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学习资讯>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工科有哪些专业

时间: 王燕648 分享

  高考结束了,下面面临的是高考志愿填报,填报什么专业好呢?工科类专业有哪些呢?这些你都清楚吗?下面学习啦小编跟大家说说高考志愿填报南:工科专业盘点,供你参考。

  高考志愿填报指:1、工科专业:代表性的学科集中在土建类、水利类、电工类、电子信息类、热能核能类、仪器仪表类、化工制药类等。

  高考志愿填报指:2、工学类专业包括:

  林业工程类

  森林工程

  木材科学与工程

  林产化工

  公安技术类

  刑事科学技术

  消防工程

  工程力学类

  工程力学

  生物工程类

  生物工程

  地矿类

  采矿工程

  石油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

  勘察技术与工程

  资源勘察工程

  材料类

  冶金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业设计

  过程装备

  与控制工程

  仪器仪表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

  能源动力类

  热能与动力工程

  核工程与核技术

  电气信息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土建类

  建筑学

  城市规划

  土木工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给水排水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测绘类

  测绘工程

  环境与安全类

  环境工程

  安全工程

  化学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交通运输类

  交通运输

  交通工程

  油气储运工程

  飞行技术

  航海技术

  轮机工程

  海洋工程类

  船舶与海洋工程

  轻工纺织食品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

  轻化工程

  包装工程

  印刷工程

  纺织工程

  服装设计 与工程

  航空航天类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飞行器动力工程

  飞行器制造与工程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

  探测指导与控制技术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

  地面武器机动工程

  信息对抗技术

  农业工程类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农业水利工程

  2016高考改革后志愿填报技巧:

  2016年初,多个省份公布了最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其中,河北、广东、江西等省份将合并录取批次;山东2020年起,高考志愿填报将由“学校+专业”改为“专业(类)+学校”形式……

  记者:教育部每年都会公布新增专业名单,考生家长在报考此类专业时,因为没有往年的参考数据而苦恼。面对这类问题,您有什么建议?

  郭小川:新增专业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专业目录”中已有的专业在某些学校原来没有开设而在这些学校新设的专业;二是“专业目录”中没有而在某些学校新设的专业。面对新增专业,由于没有往年录取分做参照,如何预估这些专业的录取分就成了考生和家长的困惑。网上比较多的建议是,参考该专业开设院校其他专业录取平均分来估计。对此建议不敢苟同。如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新增了经济学类的“投资学”专业和管理学类的“酒店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该校当年新增的这几个专业在四川招生,“投资学”录取分超过该校最低录取分20分(接近当年最高录取分的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录取分只超过该校当年最低录取分4分,而“文化产业管理”是该校当年录取分最低的专业。因此,建议填报相对“热门”学科如经济学所属新赠专业,可以估计得稍高一些,或可高于该校其他专业录取平均分一定分数;对一般学科如管理学所属新增专业,可以估计得稍低一些,或可按该校其他专业录取平均分或低于一定分数预估。当然,新增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立的“专业目录”外的新专业,一般是有一定发展前景或就业形势看好的专业,但这类新专业也可能是学校尚不成熟的专业。因此考生或家长对这类新增专业或追捧(报考分数相对较高)或不看好(报考分数相对较低)都有可能。此外,某些新增专业,如教育部前不久公布的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在不同学校可能会因该专业的支撑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否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影响该专业报考分数的高低。总之,对新增专业录取分的预估,需要综合考量。

  记者:去年,北京本科录取率首次超过了70%,可是仍然有许多学生高分滑档没有学上,中低分段学生想上好大学也是越来越难。改成平行志愿后,为什么还是志愿难报呢?该如何有效降低考生被退档和被调剂的风险?

  郭小川:平行志愿的实行大大降低了考生的落榜风险。所谓大大降低了风险,也就是说并非没有风险。高分滑档可能产生的原因是,考生档案“冲”进了所填院校,但由于没有分数优势又不服从专业调剂。还有可能就是考生所选的几所院校预估录取分都比较高,考生档案没有投进所填院校。

  因此,考生在选择平行志愿拟填的几所院校的预估录取分中,可以有适当高于自己高考成绩的,也可以有与自己高考成绩大体相当和低于自己的高考成绩的,总之所选院校的预估录取分从高到低要有一定的梯度,预估分数较高的院校作为“冲”的院校放在最前面,预估录取分相对较低的院校从高到低依次往后放,形成“冲”“稳”“保”的排序。这样可最大限度的避免滑档。但如“冲”进了所填院校,考生的分数往往不占优势,被录取到所填专业中最希望读的专业的机会较小,甚至有被退档的可能。因此最好填报服从专业调剂,以降低退档风险。不过,如服从专业调剂,有可能被调剂到自己不满意的专业。考生对此要有充分认识。

  这里还要提醒的是,考生所选院校预估录取分的高低排序,也许并非与自己对这些院校的“喜好”程度的排序一致。预估录取较高的院校,不一定是自己最喜欢的院校,预估录取分较低甚至在所选院校中最低的高校,恰恰是自己心目中比较喜欢的高校。如果是这种情况,则应按所选的几所院校的“喜好”程度排序。如果放在最前面的高校预估录取分比自己高考成绩低很多,表面上“浪费”了不少分数,但考生高考成绩高出学校预估录取分越多,被录取并被录取到自己所填专业中较满意的专业的可能性越大。“冲”、“稳”、“保”仅仅是平行志愿的填报方式之一,非固定模式,不能一概而论。

  记者:今年,山东、海南等多个省市相继宣布二三本批次合并录取。改革以后,原来的三本院校涌入二本院校招生,考生家长一下子面对七八百所大学,给志愿填报增加了难度。您认为,处于这个分数段的考生家长应该如何有效填报志愿?

  郭小川:本科二本、三本批次合并录取,实际上是原来在本科二批录取的院校与原来在本科三批的院校放在了一起录取,且只有一个批次线,即二本批次线。因此,二本批次线相对走低是必然的。考生在预估今年拟填报的二本招生院校(原本二院校和原本三院校)或专业录取分时,可参照往年三本(不是二本)批次线来估计这些院校或专业的录取分。预估分数时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比较简便方法,即用往年本二、本三招生院校或专业录取分,减去当年本三批次线,得出学校或专业录取“相对分”,然后与今年自己的高考成绩减去今年二本批次线,得出高考成绩“相对分”,然后将学校或专业“相对分”与自己的高考成绩“相对分”进行比较。如自己的高考成绩“相对分”高出学校或专业“相对分”越多,填报该学校或该专业的风险越小。

  记者:近日,山东高考改革方案公布, 2020年起将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相比传统的“学校+专业”,改革后的志愿填报方式有何优势?改革后,报考扎堆,部分学校、专业招不到人的问题是否能有效缓解?

  郭小川:“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有利于考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专业,有利于学校特色优势专业招到相对高分的考生,有利于促进学校加强专业的建设,但也有可能导致过去靠调剂录取的某些专业招不满甚至招不到学生。同时,对一些盲目追风开设新专业的高校也有一定的警醒作用。这种志愿模式是否能有效缓解考生报考扎堆现象倒不一定,如出现志愿扎堆,如果这种模式采取的是“一档多投”,考生的志愿风险也会比志愿模式改革前要小得多。

  记者:上海、浙江两地改革方案中均提出尝试一档多投。浙江考试院专家介绍,高职提前招生中试水的“一档多投”很成功,今年也将扩大范围。您认为,高职院校招生中的“一档多投”的成功经验是否适用于本科院校?未来,探索实行一档多投、多次选择的投档模式,难点在哪儿?

  郭小川:“一档多投”不仅适合本科院校,也必将成为志愿填报模式改革的趋势。从目前情况看,这种模式还局限在“一档多投”,而未实现 “双向选择”。志愿模式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一档多投,多校录取,双向选择”。真正实现高校与考生的“双向选择”,或许是这种模式改革的难点。

  记者:有人曾提出,志愿填报规则改革的趋势是信息全公开,网上填志愿。这一模式的精髓,是实时动态志愿,即考生家长随时知晓学生的高考成绩、学校每一个专业的招生计划、报考每所学校、专业的实时动态的学生的成绩及相关信息。您觉得这种提法是否正确?是否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郭小川:信息全公开,网上填志愿,是高考志愿模式改革的趋势,但把他说成是实时动态志愿的精髓并不恰当。信息全公开,网上填志愿,应该是目前呼声较高的“一档多投,双向选择”志愿模式的必要条件。而信息“全公开”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概念。实时动态志愿需要公开与该志愿模式关联的考生填报的院校及专业的信息,而“一档多投,双向选择”志愿,除了需公开其他与该志愿模式关联的信息外,还需要让考生及时知道是否被多所学校录取,以便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已录院校进行取舍。可见,两种志愿模式需要公开的必要信息是不同的。

  实时动态志愿模式的探索值得肯定,但这种志愿模式的“实时动态信息”,在让考生及时了解其他考生的志愿情况并及时调整自己志愿的同时,也会受到随时有可能改变的这些信息的困扰而无可适从。甚至可能出现有的考生采取先“占位”并在“最后时刻”零时改变志愿,而导致相关考生不能及时变更志愿的情况。目前已在内蒙实施多年的实时动态志愿模式未在全国推广,反映出该志愿模式并未得到广泛认可。而这种模式如果要推广到几十万的生源大省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志愿填报网络系统关闭时刻,最后博弈的一场混战也未可知。

  记者:在新的招生考试制度下,高中三年由“拼一年”变成了“拼三年”,考生家长在何时开始关注志愿填报也成为一个争议话题,您怎么看?

  郭小川:从高一开始准备高考志愿本来就无可厚非,无论从过去传统的文理分科选择出发,还是从未来的职业规划出发,从高一着手是应有之义。新的招生考试制度下,“拼三年”更是再自然不过。每年高考志愿咨询中,许多考生家长最纠结的就是,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也不知道孩子想报考什么专业,未来的职业规划更无从谈起。由于高考复习紧张的压力,家长往往担心与孩子沟通与志愿相关的问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从而导致家长们临到填报志愿时,还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因而,早与孩子沟通,早些了解孩子,早做职业规划,早做志愿准备有利无害。

  高考家长志愿填报误区一、过度的名校情结。

  看到这个小标题,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只有那些高分生家长才会有名校情结,我的孩子成绩平平,哪还敢奢望名校?这里所说的名校,并不单指北大、清华等这些高层次的院校,而是一个相对概念,即相对于考生成绩而言的所谓“好院校”。

  其实,每个家长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名校。

  大家是不是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在高考之前,几乎没有一个家长对自己孩子目前的成绩感到满意。

  假设有个考生目前能考500分,那么,他的家长天天都在研究录取分在520、530分以上的院校,因为在他眼中,只要是500分能去的院校都“不好”!所以常会对孩子说:“你再加把劲,多考30分,X校X校就够得着了。”对于这些目前只有500分的考生家长们来说,如果真能考到530分那该会有多满足!

  那么,现在已经能考530分的考生有没有?大有人在。这些家长们是否会很满足呢?肯定不满足。他们的家长天天都在研究录取分在550、560分以上的院校,因为在他们眼中,只要是530分能去的院校都“不好”!所以同样会对孩子说:“你再加把劲,多考30分,X校X校就够得着了。”

  以此类推,无论孩子现在处于什么水平,家长都不满足现状,在高考前都将高于孩子实际水平20、30分寻找目标院校。

  在实行知分报志愿的今天,家长虽然已经知晓考生的成绩,对其不再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名校情结”仍然影响着其潜意识。具体表现就是在填报志愿时总想冲“好院校”。在平行志愿结构中,无论可以填多少所院校,都得填“好院校”,根本没有保底院校,或所选保底院校根本保不住底。这是非常危险的,往年那些高分低就的考生问题大多出现在这里。

  所以建议家长们一定要面对现实,切合实际,理智选校。对于实行平行志愿结构的批次,一定要选择1—2所能够做到100%保底的院校放到最后,以确保不掉到下个批次。

  高考家长志愿填报误区二、过多的家长意志。

  由于工作关系,我每年都要接触大量的考生家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只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不能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在填报志愿时,尤其是选专业时往往会有如下表现:

  一是传承自己的梦想。每个家长年轻时都曾有过梦想,但更多的家长却未能实现梦想,因而就将实现梦想的希望寄托于孩子。实际操作中,说是在给孩子报志愿,还不如说是在按照自己的梦想选择院校和专业。

  二是效仿他人的成功。家长们普遍存在攀比心理,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子与朋友、亲友、同事的孩子进行比较。尤其是当他人的孩子有成功的案例时,也会让自己的孩子效仿其走过的道路——报一样的院校、一样的专业。

  三是仅凭自己的好恶。对于职业,对于院校和专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这本无可厚非。但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和自己一致,我喜欢什么,你也应该喜欢;我不喜欢什么,你也必须不喜欢。否则就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予以告诫。

  四是囿于自己的认知。每个人对社会的认知都有局限,尤其是普通家长对众多的招生专业根本不了解,很多家长却又不能去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仅凭自己的社会经验或认知程度就简单的定义哪些专业好、哪些专业不好,并且要求孩子也要按照这个定义去选择专业。

  正确的做法是:志愿填报必须从孩子职业规划的角度去思考、去谋划、去操作,必须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对其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能够做什么进行科学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院校及专业范围。

  高考家长志愿填报误区三、过分的细节关注

  “细节决定成败”是管理科学中比较著名的观点,填报志愿当然也要注重细节,不能马虎从事,尤其是不能犯常识性错误。但很多家长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往往会过分关注细节,要求近乎完美,反而忽略了对基本报考目标的把握。比如,对院校、专业的排名“名名计较”;对院校、专业的得分“分分计较”。似乎名次高一位、分数多一分就肯定要好多少。又比如,又要院校好,又要专业好,又要院校所在城市好……不仅想兼得鱼和熊掌,连象牙、虎骨也都想要!

  有句广告词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填报志愿千万不能按照这个思路考虑问题。建议按照“不求最好,只要算好”的原则去选择院校、专业。这就像到玉米地掰玉米棒一样。假设每人只能掰一棒的话,是不是都得将这块地走一遍,看哪棒最大才去掰啊?完全没必要。你只要设定个标准,多长多粗的棒就认可,看到满足设定标准的掰回来就行了。

  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孩子的成绩及意愿,设定个基本目标。只要能满足基本目标的实现,有些限制条件是可以灵活掌握,适当放宽的。千万不要为了追求最好、追求完美,而忽视了对基本目标的把握。而且追求最好、追求完美的考生往往会高报院校及专业,最终很容易成为高分低就的受害者。

  高考平行志愿选择院校,“梯度”你搞定了吗?

  填报高考志愿首先需要了解志愿结构。志愿结构是“纲”,抓住了这个“纲”,理解了这个“纲”,填报方法完全可以做到无师自通。

  所谓志愿结构,是相对于录取批次而言的。即每个录取批次都设置了几个志愿顺序?每个志愿顺序可以填报几所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可以填报几个专业志愿?

  志愿结构可分为两大类:顺序志愿结构、平行志愿结构。

  顺序志愿结构至少有2个志愿顺序。目前大多只在提前批次仍实行这种结构,而且只有2个志愿顺序。对于这种顺序志愿结构可用“1+1”、“1+n”的简洁方式表示。“1+1”表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都只能填报1所院校。“1+n” 表示第一志愿只能填报1所院校,第二志愿可以填报多所院校。

  平行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志愿顺序可以填报多所院校。而且我们将在第一志愿可报多所院校的叫做“完全平行志愿”;将只在非第一志愿可报多所院校的叫做“不完全平行志愿”。我们约定,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平行志愿单指“完全平行志愿”。

  不同的批次可以是不同的志愿结构,也可以是相同的志愿结构。不同的志愿结构填报原则不同,相同的志愿结构填报原则相同。因此,无论哪个省份,无论哪个批次,只要志愿结构相同,其填报的基本原则就相同。

  目前,各省份都已在主要批次广泛实行平行志愿,现就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填报要点及风险防范简介如下。

  一、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

  平行志愿投档是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投档,即谁的分数高,在平行志愿投档时就占有优势。

  投档之前,将对全省考生进行成绩汇总,分科类(文史、理工)排序,谁分数最高。就排第一名;谁分数最低,就排最后一名。投档时,计算机系统严格按照特征成绩(高考分数与政策性照顾分值的总和)从高到低的顺序对考生逐个进行检索、投档(当考生总分相同时,依次比较单科成绩)。

  下面以某批次设置了6个平行的第一志愿院校为例讲解一下投档规则。

  当检索到某个考生时,再依次检索该考生所填报的A、B、C、D、E、F六个院校志愿, 只要被检索的6所院校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由高校决定该生录取与否及所录取的专业。若该生填报的6所院校志愿经检索后均不符合投档条件,则无法被投出,系统便将其放到一边,进而对下一个考生进行检索、投档。

  什么叫符合投档条件?简单地说,如果被检索院校还有计划余额,就符合投档条件,否则就不符合投档条件。

  6所院校志愿都不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只能等本批次征集志愿时进行补报。如果考生落到征集志愿的补报环节就说明其志愿填报已经出现了重大失误!

  需要强调的是,这6所院校都是第一志愿。不同的考生只比较分数,谁的分数高谁就优先被检索、被投档,与他们报了哪些院校、是否报了相同的院校、并将这些院校填在了什么序号都没有关系。

  考生填了哪6所院校以及如何排序只与自己有关,与他人无关。当然,在平行志愿结构下,全省任何一个比自己分数高、排序在前的考生如何填报志愿都有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录取结果。也就是说,只有在所有比自己分数高的考生投档到自己所报的6所院校的人数,少于这6所院校招生计划之和时,自己才有投档机会。

  二、平行志愿的填报要点

  鉴于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我们填报平行志愿时既要讲究梯度也要注意搭配和排序。建议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平行志愿虽然是平行的,但同样是有顺序的。有人片面认为平行志愿没有顺序,几所院校都一样,这是不对的。录取时是按照考生自己填报的顺序依次进行检索。因此,一定要把最想去的院校放在最前面。

  第二,平行志愿的几所院校一定要有梯度。第一所院校的录取分数可以高一些,往后要按照院校今年可能的录取分数梯次降序排列。否则,若第一所院校录取不上,后面几所院校有可能都录取不上,成为无效志愿。

  第三,平行志愿的倒数第1、2所院校一定要保底。各省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大都只有一个志愿顺序,不再设置后续志愿。如果在平行志愿这个志愿顺序上保不住底,在本批次就只有征求志愿的机会了。但大家一定要清楚,就往年的录取情况看,有征求计划的院校在本批次的档次一般都较低。而且实行平行志愿之后,完不成招生计划的院校要相对减少,对通过征求志愿被院校录取的期望不要过高。

  第四,要科学分析院校录取数据。对于那些首次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一定要慎重参考往年的院校录取数据。一般的说,多数院校实行平行志愿之后,录取分数相对于未实行平行志愿之前将有所变化——最高录取分可能会比往年有所下降,最低录取分数可能会比往年有所提高。因此,建议大家最好参考往年的平均录取分数或结合往年院校各分数段录取人数分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这样会更可靠一些。

  对院校录取数据的分析越全面、越精准越好。填报志愿时至少要对各批次院校作出如下判断:今年可能的录取位次是多少?今年可能的录取分数是多少?今年可能的报考热度是多少?哪些院校今年可能征集志愿?哪些院校今年可能降分录取?院校录取数据的年度波动幅度有多大?当然,对于众多普通家长来说,很难自己分析到位,建议借助现成的分析工具。如笔者运用“位次优势法、等位线差法”整理的《院校参考报考位次(线差)排序表》就对以上问题都给出了定量回答,是帮助大家快速筛选目标院校的有效工具。

  三、平行志愿的风险防范

  实行平行志愿以后,同一批次的竞争强度并没减弱,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依然存在。

  平行志愿虽然可以减少高分低就和落榜现象,但不可能完全避免之。其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不被投档的风险。考生高考分数虽然达到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但由于考生院校选择不当,均未达到所填报的所有平行志愿院校的投档线而不被投档,只能参加本批次(段)征求志愿补充录取或转入下个批次(段)录取。此类风险的防范方法很简单,就是将保底院校选到位。

  第二,投档后又被退档的风险。这是平行志愿填报中最大的风险。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是同批次院校同时投档录取,考生若投档到顺序在前的院校,但没被录取而退档后,即使高考成绩符合顺序在后的其他院校的要求,但因这些院校已经同时完成投档,所以就没有被再投档的机会了,只有等待征求志愿参加补充录取或下个批次(段)录取。被院校退档的原因通常有下面两种情况。

  一是那些已被投档但分数偏低的考生会被退档。这是因为目前院校投档人数大都比招生计划多,投档的考生不可能全都录取。规避此风险的对策有二:1。尽量填报院校调档比例小的院校,如有按100%调档的不报按105%调档的……2。尽量选择那些在招生章程中作类似于“若调档考生的分数足够高,不予退档”等相关承诺的院校(但要准确把握“分数足够高”的尺度,可咨询并参照院校往年实际录取情况。假若某院校正常录取的最低分是601分,你是600分,我认为算“分数足够高”,院校可能会动用机动计划录取;如果你是580分,恐怕就不能算“分数足够高”了)。

  二是由于专业志愿填报较高而又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被退档。规避此风险的对策就是要尽量服从报考院校的专业调剂。

  三是要规避有特殊要求的专业。比如身体条件受限的专业,比如要求数学、英语等单科成绩达到一定分值的专业等。

  总之,考生必须准确定位自己,科学分析院校的录取数据,不要盲目填报虽有一点希望却无十足把握的院校。

  高考志愿填报,弄清3个“分数线”很重要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门学问,要做到不犯错误,必须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从学习研究最基本的志愿填报常识开始。而很多家长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大都想走捷径、打快拳,期望一下子就弄明白。结果适得其反,往往会犯下最低级的常识性错误。

  高考志愿填报基本常识的学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高考志愿填报(一):了解基本术语

  现就填报志愿必须了解而常被大家忽略的几个术语解释如下:

  1、特征成绩。

  它是考生高考成绩与优惠照顾分之和。在招生录取过程中,省级招生办都是以考生的特征成绩为依据向院校投送档案的。虽然各省已经按照教育部要求对各类高考加分项目进行了清理,但还是保留了一些项目,所以有些考生还继续享有各种政策优惠,他们的特征成绩大于高考成绩。当然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特征成绩就是高考成绩。

  2、划线比例。

  为了使各录取批次能够拥有足够的生源,保证该批次内各院校都能完成招生计划,省级招生办都会按照多于各批次招生计划一定数量划定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划线比例就是某批次上线人数与累计招生计划之比,该指标体现了各批次上线考生的竞争强度。或者说反映了各批次上线考生掉到下个批次的风险程度。用公式表达如下:

  划线比例=上线人数/本批次累计招生计划

  同一个省份各批次各年度的划线比例不完全一样,有时还相差很大。所以,我们在研究志愿填报时必须注意到各年度划线比例带来的影响。若同一个批次不同年度的划线比例相差较大,在利用线差法分析时,一定要利用“等位线差法”对录取数据进行处理。

  划线比例的倒数叫上线录取率:

  上线录取率=本批次累计招生计划/上线人数

  3、志愿顺序。为了便于录取操作,志愿表在各批次一般都要设置第一院校志愿、第二院校志愿及其他后续院校志愿等顺序。录取时优先检索和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只有当第一志愿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才会依次检索和录取其他志愿的考生。专业志愿一般也都安排若干个志愿顺序,以作为专业录取时确定检索先后顺序的依据。

  4、征集志愿。录取过程中,各批次首轮投档生源不足的院校将由省级招生办统一公开征集志愿,已上相应批次征集志愿控制分数线线但尚未被该批次录取的考生可以利用此机会再报一次志愿。征集志愿取代了过去的“批次服从志愿”,从而提高了考生对录取结果的满意率和新生报到率。考生应该尽量避免滑到征集志愿环节,要努力通过此前的基本志愿录取。因为征集志愿往往是绝大多数考生都不太认可,在基本志愿都未报考的院校和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二):明辨分数线关系

  填报志愿不仅要了解控制分数线、院校投档线、院校录取线这几个概念,而且要明辨这三个分数线之间的关系。

  1、控制分数线。

  制分数线是省级招办为了既能保证各批次招生计划的完成,又能保证各批次录取质量,按照有利于院校选拔人才、有利于考生公平竞争、尽量减少高分落榜生的原则为各录取批次确定的一个最低高考分数。这个控制分数线要保证各批次上线人数略多于该批次招生计划数。它是衡量考生有无资格参与各批次录取的基本尺度,是高考录取的“生死线”。只有高考特征成绩达到或超过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才有资格被该批次的院校挑选,否则,就与该录取批次的院校无缘了。

  2、院校投档线。

  院校投档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此比例应在100%-120%之间),在对第一志愿(或平行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投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线,但请注意,此线并非院校人为划定,而是由全省填报该校的考生数量决定的。

  院校投档线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区分。

  按志愿顺序可区分为:一志愿投档线、二志愿投档线……等;

  按投档轮次可区分为:平行志愿投档线(基本志愿投档线)、征集志愿投档线;

  按投档比例可区分为:100%投档线、120%投档线……等;

  按分析目的可区分为:实际投档线、分析用投档线(如75%投档线)……等;

  3、院校录取线。即院校实际录取的最后那名考生的分数。

  现以“某省当年一本控制分数线530分,全省一本上线考生30000人,A院校被安排在第一批本科招生,招生计划100人,院校调档比例120%”为例,就三者之间的关系辨析如下。

  ——530分是当年该省考生能否参与一本院校录取的控制线,即全省所有达到和超过530分的30000名考生都有资格报考任何一所第一批本科院校,包括A院校。

  ——院校投档线可以按照志愿顺序区分,如第一志愿投档线、第二志愿投档线、征集志愿调档线等。当没有特别说明时,院校调档线通常是指第一志愿调档线。第一志愿调档线又可根据调档比例的不同区分为第一志愿100%调档线、第一志愿120%调档线(或称院校实际调档线)等。

  第一志愿100%调档线是按第一志愿报考某院校考生的分数降序排列后,正好满足招生计划的最后那名考生的分数。

  第一志愿120%调档线是按第一志愿报考某校考生的分数降序排列后,正好满足招生计划120%的最后那名考生的分数。

  如本例,当第一志愿报考A校的考生数超过或等于招生计划的120%(即大于或等于120人)时,院校调档线为按第一志愿报考A校考生的分数降序排列后第120名的分数。此时,院校调档线一般都高于批次控制线,也可能等于批次控制线。

  当第一志愿报考A校的考生数少于招生计划的120%(即不到120人)时,院校调档线即为批次控制线。

  ——院校录取线即最低录取分。当第一志愿报考A校的前100名考生均符合录取要求时,院校录取线则等于第一志愿100%调档线;当第一志愿报考A校的前100名考生有的不符合录取要求,需要退档时,则需从第101名开始往后依次审查录取,此时院校录取分低于第一志愿100%调档线。

  由此可见,院校录取线应该等于或小于第一志愿100%调档线、大于或等于院校实际调档线,并且不低于院校所在批次控制线(降分录取的情况除外)。

  高考志愿填报(三):身体条件限报规定

  身体条件是高校及其专业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往年却有一些身体条件多少有点问题的考生忽略这方面的要求,导致误填误报。

  目前,高考录取执行的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该文件对患有各类疾病的考生分以下几个类别提出了明确的录取意见,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体检结论,对号入座,填报时一定要规避相关专业。

  一是学校不予录取的疾病。凡是患有该项下列明的疾病,高校不予录取。二是有关专业不予录取的疾病。凡是患有该项下列明的疾病,高校的有关专业不予录取。三是患有疾病不宜就读的专业。凡是患有该项下列明的疾病,高校的有关专业不宜就读。四是军校、公安现役院校招生体检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公安现役院校对身高的要求比军校高)。五是公安类院校招生体检执行公政字[2000]137号文件。

  此外,未列入专业目录或经教育部批准有权自定新的学科专业,学校招生时可根据专业性质、特点,提出学习本专业对身体素质、心理条件的特殊要求。

61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