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棍棒底下出孝子”?
怎样看待“棍棒底下出孝子”?
体罚这个话题大约在十年前被拿出来狠狠批判,那会正值风口浪尖,不少学生对曾经体罚过他们的老师发出了冷冷一声嘲笑,不少熊孩子打着不许体罚的幌子气的家长拿着棍棒无可奈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怎样看待“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怎样看待“棍棒底下出孝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有其合理性
我们常说古人有大智慧,但这也仅适用于古训中的精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育思想与“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不同,但要说它是糟粕也不完全对,它也有它的合理性。就好像你看到一个小孩子要摸电门,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大喝一声再加拍掉他的手,而不是温柔劝导,棍棒下出孝子也如此。对于小孩子来说,你讲的很多道理他根本听不懂,而疼痛是他童年时期最直观最深刻的记忆,他知道不能撒谎,不是因为他听进去了你关于社会关于人性的高谈阔论,而是因为撒谎会被罚站;他知道不能随便动别人的东西,也不是因为你说了关于隐私的问题戳中他心窝,而是因为随便动别人东西会被骂会被打会挨饿。尽管我们不愿承认,尽管我们一直在为小孩子的理解能力、自律能力辩解,但事实就是这样。观察一下你身边的孩子就会知道,多数都是在童年时期被家长严加苛责过、体罚过,才会有如今的听话懂事和彬彬有礼。
虎妈虎爸无可奈何
体罚没有完全退出教育圈,至少在现如今这个温柔劝导教育法还在摸索的阶段,我们需要体罚成为这些孩子做出错误行为的忌惮。虎妈虎爸依然随处可见,但做法都算张弛有度,任谁也不可能做出拳打脚踢那种太过分的行为。古时候的私塾先生打学生手心,是因为他觉得学生连学习都做不好,是懒惰,得改。这种方式与我们的现代教育一样,都是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而非针对谁。虎妈虎爸们也不是想把自己逼到疯魔的地步,如果孩子不是非暴力不合作,如果家长没有拼死纠正坏习惯的意识,如果老师们只是放纵熊孩子,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那么真正让教育界蒙羞的就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而是这种身为教育工作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了。
熊孩子非熊孩子要区分对待
当然并不一定是任何孩子都要用武力镇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些孩子是鼓励型,他们适合听赞美和表扬,这样会让他们有欲望将自己变得更好。而有些是打压型,鼓励和赞美不但不会让他有上进的决心,还会让他飘飘然和停滞不前,这样张扬的性格需要一些打压,才能让他们有学习的动力。其实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确不适合所有人,这也是我们强调因材施教的原因。这句话应该分场合分人,比如在飞机上乱踢乱闹的熊孩子,他的父亲踹了他一脚让他安静,就算他哭闹,想必大部分的人也会拍手叫好。
我们说的棍棒当然不是狼牙棒和双节棍,而是一种有些严厉的疼痛教育,我们说的孝子也不是二十四孝冬天给暖被窝夏天给扇扇子的孩子,而是人格健全、有上进心的人。所以,当好言相劝达不到效果,当孩子已经在歪路上越跑越偏,那么作为监护人,当然有权利有义务将他从边缘拉回来,而至于方式,因人而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