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教育 >

人民日报批评强拉教师扶贫的行为

时间: 曾扬1167 分享

  扶贫

  小编说

  从教师的内心来说,扶贫是一项惠民工程,理应贡献一份力量。

  但是,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对于扶贫所需的发家致富技术来说,绝大多数教师都是门外汉,实在是不能在扶贫攻坚中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相反,还可能出现扶贫这个副业抓不好,教育这个主业又被迫荒废了,完全有可能和中央的扶贫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事与愿违,实在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现象或结局。

  原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平时的工作已经够繁琐了,可是,从2017年3月起,政府部门又给教师们下发了扶贫任务。于是,教师们不得不在工作之余,或者利用周末稀有的休息时间,在筋疲力尽之时拖着疲惫的身躯下乡扶贫。

  即便有千难万险,困难重重,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不得不去完成。为此引来众多老师的不满。

  摘选了几条老师的看法:

  @追逐诗和远方:

  老师一辈子都在做扶贫也是最有效的扶贫,那就是扶智,难道还不够吗?这样分散老师的精力,教育能搞上去吗?

  @根:

  自古就有穷教师匠的说法。如今老师急待别人扶贫,老师/哪有能力去扶贫别人!人间悲剧别在我国重演。

  @嘻嘻:

  教师去扶贫,不停课就没时间,停课了就耽误学生,而且没资金没技术,他们根本就无法解决农户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江湖老郑:

  其实农户看到安排对口扶贫的是教师,就很不高兴,就骂扶贫是作秀。

  这种不恰当的决策,引起了《人民日报》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于 2018年10月10日在 05 版发表了评论《扶贫要出实招,不能搞大水漫灌》,对逼迫教师下乡扶贫的做法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人民日报》的评论观点鲜明地指出:“强拉教师投入干不了也干不好的领域,看似红红火火,扶贫效果却不佳。这也提醒当地政府,扶贫举措不唯实,就会出现资源错配现象。”

  《人民日报》披露,有一位农村老师给媒体写信,反映当地教师扶贫的困惑:当地要求老师“利用周末到贫困户家中帮助扫扫地、洗洗衣服等”“即使学校的课不上也要完成任务”……弃课扶贫是否合理,引来关于农村教师该如何扶贫的思考。

  《人民日报》强调:“教师扶贫的主战场是三尺讲台,擅长的是扶志治愚。在贫困地区,老师尽职尽责讲好每一课,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正常教育,教给学生知识和本领;让农家子弟顺利地升学、就业,掌握一技之长,开辟增收门路,有助于全家脱贫。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把下一代教育好,扶贫困学子的志气,扶贫困家庭的希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才是教师对脱贫最大的贡献。”

  写在最后: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不管是参与扶贫还是对社会做贡献,教师的主阵地始终应该在三尺讲台上。依法依规保障教师地位待遇,让教师放下一切顾虑,安心从教,把更多贫困家庭学子培育成才,帮助更多家庭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这才是教师对脱贫最大的贡献!

4039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