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的一位四级考生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昨天的题目整体感觉很“友好”,“写作题目走的校园风路线,之前模拟题练过这些生活类的话题,有东西可写。学渣、学霸的分水岭,其实就在听力和阅读。”外交学院大二英语系的钟源在考后还跟同学一起总结翻译类型,“因为是多卷多题,同学遇到的题目不同,答题感受也稍有差别。我个人感觉翻译题只有一个词组拿不准,其他感觉都还蛮好的。”总体说来,这次英语四级是一场“友好型”的考试。
相比以往四级考试,这次四级考后学生的吐槽明显减少了,主要原因是翻译和写作这两大题型难度降低了不少,这是赵老师做客新浪教育的考情分析。至于四级的听力和阅读部分,自然科学类专业文章的词汇难度也不算太大,大多数考生答题时也相对会更顺畅一些。新东方四六级主管卢根在分析六级考题时,提到了六级的翻译和部分阅读篇目难度稳中有升,而写作与上半年变化不大,“谈题型的难度对考生的影响,就好比分析赛跑时顺风和逆风的干扰,事实上,它不会太大影响选手的发挥。关注自己的能力就好。”
上海外国语大学曾做相关的研究表明,在所有学英语或其他外语的人中,真正能学会一门外语并能用外语流利表达、无障碍“跨文化交流”的,最多不超过5%。近年来,大多数人也赞同改革低效低能的英语学习方式。
去年北京公布2016年将实施的高考方案,北京中考和高考英语分值降到100分和120分,并且,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英语的考试功能相对弱化,有专家曾预测应试方向的出题难度会有所降低。“相比以往,我们更倾向于把四六级考试看作能力考试。”卢根说。(记者 刘旭)
(来源:北京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