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孩子在学校喜欢和同学打架怎么教育
孩子在一起玩耍,吵架打架在所难免,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抢夺一个玩具,有的时候可能只是单纯的玩闹。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五岁孩子打架的教育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五岁孩子打架的教育方法
更加关注弱势的一方
面对两个孩子打架,家长往往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强势的那个孩子,不停的批判那个孩子的暴力行为,或者有的冲动的家长直接上去反击,不过这个时候,更应该关注的是被欺负的那个孩子,由于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创伤,他更应该得到安慰。家长可以询问被欺负的孩子,身体哪儿觉得不舒服?或者跟他询问对方为什么会欺负他,并且告诉他自己也不认同那个孩子的解决方法。来自家长的同情和安慰,会让被欺负的孩子心情好很多。
如何解决问题
很多家长的介入只是为了替自己孩子出气,而真正如何解决问题并没有仔细考虑。
一旦孩子之间出现了问题,家长应该先询问原因是什么?并针对原因进行解决。例如如果只是为了争夺一个玩具,家长可以分别与两个小朋友谈论,公共场合的玩具应该如何分配会更好?或者找到另一个可以吸引小朋友的玩具,两个人都有喜欢的玩具了,争吵便结束了。而如果家长只是一味的帮孩子出气,会惹恼对方的家长,矛盾更加升级,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造成更大的矛盾。
有的时候,询问孩子认为该如何解决事情也是很好的方法。例如在学校篮球队的一次比赛后,一个水平一般的孩子家长给教练写信认为孩子没有得到与主力队员同等上场的机会,而他们也是付了同样的钱的。教练把这封信转给了每一位家长,而其中一个主力的孩子提了很中肯可行的办法,他认为应该视对手实力来定上场的阵容,如果对方实力较差,那么可以安排水平一般的选手上场,最后再根据情况让优秀队员替换,但是如果对方实力很强,那么只能派优秀队员上场,因为这是代表了学校的荣誉,这个建议得到了一致赞扬。
孩子之间的争吵往往只是因为很小的事情,而且他们会在争吵完迅速忘记,又开开心心得一块玩耍,因此家长不必看到自己孩子受欺负了就过度紧张,有的时候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未尝不是件很好的事情。或者与孩子一起分析事情原因与解决办法,锻炼了孩子的分析事情的能力。而如果父母过多的参与,不仅不会真正解决问题,还会将问题尖锐化,造成孩子不必要的困扰。
父母对孩子行为的过多干预
首先,孩子会失去对外部环境的探索、感知的机会。孩子是通过探索来感知外部世界的,了解并发现世界是什么样子,但是如果我们多次阻碍了孩子探索的途径,孩子的探索性行为会慢慢减少。举一个我们听过的故事,在象很小的时候被猎人用绳子捆住,它无数次想要挣脱绳子,都失败了。久而久之,小象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知道自己是无法挣脱这根绳子的,它就不再做这种无用的努力了,可是当小象已经长大了,它只要再试一试,就能挣脱绳索回到大自然去,但是这时候的大象已经不知道去挣脱绳子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指的是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同样,如果孩子被过度保护,那么在家长过度庇护下孩子会习惯性等待,等着父母为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的人生不用努力规划,只要依靠父母就好了。在他们的字典里,只有“不知道”、“问爸妈”、“等我爸妈解决”几个字眼儿,这样的孩子真的丧失了主动探索的欲望。
其次,阻碍孩子社会性的发展。3岁的孩子已经开始能够接纳、认同同伴,逐步能和同伴一起玩,并能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但还常处于自我中心状态,容易产生外显性的侵犯性行为。所以宝宝之间有摩擦、有冲突是正常现象,同时孩子也具备解决问题的探索能力,同时在解决摩擦的过程中,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但是,当父母过多的参与到孩子的社会性活动中,就会减少甚至抹杀掉孩子与同伴的社会性交往机会。
最后,给孩子心理上留下阴影,模仿父母的不当行为。三、四岁的孩子形象和场景意识很强,会对大人打架斗殴这种恐怖场景产生恐惧感,表现出来就是紧张不安,哭泣、大小便失禁等。小孩对这种画面印象深刻,当遇到类似场景时,其恐惧感可能会加深加重,对孩子的心理成长非常不利。同时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当与小朋友发生冲突,他就可能直接模仿成人的行为,与小朋友产生肢体冲突,不利于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家长应该这样教育
第一点,家长应该适当放手,孩子的事情自己去处理。事例中的家长把孩子的事情当成了自己的事情,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家长“放手”,不是替孩子成长,而是陪孩子成长。让孩子通过自我探索寻找适合他们的解决问题方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如果孩子处理不好,家长可以适当引导,但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决定。
第二点,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妥善地处理家人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家人之间的关系。如果遇到问题、冲突,也尽量避免武力解决问题,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可以让孩子学习、模仿成人为人处世的方式。模仿,是3岁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他们会将模仿来的行为,应用到游戏和日常的生活中。家长给孩子塑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孩子更好地与同伴交往,有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猜你感兴趣:
5.五岁孩子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