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教育 >

最好的家庭教育-吃苦教育

时间: 碧瑶1194 分享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大概是对“吃苦教育”最早的阐述。下面让我们来看下这篇文章最好的家庭教育。

  一次吃苦胜过一万次说教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报道。

  一个泰国的5岁男孩,早上起来不愿意上学,他的父母怎么劝都没有用。

  这个场景对于我们而言都很熟悉,但这位泰国妈妈的处理方式却很不一样,她帮孩子请了一天假,带着他去捡垃圾。

  一开始,孩子还因为不用上学而高兴,但没过多久,就开始喊累了。

  这个妈妈丝毫没受影响,依然带着他走了3.5公里,用一小袋空瓶子换了2泰铢。

  孩子累得实在走不动了,想做公交车回家,结果因为钱不够而作罢。路过冰淇淋店和餐厅,孩子一次次的停留,又不得不继续前进。最后,孩子跟妈妈说,“妈妈,好累,好热,我想上学,我要回家。”

  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与捡垃圾相比,回家上学实在是幸福太多,这个妈妈用最简答干脆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

  前些日子,我在一本文学杂志上也读到一个学者与之相似的故事。

  他说:我的一位研究生同学,是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的高材生,在读高中的时候,他曾觉得学习太辛苦想休学。他的爸爸拗不过他,于是就同意他暂时在家,但不能闲着,而是下地干农活。

  结果,每天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不到半个月,他就大呼辛苦,最后心甘情愿回去上学。

  而且比以前更加努力用功,高考的时候,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全省最好的大学,读研的时候,又考上了清华大学。

  真真切切的吃苦体验,远胜于各种语言堆砌的说教;学习是最直接改变命运的方式,学习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

  有智慧的父母,都会让孩子吃苦

  拍完《让子弹飞》之后,姜文便从大众视线中消失了整整一年。这一年的时间,他带着两个儿子到新疆锻炼,住最简陋的房子,实行最严格的计划。

  姜文把从小娇生惯养、备受宠溺、总爱无理取闹的“小公子”,硬生生锻炼成,精力充沛、身体强壮、能够在高原上飞奔,与野兔赛跑的“野孩子”。

  他说:如今的小孩,最缺乏的食物不是营养品,而是苦头。多吃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能力。少时吃苦不算苦,算财富。

  去年夏天,乐嘉带着4岁半的小女儿灵儿徒步沙漠,四天走完了76公里。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腿上和脚上起了水泡,觉也睡不好,半夜里帐篷太热,被蚊子围攻……

  面对这些困难,两个人都没有放弃。他说:带女儿徒步沙漠,是想让孩子明白,作为一个女孩,这一生必须要学会独立和坚持。

  虽然这次徒步因为孩子年龄小、强度大而备受争议,但无可否认,野外生活体验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坚韧毅力,提高孩子对于艰苦环境适应能力。

  还有一些例子,比如:华人首富李嘉诚对于李泽钜与李泽楷两兄弟,一直以来所奉行的就是“吃苦教育”。

  他坚信,教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学会做人处世,比给他金山银山要强百倍。

  他从来不用私家车接送孩子上下学,而是让他们每天挤电车,他极少给孩子零花钱,鼓励他们用课余时间做兼职,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

  不让孩子吃苦,家长只会越来越苦

  有一则弑父杀母的新闻让人唏嘘不已。

  32岁的杨某是家中独子,从小就是家中的宝贝,父母舍不得让他受到半点委屈,省吃俭用地供他读完大学。

  因为没受过苦,在步入社会后,杨某频频碰壁、屡遭冷落,他的心理逐渐扭曲,只想快速赚大钱。他发现意外保险有高额赔付,于是便为父母购买了多个保险。

  他亲自为父母下厨,在牛肉中加入了准备好的亚硝酸盐,吃饭的时候,他主动把有毒的牛肉夹到父母的碗中。但杨父杨母太爱自己的儿子了,一口都没舍得吃。

  杨某不甘心,又跑到厨房,把亚硝酸盐倒入水中,端给父母,眼睁睁地看着父母喝下,在他面前痛苦挣扎着死去,最后,他打开煤气制造了煤气中毒死亡的现场。

  是怎样的溺爱,才会养出如此禽兽不如的孩子。

  这个例子说明了,一辈子以孩子为中心,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的父母,必然会培养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知感恩、冷漠无情的孩子。

  在走上社会之后,孩子必然难以适应复杂的环境和各种激烈的竞争,家长也只能自食苦果。

  “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其它事情不用你管”,这是多少父母曾说过的话,以为给孩子好吃好喝地伺候,他们就能成龙成凤。

  结果,最终夙愿还没达成,就分分钟被不爱写作业的孩子气到心梗住院。

  我们可以认真去观察,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对于孩子的爱是盲目的,一方面他们知道自己不应该对孩子这么宠溺,但另一方面又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苦。

  但是,矛盾的是,吃苦受挫折是必须的,教育不能只从正面灌输,也需要有反面教训,不夸张地说,没有吃苦受挫折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我记得有一次新闻采访格力老总董明珠的儿子,他说道他从小就被教育吃苦耐劳的精神。小学做一元钱的公交车,长大后纵使知道母亲有亿万财富,依旧选择白手起家。

  这恰好说明了一个道理,给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因为,这份爱不是无止境的付出,不是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是灌输给他们正确的三观,教会他们独立做人,是让他们明白唯有精神的成长、意志的坚强,以及勇气的磨练,才能成为成为更好的自己。

  就像苦和甜永远是相对的,没吃过世间的苦,自然不会感受到生活的甜。

  当然,父母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个点需要注意的是,需要让孩子吃点苦,但也不能一味的追求让孩子吃苦,刻意给孩子制造毫无意义的苦难。

  因为这样,只会让孩子活得很压抑,孩子不需要毫无意义的吃苦耐劳,也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的形式主义。我们需要让他们明白的是苦难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有经历苦难后的感悟和思考后才有意义。


家庭教育相关文章:

1.关于家庭教育的发言稿3篇

2.真实的家庭教育故事:孩子的天性

3.家庭教育的六大关键是什么

4.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5.简单的家庭教育感悟:接纳孩子

40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