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思维方式>思维导图>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_知识点汇总(2)

时间: 佳玲855 分享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十一、看不见的光

  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

  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荧光作用;(验钞)

  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v=s/t ,变形得:s=vt,t=s/v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3、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一、温度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273K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点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③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看了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的人还看了:

1.八年级上册地理的思维导图

2.八年级上册历史的思维导图

3.“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4.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学习物理

5.八年级历史思维导图的图片大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_知识点汇总(2)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八年级历史的思维导图
    八年级历史的思维导图

    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体的检查、修正以及补充,最终实现自身关于整个知识的完善与把握。下面小编整理了八年级历史思维导

  • 八年级历史思维导图的图片大全
    八年级历史思维导图的图片大全

    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体的检查、修正以及补充,最终实现自身关于整个知识的完善与把握。下面小编整理了八年级历史思维导

  •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思维导图_带你轻松学历史
    八年级上册历史的思维导图_带你轻松学历史

    怎样更有效地学习业已成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焦点。思维导图作为图式表征方式,盛行于世界各国。下面小编整理了八年级上册历史的思维导图,希

  • 八年级上册地理的思维导图
    八年级上册地理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与脑的思维方式颇为相似,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征知识,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下面小编整理了八年级上册地理的思维导图,希

172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