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是什么
高三在备考2019高考过程中,每个月都会经历大大小小的考试,每次月考总会经历那么一些心理煎熬,但是考完后又想迫不及待知道答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是什么?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是什么
高三年级阶段测试(三)
语文试卷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高科技带来的种种生态问题,人类终于有所 ▲ 。人们开始认识到:科技越发达,越要重视培养高情商,越要重视人性化,越要大力提倡人文精神……这些理念与中国传统科学精神有着高度的内在 ▲ ,尤其与道家自然主义的科学精神 ▲ 。
A. 领悟 吻合 并驾齐驱 B. 觉悟 契合 并行不悖
C. 觉悟 契合 并驾齐驱 D. 领悟 吻合 并行不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近义词辨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一是辨析近义词,抓住词语的不同点。近义词的不同,有使用对象不同,词义轻重不同,感情褒贬不同,词语语法功能不同。二是关注语境,理解空格处侧重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领悟:体会,解悟,多用于对文章、话语等的理解。觉悟:醒悟明白,多指人由迷惑而清醒或思想认识提高。语境说的是人类认识到高科技带来的种种生态问题的严重性了。因此选用“觉悟”。契合:投合,意气相投,符合。吻合:完全符合,与句中“高度”重复。因此选用“契合”。并行不悖:同时进行而互相不违背。并驾齐驱:指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地位相当。语境说的是理念与中国传统科学精神不违背。因此选用“并行不悖”。故选B项。
【点睛】近义词可以从多方面区分,词义侧重点不同,要抓住不同语素理解;词义轻重程度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例:团结----结合----勾结;适用对象不同,例:爱戴(上级),爱护(下辈);词性不同;词语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
(一)词语辨析,从意义方面辨析:1.看词义的轻重 如:妨碍、妨害 。2.看适用范围 如:边疆、边境、边界。3.看表达侧重。如:嘹亮、响亮、洪亮 解析:“洪亮”侧重于音域宽宏,“嘹亮”侧重于音色清脆、高远,“响亮”侧重于声音响度大。结合语意①应选“洪亮”,②应选“嘹亮”,③应选“响亮”。
从用法方面辨析 :1.看适用对象。 如:启用、起用2.看成分搭配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3.看词性语法 如:启示、启事4.看习惯用法 如:捉摸、琢磨 辨析:“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句。
从色彩方面辨析 :1.看感情色彩 如:妄想、梦想、理想 辨析:作动词时都有“打算”的意思,作名词时都有“想法”的意思。但“妄想”是贬义词, “梦想”是中性词, “理想”是褒义词。2.看语体风格: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如: “见面”和“会见”、“办法”和“措施”、“害怕”和“胆怯”,都有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之分。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就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关系看, , , ; , 。
①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必要条件
②伦理学主要从道德品质上考察人的心理现象
③心理学则揭示人的行为动机和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本质
④对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一定帮助
⑤伦理学和心理学都研究人的行为动机
A. ⑤③④②① B. ②①③④⑤ C. ③①②④⑤ D. ⑤②④③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解答连贯类题目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纳,先在小范围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⑤紧承前文,总说二者关系,可以排除B项和C项。由⑤可知应先说“伦理学”,再说“心理学”,故②应在③前;由③“心理学则……”中的“则”也可以看出,②应在③前,可排除A项。④谈伦理学对心理学的作用,故应紧承②之后;①谈心理学对伦理学的作用,故应紧承③之后。故选D项。
【点睛】做排序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简述为通读——试排——连读——微调。其中“试排”环节的解题思路有:确保话题一致性,把同一话题语句排起来;确定句子间的合理顺序性,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推理;确证句子代词指代的内容,或两句有重复的词语。确切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等,注意关联词语和总括性的词语;确保内容上的前后照应。
3.下列各诗句中,“霜”字的含义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 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
C. 西风吹老梧桐树,仍送新霜两鬓来。
D.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炼字能力。答题时基本思路是:如果该词含义特别,则要单独解释一下;然后考虑其中是否使用某种表达技巧,如有,则点出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如果没有,则把该词放在句中解释内容,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及作用。是否生动形象表现了某人某事某物某现象的特点,是否能烘托某种气氛,是否能传情达意。C项,“霜”比喻白发,ABD三项,都是指自然天气现象。故选C项 。
【点睛】考查诗歌的练字,即赏析某字的妙处。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读懂该句诗写的内容,细细揣摩该字用来表现的对象是什么,该字能表现其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答题步骤: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意境;第三、点出该字有无修辞,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四、点明效果。
4.下面是某市对三类人员使用微信情况的调查统计表
表一:使用微信时间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点击查看大图)
表二:使用微信主要目的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点击查看大图)
对上面图表蕴含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调查的三类人员中,在校大学生使用微信时间远超上班族和退休人员。
B. 相较于在校大学生,上班族和退休人员更经常利用微信的阅读功能。
C. 微信使用频率高,使用者已经产生依赖,严重影响使用者的学习和生活。
D. 建议微信使用者,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不要沉迷于微信的社交娱乐功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题中C项,“使用者已经产生依赖,严重影响使用者的学习和生活”表中没有依据,属于主观臆断。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放翁家训(节选)
陆游
吾生平未尝害人。人之害吾者,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谨避之,可也。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汝辈但能寡过,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吾虽悔己不可追,以吾为戒,可也。
祸有不可避者,避之得祸弥甚。既不能隐而仕,小则谴斥大则死,自是其分,若苟逃谴斥而奉承上官,则奉承之祸不止失官,苟逃死而丧失臣节,则失节之祸不止丧身。人自有懦而不能蹈祸难者,固不可强。惟当躬耕,绝仕进,则去祸自远。
风俗方日坏,可忧者非一事,吾幸老且死矣,若使未遽死,亦决不复出仕,惟顾念子孙,不能无老妪态。吾家本农也,复能为农,策之上也。杜门穷经,不应举,不求仕,策之中也。安于小官,不慕荣达,策之下也。舍此三者,则无策矣。汝辈今日闻吾此言,必当不以为是,他日乃思之耳。暇日时与兄弟一观以自警,不必为他人言也。
吾少年交游,多海内名辈,今多已零落。后来佳士,不以衰钝见鄙,往往相从,虽未识面而无定交者亦众,恨无由遍识之耳。又有道途一见,心赏其人,未暇从容,旋即乖隔。今既屏居不出,遂不复有邂逅之期,吾于世间万事,悉不贮怀,独此未能无遗恨耳。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5.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 中:造谣中伤
B. 杜门穷经,不应举 杜:堵塞
C. 不以衰钝见鄙 鄙:轻视
D. 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游:交往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陆游认为大多情有可原,不必去怨恨,但要注意避开这类人,不再与之交往。
B. 人的天性中都有懦弱的一面,面对灾祸时便不能以强者姿态同命运抗争。于是,厮守田园成为唯一选择。
C. 面对日益败坏的世风,陆游反复叮嘱子孙以务农为上策,即使不得不踏入仕途,也要不慕荣华,不失臣节。
D. 才气过人的年轻人最容易变坏。作父兄的一定要勤加检查约束,督促其读圣贤之书,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行。
7.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辈但能寡过,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
(2)又有道途一见,心赏其人,未暇从容,旋即乖隔。
8. 陆游是从哪几个方面训诫子孙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案】5. A 6. B
7. (1)你们这些人只要能够少犯错误,不与达官显贵过分亲近(或译作“深交”),那么危害自己的人自然很少。
(2)也有的是在路途中见到一面,心里十分欣赏他,但没有时间慢慢细谈,立刻就分别了。
8. 待人之道,避祸之策,交游之憾,育才之法。
【解析】
【5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A项,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意思是假若别人正好指出了我的过错,更应当放下(不要有所不满)。中,意思是恰好合上。故选A项。
【6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不能以强者姿态同命运抗争”无中生有。文段中的“不可强”意为“不可强求”。故选B项。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但,只,只要;过,犯过错;贵达,达官显贵;亲厚,亲近; 则人之害己者少,定语后置句,“害己者”是“人”的定语。第二句中,道途,名词作状语,在路途中;其,那;乖隔,分别。这些词句都是翻译的关键处,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8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文言要点归纳概括能力。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干概括的内容方向,然后通读原文,整体感知,确定答题区间,理解后加以归纳,分点概括。概括的时侯注意用词要准确,用形容词。本题要求概括陆游是从哪几个方面训诫子孙的。第一节陆游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子孙要宽以待人,这是待人之道;第二节告诫子孙,有些祸可以避免,有些则不可以避免,只有躬耕务农,断绝做官(的念头),才可以远离祸患。这是避祸之策。第四节讲自己交了很我友,但好多却无缘再见,深感遗憾。这是交游之憾。最后一节讲如如教育后代。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我一生不曾伤害他人。伤害我的人,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事出偶然而不了解我,有的是为了利益,其情状大多可以原谅,没有必要把这些人当作仇人,小心避开他们,就可以了。假若别人正好指出了我的过错,更应当放下(不要有所不满)。你们这些人只要能够少犯错误,不与达官显贵过分亲近,那么危害自己的人自然很少。我现在虽然很后悔,但已不能够追悔,以我为警醒,就行了。
有些祸患不可逃避,逃避将会招致更大的祸患。既然不能退隐而要做官,那么小则受到斥责,大则招致死亡,自是难免。如果为了逃避斥责而苟且逢迎上司,那么逢迎上司的祸患就不仅是丢官。如果为了避免杀身之祸而失去为臣的节操,那么丧失节操的祸患就不仅仅是自身被杀了。人自然有懦弱的天性而不能慷慨赴难,(对此)固然不能勉强。只有躬耕务农,断绝做官(的念头),才可以远离祸患。
如今世风正日渐败坏,令人担忧的不只是一件事,幸好我已年老将死了,即使不会马上死去,也绝不再出来做官,只是想到子孙后代,不能不像老太婆一样(啰嗦几句)。我家本是农民,若再务农,是为上策。闭门读书,不应科举考试,不去做官,是为中策。安心做一个小官,不羡慕荣贵显达,是为下策。除此三种情况,就没有别的方法了。你们这些人今天听到我这些话,内心肯定不以为然,以后再考虑吧。空闲时和兄弟们一起看看,用来自我警戒,不要对他人说。
我年轻时交往的人,多是各地的名流,如今大多已经作古。后来的有才华的年轻人,不因为我年老迟钝而轻视我,常常与我相互往来,虽然未曾见过一面而且没有固定交往的人也很多,遗憾的是没有机会和他们一一结识。也有的是在路途中见到一面,心里十分欣赏他,但没有时间慢慢细谈,立刻就分别了。如今既然闭门不出,也就不会再有相逢的机会了。我对世间万事都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唯独对此不能不感到遗憾。
年轻人中才气过人的最容易变坏。如果有这样的孩子,做父母兄长的应当以之为忧,不可以以之为喜。一定要经常加以检查约束,令其熟读经典和诸子百家之书,用宽容厚道谦恭谨慎(的道理)教育他们,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的人交往,这样十几年后,(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情趣自然就养成了。不这样的话,那些令人忧虑的事情就绝不只是一方面了。我说的这些,是后人的良药,每个人都必须认真对待,不要留下后悔。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白田①马上闻莺
李白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②。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注】①白田:古地名,位于今扬州境内。②缫(sāo)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9. 赏析首联的写景特色。
10.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9. 选取乡村典型景物黄鹂、紫椹、桑枝等;视听结合,“黄鹂啄紫椹”写视觉,“鸣”写听觉;色彩明丽,富有画面感。(答其它特色合理亦可。)
10. (1)对白田夏日美好景象的欣喜之情:黄鹂“啄紫椹”,鸣桑枝,美景可喜。(2)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蚕老”而“客未归”,其情可见。(3)长期漂泊、思乡而不能归、前途迷茫的悲伤之情:“驱马又前去”,欲归而不能;“空自悲”,直抒其情。
【解析】
【9题详解】
此题考查诗歌的写景特色,也就是考查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抒情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类叫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结句写景又叫以景结情。表现手法,包括动静相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结合,以虚衬实,想象,联想,用典,对比,烘托,细节描写,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手法。先点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本题要求赏析首联的写景特色。首联“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选取黄鹂、紫椹、桑枝等乡村典型景物;“黄鹂啄紫椹”写视觉,“鸣”写听觉,视听结合;“黄”“紫”,色彩明丽,富有画面感。
【10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首联中,写黄鹂“啄紫椹”,鸣桑枝,表达对夏日美景的喜爱;“蚕老客未归”,“蚕老”而“客未归”,表现了故园之思;颈联“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表达长期漂泊的思乡之苦;尾联“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表达了思乡而不得归,前途又迷茫的悲伤之情。
【点睛】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要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
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以尔车来,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2)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_____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5)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6)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前赤壁赋》)
(7)临危受命,_____________。(《论语》)
(8)位卑未敢忘忧国,____________。(陆游《病起书怀》)
【答案】 (1). 以我贿迁 (2). 扈江离与辟芷兮 (3). 布衾多年冷似铁 (4). 钿头云篦击节碎 (5). 樯倾楫摧 (6). 挟飞仙以遨游 (7). 力挽狂澜于既倒 (8). 事定犹须待阖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属于直接默写,注意扈、芷、衾、钿、篦、樯、遨、澜、阖棺的写法。
五、现代文阅读(39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三笑
于德北
这个故事发生在苏州。
或许,这也称不上是一个故事吧。
1993年的春天,他因为单位的业务,从北方直抵上海,又从上海转杭州,从杭州坐夜航船到苏州。船上的一夜十分诗意,他要了一碟豆腐,一碟青菜,一瓶老酒,一碗饭。他吃掉了这些东西。他近铺的一个老者说:“小伙子好饭量呢!”
他就笑了。
夜风从运河上吹来,潮潮的,带有一点水腥。
船是早上七点钟到的苏州,苏州给他的印象是水气忒重。他背了一个大包,茫然地伫立在街头。远远地可见北寺塔,高高地占据苏州的天空。他望着北寺塔,信手翻着从家里带来的小册子,那上面说:“寺乃三国时代东吴大帝孙权为乳母陈氏买地所建。”他觉得这一切真遥远。
他翻看地图。
那上边标明,怡园离他最近。
他就步行去了。
他想在江南见到的桐花,一树一树的,美丽极了。是桐花吧。那么高大的树开花了,他还是第一次领略。
他去怡园。
书上说:怡园位于人民路343号。
苏州的路少有灰尘。
他以全新的感觉走在苏州的路上,像一个诗人。
他在心里说:苏州,是春天里的一条飘带。印花的飘带,淡淡的水墨把白绢点染出几分娇羞。你看,他可不就是一个诗人。
诗人到怡园去了,他第一次看园林,他一下就给迷住了。怡园中有一口小井,他去的时候,一个苏州女孩正用小桶向上提水,那优雅的姿势无限娉婷,腰肢款款,春衫荡起微风。
他举起相机。
镜头里的女孩白,发黑,弯眉细目,齿洁唇红。
女孩说:“你照我干什么?”
她说的是苏州话,但他好像一下就听懂了。他没想到苏州话这样好听,像女孩手中的小桶,一汪清水透明而晶莹。
女孩说:“你照我干什么?”
他说:“竹风。”
那女孩的身后真有一簇春竹呢,葱郁、茂盛、青翠。
女孩说:“什么?”
他说:“竹风,竹子刮起的风。”
女孩就掩口笑了,她的意思是只有风能刮动竹子,竹子怎么能刮动风呢。她转而又笑了,她的意思是:可不嘛,风能刮竹竿,竹子怎么就不能刮动风呢。
她提着桶往屋里去了。
屋子是一个茶室。
他往怡园的深处去,七拐八拐地到尽头。他读那些楹联,觉得古代的人真麻烦,真有趣,真有闲心。他原路转回,直奔那茶室,听说,有当年的春茶可饮呢,他于茶道是一个外行,但能饮一盏江南的新茶,苏州的新茶,不是一种享受吗?
他看见那个女孩在茶室里。
茶室里已有几个老人聚在一起闲谈,看得出他们是常客。他们自己带着水杯,很随便地取用热水瓶中的水,那个女孩就站在柜台的边上,她脚上的布鞋踩着地上的青砖。
他放下行囊,坐在茶室的最里边。
她为他送上一杯新茶。
他突然想说点什么,可说什么呢。
他看见室外的小亭。隐约见那亭上的字,就低声诵读:“主人友竹不俗,竹伴玉人不孤,万竿戛玉,一笠延秋,洒然清风。”
女孩过来给他斟水,也低声说:“静坐观众妙,潭清适我情。”
说完她就笑了,提起暖瓶出了门,不知奔哪厢去了。
他举杯过额,那一杯清茶的香气正好漫入他的鼻翼。
他很神往此时的境界,他想起一个关于才子佳人的叫《三笑》的电影,他想那个女孩对他已经两笑了,如若再有一笑,岂不成就一段姻缘?
现在想想,那一年他刚刚戴了一副眼镜,留了一把过胸的大胡子,他衣着松阔,风尘仆仆,长衫圆履,还真有一副才子形呢。
可惜,他已是一个三岁孩子的父亲。
他离开怡园时,还想,人生真是一件美好的事,虽然不能成就一段姻缘,可是一个南方女孩对一个北方男子的善意一笑,不也似胎记一般印在自己青春的腮边?
(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无名无姓的“他”作为主人公,不仅容易使读者产生代入感,而且使主人公的故事具有普遍意义。
B. 主人公与苏州女孩在怡园水井边的对话,寥寥数语,却表现出女孩天真、单纯而且具有灵性的内在特点。
C. “他”期待女孩对自己“三笑”以成就一段姻缘,但想到自己已为人父,不免怅憾,这种怅憾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D. 本文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古朴,行文节奏和缓,给人以冲淡雅致之感,与小说所要营造的氛围非常协调。
13.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艺术效果?请简要说明。
14. 主人公“他”是一个怎样的“北方男子”?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2. C 13. ①对“他”的心理描写(对苏州的生动感受)进行评论,表现“他”对苏州的喜爱。②与“他像一个诗人”呼应,强调“他”具有诗人气质和诗意情怀。③为下文“他”乍见苏州女孩便生好感做铺垫。④转换叙述视角,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使行文摇曳多姿,不单调。⑤第二人称叙述,让读者更能参与到故事中来,引起对主人公形象的思考。
14. ①浪漫(或:有诗心,善于发现和欣赏美)。他享受夜航船上诗意的一夜,能领略苏州的春日之美,从女孩的笑中能联想到才子佳人电影《三笑》,念念不忘青春时期的才子风流。②克制(或:有分寸,“发乎情而止乎礼”)。他欣赏苏州女孩之美,但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已为人父的身份。③豁达(或:洒脱,通透)。他虽然不能和喜爱的女孩成就姻缘,但依然因女孩的善意一笑而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主人公并非真的想要和女孩成就一段姻缘,而且怅憾之情也并不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从手法是答出“心理描写”,从人称上答出“第二人称叙述”,从结构上答出“照应”和“铺垫”。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他欣赏苏州女孩之美,但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已为人父的身份”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克制”的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浪漫”“克制”“豁达”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世故
朱鸿召
在中国,不懂世故,难以成事;太懂世故,难成大事。
世故与人情相伴而生,依傍而存。人情很温暖,很圜涧,世故却很冷漠,很丑陋,甚至很丑恶。世故不登大雅之堂,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世故是中国人的处世经验,源于人间时事之变迁,人生命运之浮沉,变迁中有利益得失,浮沉中有生命荣枯,趋利避害,尚荣弃枯,所谓会做人,会处事,八面玲珑,什么人都不得罪。这种经验,往往是语言文字所不可企及的。
先秦诸子中,孔子尚礼倡仁,以恢复周礼,重振纲常伦理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尽管靠开门授徒的学费收入,小日子过得挺滋润,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当时就发现生活中存在一种左右逢源者,谓之“乡愿”。他痛斥“乡愿,德之贼也”,实际上是无可奈何,为人情世故所困扰。孟子主张性本善,倡导仁义礼智,颇有大义灭亲之慨,遭到以滑稽善辩著称的淳于髡的责难,如果嫂子落水怎么办?回答是,可以救助,是为权,权衡轻重,权宜之计,变通之策。在人情面前,原则让出了局部空间。放眼望去,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法家认为人性本恶,都留下了人性的一角缺失,从而为人情世故留存了滋生蔓延的缝隙和空间。老子、韩非与兵家一脉相承,直接建立在对人心人性的琢磨开掘之上,具有某种形而上的精神气质。从各种兵法,到三十六计,只要能够战胜对手,什么都可以作为手段,什么手段都可以使用,人情世故无所不用其极。流风遗韵,刀光剑影之外,还有《莱根谭》《增广贤文》,传授的都是历久弥新的为人处事的世故经验、人情技巧和潜规则。
世故是人治社会的生存策略,是专制集权环境下的人生智慧。最严格的体制,最缜密的制度只要是人治社会环境,在执行过程中就可能被人情所浸润,所腐蚀。因为哪怕是一个人处于制度之上,可以不受制度约束,这个人便无可避免地要遭遇到人情的簇拥和侵扰。陈陈相因,上行下效,每个人都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参与者和受害者。什么卑躬屈膝,摇尾乞怜;什么奴才嘴脸,阿Q精神;什么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比恶婆还凶狠,等等,都是世故里的众生相。诚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道德理想主义可以很崇高,但难免腐败,因为人情世故是一柄犀利的双刃剑。
更严重更复杂的问题是,我们世世代代不断传习操持着人情世故,甚至在私下里羡慕着深谙此道者,却在庙堂高处或高头讲章中,极力回避之,甚至鄙弃之。就像野草,在每个王朝的早春时节,草色遥看近却无,随着季节的更替,这草色逐渐蓬勃茂盛,终成燎原之势。尔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节选自《家园里的世故和风流》)
15. 对文中“世故”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故”指会做人,会做事,趋利避害,八面玲珑。
B. “世故”是中国人世代相传的处世经验。
C. “世故”不登大雅之堂,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庸俗潜规则。
D. “世故”也是人治社会、集权环境下的生存策略和人生智慧。
16. 对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不会因身份地位的改变而改变对世故的态度。
B. 世故就像野草,不被社会公开承认却在暗中蔓延。
C. 虽为统治者或专家学者们所不屑不齿,人情世故却依然存在。
D. 人情世故对人治社会的消极影响广泛而深重,并且持续存在。
17. 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人情世故”的危害。
【答案】15. C 16. A
17. (1)或太过功利,或丧失原则,难成大事;(2)体制、制度、环境被浸润被腐蚀,进而腐败;(3)助长民族的劣根性。
【解析】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等,题中C项,“有百害而无一利”表达绝对化了。故选C。
【16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题中 A项,人“们不会因身份地位的改变而改变对世故的态度”错误,与“在私下里羡慕着深谙此道者,却在庙堂高处或高头讲章中,极力回避之,甚至鄙弃之”不符。故选A。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对文章进行层次的划分,找到文章论述从几个方面着眼,然后概括段意,根据段意概括中心。注意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以及文章的靠头和结尾的句子,从这些段落或语句中提取关键的词语作答。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在人情面前,原则让出了局部空间”“世故是人治社会的生存策略,是专制集权环境下的人生智慧。最严格的体制,最缜密的制度只要是人治社会环境,在执行过程中就可能被人情所浸润,所腐蚀”“诚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道德理想主义可以很崇高,但难免腐败,因为人情世故是一柄犀利的双刃剑”“更严重更复杂的问题是,我们世世代代不断传习操持着人情世故,甚至在私下里羡慕着深谙此道者,却在庙堂高处或高头讲章中,极力回避之,甚至鄙弃之”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论述类文文章的结构较为简单,围绕一个概念展开,所以考核结构难度不会太大,这样为命题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考核时把文章的思路和文章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核,有时是思路出现错误,有时是文章的内容出现错误,但以文章的思路出现错误为主,主要是各段之间的关系和一段内各句之间的关系。答题时首先明确文章的基本结构。一般情况论述类文章的结构都是总分总的结构,行文主要是并列式或层进式,这样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基本都要明确观点。段内各句的关系一般为递进、转折、因果、释说、并列等,注意找到文章的关键的关联词语进行辨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国家频繁出台利好新能源汽车政策,各地方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也逐步加大,截至2018年6月20日,全国共有上海、深圳、重庆等15省市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奖励政策。
在如此大规模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的产销量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8年1-5月,汽车产销均呈增长趋势。5月,汽车生产234.44万辆,同比增长12.84%;销售228.77万辆,同比增长9.6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万辆和1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5.6%和125.6%。
就在这形势看似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一个致命的问题却悄然浮现。一些为蹭热度、蹭补贴进入这个领域的电池厂商生产出来的电池远远达不到新补贴政策要求,由于产品不合格,生产的大量电池只好报废。福建猛狮科技总经理王少平表示,“国内锂动力电池正在向高品质、有产能的企业集中,大者恒大的趋势开始越来越明显。”而随着动力电池市场的进一步升温,锂电池行业内的企业分化开始进一步加剧。
(摘编自《动力电池市场的“内忧外患”》,上海有色网2018年6月21日)
材料二:
2017年全球动力电池销量前1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就有7席,占据世界第一位;预计到2020年,我国在全球电池市场所占的份额将达七成以上;目前我国电池生产企业已超过了200家,是全球拥有锂电池生产企业最多的国家。然而这一串数字,并没有让业内人士觉得骄傲。
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所长周震说:“从行业角度来看,美国有比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目前仍然引领锂电池原始创新、核心材料研发;日本作为电池材料制造大国,生产规范严格,能够最先制造出新的成品电池;我国和韩国作为第二梯队,后续跟进。”据了解,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中,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都已实现了国产化,唯独隔膜仍是短板。核心专利缺乏,隔膜等关键材料不给力,不仅成了国产锂电池难以承受之痛,也拖了国产锂电池企业“走出去”的后腿。
(摘编自《一层隔膜两重天:国产锂电池尚需拨云见日》,《科技日报》2018年6月22日)
材料三:
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日前宣布,该国部分企业及学术机构将在未来5年内联合研发下一代电动车全固态锂电池,并力争早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00亿日元,丰田、松下等23家汽车、电池和材料企业以及京都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等15家学术机构将共同参与研究,计划到2022年全面掌握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
此前,法国雷诺汽车业务负责人诺曼德表示,全固态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工业的新希望,在成本、密度和热稳定性方面都较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有巨大优势。
相比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将体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首先,相同能量下,全固态电池更薄且体积更小,从而方便应用在新型小尺寸智能电子设备,实现终端产品的小微型化。其次,全固态电池轻便,能量密度高。综合考虑到以上两大因素,全固态电池相比于一般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可以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到目前为止,许多实验室中,都已经可以小规模批量试制出能量密度为300-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从能量密度的数据上看,全固态电池带给人们的直观体会是我们的手机等电子产品从“一天一充”升级到“两天一充”。
(摘编自《日本为何对全固态锂电池情有独钟?》,OF week锂电网2018年06月20日)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以2018年5月份的汽车产销量为例,通过列数据、作比较可以看出,在汽车整体产销增长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更为迅猛。
B. 动力电池市场的进一步升温,加大了对为蹭热度、蹭补贴而进入该市场的电池厂商的淘汰力度,锂电池行业内的企业分化开始进一步加剧。
C. 中国动力电池在市场份额和企业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从业内人士的角度来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虽然规模够大,但仍然存在着不足。
D. 作为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之一的隔膜不能实现国产化,不仅制约了国产锂电池的进一步升级,也造成国产锂电池企业无法“走出去”。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推进了地方补贴、奖励政策的出台,为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而相应的动力电池行业的跟进迫在眉睫。
B. 三则材料都提及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之间的关联,新能源汽车为电池产业带来市场,优质的动力电池则是前者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C. 日本作为电池材料制造大国,能够最先生产出新的成品电池,走在动力电池制造的前列,这可能得益于日本的企业和学术机构共同参与研究这一特点。
D. 全固态锂电池在成本、密度和热稳定性方面都较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有巨大优势,它是新能源汽车工业的新希望,也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20.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想要有所突破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
【答案】18. D 19. B
20. ①提高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保证产品质量。②提升国产动力电池的研发设计能力,掌握核心专利。③加大对动力电池研究的资金投入。④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系,增强研发设计能力,使科技成果能够快速落地。
【解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国产锂电池企业就可以‘走出去’”不正确。原文说“核心专利缺乏,隔膜等关键材料不给力,不仅成了国产锂电池难以承受之痛,也拖了国产理电池企业‘走出去’的后腿”,但解决了“隔膜”问题,不等于就能“走出去”。故此题答案为D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B项,“三则材料都提及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之间的关联”分析不正确,材料二并没有提到两者的关联。故此题答案为B项。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材料一中说“一些为蹭热度、蹭补贴进入这个领域的电池厂商生产出来的电池远远达不到新补贴政策要求,由于产品不合格,生产的大量电池只好报废”,可知要提高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保证产品质量。材料二中说“核心专利缺乏,隔膜等关键材料不给力,不仅成了国产锂电池难以承受之痛,也拖了国产锂电池企业‘走出去’的后腿”,可知应该提升国产动力电池的研发设计能力,掌握核心专利。材料三主要论述了日本、法国等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全固态电池,可知我国也应该加大对动力电池研究的资金投入,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系,增强研发设计能力,使科技成果能够快速落地。
【点睛】第1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六、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自己决定。很多时候,成功除了勇敢、坚持不懈外,更需要正确的方向。方向的选择中有魄力,方向的选择中有情怀,方向的选择中有智慧……
【答案】人生,渡向何方
有贤者言:“明经年,世事无常;人生如月,盈亏有间。”在人生的旅途上奔波,体味到的不仅有山青水绿,燕舞莺歌,更有层峦叠嶂与崎岖坎坷。面对人生十字路口的浑沌与迷茫,有人选择了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萎靡不振;有人则牢记“有志者,事竟成”,下定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可结果往往不如人意。相较之下,我更欣赏第三种人:他们会静下心来,换一个角度来审视环境,调整前进的方向,结果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确的方向是成功的一半,选定了一个正确的方向,才能拨开重重迷雾,使自己豁然开朗,走出苦闷与彷徨,从而达到一个新的人生高度。当陶渊明厌恶了官场的虚伪黑暗时,他改变了人生的航向,毅然选择了清贫,归隐田园,于是后人才有幸能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这些清新舒畅的诗句。试想如果当时他没有选择“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而是继续在官场中庸庸碌碌、昏昏噩噩地过完一生,那么世上不过多了一个无所作为的庸官而已。“陶潜”这名字将会湮没在吏部那一长串官员名册中,后世那些不得志的文人也将失去一个能给自己精神慰藉的家园。
人生中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固然重要,但关键还需要舵来掌握前进的方向。班超放弃了书斋,选择了驰骋沙场,为国家建下万世不朽之功勋,在茫茫西域中将自己的身影定格为一座丰碑,历史上从此便留下投笔从戎的佳话。比尔?盖茨放弃了学业,选择了在风云变幻的经济浪潮中艰苦创业,最终创建了微软帝国,并成为世界首富,让自己的人生演绎成一部传奇。他们选对了自己的方向,把握住了自己命运的舵,从而将自己生命的船摆渡到了成功的彼岸。只有备上人生的方向盘,才能冲出风沙弥漫、烟雾笼罩,去赢得灿烂星光、满天朝霞。
在理想的桅杆被风浪摧折的时候,在命运被搁浅在泥泞的沙滩的时候,在面对落寞和失意而无处躲藏的时候,不必怨天尤人愤世嫉俗,这时需要我们冷静下来,克服自身的浅薄、鲁莽,重新调整前进的方向,或许成功正在某一个角落静静地等待你的到来。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是相关人生方向的,立意时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可根据“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自己决定”阐释“人”和“树”的不同,可据此立意为“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很多时候,成功除了勇敢、坚持不懈外,更需要正确的方向”,强调“方向”的重要性,由此可立意为“方向是成功的前提”;“方向的选择中有魄力,方向的选择中有情怀,方向的选择中有智慧……”阐释如何选择方向,据此可立意为“选好方向需要魄力”等。也可综合全材料立意。行文时议论文注意观点明确,结构清晰;记叙文注意记叙的要素和抒情、描写的运用。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围绕材料的中心“方向”立意行文即可。
高三年级阶段检测(三)
语文 II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夫自汉、魏、晋、唐而降,杜甫氏之外,诸作者各以所长名家,而不能相兼也。学 者 誉 此 诋 彼 各 师 所 嗜 譬 犹 行 者 埋 轮 一 乡 而 欲 观 九 州 之 大 必 无 至 矣。盖尝论之:渊明之善旷,而不可以颂朝廷之光;长吉之工奇,而不足以咏丘园之致,皆未得为全也。故必兼师众长,随事摹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端矣。
(节选自高启《<独庵集>序》)
22. 用斜线“/ ”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4处)
学 者 誉 此 诋 彼 各 师 所 嗜 譬 犹 行 者 埋 轮 一 乡 而 欲 观 九 州 之 大 必 无 至 矣。
23. 高启与_________和_________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4. 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求学的人怎样才能成为“大方”之家。
【答案】22. 学者誉此诋彼/各师所嗜/譬犹行者埋轮一乡/而欲观九州之大/必无至矣。
23. (1). 宋濂 (2). 刘基
24. (1)博采众长(2)融会贯通
【解析】
【2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各师所嗜”前面省略的主语是学者,前面要断开;“譬”,意思是犹如,是对前句行为的整体比喻,因此前面要断开;“而”表转折,前面要断开;“必无至矣”,省略的主语是前面的行为,前面要断开。故,断句如下:学者誉此诋彼/ /犹行者埋轮一乡/而欲观九州之大/必无至矣。
【23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高启与宋濂和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写过《送东阳马生序》,刘基写有《郁离子》《卖柑者言》等。
【24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文言要点归纳概括能力。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干概括的内容方向,然后通读原文,整体感知,确定答题区间,理解后加以归纳,分点概括。概括的时侯注意用词要准确。从“故必兼师众长”一句,可以推测出要博采众长。从“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一句可以推测出要融会贯通。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自汉、魏、晋、唐以来,除杜甫外,众多写作的人都各有所长,自成一家,却不能兼容他人。求学的人赞誉这个诋毁那个,各自学习自己喜欢的,犹如出行的人固守一乡,却想看尽阔大的天下,肯定是无法实现的。我曾经说过:陶渊明的诗文擅长表达旷达的情感,却不能用来歌颂朝廷的圣明;李贺的诗文精通奇特的技巧,却不能吟咏丘园的雅致,都是因为没有能够全面地学习。所以一定要互相学习博采众长,因事临摹拟写,等到所写之文和内心融为一体之时,浑然天成,才可以成为大方之家,从而去除偏执带来的弊病。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红楼梦》通过“跌扇撕扇”“病补孔雀裘”、抄检大观园时怒打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等情节,塑造了口齿伶俐、聪明灵巧、爽直刚烈的晴雯形象。
B. 《边城》中,老船夫一生依水而生,在“水”的生活里觅食,养育着翠翠。他不接纳别人给予自己的多余酬劳,他将别人硬给的渡船小费托人买茶叶和草烟供过渡人享用。
C. 《茶馆》中,王淑芬和李三忙着布置桌椅,预备第二天开张。王淑芬梳着时行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小辫儿”是满清王朝的遗留,表现了“改良”的不彻底性。
D. 《老人与海》中,老人多次梦见“狮子”,他想:“为什么如今梦中只剩下狮子?”表现在了老人在孤立无援的环境下,只能更加坚强、勇敢地与困境抗争。
E. 《欧也妮·葛朗台》中,在欧也妮生日那天,阿道尔夫·德·格拉桑将一个镀了金的梳妆盒送给了欧也妮,征得父亲同意后,她欣然接受。
【答案】AE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考生对江苏高考的必考篇目要熟悉,明确每部名著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文章的主旨。分清小说的人物及其相关事件,把握其性格命运。尤其要关注文中的细节。A项,“怒打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的是探春。E项,“将一个镀了金的梳妆盒送给了欧也妮”分析有误,应是“针线匣子”。故选AE两项。
【点睛】高考名著面广量大,考生要坚持看完、看透。阅读时要作握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主旨。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进行理解、分析,全面把握内容,力求吃透所读小说的内容。读完后能对作品进行评价。答题时要全面审题,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
简答题(10分)
26.《三国演义》中“却说玄德奔回新野,自知失言取祸,未对众人言之。”指哪些失言?
【答案】①刘表向刘备询问立世子之事。刘备说,不能废长立幼,如果担心蔡氏权力过大,可慢慢削弱,蔡夫人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刘琮为继承人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②刘备感叹髀肉复生,功业未建,刘表以“煮酒论英雄”之事安慰刘备,不料刘备竟乘酒兴失言,说若自己有地盘的话,天下碌碌之辈,不足为虑。刘表默然。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名著的阅读赏析能力,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考核《三国演义》的细节,注意根据抓住“失言”作答,主要指“刘表向刘备询问立世子之事”和“若自己有地盘的话,天下碌碌之辈,不足为虑”。
27.请从性格和命运两方面概述巴金《家》中的梅和琴这两个人物形象。
【答案】梅:温柔贤惠,美丽大方,有着旧中国女性的典型美德。虽然聪明但懦弱,不敢反抗。嫁给赵家不到一年夫死守寡,尽管和觉新还彼此爱着对方,但不能在一起,最后在抑郁中患病死亡。琴:接受新思想,具有反抗精神的新时代女青年。最后和觉民一起赢得幸福。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名著的阅读赏析能力,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考核文中的人物,答题时注意要求概括的是“梅和琴”这两个人物形象,概括的内容是“性格和命运”。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生态的好与坏,最重要的方面,就在于文学艺术的创作者和受众形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互动关系。在好的文化生态下,创作者在审美上有高尚追求,创作的作品能够引导受众不断提升审美能力,从至美而达于至善;能够引导受众正确解读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能够引导受众强烈关注社会现实,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心。而这样的受众自然会促使文艺创作者提供更具审美价值,对历史与现实有更真切深入反映,更具伟大时代精神的具有崇高精神品格的作品。但在很长一段时期中,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呈现出的并不是这样的面貌。不止是文化生产者个人,更多的是越来越多的文化生产机构,庸俗地理解市场化,低估受众的文化鉴赏水平,把公众预设为只要娱乐与刺激、没有高雅精神追求的乌合之众,一味迎合。结果是把高雅的幽默变成庸俗的搞笑,把庄重的历史变成浅薄的戏说,把丰富的审美活动简化为感官刺激。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文化生产者和受众之间恶性的互动产生了:习惯了搞笑的受众会说,我要更多的搞笑;习惯了戏说的受众会说,我还要更多的戏说。习惯了这些低层次刺激的受众自然会拒绝指向精神深处、情感深处的有追求的作品。这种互动使生产和消费者双方都加入一场娱乐狂欢,加上逐利资本的推动,我们的文化生态出现了很大问题。这样的局面确实到了非扭转不可的地步了。
(节选自《文艺报》,有删改)
28. 文学艺术创作者应具备哪些素养?请加以概括。
29.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0. 根据材料概括,如何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
【答案】28. (1)高尚的审美追求;(2)正确解读历史的文化素养;(3)关注社会现实的情怀。
29. (1)通过列举的方式,幽默生动地呈现了受众的表现;(2)形象地说明了文化生产者和受众之间恶性互动的关系;(3)生动表达了扭转当下文化生态的迫切性。
30. (1)创作者应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2)受众应主动追求有精神和情感深度的作品;(3)文化市场应健康运行。
【解析】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概括文学艺术创作者应具备的素养。“创作者在审美上有高尚追求,创作的作品能够引导受众不断提升审美能力,从至美而达于至善”表明文学艺术创作者要有高尚的审美追求。“能够引导受众正确解读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表明文学艺术创作者要有正确解读历史的文化素养。“能够引导受众强烈关注社会现实”表明文学艺术创作者要有关注社会现实的情怀。
【29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的作用。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分析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要结合语境分析。画线的句子前面的语境是“一种文化生产者和受众之间恶性的互动产生了:习惯了搞笑的受众会说”,就是说,画线句是通过设想来举例受众者的反应,生动形象又幽默。同时,画线句本身也形象地说明了文化生产者和受众之间恶性互动的关系。结合画线句后面的语境“习惯了这些低层次刺激的受众自然会拒绝指向精神深处、情感深处的有追求的作品”,表明了扭转当下文化生态的迫切性。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概括如何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文中“不止是文化生产者个人,更多的是越来越多的文化生产机构,庸俗地理解市场化,低估受众的文化鉴赏水平,把公众预设为只要娱乐与刺激、没有高雅精神追求的乌合之众,一味迎合。”由错误的文化方向可以推断出正确的做法,创作者应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习惯了这些低层次刺激的受众自然会拒绝指向精神深处、情感深处的有追求的作品”,从中可推断出受众应主动追求有精神和情感深度的作品。“这种互动使生产和消费者双方都加入一场娱乐狂欢,加上逐利资本的推动,我们的文化生态出现了很大问题。这样的局面确实到了非扭转不可的地步了。”说明文化市场应健康运行。
【点睛】理解句子的作用。做该种题型,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这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
高三复习方法有哪些
端正听课态度
认真的听课态度,是高效听课的重要条件之一。每当自己听课烦躁或是上课溜号时,就应该自己想一想:每堂课都是老师花了一个小时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准备的。而你却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得到了,你应该庆幸,更应该明白课后自学的难度。
认真倾听
认真倾听需要大家集中思想专注听学习目标,预习中未解决的的部分和老师强调的知识和重点分析的知识。另外还需要大家在课堂上,要坚持耳听、眼看、手记、嘴巴问答,这样多种器官并用,做好笔记并积极的提问回答,这样才能在大脑中留下清晰的记忆痕迹。
及时归纳
同学们可以在下课的时候,再花费几分钟来回忆一下这节课的重点,在听课时要改变以下两种常见的坏习惯:一种是认为老师的课讲的比较乏味或是挑剔老师的讲课方式而不认真听讲,这样会导致很多有用的信息遗漏;另一种是上课分心,在上课的时候兼顾学习其他学科或是做一些与本学科无关的东西,还要担心被老师发现,这样一心二用,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高三月考试题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