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脑力开发 > 想象力 > 怎样使写作有想象力

怎样使写作有想象力

时间: 卓洵1114 分享

怎样使写作有想象力

  写作需要想象力才能使文章显得丰富而精彩,怎样才能使写作有想象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怎样使写作有想象力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怎样使写作有想象力

  一、激发写作兴趣,拓展想象空间

  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只有强烈的兴趣和爱好,才会产生无限的热情。写作也是如此。

  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作文教学的最大成功。可小学生往往都比较讨厌作文,认为作文枯燥,没内容可写,对作文提不起兴趣。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教师平时可指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重积累,写作时才有感而发,也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让他们觉得写作不是难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着课堂需要变换场地,(或操场或实验室,甚至可以)创设有利于想象的空间。阅读是个边读边想的过程,要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习作也是要插上想象的翅膀,把感兴趣的事物想得具体,以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加上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习作的题材所需的氛围。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从古今中外的事例拓展想象的事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思想。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营造轻松、有趣的习作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激起习作的欲望。

  二、应用多感官观察,培养想象思维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前提条件是培养他们有深度的观察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必须首先注意在观察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观察?懂得主要观察什么?以使学生事前心中有数,加强知觉的选择性,把注意力集中在必须观察的方面。其次必须让学生掌握好观察的方法,如有序性,整体和细节的结合。再次是在观察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有较多的感官参加活动,应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感官观察,以利于获得多方面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提高其精确性和深刻性。实质上,观察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知觉。而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才可能产生的,所以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前提条件是注意培养好学生的观察力。比如我在执教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其中的《童年的“水墨画”》的时候,诗中呈现给我们同学的是三幅画,分别是“街头”、“溪边”、“江上”。我让学生好好读这首诗,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画,观察作者的文字中透露出来的情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画分析。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在“街头”这节诗歌中看到了一个在街头读着《水浒传》,还是嘴角微微上扬的小男孩。他很爱《水浒传》里的故事,在街上,我仿佛听到街上是那么吵,在那个孩子的小世界里却是那么安静,这该读得多么入迷呀!我听了之后对这位同学大加赞赏,他观察得很仔细,并且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把这幅画解释得很到位。还有的同学举例了“溪边”那个垂钓的孩子,为了能钓到鱼,坐在小溪边静立不动,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甚至都有蜻蜓停在鱼竿上,而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在草地上琅琅的笑声,仿佛他也听到了……孩子们通过观察,把诗歌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进行想象,并且结合他们的感官,使得这三幅水墨画更加形象生动,这时我加大了难度,让他们把刚刚所想的画面用文字记录下来。又比如《草原》,把草原上的羊群看成无边绿毯上绣着的“白色的大花”;把静立不动的骏马和大牛比拟成人,说它们“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把河比喻成“明如玻璃的带子”;把在小丘上骑马疾驰,穿着鲜艳的迎客人群比喻成“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等。通过观察,这么一想,画面就活了,借助想象,认识和感受更加深刻,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就会更加丰富。

  三、随文练笔,丰富想象智慧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的内容都给人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来写文章。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凡卡》中的小凡卡,可以说费尽了心机才凑到纸和笔给爷爷写信,结果却因为忘记写乡下爷爷的地址而使得那封信永远都无法寄到爷爷手里。在此,我就适时地向学生提问:“凡卡的信能寄到爷爷手里吗?为什么?后来呢?”对于我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认为寄不到,有的认为会,因为送信的邮差刚好认识信封上这个名字的爷爷。我又问他们:“即使信真的寄到爷爷手里,那又会发生什么事?凡卡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了?”我还布置了一个作业,续写《凡卡》。这种随文练笔及时把阅读体会转化为习作,发挥了联想、扩充、补白等想象智慧。结果,许多同学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写得非常棒。

  四、自编故事,细化想象联系

  小学生的思想活跃,爱幻想。面对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想象是何其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时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不但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也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尽情想象。他们喜欢读童话故事,也对自编童话有浓厚的兴趣。从二年级开始,我就鼓励同学们根据一幅画,自己编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我在执教二年级上册《“红领巾”真好》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课文上美丽的两幅画,在读完课文后,把整件事讲给同桌或者家长听,有些孩子甚至可以把小鸟的想法和少先队员放鸟巢的对话想象出来,编成对话。经过训练,好多学生都能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编一段故事,运用拟人的方法,演绎出生动的故事情节,极富情趣。有时候还可以提供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图画,让学生想象事情的发展过程;或者提供几个不直接联系的词语,让学生想象故事,如贾志敏老师用“炎热、一元钱、青蛙”让学生写《难忘的一件事》,这就可以想象这些词语之间的联系,自编故事。

  五、跨越时空,凸显想象主题

  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尽情想象,穿越时空去完成心愿,启发孩子们学会扬弃、超越现实程序,逐步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超越时空,创造新的形象。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能力的不断提高,适合培养一些有难度的想象能力,如五年级上册诗歌《秋思》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欲走又开封。”把张籍的写家书的过程展现出来,表达了他对家乡人和物的深深思念。我让学生穿越时空,了解一下诗人的背景和时代,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把整件事情组合起来并且写下来,为了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学生们还把信封的内容重现,感人至极。这是一个“思乡”的主题阅读。再如: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有写作要求,主题是“二十年后回故乡”。我在执教这次习作中,先让学生想象二十年后的自己,包括自己的模样、工作和回故乡的目的,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想象。接着我让学生说说现在是什么样子,这就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把二十年后看到的巨大变化进行构造。学生宛如穿越了时空,越讨论越起劲,并把比较有创意的改变进行汇报。这又是一个表示“思乡”的主题作文,这次习作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培养这种想象力,有利于学生跨越时空,凸显想象主题,创造出升级版的人物形象。

  美国的语文教材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极尽所能地去挖掘孩子的想象力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A)对课文所描述的画面的想象

  B)对课文所描述的情景的想象

  C)对课文内容、结局的颠覆的想象

  举例:

  美国教材《战争中的声音》课后习题:研究1860年的总统选举,理解林肯的胜利对于南方意味着什么?并做出一条导致了内战发生的时间线。组成一个小组对葛底斯堡战役进行研究,制作这个战场的一个模型或一张地图,用解释性的标题注明重要事件发生的地点,想象一下,假如没有林肯,你觉得今天的美国会是什么样子?

  分析:这一道题目已经包含了以上三点,这是美国教材在设置想象力问题挖掘孩子想象力的时候最常用的一种套路。

  各位家长可以按照这样的套路去改编教材,挖掘自己孩子的想象力。

  如果这篇文章按照咱们的课纲要求,课后习题无非就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理解课文,说说文中某句话的意思,标点字的意思和作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这样的思路不仅单一,枯燥无味,也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

  如果各位家长有能力的话,不妨去改编教材,将美国课后练习设计问题的套路用上去,这对你的孩子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二、极尽所能地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

  a)独立演讲

  b)小组讨论

  c)互相辩论

  举例:

  美国语文课文《普利茅斯农场》有一道课后练习:作为一名詹姆士镇的定居者,邀请在纪念约翰斯密斯的典礼上讲话,写一篇演说词,描述史密斯的探险经历和他取得的成就,并且对你身边的人进行演讲。

  我们学语文,无非就有两个目的,能写能讲。

  看看国外的TED,你就会发现美国那些理科生们,都是那么能言善道,口才好且幽默,哪像我们国内的理工男,完全就是宅得自己终生大事都宅下来了。

  三、极尽所能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a)不以权威的观点来衡量对错,相信客观事实。

  b)敢于用实验和实践来验证真理。

  c)敢于对课文和社会的主流观点进行理性的质疑和批判。

  举例:

  美国中学课文《一个美国农民的信》的课后练习:如果你是一个18世纪的欧洲人,这篇文章能够促使你移居美国吗?为什么?

  如果这样的问题出现在我们的课文中,我们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回答说能,然后昧着良心或者不明不白地说一大堆理由,因为在课本的题目,这种题型,所有的答案都是能。

  因为课本就是权威,我们怎么能去质疑课本呢。

  如果是在美国,就会有大量的学生回答不能,并且会毫无保留的把自己认为对的答案说出来,反对主流和权威,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就是美国语文教材极力要培养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强调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A)商业实践

  B)精神实践

  C)生活实践

  我们就以美国中学语文中的一篇课文:《<日晷>的通告》的课后练习题为例:

  1、 将你熟悉的一条电视广告或者一部电影的预告片与《<日晷>的通告》做比较,举例说明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然后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产生这些异同点的主要原因。

  2、假设你和一些同学想在你的学校里创办一份杂志,写一篇倡议来说服学校的管理机构允许你们发行这份杂志。

  美国的初中孩子都开始想这样的问题,而我们即使到了高中,大部分还停留在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理解中心思想,找素材写违心的议论文。

  虽然这些问题在很多家长或者老师看来是无稽之谈,因为这些都不考呀!但不妨可以试试,把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不要让所学知识只流于形式。

  小仪在初中、高中物理基本名列前茅,90分的成绩现在在很多家长的眼里都算不上是优秀,但在小仪上学那会儿,90分已经很厉害了,很多成绩差的同学都期待小仪传小纸条了。

  而小仪之所以物理成绩好,是因为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的中的很多现象,小仪都能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这就是我学习的兴趣!

  各位家长晚饭过后,不妨带孩子出去走走,问问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孩子回答,试试孩子的深浅,当然,前提是你肚子里有料!

  如果有需要,可以发信息给小仪,小仪可以给各位家长准备一份!

  五、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1、兴趣

  2、理想

  3、职业准备

  举例:

  美国语文《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的课后练习题:在一条河船上工作对你而言有吸引力吗?假设你生活在马克吐温的年代,记下你对于可能吸引你的工作机会的看法。今天的什么职业在浪漫和冒险方面能和在19世纪成为一个河船上的领航员相比?为你的回答做出解释。

  我之所以说我们的教育流于形式,其实是课堂大部分的知识都与现实脱节,或是没有与实际想结合,简单的说就是课本拿人当白痴!

  语文教材,只需要课本就可以了!课后练习题什么的,各位家长如果有能力,那就改编吧,为了你的孩子,将来能站在更高点去面对这个现实的社会!

  六、强调培养学生的普世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金钱观)

  举例:

  A)乌达艾库维阿诺一生的有趣故事》课后练习题:为了教育今天的观众,类似底特律美国历史博物馆这样的机构正在举行展现19世纪奴隶贸易文献记录的展览,假设你被邀请写一篇序言,并且这篇序言将出现在展览开始处的一副大布告上,要求阐明奴隶贸易中事件的顺序,从非洲人在他们家乡被俘获开始,到非洲人在美洲被拍卖成为奴隶为止。

  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奴隶贸易的制造者,也是奴隶贸易事件中的反派人物,但是他们的题目竟是要求一个美国学生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祖国和民族在历史上犯下的罪行。

  B)《论公民的不服从》的课后练习:什么样的政府能够赢得你的尊敬,为什么?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列出五件你认为政府应该做的和五件政府不应该做的事情。

  可能会有很多家长会担心,万一自己的孩子学了这些不健康的思想,适应不了国内的应试教育了,成绩越来越差了怎么办?

  您真是想太多了,如果你的孩子掌握了这种思维方式,那么他的表达能力、辩证能力、创新精神、人格独立和社会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对于他而言,当时的应试教育,会变成一件简单的事情。

  中国教育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据美国媒体报道,2015年5月,宣布参加美国总统竞选的费奥里娜,评价中美国教育时说:“中国人没有创业精神,也没有创新意识,还很‘缺乏想象力’”,“美国人不应和中国人在通识教育领域竞争”。教会学生创新、冒险和想象才“是美国人所独有的财富,我们不能失去”。(丁刚:《费奥里娜错在哪儿》《环球时报》2015年5月29日)。

  我们暂且不论费奥里娜对中美教育的认识以及“通识教育”(包括数理化、人文经典等在内的基本教育)和“创新想象力”关系的评价是否准确,仅从费奥里娜的话语中,我们起码可以解读到以下信息:一是“通识教育”不等于“创新教育”。二是美国人对“创新、冒险和想象力”的重视胜过“通识教育”;三是中国教育不利于创新想象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外共识。事实表明,无论是科技还是人文创新,美国都远超中国。

  中国目前的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很多幼儿和少年在本应培养想象力的最佳阶段却被要求大量识字、学英语、搞奥数等。这种把应试教育提前的方式可能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一个美国美术教师来中国进行教学交流,她发现中国孩子的绘画技术都非常高,描摹事物栩栩如生。她让大家以“圣诞节”为题创作一幅画。结果发现大多数孩子画的内容都惊人的相似——圣诞树。美国教师很奇怪,怎么大家思维都一样呢?原来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画着一棵圣诞树,孩子们正在照着描。于是,教师把墙上的圣诞树遮起来,要求大家根据想象,创作一幅“有个性的画”来表现主题。没想到,这些看起来画技高超的孩子却抓头挠腮,冥思苦想,无从下笔。最后教师只好又把遮布取下,学生们这才完成了作业。这个事例反映了中国学生想象创造力的薄弱。

  中国教师喜欢问画得“像不像”,美国的教师则喜欢问画得“好不好”。两者的价值取向、评价标准是不同的:“像不像”的标准有样板,培养的是模仿能力;“好不好”的标准是想象,培养的是创造力。我们总习惯用成人的思维、用固定的模式去要求孩子,这只能扼杀孩子的兴趣和快乐,抑制孩子想象力和独立思维的发展。许多画家说:“如果孩子想要画画,15岁以前最好别做任何技术训练。因为过多的技巧训练,会丧失宝贵的艺术想象力,使其日后成为画匠,而不是画家,艺术最重要的就是想象力。”清代竹禅大师应诏用五尺宣纸,画出九尺高的观世音站像——画一个弯腰拾取净水瓶中柳枝的观音,直起身来刚好九尺——靠的就是想象。

  正因为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所以现在已难以看到像李白、李贺、吴承恩、郭沫若这样的“稍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浪漫大师、想象大师。诗歌这种最需想象的文体也日渐衰微,中国的科幻小说及影视作品极度匮乏,几乎是零。像“指南车”、“木牛流马”、“四大发明”、“浑天仪”、“地动仪”……那样的充满灵气与想象、震动世界的科技首创成果更是缺乏。杨振宁教授心情沉重地说:“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好的,但缺乏想象力,似乎只会考试。”我国人口世界第一,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绝对数量,恐怕在世界各国中也是最多的。中国学生又是最用功、最勤奋刻苦的,但我国的科技创新力、竞争力却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且连年下降。 “诺贝尔奖”这标志一个国家、民族文化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大奖,更是与我们无缘。我们有巨大的人口优势,却没有人才优势,这与我们悠久的文明史以及大国地位极不相称,已危及到21世纪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危及到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于光远先生振聋发聩地指出,教育如果不改革,21世纪中叶中国将成为劣等民族。海湾战争,中国大使馆被炸,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不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一句唱词。


看过“怎样使写作有想象力”的人还看了:

1.想象类作文评语

2.我想变成一棵大树想象作文

3.我想变成一棵树想象作文

4.我想要变成一棵树想象作文

5.描写科技想象的作文

6.想象力训练的介绍

3690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