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思维方式>思维导图>

历史七年级下册思维导图

时间: 卓洵1114 分享

  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历史七年级下册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历史七年级下册思维导图欣赏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一)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 ②发展生产 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 加强南北交通 ② 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 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完善阶段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二、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

  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②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③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

  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

  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二、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

  民族

  活动地区

  与唐朝的关系

  今何族的祖先

  吐番

  西北

  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

  藏族

  回纥

  西北

  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维吾尔族

  靺鞨

  东北

  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车书本一家”。

  满族

  南诏

  西南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彝族白族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对外友好往来

  主要的对外友好往来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二、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1、鉴真东渡

  2、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

  二、玄奘西游

  目的地:天竺(古印度)

  成就:《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和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第7、8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1、赵州桥

  设计者:隋朝李春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

  2、《金刚经》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诗人

  代表作

  特点

  李白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诗仙

  杜甫

  “三吏”“三别”

  反映社会现实。

  诗圣

  白居易

  《秦中吟》《新乐府》

  通俗易懂,反映社会现实。

  四、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1、书法

  书体

  书法家

  代表作

  颜体

  顔真卿

  《颜氏家庙碑》

  柳体

  柳宗元

  《玄秘塔碑》

  2、绘画

  阎立本

  《步辇图》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画圣

  五、艺术宝库莫高窟

  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六、盛大欢腾的乐舞

  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唐太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960年 赵匡胤 陈桥兵变

  (2)杯酒释兵权: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

  2、北宋与辽的和战

  宋真宗时,辽宋澶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二、金与南宋的对峙

  1、岳飞抗金

  2、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契丹

  10世纪初

  辽太祖阿保机

  上京

  北宋

  汉族

  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

  东京(今开封)

  西夏

  党项

  11世纪前期

  李元昊

  兴庆

  金

  女真

  12世纪初期

  金太祖阿骨打

  会宁,后迁到中都

  南宋

  汉族

  1127年

  宋高宗赵构

  临安(今杭州)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二)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2、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1)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

  (2)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市舶司的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3、货币制度的变化(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衣:宋初崇尚节俭;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

  住:茅屋、瓦房、宅第。

  行:牛车,驴车;乘轿,骑驴骡。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2、节日:春节、元宵、端午节中秋节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时间:1271年 都城:大都 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三、元朝的政治与经济

  1、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2、频繁的中外往来

  元朝时对外往来的一个著名使者就是马可波罗。

  5、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中央:中书省、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回族形成

  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3)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

  2、指南针的应用

  (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火药的应用

  (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4)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二、史学成就

  《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史学上的“两司马”

  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三、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

  词人

  代表作品

  风格

  婉约派

  李清照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

  豪放派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慷慨激昂,气势豪迈。

  辛弃疾

  4、元曲

  (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2)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5、绘画

  (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

  (2)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

  (4)赵孟頫的画,人称“神品”

  6、书法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特务统治

  锦衣卫成立于洪武年间,由皇帝亲自主持,负责保卫皇帝安全,侦缉官员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约束,可直接实行缉捕。

  3、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答题要求: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

  文体:“八股文”。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

  2、建文帝削藩

  3、靖难之役

  4、明成祖强化君权

  (1)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削藩政策;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1、 郑和下西洋的概括

  人物

  郑和

  时间

  1405—1433

  次数

  7次

  人数

  27000多人

  船数

  200多艘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设备

  罗盘针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2、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2)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

  4、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看过“历史七年级下册思维导图”的人还看了:

1.绘制思维导图的简单步骤

2.绘制思维导图的七个步骤

3.初一年级历史思维导图

4.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大全

5.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的图片

6.历史知识结构框架思维导图

3752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