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学习网

当前位置:学习啦>学习资讯>文章内容

国考降温:体制内也有忧伤 三观被颠覆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作者:未知 | 本文已影响
  国考“降温”
  2015年国考多项核心指标5年来首次下降,伴随着近两年的反腐、机制改革、简政放权,隐性福利的减少不断稀释着公务员“金饭碗”的含金量
  从考场出来,莫凡(化名)都没有和同学对题目,出了大门就回宿舍了,她知道没考好。11月30日考完试后,她发了一条微博说:“国考结束了,申论时间不够用,我只能放弃自己想要走的路,安心生活。”
  莫凡是陕西师范大学的一名应届毕业生,跟她的多数同学一样,参加了2015年全国公务员考试
  莫凡还是很遗憾,毕竟公务员工作安稳。但她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当然如果考不上就找别的工作,公务员不是唯一的选择。”
  莫凡很淡定,是因为体制内也有“忧伤”。广州市某市直机关工作人员唐宁(化名)说,他几乎是从进入这个体制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忧伤”。“要是有个年薪20万的工作要我,我立马辞职。”
  持续多年的国考热似乎真的“降温”了。从数据上看,2015年国考出现了5年来的首次下降,其中,职位竞争比、高竞争职位和最热职位三大指标全线下跌。
  这背后原因很复杂。其中之一是人们日渐发现,公务员并不像想象中的,一杯清茶、一份报纸,还领着高薪。更多的基层公务员薪水微薄,加班是常态。伴随着近两年的反腐、机制改革、简政放权,隐性福利的减少不断稀释着公务员“金饭碗”的含金量。
  国考“高烧”微降
  “学而优则仕”,这句老话今天仍被奉为圭臬。每到国考日,大学毕业生几乎全员上阵。有的铆足了劲备考数月,也有的重在参与,去“打个酱油”。
  莫凡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她和同学们报名参加国考,大部分都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报了地方国税的岗位,她喜欢这个岗位,因为安稳。
  莫凡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报记者毕业时,也是同样的场景,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报名参加了国考,而上届考上了国税、地税等所谓好单位的师兄师姐还会被邀请回来传授经验。考上的同学则被认为走上了一条不错的人生道路。
  每个人对公务员这个岗位的期待都不同。有的人是因为父母希望,有的人想能做些实事,有的人盼望稳定过活,也有人渴望获得权力。
  “小时候我父母在集市上摆摊卖水果,我看到他们被身着制服的人欺负。我想当官,这样能保护我的家人不被欺负。”说这话的男士,几年前放弃了50万年薪和总裁助理的职位,选择成为公务员。他今年36岁,副处级。
  然而,随着“八项规定”等反腐措施和简政放权的推行,公务员油水日薄、权力日减,国考热似乎自然而然降温了。
  据媒体报道,2015年度国考计划招录人数为22248人,共有140.9万人通过资格审查,比去年减少11.5万,竞争比(即平均每招录一个人背后的竞争者数量)为64∶1。这一比例和2011年的133.7∶1、2012年的约117.7∶1、2013年的约107.2∶1、2014年的71.9∶1相比,大幅度下降。
  另一项关于竞争激烈程度的指标也在印证国考热的降温。竞争比在1000∶1以上的职位被称为高竞争比职位。2012年度高竞争职位有46个;2013年度猛增至109个;2014年,又回落到37个;2015年仅为15个。
  此外,2015年国考最热门的职位比2014年相距甚远,前者竞争比例为2624.5∶1,后者高达7192∶1。最热职位的竞争比也是5年来的最低值。
  当然,也有人指出,这三项指标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国考热降温。这里面包含了报名门槛增高、职位吸引力不够等多重因素。
  体制内的忧伤
  莫凡想进去的地方,有很多人都想出来。
  “要是有个年薪20万的工作要我,我立马辞职过去。”唐宁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对于体制内的不满意,唐宁几乎从进入的第一天就开始了。除了对收入不满意,“想在体制内真的做一些事情也好难。”唐宁说,“除非你能做到一把手,我们这些螺丝钉只能按照领导的意志行事。”
  本来在广州某事业单位工作的丁原(化名)年初考上了广东某省直机关,对于到底要不要去当公务员,他纠结了一个月。去当公务员,收入可能比不上原来的事业单位,晋升空间也不大,“几乎这一辈子可以看到头了。”可是好就好在稳定,旱涝保收,在经济形势不好的环境下,这种优点尤为凸显。
  丁原最后还是去做了公务员,相比以前的工作,他觉得现在的单位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做的事一样琐碎。“晋升渺茫,待遇一般,福利基本没有。”
  丁原说,公务员仅仅是一份职业,如果以后不合适了,也会考虑跳槽。他现在试用期,每月收入4000~5000元,这个数字对于一个名牌大学硕士确实不太拿得出手。
  在广东某偏远小镇上的一个工商所里,苏文(化名)也过着不太如意的生活。“简直像退休状态。”苏文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之前没进公务员队伍,认识是:大部分是好的,个别是差的。进来后,三观被颠覆。“假如可以重来,绝对不做公务员。”
  苏文每个月拿到手只有2500元左右,“传说中的福利”一律没有,中秋节连个月饼都没有。他所在的工商所所长还克扣了他原本应有的奖金。
  苏文告诉本报,不同的系统和不同的单位,待遇相差很大。以他所在的工商系统为例,基层所条件差,待遇也比不上机关和城区所,因此基层所不够人手,而机关和城区所经常都是超编的。一些有关系有背景的人都被安排在这些地方。基层所里,前几年进去的新人很多都辞职了。
  前些年,工商系统的状况要好很多。苏文说,因为很多收费项目被取消,单位福利也随之缩水。而在苏文所在的县城里,税务系统就比工商系统的公务员日子好过,“税务局有的人一年收入有10万左右,工商局算足了也就5万。”
  光环渐褪
  长久以来,公务员由于金饭碗和福利好的光环,吸引了大量的人才。
  在中国,公务员的稳定性非常高。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被正常辞退的公务员仅为0.05%左右,而一般企业的淘汰率为5%~15%。
  公务员的养老制度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养老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城镇企业职工两大类人员采取两种不同的养老保险模式。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养老金平均1900元,但同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是其2~3倍。
  不过,以前坚冰一块的铁饭碗和养老金制度正在松动。
  养老金并轨是大势所趋,7月1日起《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明确“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亦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列为2014年重点工作。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公务员和其他职业的差别。当然,这也让很多想离开体制的人走得更方便。
  各地也都在探索公务员的退出机制。深圳11月对公务员聘任制出台新规:拒绝参加初任培训和专业业务培训,或者在初任培训和专业业务培训中成绩不合格的新进公务员,将面临取消聘任。
  公务员正从带有光环的金饭碗变成众多职业选择中的一种。
  唐宁举出了几个身边的例子:一个检察院的朋友,跳槽去一家知名网络公司做法律顾问,年薪60万,此前他做了12年的科员,年薪12万左右。
  还有个朋友,工作之余,以妻子的名义开了家超市,又加盟了一家连锁餐厅,一个月也有十万左右的净利润,不过他也不辞职。他说,领导用他绝对放心,因为他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
  当然也有拒绝高薪继续选择稳定的。人社系统一个基层的正科级领导,有人才中介公司开出年薪30万加提成的优厚条件请他做一个分公司的总经理。他犹豫再三,最后还是觉得拿15万的年薪比较稳妥。
  唐宁自己也在蠢蠢欲动,他准备创业做一个文化公司。“可能不赚钱,不过我觉得很有意义。”
  上文提到的所有人都觉得国考热降温是必然趋势,社会大环境在变,机会很多,公务员只是一个选择。
  前段时间,一个大三的学生想要考公务员,向唐宁咨询。唐宁几句话打消了他的想法:你应该去创造财富而不是消耗财富。“十年之后,这个年轻人会感谢我。”唐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