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教育 >

学生到底该不该带手机到学校

时间: 曾扬1167 分享

  学生沉迷手机,让全世界的家长和老师都很头疼。7月30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决议,禁止3~15岁的学生在校使用手机,这一禁令将于今年9月开学时生效。

  法案规定,从幼儿园到初中,学生都不得在学校内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一切能够连入互联网通信设备。除非出于教学目的,或是残疾儿童的特别需要。

  此消息一出,立马在网上引发热议。多数网友表示赞成、支持,并希望我国也能实行这样的规定。

  想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

  这则新闻,在微博上得到了大多数网友的赞同。

  @小番茄沾奶油丶:完全赞同,完全禁止

  @好戏连台值得期待:电子产品就如同以前的鸦片一样毒害我们的青少年,真的要禁止!

  @wee007_ice:好,也希望我们国家走到立法层面,不要让老师总背锅

  @蹦次塔次guoguo:孩子玩手机甚至是幼童抱着手机不放现在已然是常态了,究其原因还是家长的放纵态度,孩子玩起手机同时家长也解放了双手,殊不知,这样不仅完成孩子视力急剧下降更影响身心发展。支持法国做法,我认为国内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

  @热爱音乐就够了:近视化越来越趋于年轻人,电子产品的潮流太强大了!

  不过,反对的网友也有:

  @Nick-hahaha:那学校就应承担有更大的学生安全健康监护责任的,不能仅仅是简单粗暴禁令。中国人民的学校愿担责吗?能担责吗?敢担责吗?

  @农夫ppp:这法国的法律是玩的,这也规定?不带手机,小朋友怎么联系家长?

  @笑看世界有多美:也不能禁止,孩子玩手机要适可而止,教育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然对那些容易上瘾的我看还是算了,还是要有节制的好。

  @吴尔莫思: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考试机器,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没有个性没有创造力,只会成为服从的奴隶。

  还有一部分网友持质疑态度:

  @余思雨的雨思余:为什么我觉得会没用。

  @百年小木马:[允悲]学校基本都规定不能带吧,可是那并不耽误我们带啊emmmmm,水盆都被扔过该玩还是玩。

  @飞啊飞啊飞掉地上了:中国是教育是实践下的结果,法国直接上升到法律层面了,不过估计也没什么效果。只不过给老师一个吓唬学生的理由罢了。

  其他国家怎么“管”手机?

  德国:提倡使用“学生专用手机”

  首先,手机厂商开发“学校手机”。此类手机既寓教于乐,又具备安全性。内部预装有20到30个学生APP程序,可以通过Wi-Fi上网,且网页都是德国教育部门推荐的健康网页。家长可以进行控制。

  其次,学校实施手机教育课程。孩子们可以通过手机学习、收发邮件、实时交流等。“由于进行无纸课程的手机教育,学校还省下书本和资料费用”。

  其三,软件企业积极参与手机APP程序设计。学生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看学校每日的活动、课程安排,收取资料等。

  当然,手机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德国家长的主要任务是给孩子设置适用青少年的专门手机系统。此外,德国制定有《阻碍网页登录法》等许多涉及儿童使用手机的法律法规,网络警察24小时实时监视,一有不健康网络,立即屏蔽。

  英国:伊顿要求睡前交手机

  多数英国学校都不同意让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应用。

  在著名的伊顿公学,校方没有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但要求学生晚上回宿舍睡觉前交出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以避免夜间在社交媒体上流连忘返而影响睡眠。伊顿公学要求学生每天晚上9时30分按时睡觉。

  韩国:学校配备手机存放柜

  在韩国,这一代的中小学生被称为“数字原住民”,他们从出生之时就被网络、智能手机等数字科技概念所包围。

  实际上,有关学生该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器械,韩国教育部并没有统一规定。部分地方政府有不同要求。这就使得管控学生手机使用的“任务”落在了学校身上。大部分学校实施早会收走手机、放学前归还的方法,由老师或专门的学生负责收发。

  美国:跟考试成绩挂钩

  美国各学校的具体规定不同,但基本上都要求学生将手机存在自己的储物柜里,不能带进教室。有些学校允许带入教室,但要求从早上第一堂课到下午最后一堂课,包括课间休息,手机都必须处于静音状态,通常也不能使用耳机。

  总体看,课堂上禁止使用手机是绝大部分老师的共识。

  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

  这些建议家长和老师最好看看!

  我规定孩子不能擅装社交软件

  ——仇海春(初一学生家长)

  为方便联系,我家孩子小学阶段一直使用一部老年机,功能仅限于打电话、发短信,有几个特别简单的小游戏。上了中学以后,更换智能手机的同时,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微信不能装(是在家里的PAD上装的,使用要通过家长同意);手机使用的套餐本身没有流量,只能用WIFI;手机里面装了QQ可以与家长联系。

  但实施过程中也有些防不胜防的漏洞;有时解难题容易依赖网络走捷径;网络交友我们难以控制;更换带流量的套餐;手机需要更新等。显然,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手机,但如何能让它对于孩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少,还需要在正确使用手机和滥用手机之间不断寻找平衡。

  我们家长用手机也要约法三章

  ——马青翠(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西苑小学教师)

  家长在家使用手机会影响对的孩子关注,减少陪伴孩子的时间,让亲子关系变得疏远。因此,我们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在孩子需要专注做自己的事情(弹琴、做作业、看书等),或者家庭、单位有一些紧急的事情非要马上处理时,才会去使用手机,否则就不去触碰手机,让孩子觉得手机只是个通讯工具。

  孩子耳濡目染,在家里几乎不使用手机,只是用于在特殊情况下与家长、同学进行沟通,她已经养成了合理使用手机的好习惯。因此,要想防止孩子滥用手机,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还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关注孩子。

  学生使用手机忌“堵”宜“疏”

  ——田欣(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成长中的青少年特立独行、个性张扬,他们渴望与人交流、倾诉,表达想法,获得外部的评价和认同,而手机的使用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但因为青少年自制力较弱,手机的智能化越高,他们对手机的依赖性就越强,很多学生长期沉迷手机的使用,不能专注学习,影响身心健康,沉溺自我世界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而追求时尚和品牌,也容易在学生中间滋长攀比和虚荣风气。

  因此,学校对于学生手机的使用,要理性看待,规范使用,合理约束,适当引导,忌“堵”宜“疏”。我们学校在学期伊始就和学生明确手机使用的规范要求,有的班级设立了手机存放的专门区域,设计精美的挂袋供学生存放手机,同时将手机管理纳入班级制度。

  老师们在家校沟通中和家长达成共识,引导孩子在校外能够正确合理使用手机。学校还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甄别信息能力,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盈学生的精神生活。

  手机给师生关系,带来新课题

  ——赵彧(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语文教师)

  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使用者已经逐渐拓展到社会各个阶层,中学生也不例外。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认为学生对于手机的使用有三大益处:

  第一,手机的使用方便教师随时为学生答疑,让老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更加的便捷;

  第二,微信等社交软件的使用,使师生之间有了学校以外更多层面的互相了解;

  第三,教育类APP的出现,方便了教师家庭作业的布置和批阅,有利于更及时和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教师的办公更加便捷、高效。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一味地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可能阻碍他们对科技的了解,并且引发学生的逆反,对师生关系造成不良的影响。

  禁用手机,多方配合才管用

  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强制的规定有一定的必要,但还应该有技术手段的配合,比如限制学生手机在教学时段上网,允许家长随时监控……更重要的是,老师尤其是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不仅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手机,更要做到自己首先不做低头族,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目前,我国基本没有在法律或国家层面,对中小学生校园玩手机做出明确规定。只是在现实中,大多数中小学对学生带手机进学校明令禁止,还出现过学校当众开“手机销毁大会”的“壮观”场面。这种用力过猛的现象,根源也在于缺乏一个权威、统一且坚定的态度,导致学校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学校销毁学生手机等行为,虽一直有反对的声音,但也缺乏相应的有力制约。如此,即使禁止中小学生校园玩手机的事实一直存在,但结果很难与预期相符合。

  反而是,对于到底要不要全面禁止中小学生校园玩手机,长期以来争议很大。赞成的,当然不难理解,他们着眼于手机对学生的危害。而质疑者则认为,比起危害,手机为学生提供的方便更大。在及时与家长联系、确保家长随时知晓孩子情况——尤其是人身安全等方面,手机不必可少。再者,在不少人眼中,手机对学生的危害,主要并不在校内,而在校外,只禁止校园玩手机无济于事。

  这样的质疑自有道理,它强调学生与手机全面而真实的关系。进一步说,手机本没错,保护孩子不被手机坑的关键不在于“禁”,而在于让孩子对手机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认识,并在使用中得以规范。毕竟,现代社会,手机已经是必备品,要让孩子与手机完全隔绝,几无可能。

  其实,这也传递出了一种对中小学生玩手机的真实态度,即“一刀切”的倾向不可取,即使禁得了学生校园玩手机,禁不了学生对手机的迷恋心,结果也是徒劳,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办法弄到手机玩,顶多换个玩的场所而已。

  从这个角度说,完全照搬法国禁止中小学生校园玩手机的做法,可能也会引发一些人的反对。毕竟目前一些中小学对手机的实际禁止,也带来了不少麻烦,也难言效果有多好。当然,这绝不是说要对中小学生玩手机一味的放纵,放纵带来的伤害只怕更大。

  怎么办呢?如果要兼顾赞成者与反对派的感受,或许只能采取一些较为温和折中的办法,比如在校内,探求相对的禁止,对学生对手机和网络的基本诉求,给予满足,杜绝不合理、过度使用手机,避免绝对禁止带来死板机械;在校外,以家庭为主体,社区等社会层面配合,引导、管控、监督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当然,这就对学校、家长等群体提出了较高要求。从根本上说,这也有赖于出台一套既态度明确又细则可行的规则,供各方借鉴参考,规范自律。

  无论如何,对待中小学生校园玩手机的科学态度,应该兼顾原则性和人性化两个维度。最大限度规避手机对学生的伤害,让学生最大化受益,是应该追求的状态。

4027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