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试抢分技巧有哪些
在高考考场了,能多得一分是一分,毕竟老师说的“高考一分能干死一操场人”还是很可能的。学会地理的抢分技巧,就更能拉开与其他同学的距离。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高考地理考试的抢分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地理考试的抢分技巧
1、仔细审题
(1)注意试题的数量和分数的分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要确实弄清楚每道题的题意,搞清楚题目所给予的条件和问题,明确题目要求,因为考试要求可能与自己习惯的答题要求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按题意和要求去回答。要认真解读试题中的每一幅图、每一句话、每个数字、符号,搞清楚设问与所给材料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多地从题干、设问和图表上提取有效信息,进行信息间关系的判断,互相论证或排除错误判断。更要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否则就可能造成误答或答不全。
(3)对于有些“似曾相识”的题目,更不可掉以轻心,不能凭“想当然”作答。要将考题与平时做过的题目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细枝末节”上的区别。如有,把这些“区别”看出来,就可避免失误。
在准确审题后,解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答题思路,灵活地调动和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综合分析,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来解答。针对不同的题型,应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试题基本上是两种类型,即选择题和综合题。
对选择题来说,一是注意事物的因果关系,试题往往要求以果推因,有时则是以因推果;二是采取排除法,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有时这样解题会更快一点。
综合题的解答时要有整体性思维,因为综合题的设计往往以区域地理为载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侧面或者事物的不同层面来设问,因此必须用区域研究的方法,全面思考,围绕着“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一思路,去综合分析解答问题,即从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资源、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以及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方面入手,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综合分析,提出发展方向或解决措施。
如分析沙尘暴的危害、产生原因和对策时,从危害来说,就必须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人类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从原因来说,必须考虑自然原因,如大气运动、大气环流的稳定性、气温的变化、地表的植被状况等;而人文原因则要考虑人类对地表的各种破坏,以及造成这种破坏的背景因素,如人口的增长导致对自然资源掠夺性的开发而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等。
2、要善于挖掘题干信息
“对比往年地理、历史和政治的高考分数统计,可以发现试题的难度较为稳定,地理题的难度在降低,而三科的难度在趋向平衡。”在分析了2009年至今的高考三科平均分统计表后,梁老师对此总结:“一般来说,你的地理考试达到了76分,就达到了第一批次本科录取的要求。69分左右,达到第二批次。64分左右,则是第三批次。”这使得同学们对自己地理考试的分数红线有了一个直观的概念。
梁老师解释说:“地理考试中,分析题干信息很重要。例如图表题,每个点都是紧靠图中的信息,这就需要同学们去从图表和题干中挖掘信息,注重审题。有的题目甚至不需要运用地理知识就能解答,但这就要同学们有的放矢,不能一股脑地把自己学到的、知道的都答上去,答得多却没有分。”
3、要使知识之间建立桥梁
“从高考的角度来说,并不要求高深的地理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是学生们最薄弱的环节,知识之间却建不起桥梁,联系起来就有困难。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勤于思考,拓展思维的深度。”梁老师现场讲解了入藏铁路建设方案的例子,从地形、地貌、地质灾害和建设成本这些方面,学生很容易地分析出青藏铁路建设方案较滇藏铁路和川藏铁路的优势,但不利因素却很难被同学们分析出来。此时,梁老师给出了一幅我国人口自然密度分布图,不同的建设方案所连接地区的人口密度状况就清晰地显现在同学们眼前,青藏铁路在经济效益上的劣势也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来。
4、学会逆向设问筛选答案
在地理考试中,要求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题型比较常见,而这其中却有着规律可循。梁老师以一道2011年要求描述中国大陆制造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特点的题目为例,总结出了这样的答题模式,首先从整体着手,概括地理事物的整体特征,然后从局部切入,突出特点鲜明的局部状况,最后找出事物存在的极值,包括极大值和极小值。
相比较而言,论证和研讨问题则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梁老师同样给出了解决之道。“面对一些较为困难的题目,不知道从何着手,我们可以尝试逆向设问,逆向回答。看题目问什么,比如提问该地区为何气温较高,那么我们就首先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包括纬度、天气状况、海陆分布、地形、洋流、风向等,然后再‘因地制宜’给出答案。”
高考地理的备考方法
一、更新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联系十分紧密,初中地理知识不扎实,就很难适应高中地理学习,而整个中国的现状是,初中地理教育严重不足,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更薄弱,有的找非专业的老师带课,有的甚至就不开地理课,中考反正不考地理。我认为,这是高中学生普遍感觉地理难学的主要原因。所以,按计划补习初中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多看地图,多理解地理原理,勤动手写(或表达),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的学科,地图可以容纳无数的地理知识(或叫地理信息),学会用地图,会使你的地理学起来很轻松;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要求同学们必须理解地理原理,然后学会应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这好比做数学题要用一定的公理和公式一样;地理也有一定的文科的特点,要求同学们用专业术语来表达地理问题,所以平时要勤动手写,要学习课本语言和老师的地理语言;地理试题是有一定的答题规律的,要想考出好的成绩,必须总结答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下面我展开讲一些地理试题的答题技巧。
1.要有答题思想:一道好的地理试题,都可以用一定的知识、原理或技能解决它,否则,它就不是一道好题。这一思想是要告诉你,做地理试题时,不要东拉西扯,胡编乱造。
2.很多地理事物都有其影响因素,比如,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组成要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荒漠化的形成因素等,这类知识容易出问答题,我们可以用“要素分析法”来解决。第一,好好审题(用咬文嚼字的态度去审题);第二,写出做题理论(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第三,挑选符合题意的信息(信息从材料中来,从学过的知识中来);第四,表达(用专业术语回答;若是简答题,分条回答;先主后次;要注意是简述还是详细分析等等)。
3.另外,要学会不断总结答题技巧。如果你经常对某种类型的题目很苦恼,难道你就不想想办法解决一下吗?可以与同学们交流对策,也可以与老师交流对策,而不是,这次错,下次错,以后还错。
三、上课要认真听讲。
不要指望着上课睡觉而课下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课堂上认真听课了,真正理解了,课下就不用再费大力气去自学了。况且很多重要的知识和原理隐含在“活动”中,课本中根本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须认真听课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充足的睡眠是你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保障。
四、课堂上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堂任务。
老师上课设置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老师让你在书上划一下,你就没有必要非把它写下来;老师让你必须动手用自己的语言去写答案,你就不要只划课本的原话;老师让你们分组讨论完成任务,你最好先不要单干;老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你最好不要与其他同学讨论......总之,不要自作聪明地偷懒,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大打折扣,这样结果往往害了自己。
五、要对平时的练习题有所取舍,不要搞题海战术。
我们平时做的地理试题,充斥着大量的怪题、旧题、偏难的试题,对同学们“毒害”很深,甚至也“毒害”了一些地理教师,我们要擦亮眼睛,看清这些地理试题的真面目!
1.很多地理资料编写的很厚,内容总结的很多,其实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看似给人“很专业”的印象,其实是为了增加页数,编书人和书商的利润就增加了。
2.有很多地理试题是把课本中的某一句话拿出来考学生,高考绝对不会这样考!课本中某的一句话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正确的,但是把它单独摘出来就不一定正确了,这样的题目我们做了,只能是害了自己。
3.很多地理试题材料信息严重不足,根本与高考题目的设计思想不一致,把学生当成博物学家来考!本人经常遇到一些错题,它们在很多教辅资料中到处“游荡”,毒害着我们学生。
4.很多题目中的图、表制作十分粗劣,根本经不起科学考究。
5.有些教辅资料为了充实内容,硬把高三才能做的题目拿来让高一的学生做,无形中增加了难度,使本来就困难的地理学习和教学雪上加霜。
高三地理备考复习困惑及应对策略
困惑一:讲过很多遍了,学生还是不懂;学生背了很多知识点,结果考试的时候还是不会做题。
应对策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地理基本概念,把握地理基本规律、成因和原理,在强化记忆的同时,使知识系统化。
在高考的新情景下,高考所考查的问题一般都是从新的角度出发,不会是教材知识的简单重复,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知识运用和知识迁移。例如:在分析商品粮基地的区位条件时,要紧抓住“商品”二字,理解农业生产的产品——谷物能大量成为商品流通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即地广人稀(或当地产量大于消费量);优越的自然条件(产出商品谷物的基础);便利的交通(运往市场的保证)。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能理解我国各商品粮基地成因和特点的异同。
困惑二:高考知识点过于分散,一轮复习教学重点如何把握?
应对策略:全面落实每一个考点;抓住主干知识;以知识为主,加强对能力的训练。
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①重书本抓主干。从最原始的概念入手,把地理概念弄清,千万不要让学生混淆概念。特别注重书中案例、活动、问题研究的学习,这些往往是高考的出题点。
②重原理抓过程。高中地理学习时应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并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地理的另一个学习方法就是注重过程学习,要掌握自然现象每一个过程的原因,结果和影响等等。
③勤归纳会比较。要勤于思考,注重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同时还应养成比较学习方法。例如,在复习天气系统时,我们可以把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图形、符号、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等做比较。通过各项特征的比较,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比较对象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目的。
④多读图勤思考。2012年全国地理高考试题共有六幅图,几乎是无图不成题。复习时要刻意锻炼学生读图的能力,要做到“图不离手”,“图文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才能做到高考时遇图不乱。
困惑三:人文地理内容理解容易掌握难,复习要注意什么?
应对策略:把握人文地理内容的规律性;应结合案例分析,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抓住人文事物的主要观点和方法。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多,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将庞杂的学习内容和错综复杂的知识关系结构化,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如对区位因素(工、农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等)的分析,应通对知识点的分析归纳、系统整合,再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迁移到其他案例的分析。
困惑四:一轮过后还需要进行二轮复习吗?如何进行二轮复习?
通过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后,学生已经有了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但还不能满足文综高考的要求。一轮复习是按单元、课顺序,知识点的纵横联系不足。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上巩固、完善、综合与提高。
二轮复习要做到“专题梳理,整合迁移;纵横联系,适度综合;优化训练,提高能力”。具体策略如下:
①构建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能力。二轮复习就应当根据知识间内存的联系,突出重点,突出主干,重组知识体系。如复习某个区域时,可按如下思路展开:先确定其位置(包括经纬度或海陆位置)及地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推测气候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其他自然地理特征(植被、土壤、水文)和经济地理特征(工业、农业、人口、城市)。
②适当做题,训练解题能力。考前让学生做一定数量的高考模拟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解题技能的需要,也是提高“实战”能力,积累考试经验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对各种资料试题要有选择地加以利用,精选典型试题,还应注重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
困惑五:如何把握高考命题的方向?
应对策略:①吃透《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而教材仅仅是教学和复习时使用的范本,任何时候都是考试超前,教材滞后。因此高考复习时,首先要吃透《考试大纲》,分析其在能力要求和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与教材内容上的差别,这样才能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②研究《考试说明》。《考试说明》高考复习的指南,要搞清《考试说明》与往年的区别,要做到《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对比学,《考试说明》与高考题结合学,使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我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考试说明》对知识范围的要求;第二,明确《考试说明》对能力方面的要求;第三,明确近几年《考试说明》的变化(包括增加和删掉的内容,位置改变的内容);第四,仔细研读《考试说明》中的试题示例。
③分析高考真题。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题,有助于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锁定复习重点。建议分专题总结近三年高考中出现的知识点,特别是高频考点,并与《考试说明》的知识点对应,在复习过程中加强训练。
猜你感兴趣:
高考地理考试抢分技巧有哪些
上一篇:高考中国地理知识要点:土地资源
下一篇:高三地理第一轮的复习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