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教育 > 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

  一份优秀的语文教案是教师课堂讲授的高度浓缩,是教师设计课堂的综合体现。为此,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课文故事情节,从而学习作者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和恰当运用插叙的结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自读,讨论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知道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现在中国出了一个电视明星,他不是唱歌的,也不是跳舞的,他是一个说书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易中天,是他引起了一股新的“三国热”,那么今天我们就随着这股热潮来品评这些三国人物吧!

  (二)课堂讨论

  《杨修之死》一文选自《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相传是施耐耐庵的学生,共同创作《水浒传》。

  曹操大家一定很熟悉吧。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所知道的情况来简要说说你对曹操这个人物的大致认识。

  曹操:魏国的首领,历史上有“奸雄”之称。所谓“奸雄”指的是他既有雄才大略,是个大英雄,同时又非常奸诈多疑。是三国演义中反面人物的典型形象。这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曹操大不一样。

  那么,杨修又是什么人呢?他跟曹操有什么关系?

  杨修,确有其人《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可以说是一个才子。他字德祖,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史有传载。《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他以自己杰出的才华闻名洛阳,也因为才华被曹操罗致并委以主簿要职。

  有人说杨修因为才华被曹操重用,也因为可简化被曹操斩首。这种说法对吗?我们还是从课文中找答案吧!

  (三)介绍有关背景与情节: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遣大军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复兵退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节选部分着力叙写曹操杀杨修的前因后果,改题为“杨修之死”是耐人寻味的。

  (四)研习新课,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记叙了曹操杀杨修的经过和缘由。

  2、叙事的线索是什么?(身死因才误)

  3、围绕着曹操杨修之间的矛盾冲突选文讲了七件故事,是哪七件呢?准备复述故事。

  4、提问:同学们在准备复述故事时有没有不理解或看不懂的地方,有,请你把这样的字词句找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可能不理解的有:

  适疱官进鸡汤(刚好)          以今夜号令(凭借)

  汝怎敢造言(制造谣言)         (shuò)数犯曹操之忌(多次)

  命厚葬之(指葬礼隆重)          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头)

  丕如其言(按……去做)          植然其言(认为……对)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只要……就……)

  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常常)      方忆杨修之言(才)

  为首大将乃魏延也。(是)        魏延诈败而走(跑)

  5、指名分别复述故事。要求:复述简洁完整,要讲清杨修的表现和曹操的态度。(口述情况,予以简评。)

  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6、指名概括七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要求每个故事不超过十个字,并要明确人物的表现)

  ①'鸡肋事件'  杨修: '来日魏王必班师,'以鸡肋之意对。

  曹操: '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

  ②――⑦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园门阔事件'  杨修:  '丞相嫌园门阔耳。'

  曹操:  虽称美,心甚忌之。

  ③'一盒酥事件'  杨修:  竟取匙与众分食讫,'岂敢违丞相之命乎?'

  曹操:  虽喜笑,而心恶之。

  ④'梦中杀人事件' 杨修: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曹操:  闻而愈恶之。

  ⑤'藏吴质事件'  杨修:  知其事,迳来告操。

  曹操:  因疑讚害曹丕,愈恶之。

  ⑥'试才干事件'  杨修:  '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

  曹操:  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⑦'作答教事件'  杨修:  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

  曹操: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提问:在这七件事中,第一件事“鸡肋事件”与其它六件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鸡肋事件”写的是杨修被斩,而其它六件事则写杨修为什么会被杀的原因,即“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提问:这六件发生在曹杨之间的矛盾故事采用的是什么顺序呢?

  按曹操对杨修的忌恨程度为序。即曹操从“心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愈恶之”--“亦不喜植”--“有杀修之心”,

  可以说是层层加深,最后导致杀死了杨修。这就是杨修之死的全过程。

  7、讨论杨修之死的必然性。

  ①从课文反映的作者认识来看,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是双方性格相冲突的必然结果。

  杨修他恃才放旷,喜耍小聪明。

  曹操却嫉贤妒能、阴险奸诈且又老谋深算。

  这两种性格互相冲突必然导致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结局,曹操终于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

  ②撇开作者的看法,你认为曹操杀杨修的根本原因是出于忌才还是为了严肃军纪,或又是另有原因呢?

  8、讨论本文的记叙顺序:

  本文先写杨修被杀,然后插入杨修以前'数犯曹操之忌'的六件事,最后再接上开头,写杨修被杀后曹操兵败及厚葬杨修的事。这种记叙顺序叫插叙。这样安排记叙顺序比直叙更引人入胜,曲折多姿。

  (五)归纳写作特色:

  ①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揭示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课文篇幅不长,但人物的性格却异常的鲜明突出,这是因为作家通过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性格。同一件事表现出两个人的不同态度、不同性格,从日常生活小事直到军国大事,矛盾冲突愈来愈激烈,人物的性格也愈来愈鲜明。

  ②在记叙顺序上,本文采纳了插叙。

  (六)作业设计

  完成小小评论文《我看杨修之死》,字数控制在250左右。

  附板书:

  斩修――――

  ①“鸡肋事件”

  ②园门阔事件―――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③一盒酥事件―――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④梦杀人事件―――操闻而愈恶之。

  ⑤藏吴质事件―――操愈恶之。

  ⑥试才干事件―――操大怒,亦不喜植。

  ⑦作答教事件―――操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厚葬修

  一代英才,可惜未逢明主。 韬光养晦

  聪明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 审时度势

  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后果。 不恃才傲物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聪明杨德祖 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 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 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 非关欲退兵

  (七)布置作业:校本作业
看了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的人还看:

1.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8课 杨修之死

2.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练习试题及答案

3.九年级上册语文《杨修之死》练习试卷

4.初三语文知识点:杨修之死

2409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