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冲刺阶段必看的高分秘诀
高考政治冲刺阶段必看的高分秘诀
想要获得高考政治的高分,那就一定要掌握秘诀,只有诀窍才能助你登上更高的层次。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高考政治冲刺阶段的秘诀,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政治冲刺阶段的秘诀
一、突出对基础知识的再挖掘。
在最后复习中,应以《考试说明》为基本框架,以教材为依据,对知识考点进行必要的梳理,深化对教材的理解,做到:(1)关注重要考点;(2)关注新增考点;(3)认真研究例证性试题,明确方向。对于基础知识,要做到能有序地储藏知识和按照需要合理地抽取知识,对重点知识和突出的关键词要有意识地背诵和默写,做到融会贯通,重构知识体系,加强对知识的纵向和横向梳理。
二、注重能力训练。
能力立意是高考命题的要旨。据相关统计,高考主观题整体难度系数一般控制在40%—50%,增分的空间大,攻克主观题就成为高考政治得高分的关键。
三、搞好时事专题复习。
高考政治试题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国内外的社会热点、焦点是政治试题设置情境的原材料,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这就要求我们要搞好一定的专题复习,要参考《热点透视》、《时事》、《半月谈》等相关材料。今年要关注的热点主要有: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雾霾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汉字听写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外交观与新型大国关系等。
高考政治复习高分攻略
从分析题题型本身的属性来说,主观题比较中庸,结合近几年考试趋势,主观题更多偏向于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这就保证大家一旦对基本的知识点熟悉之后每道试题都有话可说。但政治试卷的批改是采点给分,如果要拿到一个较高的分数,就需要科学的指导,因为在基础分之上每提高一分,考生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比之前成倍增加。大家来一起看看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分攻略吧!
一、仔细审题并抓关键词
大多数分析题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答题之前要仔细阅读题干、材料及问题,了解题目需要回答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回答以及怎么回答,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这是做好分析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对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题目,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审题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逆向审题法: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做可以不必要地重复审题,节省宝贵的考试时间。
第二、寻找关键词:抓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努力回忆与此相关的课文理论,并注意筛选。
第三、分析层次法:对一大段材料的要分层并弄清每层意思,这种层次性既体现在题干的表述或材料中,也会明确出现在题后的设问中。通过分析,抓住试题的主旨,再按其要求分别回答,这样可以避免遗漏。
二、阅读材料并组织答案
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或者材料。阅读时可边阅读边划出材料中带有结论性或倾向性的话语,或者在草稿纸上写下相关信息,同时搜索、提取大脑中平时储存的相关知识,然后理清思路,组织答案。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前提下来分析,这样才能完全掌握解答分析题的深层技巧,夺得高分。
总的说来,分析题就是把试题所给定的命题、问题和材料等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要求考生对这一系统整体进行分离、分解,剖析出各个方面,对整体所蕴含的诸方面内容作出说明、解释和回答,揭示出诸方面内容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试题的具体要求对诸方面内容进行系统综合,揭示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对问题作出全面的阐述和整体性的本质结论。
所以,考生能够按照这两个方法加强复习训练,掌握技巧,再配合平时的积累素材,分析题的解题基本上就不会成问题。希望考生们在复习过程中每天都能有收获,每天都有进步!
高考政治复习技巧
一、把握核心概念
要准确把握政治学科核心概念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必须把政治学科中的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同名概念区分开来。高中政治教材的一些核心概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虽然这些概念之间可能有某些联系,但区别却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规律",这是哲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被一些人挂在嘴边,诸如"我发现一个规律"、"有一些规律性的现象"等。实际上,这里的规律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而哲学中的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所以如果按照日常生活对规律的理解,是不可能真正理解规律的科学含义及相关知识的。
第二,必须把政治学科内的相同概念加以比较。政治学科中的某些概念,有着相同的名称,这些概念之间往往存在一些联系,但在不同背景下和不同领域内有着不同的含义。比如经济常识和哲学常识中都有"价值"的概念。经济常识中"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以使用价值为基础,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而哲学中的"价值"是一个广泛的、抽象的概念,是对各个领域具体"价值"概念的抽象。哲学中的"价值"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价值是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比较这两个"价值"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般概念与特殊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
第三,必须把政治学科中的核心概念和其他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组成概念群。政治学科涉及了大量的概念,许多概念之间是有关系的,尤其是核心概念周围往往都有一些其他概念,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这些概念综合到一起,而不是把它们孤立开来。比如,政治常识中有"阶级"、"国家"、"民主"、"政党"的概念。就单个概念而言,大多数同学是了解的,但是对这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没有进一步深入理解呢?其实这四个概念中核心的概念应该是"阶级"。"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党"是指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夺取、行使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可见,上述四个概念以"阶级"为核心,连成了一个概念群。
二、构建知识框架
方法一:以主干知识为基础,把书本的知识结构建立起来,做到内容简略、线条清楚。比如经济常识,它的主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教材首先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讲起,第一课讲了商品经济的一般知识,第二课讲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这两课都讲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从第二课开始,引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分配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结合到一起,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般与特殊的结合,"一般"就是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即价值规律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不足,都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表现和结果;"特殊"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必然产生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两者的结合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教材余下的部分实际上就是按照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展开的。
方法二:打破教材章节束缚,按照专题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合。高中政治教材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写的。一般说来,是先普遍后特殊、先具体后概括、先国内后国际。这些排列方法,从新授课教学来讲是比较方便的,但从高三复习的角度来看,则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知识点归类,并按照专题重新组合。比如哲学常识中有关"发展"的知识,在高二政治教材的二、三、四、五、八课都有涉及,如果在高三复习时简单地按照教材顺序分章节复习,就难以对发展的观点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笔者在指导学生复习"发展"专题时对教材按如下顺序进行了重新组合:一、发展的含义和实质;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包括发展观点的地位、表现(这里涉及到教材第八、五课中"实践和认识的发展"的内容)和要求(这里涉及到教材第五课中"创新"的内容);三、发展的原因--内因和外因;四、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五、发展的道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三:变换角度,重组知识。把教材已有的知识结构变换一个角度重新组合,往往会给你带来新的思路,它可以启示你:知识除了有书本上的这样一种联系,还会有另外一些联系。有了这样一个变换角度、重组知识的过程,在考试中面对一个书本上没有的材料和问题,就不会束手无策。现在考试的重点是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所以,根据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将知识重新组合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哲学常识的知识框架很清楚有四块: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引出了唯物论和唯心论;世界是怎样的,引出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人们如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引出了认识论;这些原理反映到社会历史领域,引出了人生观。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把这些知识做一个重新组合。比如"实践"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对整个哲学常识的高度浓缩,我们可以用"实践"这一概念把书本知识做一个整理。
三、关注社会热点
第一,系列性。即对重大社会热点问题,要弄清来龙去脉。比如,三峡工程问题应该是2004年高考的热点之一,我们至少要让学生了解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一是兴建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包括防洪、提供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改善宜昌至重庆的长江航道三方面。二是三峡工程从最初设想、勘察、规划、论证,到1992年七届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兴建三峡工程的规划,历时75年。三是三峡工程全部工期17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年至1997年,主要目标是实现大江截流;第二阶段,1998年至2003年,主要目标包括实现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三方面;第三阶段,2004年至2009年,主要目标是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全部建成。四是三峡工程实现了蓄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
第二,及时性。即在复习过程中,教者要将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和新鲜材料及时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联系实际。既要联系重点、热点时政材料,关心国内外大事,又要兼顾一般性的自然和社会问题,更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以不断提高适应高考的能力。
第三,针对性。即教者在向学生介绍社会热点问题时,要能够与教材理论相结合。如三峡工程问题涉及的政治知识非常广泛。其中,经济常识主要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财政的巨大作用等,哲学常识主要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联系的普遍性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集体主义价值观等,政治常识主要有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国家机构履行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等。
猜你感兴趣:
2.地理考试高分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