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学习资讯 >

教师资格考试复习重点 常考的4个理论

时间: 碧瑶1194 分享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会有一些常考的理论知识点,所以在复习中,考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教师资格考试常考的理论点,一起来看看吧。

  这4个理论经常考

  行为主义理论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提出者:桑代克

  具体学习理论:尝试错误说

  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称为试误说。

  理论要点: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

  (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实验:猫的迷笼实验

  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提出者:巴甫洛夫

  具体学习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理论要点:条件反射 (获得与消退、分化与泛化)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条件反射又分为了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①获得与消退

  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②刺激泛化与分化

  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实验:狗的摇铃实验

  巴甫洛夫通过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提出者:斯金纳

  具体学习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

  刺激所引起的,是不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理论要点:强化原则 (强化、惩罚、消退)

  实验:老鼠的迷箱实验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提出者:班杜拉

  具体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理论要点:观察学习

  (1)班杜拉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它们彼此之间的影响都是相互的。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

  (2)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主要是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

  (3)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①直接强化指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②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③自我强化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实验:小朋友玩偶实验


教师资格考试相关文章:

1.三大教育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试常考

2.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3.教师资格证报名要求

4.体育老师如何考取教师资格证

4043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