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批判主义作家果戈里简介
俄国批判主义作家果戈里简介
果戈理是19世纪上半页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他为“俄国散文之父“,别林斯基则称赞他“拥有着强大而祟高的非凡的才能。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果戈里人物简介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亚诺夫斯基(英译:Nikolai Vasilievich Gogol-Anovskii),笔名果戈里(俄文:Гоголь,英译Gogol)是俄国批判主义作家,果戈理是19世纪上半页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他为“俄国散文之父“,别林斯基则称赞他“拥有着强大而祟高的非凡的才能。《死魂灵》和《钦差大臣》在当时的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那种独特的表现现实的手法,也为19世纪很多作家争相效仿,如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果戈里人物生平
人物背景
果戈理出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瓦省密尔格拉德县大索罗庆采村,祖先是来源于乌克兰的小贵族,具有波兰血统。他的父亲瓦西里·阿法纳西耶维奇·果戈理·亚诺夫斯基(Василий Афанасьевич Гоголь·Яновский)是当地有名望的乡绅,曾在邮电部门供职,做过八品文官,后辞去公职,在乡下当地主,同时开始尝试写作,并成为一名诗人和民间喜剧作家。他的父亲经常在朋友家的家庭舞台上上演自己写的喜剧,还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这一切给早年间的果戈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他对戏剧乃至文学的爱好。
他的母亲名叫玛丽娅·伊凡诺芙娜·果戈理·亚诺夫斯卡娅(Мария Ивановна Гоголь·Яновская)(娘家姓氏为:科夏洛夫斯卡娅,俄文:Косяровская),是一名虔诚的东正教徒,这对后来果戈理的东正教狂热埋下了一定的基础。
初入文坛
果戈理从小喜爱乌克兰的民谣、传说和民间戏剧。他于1821~1828年在波尔塔瓦省涅仁高级科学中学就读期间已经博览群书,并积极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曾扮演过冯维辛的讽刺喜剧《纨绔少年》中的主角以及其他角色,而且演得很成功(他后来写的也是讽刺喜剧)。 他在这所中学受到了十二月党人中的一些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的诗歌的影响(这促使他在创作初期想当一名诗人),他还受到了法国启蒙作家著作的深刻影响。这一切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在农村的生活是他创作的重大素材,农村生活促成他写成了《狄康卡近乡夜话》、《马车》、《死魂灵》等与农村有关的佳作。
1828年,果戈理中学毕业,前往彼得堡,想在司法界谋得一官半职,他身上还带着写成了的田园诗《汉斯·丘赫尔加坚》(长诗)的手稿,这是他的处女作。1829~1831年先后在圣彼得堡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和封地局供职,亲身体验到小职员的贫苦生活。在此期间还到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在彼得堡,他没有获得赏识,然后几经周折,成了圣彼得堡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和封地局的一名缮写员,靠此维生,亲身体验到了小职员的贫苦生活(所以他在《外套》和《狂人日记》中写的是缮写员的故事,这里有着对他自己生活的回忆)。在此期间,他在美术学院学习了绘画。他后来在《涅瓦大街》、《肖像》等中篇小说中写的都是画家的悲剧故事或传奇故事。1829年,他发表了《汉斯·丘赫尔加坚》这一长诗,用的是真名。这首长诗是他登上了俄国文坛,但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关注。他很快意识到诗歌创作并非他的强项,于是转向了小说和喜剧。1830年,他以“果戈理”(Гоголь,他的姓氏的一半)为笔名发表了小说《圣约翰节前夜》,这部小说得到了诗人瓦西里·茹科夫斯基的赞赏,并与之成了莫逆之交。
1831年9月,短篇小说《狄康卡近乡夜话》发表,情节迂回曲折,充满幻想,具有乌克兰民间风格,内容大部分根据乌克兰民间传说写成,吸取了民间狂欢文化的营养,充满了欢快和幽默的语言,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情爱和热爱自由的性格,嘲弄邪恶势力的愚昧,被认为受了浪漫主义的影响。9月,他出版了以这篇作品的题目命名的短篇小说集,受到了普希金和别林斯基的好评,他们称俄国文学已进入果戈理时期。这一年,他遇到了普希金,之后普希金成为他的朋友并给他提供了许多创作素材,此人的现实主义作品对他影响极大,比如《钦差大臣》和《死魂灵》的素材就是普希金提供的。1834年,他进入圣彼得堡大学,当副教授,教授历史,伊万·屠格涅夫就是他的学生之一。
地位巩固
1835年春季,他出版了喜剧剧本《三等弗拉基米尔勋章》和《婚事》,并开始迷恋喜剧创作。《婚事》是他早期喜剧的代表作,宣扬了婚恋自由。同年,他出版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彼得堡故事》(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е Повести)和《密尔格拉得》。《彼得堡故事》中有《涅瓦大街》、《鼻子》、《肖像》、《外套》、《狂人日记》、《马车》、《罗马》构成。《密尔格拉得》里面有《旧式地主》、《塔拉斯·布尔巴》、《两个伊凡吵架故事》等优秀的中短篇小说。相较以前,这些小说在题材上有了新的开拓,思想上更趋成熟,风格上有重大发展(讽刺的力度增强,不幽默的也更严肃),思想容量上也更为深刻。短篇小说《罗马》是他所有小说中诗意最浓的一部。而他本人也被称为及普希金之后的“文坛盟主”、“诗人的魁首”。这一年,他根据普希金启发出来的素材,开始构思长篇小说《死魂灵》,并从圣彼得堡大学离职,专事创作。
创作高峰
1836年,根据普希金提供的一则荒诞见闻,果戈理在两个月内创作出了五幕喜剧《钦差大臣》。创作期间,他对戏剧的社会使命有了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深刻地认识。他要求在舞台上体现当代社会的生活和民族特点:“请给果戈理们展示俄罗斯性格,展示果戈理们本身,果戈理们的骗子手,果戈理们的怪人!把果戈理们搬上舞台,让大家去笑!”为此,他努力钻研适合舞台表演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使他第一次实现了创作真正的、既真实而又尖刻的社会喜剧的心愿。果戈理把《钦差大臣》看作是自己创作中的一个转折点。他认为:“在《钦差大臣》以前,果戈理作品中的幽默都是无目的的、轻率地,而只有在《钦差大臣》以及以后的创作中,果戈理的嘲笑才有了正确的方向。
同年,他的《钦差大臣》出版了单行本,他揭露出了俄国官僚阶层中的真实的黑暗场景。这部喜剧具有强有力的讽刺倾向,具有非凡的思想深度,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他的作品中,细节、环境和人物性格的真实性,辛辣的讽刺手法,逼真的肖像描绘,个性化的语言以及舞台表演的观赏性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使得俄国喜剧艺术发生了重大转折。赫尔岑说道:“(《钦差大臣》写的是)当代俄国骇人听闻的自白,这与17世纪的科托希欣揭露的情况是一样的。”出版的同时,这部喜剧进行了公演,由米哈伊尔·谢苗诺维奇·谢普金主演。《钦差大臣》引起了纷纷议论。大多数观众在观看期间都笑了,因为这不再是专为逗乐而写的滑稽剧,甚至尼古拉一世在观看期间也笑了,而且“笑得要死”。但《钦差大臣》也引起了许多御用文人的攻讦,称之为“对俄罗斯的诽谤”,指责果戈理是“俄罗斯的敌人”,要求给他“带上镣铐送到西伯利亚”,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果戈理对这些指责表示震惊,但“并不因此而不安”。可是,《钦差大臣》的出版与公演却很快引起了俄国当局的不满。为此,1836年6月,他离开俄国,进行出国游历,开始了长达6年的侨居生活。最开始的一年,他来到了罗马。1837年1月29日,他的好友普希金死于阴谋。此后果戈理在意大利和德国生活了近5年时间,在此期间他写成了《死魂灵》的大部分。
1841年9月,果戈理携带《死魂灵》的手稿回到俄国。当他把改定后的手稿送到莫斯科书刊审查机构审查时,当即被否决。于是他托别林斯基走后门关系,使这本书在彼得堡通过了审查。1842年,他对《钦差大臣》进行了增补,使它的讽刺力量得到了增强。也是这一年,《死魂灵》的第一卷出版,引起了比《钦差大臣》更大的轰动。这部小说被公认为“自然派”的奠基石,“俄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作品”。赫尔岑曾回忆说:“该小说的出版震动了整个俄国。”
别林斯基说道:“只有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处理手法,着重内容而不是‘情节’得人才能充分领略果戈理的史诗一样的作品。”这部小说猛烈抨击了农奴制和当时的官场的黑暗,渴望寻找一条用东正教来解决国内问题的路子。接下来的几年,他都是在争论、疾病和贫困中度过的,他逐渐丧失了创作激情。1845年6月,他将已经出版的第一部《死魂灵》书稿烧毁,继续重写。
《死魂灵》的初版扉页,由果戈里亲自设计是果戈里的成名作。全书充满着欢快的旋律基调和幽默的笑谈谑语。当年,普希金以诗人的敏感听出了年轻果戈里笑声背后寂寞苦愁的哀伤,称他为“愉快的忧郁者”。果戈里自己也承认,早期作品的那种愉快,是要通过欢乐浪漫的情绪来发泄心中的苦闷和忧郁。
创作低谷
果戈理开始沉迷于东正教狂热,同时深患着忧郁症。1847年,他发表和出版了《与友人书信选》,里面主要是与达官、贵妇的书信来往。这部作品里,他歌颂官方教会,歌颂曾经被他谴责过和谴责过他的势力,受到许多人的批评。他公开占到了保守阵营的一边,对自己以往发表的揭露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的作品表示公开的忏悔,承认自己对以前所写的全部作品都不满意,他公开声明说,《死魂灵》“充满漏洞,时代错误,作者对许多事物显然一窍不通,有些地方甚至故意使用了侮辱性的冒犯言辞”。对于之前的作家的批评,他表示全部接受,称赞他们的许多意见是“公正的”,并声称:“果戈理生到世上来,绝不是为了要在文学领域占一席之地,而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灵魂。”别林斯基在给他的信中称他是“拿着皮鞭的牧师”和“蒙昧主义和最黑暗的压迫的辩护者”。1848年,果戈理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回来后,神甫马修斯·康斯坦丁诺夫斯基认为他的作品在上帝的眼中是一种罪恶,要求他烧掉《死魂灵》的第二卷的手稿。
巨星陨落
1852年2月,他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就向朋友Я.托尔斯泰伯爵(当时果戈理寄居在他在莫斯科的家中)交待了后事,并让他把手稿拿走,等他死后交给费拉列特大主教,但Я.托尔斯泰伯爵并没有拿走他的手稿。2月24日,他烧掉了将近完成的《死魂灵》的第二卷的手稿,然后就病倒了,拒绝进食,经过痛苦的好几天,于1852年3月4日在莫斯科辞世。人们看见的第二卷,是他的出版商舍维廖夫根据他的遗稿整理出来的。《死魂灵》的第三卷没有写出来。
果戈理被埋葬在莫斯科的顿斯科依修道院。顿斯科伊修道院于1931年拆迁,当时的苏联政府决定将他移葬到诺沃德维奇公墓,移葬时发现果戈理是面朝下葬在棺中,因此出现了传说,说果戈理是被活埋的。
在2009年4月1日世界文坛巨匠果戈里诞辰200周年之际,俄罗斯人仍在探寻他的死亡和头颅去向之谜。
人们争议最多的是果戈里是否在未死亡状态下被埋葬。1931年苏联政府决定将果戈里的墓地从圣丹尼安修道院迁往新圣母公墓,结果在打开棺椁时发现,果戈里的尸体改变了下葬时的姿势。有人由此推断,果戈里是在未死亡状态下被“活埋”的。这些人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果戈里去世前曾有严重的昏厥症状,时常在沙发上昏睡几天不醒。
但以果戈里研究专家马恩为代表的学者们持否定观点。马恩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活埋的情况不会发生,因为给果戈里治病的医生是那个年代最好的,其中一位叫塔拉先科夫的医生后来在回忆录里还详尽记录了果戈里的病情和治疗过程。
果戈里作品
最著名的作品是五幕喜剧《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果戈理的其他作品还有《五月的傍晚》、《阿拉伯风格》、、《婚事》(两幕喜剧)、《汉斯·丘赫尔加坚》(田园诗)《告别剧场》、《两个伊凡吵架的故事》、《神圣礼拜的思考》、《我的老情人》、《内维斯基的前程》、《外套》、《索罗庆采市场》、《童山之夜》、《塔拉斯·布尔巴》、《卡拉施马车》、《幔帐》、《神秘的画像》、《肖像》、《鼻子》、《马车》、《肖像》、《狄康卡近乡夜话》、《罗马》和《摩尔格罗德和狄康卡附近村庄的傍晚》、《彼得堡的故事》等等。
果戈里死魂灵
《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顶峰。别林斯基高度赞扬它是“俄国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于俄国文学过去以及现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高度艺术的作品。”
《死魂灵》原计划创作三部,由于后期创作力的衰退和思想局限,他创作的第二部于1852年被迫自己焚烧,第三部未及动笔。仅完成并且流传下来的只有第一部,不过俄国找到了第二部前五章,是第二部的残稿。
小说描写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吝啬鬼)——假装成六等文官的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俄国的地主们将他们的农奴叫做“魂灵”)的故事。乞乞科夫来到某市先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打通了上至省长下至建筑技师的大小官员的关系,而后去市郊向地主们收买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准备把他们当做活的农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骗取大笔押金。他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地主,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买到一大批死魂灵,当他高高兴兴地凭着早已打通的关系迅速办好了法定的买卖手续后,其罪恶勾当被人揭穿,检察官竟被谣传吓死,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
果戈里人物评价
果戈理既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又不能逃避,他希望改革,但只能暴露其庸俗与罪恶,他是暴露俄罗斯自身面目的第一批作家,他在《死魂灵》第一部中成功地揭露封建时代的俄国农奴制和官场的丑行,但在第二部中却没有能成功地提出如何改革的方法。
果戈理希望改革俄罗斯的精神状态,反而越来越倾向教会,他的矛盾心理和出版《与友人书简选》招致的批评,以及想超越“纯文学”的徒劳的努力,最后导致了他的健康每况愈下。
果戈理的作品具有华丽生动的散文风格,将社会现实的暴露和讽刺幽默结合,充满了怪异和幻想的因素,因此很能吸引读者。
果戈理将迷信搀杂到现实描写中,用幻想来表白这些事“并不是真实的”,以此来缓解当局的不满,后来有些苏联作家也采用了这种手法。
果戈理对俄罗斯的文学有很大的影响,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的:“果戈理们(指后来一代的俄罗斯作家)都是从他的《外套》中走出来的。”也是尼古拉一世法定正统信条的支持者。
看过俄国批判主义作家果戈里简介的人还看了:
5.普希金的文学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