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思维方式>思维训练>

孩子直觉行动思维有哪些表现

时间: 祥聪1199 分享

  为什么孩子是边画边想的呢?这是因为2-3岁的思维方式是低级的“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过程离不开直接的感知和动作,思维在动作中进行,与行动分不开,这是思维的最低级形式。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孩子直接行动思维的表现,希望能帮到你。

  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表现

  1、直觉行动思维的产生

  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幼儿感知觉和有意动作,特别是一些概括化的动作的基础上产生的。幼儿摆弄一种东西的同一动作会产生同一结果,这样在头脑中形成了固定练习,以后遇到相似的情景,他会自然而然地使用这种动作,可以说这是具有概括化的有意动作。这种概括性动作成为幼儿解决同类问题的手段,即直觉行动思维的手段。

  2、直觉行动思维的直观性与行动性

  幼儿的思维与他的感知密不可分,例如一个孩子看到布娃娃,他会拿起布娃娃做游戏,但是当布娃娃被拿走后,他的游戏也停止了。另一方面,他们的思维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进行,婴儿不会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是边做边想,当你问孩子怎样才能把桌子上的钥匙拿下来,他并不回答你,而是马上跑去拿。

  3、初步的间接性与概括性

  直觉行动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动作之中,还表现在感知的概括性。儿童常以事物的外部相似点为依据进行知觉判断。虽然直觉行动思维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在刺激物的复杂关系和反应动作之间形成联系,但由于缺乏词的中介,儿童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只是简单运动性和直觉性质的,而不是概念的。因此,它只能是一种“行动的思维”、“手的思维”。

  怎么样给宝宝讲故事最科学

  一、 看书讲

  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还很弱,他们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是具体形象的。老师在给幼儿讲故事时首先应考虑看书讲,并最好是分组讲,让幼儿围绕在老师的两旁,孩子们一边听一边说看画面,既能从成人那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又使孩子近距离地观察和模仿成人讲话,理解故事内容。还可以把小故事制作成一个一本或几个一本的大图书,以便全班小朋友共同欣赏。另外还有木偶表演、成人表演和桌面教具等也是给孩子讲故事的很好途径,可以穿插使用。

  二、 反复讲

  幼儿喜欢听已经听“烂”了的故事,这是因为当孩子熟悉了这些故事之后能够从中获得理解的满足,感到很亲切。因此老师给幼儿讲故事的第二步是反复讲。在讲之前老师应该注意考虑孩子的喜好,篇幅短小的内容,老师可以有间隔地反复讲给孩子的喜好,篇幅短小的内容,老师可以有间隔地反复讲给孩子的听。在每次反复中逐步使他们学会重复一两句话,一些片段。老师应注意坚持每日至少用二十分钟(分次进行)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这种语言上的经常的刺激对调动幼儿语言的内部动机、发展幼儿的语言有很大的意义。


思维训练相关文章:

1.思维训练

2.逻辑思维训练题目及答案

3.逻辑思维训练500题

4.经典逻辑思维训练题

5.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思考:浅谈思维训练

4016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