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教育 >

英国高校为抢生源展开大战,花重金大打广告

时间: 智鹏1205 分享

  英国《卫报》近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英国高校纷纷投入数百万英镑以吸引学生、争夺生源。学校不惜花费重金,通过数码广告、社交媒体等向18岁青年精准投放招生宣传信息,同时在户外广告牌、公交车车身和地铁站里大打广告。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广告上花费最多的,是那些在英国高校排行榜上排名居中或靠后的高校。兰开夏中央大学2017~2018学年度在招徕生源方面的总投入达到340万英镑。紧随其后的分别是西英格兰大学(300万英镑)、密德萨斯大学(260万英镑)和格罗斯特大学(190万英镑)。

  东伦敦大学在市场推广和广告投放上花费130万英镑,这还不包括举办校园开放日的成本及印刷宣传材料的开销。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在这方面花费了119万英镑,其中,在搜索引擎上打广告花了51.5万英镑,在社交媒体上做推广花了35.2万英镑。贝德福德大学在招生宣传上花费108万英镑,平均每个新生的招生成本为432英镑。不过,与每名学生每年向学校缴纳的9250英镑学费相比,这笔钱无疑花得很值。招生竞争日益激烈,学费对任何大学来说都是一笔重要收入。

  调查还显示,一些高校招募了大量工作人员负责招生。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坦言,该校雇佣了120名全职员工专门进行招生;作为罗素集团成员之一的英国名校华威大学表示,该校的招生市场团队有106名员工,各司其职,分工精细。

  代表英国高校教职工利益的英国大学与学院工会近日发声,指责这些高校追求形式、本末倒置。“通过广告宣传,让学生知道接受高等教育的益处当然是好的。”《卫报》援引英国大学与学院工会代理秘书长保罗·科特雷尔的话说,“但宣发投入急剧上升,教职工的薪资待遇却一直停滞不前,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学生交了创历史纪录的高学费,教师却拿不到足够的报酬,怨声载道。”

  受访高校中,有134所拒绝透露与招生相关的财务信息。在英格兰,大学不断扩招,与此同时,年满18岁的高中应届毕业生数量却不断减少,因此,高等教育市场陷入激烈争夺。许多一流英国高校向原本只能上二三流高校的学生敞开了大门。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前教育大臣肯尼思·贝克批评大学为填满学籍空缺不惜降低录取标准、滥竽充数,导致学生可能因为跟不上学业而中途退学。

  为抢生源,高校有高招儿

  英国高校普遍面临财政压力,加之脱欧阴云的影响,仅英格兰就有四分之一的高校存在财政赤字。“学校有权决定如何分配资源,向学生宣传推广自己的课程也是可以理解的。”英国高等教育学生事务办公室总监、英国大学协会负责人尼古拉·丹德里奇对《卫报》说。

  《泰晤士报》表示,为了争夺生源,一些英国高校不惜使出“给回扣”的招数——校方鼓励师生把朋友介绍到自己工作或就读的高校,介绍成功者可以从中“提成”。据《泰晤士报》报道,伦敦都市大学承诺,每成功介绍一人入学,介绍人可获得200英镑的奖励。坎布里亚大学的奖励是500英镑。利物浦大学、埃塞克斯大学和法尔茅斯大学也有类似奖励机制。

  生源争夺战甚至蔓延到了留学生市场。《泰晤士报》报道称,为了方便中国学生、吸引中国生源,越来越多的英国大学开始在中国北京和其他城市举行毕业典礼。此举意味着,中国留学生及其家人以后或许不必飞到英国领取毕业证书了。

  该报称,布里斯托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首批在中国举办正式毕业典礼的大学,如今,埃塞克斯大学、萨塞克斯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也加入其中。布里斯托大学在中国的毕业典礼是英国本土典礼的“复制版”,礼服、流程和音乐都一模一样。“由于签证限制,海外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离开英国,而这往往让学生们无法参加2月和7月在布里斯托举行的毕业典礼。”布里斯托尔大学负责全球事务的副校长埃里克·利桑德尔说,“这会让学生们非常难过,因为他们希望邀请父母参加毕业典礼。”

  许多英国高校放宽了对留学生入学的要求。英国《每日邮报》去年对英国127所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约一半受访大学允许留学生带词典进考场,因为“担心他们英语不好,看不懂题”。有62所大学表示,如果留学生的母语不是英语,他们在考试时可以使用词典;有10多所大学甚至允许所有学生考试时使用词典,无论他们的母语是不是英语。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经学院等53所大学不允许外国学生带词典考试,另外12所大学没有回应这一问题。

  象牙塔正在为金钱烦恼,而这种烦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似乎都没有灵丹妙药。正如丹德里奇在接受《每日邮报》采访时所说,为了抢夺更多生源、赚取更多学费,这些大学“牺牲了尊严”。


抢生源相关文章:

1.教育部:严禁高中违规争抢生源

2.什么事自主招生?学生要不要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3.2017年招生办工作计划

4.表意不明的病句及详细答案

5.病句选择题带答案

4197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