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同意高校与国外大学共建中外合办机构是真的吗?具体有哪些高校?
近日,教育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经专家评议并审核研究,同意南京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和齐鲁工业大学大学与国外高校举办中外合作机构的申请,具体情况如下。
南京农业大学
一、同意设立南京农业大学密西根学院,学院隶属于南京农业大学,为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其英文译名为MSU Institut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二、合作设立南京农业大学密西根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者分别为南京农业大学和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办学地址为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卫岗1号。
三、南京农业大学密西根学院开展本科、硕士学历教育,开设环境工程(082502H)和食品科学与工程(082701H)两个本科专业,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经济管理、植物病理学和农业信息学等四个硕士专业。增设专业需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四、南京农业大学密西根学院办学总规模为280人。本科生每年招收40人(每专业每年招收20人),由南京农业大学通过招生计划增量安排;硕士研究生每年招收40人(每专业每年招收10人)。
五、南京农业大学密西根学院颁发南京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以及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相应的本科和硕士学位证书。
六、南京农业大学密西根学院学费标准依照国家有关政府定价规定确定。
七、南京农业大学密西根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许可证》编号为MOE32USA02DNR20191979N(许可证另发),许可证有效期至2031年12月31日。如需延期,应于招生有效期满前另行申报。
八、请你省加强管理,指导南京农业大学进一步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服务学科建设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河北科技大学
一、同意设立河北科技大学澳联大信息工程学院,学院隶属于河北科技大学,为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其英文译名为FedUni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二、合作设立河北科技大学澳联大信息工程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者分别为河北科技大学和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办学地址为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裕翔街26号。
三、河北科技大学澳联大信息工程学院开展本科学历教育,开设电子信息工程(080701H)、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1H)、软件工程(080902H)、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20102H)等四个本科专业。增设专业需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四、河北科技大学澳联大信息工程学院办学总规模为800人(每专业每年招收50人),在河北科技大学招生计划内统筹安排。
五、河北科技大学澳联大信息工程学院颁发河北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相应的学士学位证书。
六、河北科技大学澳联大信息工程学院学费标准依照国家有关政府定价规定确定。
七、河北科技大学澳联大信息工程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许可证》编号为MOE13AUA02DNR20191978N(许可证另发),许可证有效期至2034年12月31日。如需延期,应于招生有效期满前另行申报。
八、请你省加强管理,指导河北科技大学进一步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服务学科建设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齐鲁工业大学
一、同意设立齐鲁工业大学基辅学院,学院隶属于齐鲁工业大学,为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其英文译名为Kyiv College at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二、合作设立齐鲁工业大学基辅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者分别为齐鲁工业大学和乌克兰基辅国立工艺设计大学。办学地址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3501号。
三、齐鲁工业大学基辅学院开展本科、硕士学历教育,开设轻化工程(081701H)、生物技术(071002H)、视觉传达设计(130502H)等三个本科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外国硕士学位教育。增设专业需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四、齐鲁工业大学基辅学院办学总规模为1040人。本科生每年招收240人(每专业每年招生80人),在齐鲁工业大学招生计划内统筹安排;硕士研究生每年招收40人,均为自主招生。
五、齐鲁工业大学基辅学院颁发齐鲁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乌克兰基辅国立工艺设计大学相应的学士学位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六、齐鲁工业大学基辅学院学费标准依照国家有关政府定价规定确定。
七、齐鲁工业大学基辅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许可证》编号为MOE37UAA02DNR20191976N(许可证另发),许可证有效期至2039年12月31日。如需延期,应于招生有效期满前另行申报。
八、请你省加强管理,指导齐鲁工业大学进一步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服务学科建设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