学习水的美丽。
以水为师,师水之柔。“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能克刚,我们的祖先早就懂得这个道理:真正成熟的人总是最先低头,保持谦卑的姿态;真正强大的国家总是懂得崇尚和平,和谐发展。对于城市治理更是如此,有的时候柔性治理,人性执法,似乎比命令、禁止的效果更好更长远。填堵洪水不如疏通洪水,将污染企业一刀切不如加以引导和改进。同样的我们的执政者也应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从大政府转变为小政府,打造现代化治理的软实力。
以水为师,师水之智。水虽柔弱,却不呆板,不僵化,更不偏执,懂得因时而动,顺势而为,随机应变。君不见,那水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汽,凝而成冰;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这种变通性,适应性,变革性,创新性都是一种智慧。城市治理也当如此,如若千城一面,盲目跟风,城市便没有灵魂,没有内涵。唯有打造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才能有独特的风格和气质。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本地的特色与优势发展适合的产业,比如有的地方适合养殖、种植、有的地方适合生态观光,生态旅游,正如水势无形却可变化万形。我们正是要按照可持续的眼光去看待发展问题。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着眼新常态,实现各市各地区的产业新发展、生态新扶贫。
以水为师,还要师水之德。“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水的品德是什么,是包容,是给予,是千百年来哺育人类生存繁衍的母亲情怀。仁者普济众人,水惠及一切生物。每逢大旱,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一场甘霖普济众生;当然,水也能浮殍万里,漏天之雨,一场洪水颠覆天地。水短缺、水污染、水灾等等不正是人类一味地索取所造成的恶果吗?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从水之中汲取美好的养料,洗涤被利益熏黑的内心。
以水为师,师水之美。水是万物之源,她滋养万物,孕育生灵。如果我们不去热爱她,呵护她,人类便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现在不少城市被雾霾、水污染、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所包围,不少城市居民一心想着逃离,干净的空气和水都成了奢求。好在有的城市已经重视水系建设与管理了,让城市水不仅健康、干净,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真正的宜居城市应该是天人合一,下通地上达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我们离这个目标似乎还很远。
水与城的关系就如同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一样。向水学习就是向自然学习,道法自然。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水为城市难题和矛盾的解决提供了答案,提供了辩证的思维,提供了包容与仁爱的情怀,更提供了以柔克刚的智慧和境界。城市管理者应当以水为师,以水为鉴。我们期待未来的城市治理走向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国家公务员考试高分技巧
一、对照题目读材料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材料特别长,且几条材料虽总体联系但又相对独立,有时候读完后面的材料往往就会忘记前面材料所给的信息。这样的话就会造成材料混乱,记忆不清,答题的时候还要在各个材料之间纠缠。针对这个问题,本站给出的建议是,对照题目读材料。就是说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当带着一定的目的去读,这样读完一则材料,大脑就不会只留一片苍白,能够很清楚的明白每则材料都是讲的什么内容,具体用来干什么。这样做一是可以让阅读时间大大减少,还能更加准确地定位到核心要点,方便更有效的答题。二是申论中有很多材料都存在陷阱,很容易对考生造成诱导。若不先通读题目,就很容易被材料误导,例如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的第11则材料,看起来主要是讲提高粮价能解决粮食问题这么个事情。但果真如此吗?若考生先读一遍问题,就能够发现,事实上题目里面第二小题正是针对这则材料设计的问题。只要读过题目就会对这则材料产生怀疑,就会对材料重新审视和分析。
二、注意得分要点
申论虽然材料冗长,回答内容也较多,但是这里面也有得分技巧。申论的得分点一般是按照分值来安排的。就一般情况来说,若题目的分值为10分,那么该题目的得分点在5个左右,15分以上题目的话,得分点就在5-10个左右,或许也有可能在10个以上。总之把你能想到的,能归纳出来的合理的要点都写上,尽可能的少失分。很多考生在作答时都能回答出来,而且回答的都在点子上,但就是得分不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有些题回答不够全面,疏漏了某些材料中所包含的信息点。这就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也要多加注意,提高采点意识,分清主次,合理预算得分点,这样就能保证有所提分。
三、看清文章立意与高度
一篇文章、一则材料不是泛泛而谈,其中必定蕴含着一些深度的立意,这就要求考生答题看到其高远立意,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作答。凡事不能只看到问题的表面,必须进入到问题的深层。看到一则材料,要联系到当前国家的一些基本政策,或者想一下能否把它上升到一定的政策与理念的高度。例如像农民工题材,从材料内容上无非就是农民工生存条件差,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和自身社会保障力度不足等具体现象。但是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是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城乡差距、社会不公等问题。我们应该对此作深刻思考,方可作答。
四、摆脱平庸老套的作文写作方式
申论的最后一部分是要求根据给定材料作文,很多考生在考前复习时背诵了很多申论写作模板,以至于结尾千篇一律,例如结尾部分,十个考生有九个用升华模式来结尾。如:总而言之,只要……就能……。但这种模式呆板老套,很容易给阅卷老师带来视觉疲劳,从而影响作文的得分。
根据这种情况,其实考生在临考前的练习中多加思考,有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答题特色,在多变的考题面就能以崭新的方式来诠释,从而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其实除了传统的升华式结尾,考生完全可以转换思路,拒绝老一套,采用分析方法来结尾,但在使用分析法时一定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文章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分析。还可以对于一些政策性的东西进行分析评述,给阅卷老师呈现出一个有深度,有思想的你。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