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高中教育有哪些难点?
普及高中教育有哪些难点?
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了普及高中教育有哪些难点,欢迎阅读。
我国于2011年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现在提普及高中教育,体现国家对高中教育的重视——提高高中普及程度,可提高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国民素质,这也和国情吻合,201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为82.5%,而2014年已经达到86.5%,实现基本普及的目标,要朝全面普及努力。
普及高中教育的难点在哪里?
一些舆论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领会为把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其实不然,提高高中普及度,纳入义务教育当然是一种手段,但全会提到的普及,并非纳入义务教育,而是要在目前高中毛入学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我国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的目标是90%,而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公报,201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5%。
要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普及高中教育,从目前情况看,面临很大的挑战。根据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2.57万所,比上年减少548所;招生1416.36万人,比上年减少81.10万,在校学生4170.65万人,比上年减少199.27万人。这种减少,有适龄学生减少的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高中学位资源并没有充分利用——我国每年尚有220万左右适龄学生,未选择上高中。如果现有高中学位资源充分利用,2014年我国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就能达到90%左右。
如何吸引适龄学生选择高中而非辍学,这是普及高中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比扩大高中资源更难的事。进一步分析发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吸引力问题,主要发生在中等职业教育,统计显示,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19.76万人,比上年减少55.0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3.76%。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755.28万人,比上年减少167.69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2.09%。这表明,中职教育在萎缩,而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如果不提高中职吸引力,普及高中教育的任务恐难顺利完成。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一直重视职业教育发展,2008年,中职招生规模已和普高招生规模持平,但是,中职规模的扩大,并非中职教育真实吸引力的反映,而是行政部门调整招生计划的结果——一些学生无法进普高,才无奈选择中职。而随着生源减少,其中的问题便暴露出来。总体看来,中职缺乏吸引力,不是因中职就业“不好”,而是由于两方面原因。
一是中职办学缺乏特色,质量不高。有人说,中职就业不错,应该是中职教育质量高的反映,这是只看就业数据,不看就业质量的误读。我国中职学生“就业好”,是因为各地存在招工难、用工荒,换句话说,就是不读中职,初中毕业生去做劳务工,照样不愁工作。我国一些中职学校以“包工作”来吸引生源,这一招已经不太管用,是因为家长、学生都明白其中的道理——有的学校把学生招来之后就送去顶岗实习,根本没学到多少技能,教育部曾反复强调禁止在低年级阶段送学生去实习,可时常还是有学校违规,不办学而是把学校作为劳务中介。只有给学生货真价实的教育,让学生学到过硬的技术,提高就业品质,才能吸引更多学生,这也是我国发展中职教育,培养现代技工的要求。
二是中职地位不高,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眼中还是低人一等的教育,甚或说是“差生”才选择的教育,就连教师,对中职的认同度也不高。近年来,我国为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想了很多办法,包括打通学历通道,中职生可参加技能型高考(精品课)进高职校,或应用本科,有的还创新模式“中职+本科”,但这走的还是学历路线,和职业教育要坚持就业导向背离,反而因强调学历,更让职业教育的发展陷入尴尬。
为吸引更多学生选择中职,我国针对中职生推出了中职国家助学金制度,面对农村生实行中职免学费政策,这次全会也进一步提到要逐步分类推进中职免学杂费,这可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要真正提高中职吸引力,必须在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学校办出特色、高质量,以及进一步消除学历歧视,改变人才评价、使用中的唯学历论下工夫。另外,针对目前的中职教育困境,笔者还建议,有必要探索尝试举办综合高中,在综合高中中既上学术性课程,又上技能型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来改变目前学生过早分流,制造普高和中职分离的问题,由此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