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门前的小树死了教案(2)
四年级上册门前的小树死了教案
二、自由学文,理清脉络: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你们刚才的疑问,自读课文,有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有读得不熟的地方要反复练习。
(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
教师巡回指导中留意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共性的字音问题集体解决,重点强化。如通过形近字比较法区分这样几组字:贩??饭、措??错、摊??滩。
(学生在自由读文的同时,圈点勾画,掌握生字。)
[设计意图:该环节以阅读为明线和主线,识字为暗线和辅线,力争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和谐统一。]
2.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放在顺着“调查”的思路表达相关的内容上。研讨内容如:(1)小作者是怎样调查的?(2)调查的结果是怎样的?(3)作者对这样的结果进行了怎样的分析?(4)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带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以问题为依托,理清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发现问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结果分析??结论和结果。鼓励学生用个性化方式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教师提示学生:这篇课文在结构上很有特点,就是以黑体字的形式自然地将课文分成了几个部分,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它们就相当于小标题。平时,写比较长的文章或是内含项目比较多的文章,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以上述学习成果为深入学习的依据,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让学生对应每一部分小标题研读相关内容。]
三、置心文本,体会写作方法:
1.再读课文,在读懂课文内容基础上,教师从学生学文前质疑的问题中找出与情感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小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通过阅读这篇调查报告,你觉得小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蕴涵着的丰富的人文因素。]
2.教师提醒学生思考:
(1)从作者调查的方法部分,你觉得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
(2)从作者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你得到哪些启示?
(3)作者给有关部分提建议的行为,你是怎样来看的?他这样做是不是“多管闲事”?
(学生讨论后交流学习成果如:(1)小作者是个善于观察的生活的有心人。(2)小作者是个有责任心的人,留意周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尽自己的责任去改变不好的现状。(3)小作者有着强烈的环保意识,爱护树木,爱护环境……)
[设计意图:为了使该部分教学更深入,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让学生开放性、多角度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便学生的收益会更大些。]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你觉得文中的小标题对你读懂这篇课文有帮助吗?
(2)这份研究报告都有哪些环节?这些环节可以调换位置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留意这篇调查报告是怎样写的,从写作方法上指导学生。教师重点要让学生以这篇课文为例“悟”出门道,而不是进行纯写作方法的理论指导。]
4.教师点拨:
小标题对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有帮助的。
作者的介绍有总有分,体现出很强的条理性,是按照调查的过程来写的,让人读起来很明白。
5.师小结:小作者“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得出结论”,这种做事的态度和方法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同样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提出疑问”、“读书思考交流”、“解决问题”。小作者成功地写出了调查报告,我们也顺利地自学了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也是对学生学习成功的褒奖。]
四。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1.师:门前的小树死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的,只是大家不太在意罢了。可是小作者却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件事做了祥实的调查。只要我们能够留心身边的环境,多多动脑,敢于实践,同样可以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成为环保小卫士,我们的生活也将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2.布置“重视环保、从我做起”、“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调查实践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讨内容:
(1)回想日常生活,确定调查的内容。
(2)研究调查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3)确定做哪些准备?进行合理分工。
(4)落实调查过程中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设计意图:由课文学习延伸到关注生活,让学生对周边生活环境进行调查,并准备写出调查报告,达到学以致用。课堂环节主要进行以小组为单位集思广益,进行研讨。]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内容贴近生活,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很快就掌握了课文的中心内容,在交流学习内容时,多数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也有少数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创新思考的意识而人云亦云。
当我告诉大家这是一位和同学们年龄相仿的小作者写的调查报告,同学们有的羡慕、有的惊讶、有的怀疑,但更多的同学表示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对于要开展拓展实践活动,学生们的兴趣很高。当大家就调查什么展开讨论时,我发现学生要调查的问题不太集中,也缺乏代表性、针对性,可能是由于他们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不够。同时也体会出让学生能够从平常的小事发现不平常的事,是老师应当引导孩子们去做的。
于是我布置学生课下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有意观察,然后再确定调查内容。一周后,各小组的调查内容集中上来了,有要调查社区的垃圾问题的,有要调查张贴小广告的等等,我详细询问了各组的准备工作、人员分工和调查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学生陆续开展活动了。10天后,各小组将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每组写了一份调查报告。虽然手笔还显稚嫩,但我在听完每组宣读的报告后,发觉学生通过调查、实践、分析、总结等活动,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于是,我欣喜地在每个学生的作品上印上了一枚笑脸章。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门前的小树死了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内容孩子们容易理解,所以在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拓展放在了重点。“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事情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也可以写一份调查报告引起大家的注意呢?””“我们可以去调查沙河的天为什么不如海南的天蓝?”“老师,在我家到学校的路上总有一堆堆的垃圾,到夏天总是发出恶臭,还有许多苍蝇在周围盘旋。”“老师,在我们小区也有许多树木枯萎了,我想去调查一下。”“好,利用这个周末,你就和你的好朋友相约去调查吧,然后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收上来以后,有部分孩子写的还真的不错。他们还都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我还让他们尽自己所能把大家合理化的建议告知相关人员。希望大家共同关注我们周边的环境,共同关注我们共有的家园。当然更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首先做到这些。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