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脑力开发 > 思维方式 > 逻辑思维 >

逻辑思维如何解释倭寇的真相

时间: 祥聪1199 分享

  逻辑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逻辑的表现。违背了逻辑,语言就谈不上正确、通顺,离开了语言,也无从检验人的思维是否合乎逻辑。可见,逻辑思维对于语言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样,逻辑思维对于语文教学也至关重要。下面小编为你整理逻辑思维之倭寇的真相,希望能帮到你。

  逻辑思维的定义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是指符合某种人为制定的思维规则和思维形式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或“闭上眼睛的思维”。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

  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那他的思维容易产生混乱,说的话也没有人相信。也就是说,逻辑思维能力对人的思维还有表达思维有极大的帮助。逻辑思维能力还对提高智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有很大的帮助。

  什么是倭寇呢?

  在一般中国人理解,就是发生在明朝的日本的海盗,对中国的沿海地区烧杀掳虐,最后被我们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将军干翻在地,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故事。其实啊,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明朝的人,因为当时绝大多数人都是农耕民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招谁没惹谁。突然上岸这么一帮奇装异服的人,喊着八格牙路,花姑娘,就上岸,然后见人就杀,见银子就抢,你这不叫“闭门家中坐,祸从外边来”嘛。

  第二呢,如果这是帮土匪,从山上下来的,这我们好理解一点,毕竟同一个民族,同一个梦想嘛,事情过了大家还是兄弟嘛。但是这帮人可是日本人,这就夹杂了民族矛盾,这仇可就结大了,尤其是这个和中华民族恩怨情仇纠缠了一千多年的日本人。所以当时到现在理解倭寇这个词,我们通常都是在这两个框架下,首先是飞来横祸,其次是民族矛盾

  倭寇的真相

  那倭寇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先来审视一下倭寇的细节,你会发现好奇怪的哟。虽然他们也叫海盗,但是他跟欧洲的那些海盗真的不是一回事。我们先看打劫的对象。欧洲的海盗劫的是商船,在海上瞄着,看那个商船走了单,然后上去,海盗船也快,而且武力也强,毕竟专业人士嘛,商船上能有多少武装力量呢,三把两把就干掉,成本低啊。而且商船上的货物比较集中,打开底舱盖,里面全是货物和金银财宝,都是哥们儿要的。而且逃跑也比较方便,茫茫大洋之上也没有人看见。

  可是中国明朝的这帮倭寇就不是,很少听说他们打劫什么商船,他们要干的对象全部是岸上的,而且他们也不是干渔民。我们大家想想,如果我罗胖子是个倭寇,举着刀上了岸,那肯定是先看这个村里谁家有钱,先干,哪个姑娘漂亮弄上船。倭寇不是这样,他们不仅绕过了沿海,而且直接攻打相对纵深一点的内陆的县城,甚至是一些很大的城市。在现在明史的史料上,您能看到倭寇攻打城市有什么扬州、泰州、苏州的松江、嘉兴、杭州,这些城市虽然也算沿海,但它毕竟不在海边。所以你替倭寇算算账,他不划算,成本很高。因为路上官军追剿,在地形上进行防守和阻截相对方便,尤其倭寇经常攻打县城。你想想攻城,一帮草台班子,这个成本是巨高,而且只要是上岸,那个财富相对来说就比较分散,各家都有地窖,你把各家各户的财宝归拢到一堆,这个人力成本你这个海盗怎么支付得起?而且就算你抢到手,你再往船上运,这个纵深这个深,你也比较困难吧。所以这个也不可理解。

  第二个奇怪的地方,就是他的精神世界和海盗那个很酷的精神世界不一样。欧洲的海盗你看人家那个旗帜骷髅旗,上面还有利刃,有的还有沙漏等等,就告诉你,时间不多了,如果不投降,上船就是一刀,马上变骷髅。可是中国明朝的这帮海盗,据这本书《大国海盗》,雪珥先生的著作,他告诉我们,他们那个旗帜五彩斑斓,很明显它不是在海上让敌人看见发现,然后用于恐吓和威胁,它不是。它上面画的经常是漫天神佛、玉皇大帝、土地公公,什么日本人供奉的八幡大菩萨,是这些。所以说明他们的精神世界里,逼格很低啊。他们是一帮像普通人一样,向往着美好的、幸福的、平安的生活的一帮人,这哪里是风里来雨里去、刀口舔血的海盗啊?所以这也很奇怪。

  更奇怪的是,即使是在当时的记载,也在告诉我们,倭寇里面所谓的真倭,就是真日本人很少。有人说最高估计百分之二三十,其实绝大部分是中国人,中国人放着良民不当,跟一帮日本人,而且是一帮日本屌丝,你跟他们混在一起有什么好啊?跟官军作战,吃不饱穿不暖的,这个也很难理解。更主要是,很多人在分析倭寇的来源时候讲,是因为日本战国时期有一些战败的武士,于是流落到中国沿海,成为浪人,这帮浪人在中国兴风作浪。

  可是好像也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如果是日本产生的浪人武士,它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时间。可是明朝倭寇你会发现,此前也有,明朝初期也有,明朝末期也有。可他真正的大爆发就一段,就是嘉靖年间。嘉靖皇帝一共是当了四十五年皇帝,嘉靖这个年号是明朝时间第二长的年号,第一长是万历,主要就集中在这四十五年间,为啥呢?所有这些关于倭寇的闷,我们都没法理解,要想解,就得回到明朝当年的历史的情境和明朝的基本国策,再来看这个问题。

  话说洪武年间,大明王朝的第一任领导核心,朱元璋先生登基坐殿。到了洪武四年的时候,他老人家就下了所谓的禁海令。说老百姓我不管你原来是做生意的还是渔民,总而言之,这海上这饭你们甭吃了,片板不得入海。你去看朱元璋的招数,总是朕有个什么令,如果不行就杀头,没有第二个办法,就是杀头。这么一来,你想朱元璋他这个性格,我们以前讲过,总是喜欢让老百姓安安分分的,留在土地上别动,你做生意你心眼就活络,你老跟外人打交道,老皇上坐在南京他就有点不放心,所以他就海禁。

  而且朱元璋的命令在明朝有着独特的作用,因为他是第一任皇帝,所以对于后来的皇帝来说,这叫祖制。祖制不可轻破,即使是在行动上,早就已经变通了,但是大面上讲,朱元璋当年定的这个海禁令是不能破的。其实在内陆也一样,内陆老百姓也是出门都得找政府打一路条,当时叫路引。所以整个大明王朝其实就是当时大明子民的一个劳改农场,没有什么区别。这就是明朝的基本国策。明朝的子民嘛,没办法嘛,刀把子在你手里,不下海就不下海。

  可是在明朝之前,那几百年中国一直是开放海疆的,有那么多贸易伙伴,怎么办呢?明朝皇帝有办法,朱元璋说这么着吧,咱别做生意了,做生意是你情我愿,你买我卖,咱没这平等地位。我天朝上国,你们拿东西来叫贡,是迫于天朝上国礼仪之邦,是慑于我的圣德,你送给我的。但是我不能白拿你东西,我加倍地返还给你,所以一个是贡一个是赐,咱们贸易改成这样,这叫“朝贡贸易”。

  可是你想,这里面有逻辑缺陷,对吧。平常在菜场上你买我卖讨价还价,这个大家是平等的,可是你贡我赐,这东西不平等,那大家就多贡,反正你加倍赐给我,那明朝三两年还不就被搞空了。所以明朝皇帝也不傻,说这样,贡是贡,咱可得有个限度,咱们这么着,咱列个册子,你是几年一贡,每次供奉多少东西咱有一清单,每次你来的时候我派人一样一样地对清单,这就叫勘合。所以朝贡贸易在明朝的这一段又称之为勘合贸易。

  我们有这么一个勘合的文本,我们照着这个单子上来,然后明朝在当时的海疆上就设立了一些叫市舶司的机构,主要由宫内派太监去管。市舶司主要有三个市舶司:一个是广州,主要负责东南亚一带;然后泉州负责跟琉球对接;再然后是宁波,主要负责日本。这是三个最大的市舶司,剩下一些小的就随设随撤,就不那么重要。

  好了,这其他国家都好办,唯独日本很特殊,为啥呢?因为这哥俩结过梁子,在朱元璋刚上台的时候,就曾经派过使者到日本下诏书,中国换主人了,我,以后看见我叫大爷。日本人不知道,日本人以为大陆上还是元朝人呢。而且大家知道日本跟元朝有仇,因为元朝人远征过他们嘛,后来的神风特工队就是从那儿来的。所以日本当时执政也是一个挺二的主,叫怀良亲王,一看大陆来人了,哟,使者,还敢来,砍了。七个使者杀了五个,关了俩,后来一发现不是,把这俩又放回去了。但是你想朱元璋,农民出身,特别好面子,这事可就惹翻了。但是他那个思想和他的国力也不具备去攻打日本,那我不理你总可以吧,就跟那个奥巴马似的,贸易制裁。打,我是不敢,贸易制裁。所以朱元璋洪武一世,就不跟日本人做生意。

  跟日本勘合贸易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永乐年间,就是他儿子,就是四皇子朱棣,永乐皇帝上台才开始跟日本人做生意。但是因为原来结过梁子,所以跟日本的贸易非常地清淡,十年一贡。你想琉球,琉球恨不得一年贡好几回,马来西亚、越南三年一贡,五年一贡。唯独跟日本有梁子,我这还不高兴呢,十年一贡,贡的东西也准许他的非常少。当然这个东西在历史长河当中它慢慢地就会发生一些变化,日本人越贡越多,每次来,尤其跟太监行行贿,说说好话,你看我东西都来了,天朝上国,抚育万邦,对吧,我们东西都来了,好意思让人带走吗?

  本来这个市舶司和所谓的勘合贸易就是为了一个大国的面子嘛,所以渐渐地就开始退让。每次大太监就说,这次收了,下次就千万不能这么多了,如果下次再这样,我们就连人带货全都不收了,等等。但不管怎么样,在明朝初年的这一段时间,对日的勘合贸易其实是越做越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呢?后来就变成十艘船,上千人。我看过一则史料,光一次勘合贸易,光带到中国的日本的刀,倭刀9900把,所以你看已经是相当规模的海上贸易了。这中日贸易在明朝开始之后的一百多年间,就这么踉踉跄跄、憋憋屈屈地搞了这么一百多年,但是到了公元1523年,就是嘉靖二年的时候,出事了。

  你看嘉靖这个年号出现了,当时负责对待日本的市舶司是在宁波。在宁波城内两拨日本的进贡的使臣打起来了,而且打得那叫一个规模巨大,所以在历史上这个事件称之为争贡之役,战役的役。所以说可见规模是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在宁波城里烧杀抢掠,后来官军去镇压,还有几个将军被杀,还有一个将军被俘虏,闹的事规模特别大。但为啥会闹事呢?

  这就得说到十年前,1513年,那还是正德天子,就是明武宗在位的时候,就是上一次朝贡不是十年一贡嘛。贡使拿着勘合文书,说下一次就照这张清单来啦,就回日本,过九州岛的时候,被九州的一个大名叫大内氏,把他给劫持了,说勘合贸易这个勘合清单这个文书挺好,我要了,你甭拿回去了。

  这就得说当时日本的政局,当时的幕府将军没啥权力,大名是什么呢,就是将军下面的诸侯,他们是地方实力派。所以大内氏一看,这个东西不是对中国贸易,拿到了这个文本就是独家独占啊,抢下来了。这个使臣也没办法,就回去跑到将军那儿,说东西被抢走了,将军说抢走抢走了呗,我也没招。但是京都附近还有一个大名叫细川氏,细川氏一看就不干了,说你这个将军不像话,每次跟中国的贸易都有我们的一份,到今年你还没把这个册子给我们,怎么回事?就派人找将军要,将军说没有,给大内氏截留了。可细川氏派了使者气势汹汹来要,将军想半天没招,翻了半箱子,说这儿还有一本旧的,就是以前用废的。将军把这本册子拿出来,说就是这个,你拿走吧,细川氏也不知道,就拿着还以为是正式版本呢,拿走了,没想到是一盗版。

  所以到1523年,大内氏和细川氏两拨都出发,带着满船的货物,按照勘合上的清单,带着货就来了,都到了宁波。虽然这个大内氏,因为他拿的是正版的,先到。细川氏是后到,因为他远嘛。但是细川氏有一个副使,这个人是中国人,中国人最恨汉奸,什么都明白,一看晚到,没关系,听我的,我行贿去,当时贿赂了市舶司的大太监。大太监一看,懂道理,这个人知礼识趣,可以,先收你的货吧。

  你想大内氏什么心情,十年了,就憋着这么一桩买卖,而且我是正版的合同,结果先勘验他的货,他拿的是一盗版文书。而且在市舶司设宴款待使臣的时候,这个细川氏拿盗版的这个,还坐在上首,我们坐在下首。

  大内氏就不干了,然后他们的使团的首领,也是这个日本人叫宗设,这个人也二得不行,说那么着吧,就干吧,就打架。然后就一把火,把细川氏使臣住的楼就烧了,然后就带着大队人马在宁波城内,就开始追杀这帮人,然后细川氏就跑,大内氏就追。然后追着把船烧了,再往回跑,打得是一塌糊涂。

  就这么一个事,公元1523年,这事后果我们就不说了。但是最直接的后果是什么?就是明朝政府说,你们这么玩,老子不玩了,本来就是个为了面子的事嘛,这也没面子了,天朝上国,两帮藩民在我这打起来了,还杀了那么多人,说这么着吧,市舶司撤了。整个朝贡贸易,反正我也不需要你们,以后别来了。所以把广州、泉州、宁波三个市舶司全给撤了。撤了嘛,当然就好了,海疆平静。

  请记住,这发生在嘉靖二年,但是当时所有的中国人,从皇帝到沿海的这些官员都算错账了。你以为把一个持续了几百年的贸易系统,持续了一百多年的勘合贸易,这种变种贸易系统撤了,事就完了吗?当然没有完了。说起明朝这个朝代,真的是让人一声浩叹呐,因为它是中国古代皇权专制走向顶峰的一个时期。很多人都在说,明朝好,清朝好,我告诉你一路货色,都是皇权专制变态到顶峰的那个状态。朱元璋说片板不得入海,就是我所有大明子民必须在家待着,老老实实地,不许跟外人说话,不许跟陌生人说话,都听我一个人的。

  你听这个声音,这个口气就是一个农村的老地主,把什么都霸着,把院门关得死死的。他那儿子朱棣一路货色,也是个奇葩,明成祖嘛,上任之后就下了一道诏书,前半截是跟外国人说,说你们都回去好了,各归本土嘛。当然天朝上国面子还是要讲的,好吃好喝好迎好送,但是最好不要再来。

  紧接着在同一封诏书当中那脸就一翻,对谁啊?对本国在外经商的侨民。说你们都是中华子民,怎么出去做生意啊,给你们个期限,立即回国,如果不回国,朕要派大兵进剿,到时候悔之晚矣啊。这个诏书那写得是叫杀气腾腾,你也别光怪什么朱家父子,其实明清两朝皇帝,我看到过好几封诏书,都同一个口气,他们最恨的就是中国在外经商的侨民,自尊心受伤了,怎么觉得隔壁家的饭比我们家饭香呢?不归我管呢,不听我的呢?

  最恨的就是这种人,所以你看这个逻辑,中国古代的基于农耕文明的这种皇权专制和西方,虽然他也有王权专制,但是基于海洋和贸易文明,它就完全两个思路。你要英国、法国那些国家,见到外国人,那是利益上的对头,该打打该骂骂。可是如果本国侨民在海外做生意,那母国是有保护之义务的,哪会像明清两朝的皇帝这么杀气腾腾的。我们国家的人,坐你们国家飞机,人没影了,我不找你算账?而不是说,谁叫你出去的,不是叫你好好在家待着吗?这肯定不是这样,这是现代社会基于贸易的国际关系逻辑是这样,但是朱元璋他们家不是这么想的。

  所以你看接着前面讲,嘉靖二年的时候,宁波争贡事件闹出事来了。那嘉靖皇帝一想,好了,不玩了,门关了好了,市舶司撤销,勘合贸易不玩了,你们都回去。在农耕时代的皇权一想,就是这样,一关门一切问题解决了。但是真能解决得了吗?唉不行啊,老百姓肚子饿啊,要吃饭啊。当年的时候,福建有一句话,说闽人以海为田。你不让他下海,他怎么吃饭,你就是不让他耕田,是一个道理。

  那既然合法的生意不让做,做点非法的生意了,赖昌星嘛,搞走私嘛。所以从嘉靖二年一直到嘉靖二十六年,这二十多年间,表面上是贸易都结束了,海疆平静,没有事情发生,但实际上民间在大量地走私。那你说,朝廷知道不知道,皇上知道不知道?我不晓得,但是官员里面肯定是有知道的,为什么?因为大量的官员本身就在卷入。

  话说公元的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已经繁盛了二十多年的民间走私贸易,虽然是偷偷摸摸的,但是搞的已经很大了,终于结出了一枚恶果。这一年在宁波旁边,有一个余姚县,县里面有一所大宅子,这是前朝阁老谢迁的后人住的宅子。有一天晚上被一伙盗贼是一把火烧得精光,阖门被杀,是一桩灭门惨案,那到底为啥呢?

  现在有两套说法:一个说法是一个葡萄牙人写的,说这是我们干的,我们跟他家有仇,所以纠结了几十个人,把这票事给干了。这不大可信,因为早年的西方殖民者写的关于东方的书里面,充满了各种夸大其词,所以不可信。

  那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谢迁的后人们实际上已经深度地卷入了当年的走私贸易。他们的合作模式是这样的,士家大族负责销货,而那些海盗头子们,就是后来的倭寇,什么汪直、李光头、许栋这些人,负责在海外进货,是这么一个上下游产业链的关系。

  但这个谢家,说实话,做生意不大规矩,老是给货不给钱,老拖着。但原来也无所谓了,只要在海商们第二次出海之前,你把钱给上,人家出去能进货就行了嘛。但是在嘉靖二十六年的时候,朝廷突然加大了缉私的力度,谢家的这些货就砸手里了,出不去,银钱无法回笼,所以就老欠着债。

  汪直这帮人看着说这不成,你得给钱,我们得走啊。没钱,这个富二代加官二代真是没法说啊,横的不行,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再逼债,小心我们到官府告你们。这话一出口,实在就太伤哥们儿义气了。你想啊,这些海商们,虽然是走私犯,在当地也有妻儿老小,你这一告不就等于给我们灭门嘛,那你既然要灭我们的门,我们还手软什么啊?我们也灭你的门嘛,于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就出了这么一桩灭门惨案,然后这帮人就呼啸而去。

  这个烂摊子就留给余姚县令收拾了,这怎么办啊?如果说是盗贼,朝廷肯定说那你给我抓,抓不上来唯你是问。所以不行,所以余姚县令上报朝廷的时候就说这是倭寇,倭寇海上来的,不归我管。奏章就到了朝廷,朝廷一看这还了得,前朝阁老家你们倭寇都敢灭门,得嘞,我派人,一狠人去治你们吧。谁啊?这个人姓朱,叫朱纨,就是纨绔子弟那个纨。

  这朱纨从后来的事迹看,既是个能人也是个狠人。当时他是身兼浙闽总督兼总督军务,就来到了浙江,那叫一个杀气腾腾。他干了三件事:第一,沿海所有的渔船给我编号,全部给我登记,一艘不能少。第二,沿海所有的居民全部给我编成保甲,每家每户只要出事,其他在保甲内的民户,给我承担责任,我宰你们。

  这两招狠吧,更狠的是第三招,因为朱纨当时打听清楚了,所有的民间走私贸易的总基地是在今天舟山的一个岛,叫双屿岛,基地就这儿。你不要小看这双屿岛,今天看就是普通的小岛,当年是远东最大的贸易中转站。葡萄牙人后来写的书,虽然不太可信,但是写的书上说这个地方有三千人,房屋一千多所,光教堂三十七座,有什么医院、市政厅,葡萄牙人在当地还选了议员,有法官,正儿八经在那儿过日子好不好。虽然后来葡萄牙人被赶走了,就是汪直这帮人给占了这个双屿岛。

  这朱纨一看,原来总根子在这儿,只要把双屿港这个老巢给端了,你们这帮走私犯就玩不下去了。所以朱纨就派大军把水道填塞,港口设施捣毁,以至于在东南洋面上几千艘走私船无家可归。就傻眼了,后来好不容易在厦门的一个地方,又找到一个集结地。那人家朱纨是浙闽总督,福建也归我管,乘胜追击就杀到了厦门,把这个基地也给捣毁。刚才我们讲的那几个海盗头子,什么许栋、李光头,就在这两次战役当中也被俘、被杀。

  大家注意到没有,刚才我反复提到的一个人叫汪直。这人说起来也名头大大的,也是我安徽老乡,安徽歙县人。前几年他那个墓还在安徽歙县,但是后来来了一个奇葩教授特别恨这个人,怎么能跟日本人搞呢,去把他的墓给捣毁了,这也是个奇葩。

  总而言之,这个汪直后来就收拾残部,好不容易在浙江定海的烈港又站住了脚跟。这个时候汪直其实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穷凶极恶的大倭寇,他还想跟政府搞好关系,所以从嘉靖二十七年一直到嘉靖三十三年,这个汪直一直在沿海试图跟政府,当地政府眉来眼去。

  当地的底层官员其实也会算这个账,你打汪直你也打不着,打也打不过,怎么办呢?最好眉来眼去。因为汪直跟他们讲,说这样,你们不就要政绩嘛,好办啊,沿海这帮盗贼我来帮你们清。所以汪直当时打出了所谓五峰船主的旗号,在东南洋面上,大家一看五峰船主,都望风而逃,那些盗贼们。

  所以很快,这个汪直当时形式上就成为大明海军海岸警察,而且是自带工资自带粮票的一个义务服务者。当时他的基地在定海的烈岛,但是大明政府一看,你这也太大了,接着干吧,又上去把烈港给捣毁了。逼的汪直没办法,只好远遁日本,把基地迁到了日本,但是估计这一次战役实在是他伤亡惨重,所以他誓将报仇雪恨。

  在嘉靖三十三年,也就是壬子年,这一年发生这个事叫壬子之变。这个汪直当时已经横到什么程度?光能装两千人的大船一百艘,带了二十万人到中国来烧杀抢掠。说你们既然搞我们嘛,我们也来搞你们。所以就在沿海烧杀了一通,然后抢掠了一通,回去了。这可怎么办?

  当时的南直隶浙江总督叫胡宗宪,胡宗宪这个人其实特别明白,这个人的故事很有意思以后有机会给大家讲。胡宗宪知道跟这汪直打是打不过了,光看这次来的这个声势,你整个大明沿海力量,军事力量可能都不是他的个儿,所以只能是招安。更何况胡宗宪心里清楚,这个汪直其实就是想做生意,他没有什么别的恶意,只要朝廷有诚意,招安应该是有希望的。

  所以胡宗宪就派人去跟汪直谈,汪直犹豫半天,后来说那就这样吧,就去吧,谈一次吧。底下人说那可不行,这不是鸿门宴吗?汪直说鸿门宴怕什么呀,当年刘邦不也赴过鸿门宴吗?只要是真王就不怕,我去了就能逃出来。因为当时他已经自封为徽王,就是安徽的那个徽,徽王。当时江湖上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大家叫他净海王,就是你一来海上就干干净净的,这么有声势。

  汪直就来了,来了胡宗宪就跟他谈,双发还交换了人质,还搞了个仪仗队给他检阅一下,其实也就是吓唬吓唬他呗,等等。谈了半天突然斜刺里杀出一个人,这个人叫王本固,是浙江巡按使,这个人说哎呦胡大人呐,你把这个汪直弄到手啦,咱们把他抓起来吧?胡宗宪说我跟人谈判呢。说那不成,这你跟人谈判,你也就通贼人,这个人必须抓起来。胡宗宪一想,抓起来就抓起来吧,就一下子把汪直给弄起来,但是胡宗宪知道这个人不能杀,这个人一定得好吃好喝好伺候着。因为把他一杀整个这个江湖就乱了。

  你看,有经验的政府官员都是这么想。黑社会你不要轻易打黑啊,黑社会他也是一套秩序,如果你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你真的把有组织的黑社会给打掉了,那就是满地小流氓,那更难治了。所以汪直好不容易逮着这么一头子,我跟你谈判吧。你看美国现在跟有的国家他为什么不敢去攻打啊?虽然他恨得牙痒痒的,你比如叙利亚阿萨德。你真的要把阿萨德搞掉了,满地都是各种武装,你美国人想找人谈判都没有对手,现在伊拉克,阿富汗不就是这种情况嘛,对吧。

  所以胡宗宪知道,汪直是不能杀的。但是,既然你已经把他抓了,这个事就不归你胡宗宪定啦。而且讲老实话啊,胡宗宪这个人在历史上其实底儿潮,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严嵩的人,严嵩有干儿子叫赵文华,他就是提携、提拔这个胡宗宪的人。有很多人,朝廷当中斗争很复杂,尤其明代的权臣,像严嵩,其实在嘉靖皇帝眼里屁都不是,对这个有兴趣的可以参考我们讲魏忠贤的那一集。

  当时朝廷就有人说了,说你胡宗宪什么意思啊?抓到汪直这么一个大犯人你杀了就完了呗,为民除害,你还留着他?还好吃好喝?胡宗宪说不能杀啊,不能杀啊,反复给朝廷写奏表。后来就有人说肯定,没错啊,拿了钱了啊,肯定是汪直给了他一百万辆白银,至少一百万两。胡宗宪说歇了,这黄泥巴落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啊。所以后来胡宗宪也不敢说话了,说杀,杀,杀吧,我也不敢说了。

  所以嘉靖三十八年,汪直被关了两年之后,腊月二十五,还有五天就要过年,就生在杭州街头被杀掉了。而且据说当时也不是什么囚车,还弄了一乘小轿,把他弄到现场杀了。他临死的时候还见了见自己的儿子,然后被杀掉。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讲了这么一句话,他说杀我一个人没有关系,但是闽浙沿海的老百姓可就苦喽。

  当时的官府觉得你不就是海盗头子,把你干掉就完了嘛,就是祸害斩草已经除根。但是他们哪里知道,整个的倭患其实起源于不是什么飞来横祸,而是当时沿海老百姓那种自发的、强烈的、无法遏制的贸易需求被朝廷那种蛮横的政策阻断的结果。

  你杀掉一个汪直有什么用啊,那些老百姓还在海上,而且你丧失了汪直这样的一个谈判对象,结果就是满地鸡毛。所以我们讲到现在,大家清理一下这个逻辑,最开始是禁海政策,但是好歹有个勘合贸易。因为嘉靖二年,因为宁波争贡事件,勘合贸易取消,所以就兴起了民间走私贸易。

  因为朱纨上来,嘁哩喀喳一打,所以走私贸易也玩不成,逼成了海盗集团。海盗集团的最后一丝和平希望是胡宗宪的和平谈判和招安。但是因为朝廷不讲信用,把人家骗来谈判,结果把人给宰了,所以再也没有缓和的可能了,所以嘉靖后期的倭患就此开始。

  刚才说到嘉靖三十八年,胡宗宪诱杀汪直。哎呀,这个诱杀呀,在道德上真的是站不住脚。你无论是从民间伦理,还是从江湖道义上来讲,你请我来谈判的,你请我来归顺的,我来了,你把我抓起来,还要砍了,对吧。所以站在倭寇那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做贸易你不让,搞走私你不肯,我们来谈判投诚,你把我人杀了,那以后大家还有和平解决的可能吗?

  所以从嘉靖年间的后期,整个倭患就进入了一个大爆发,而且完全失控的状态,再也没有和平的手段解决了。站在明朝政府这边看也是一样,既然什么招都使尽了,还这样,那好,只能派更狠的狠人去镇压,这个时候就出现了那个著名的狠人戚继光。戚继光是嘉靖三十几年从山东一带调到浙江。刚开始戚继光也不行,因为兵不行,战斗力太差,而且有的人说白了,就通匪。这个队伍怎么带?所以戚继光前期主要是三件事:第一练兵,第二排新的阵法,第三发明新的武器。所以才打造出了一支铁一般的戚家军。

  但是戚家军真正打的狠仗、恶仗都是在嘉靖三十八年之后,就是汪直死了之后。你比如说嘉靖四十年的台州之战,四十一年的福建之战,四十二年的兴化之战和四十三年的仙游之战,这几场都是恶战。所以可以看到嘉靖后期倭患真正的爆发和汪直事件是有直接关系的。那戚继光杀倭寇,到底谁赢了?而且怎么赢的呢?我们先做一个悬念,我们一会儿再讲。

  我们先把前面留下的两个闷,给大伙破了。第一,倭寇集团里面到底是中国人为主体还是日本人为主体?当时的记载就很清楚,倭寇真倭不过十之二三,而且这还是最高估计,一般的估计是连百分之十都不到。

  我就看过一则史料,有一个昆山人是被倭寇抓去了,后来又放回来,他就回忆说,说在那艘船上二百多个人,主体是福建人,有一部分是浙江人和安徽人(我们安徽人老起哄)。真正的日本人不过十几个人,你看二百多个人十几个人,不就百分之十不到吗?但是你要知道,他是怎么判断他是日本人,他说那个梳髻子的就算日本人,就是日本武士扎那个小辫。其实要知道,这里面的情况也有可商榷的余地,这些梳髻子、扎小辫的是不是就一定是日本人呢?也有几种情况。

  首先,很多当时的倭寇往往是把那些日本浪人,因为你瘪三嘛,你是斗败的公鸡来投靠我的嘛,先杀几个人,搞投名状,所以把这几些人当炮灰,攻城的时候让他们在前面。包括新入伙的一些地位比较低的中国人,也是把头一剃扎一小辫,冲在前面当炮灰,为什么?因为在战场上,奇装异服的异族人士是有一定的恐吓效果的。那守城官兵一看,我的妈呀,这什么人啊,弃城逃跑,这个是战场上有作用。

  第二种情况呢?刚才我们讲,倭寇本身就是半商半盗的团体,风声不紧的时候,衣服一脱就是商人,风声紧的时候刀一拔他就是倭寇。而这些人平时往往在大陆上还有妻儿老小、爷娘妻子,所以他为了不连累他们,所以平时做做异族人的打扮,包括起日本人的名字,讲几句日本话,上岸同村人看见假装没看见,这不是日本人嘛,实际上就是他们村的。这种情况也很多,也见于当时的记载。

  还有一种情况,倭寇在后期的时候往往是以日本为基地,因为沿岸的基地被几个猛人都扫光了嘛。像汪直就是这样,他的那些哥们到了日本往往就在日本娶了妻子生了孩子。所以你说这些虽然在日本生的孩子也是按日本人打扮,他们算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呢?包括后来有一个著名的人物郑成功,郑成功我们汉族人都说民族英雄。其实生在日本,他爹叫郑芝龙,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娶了一日本媳妇。当然也有日本资料说他那日本媳妇其实祖上就是中国人过去的。这个郑成功你说他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他们家其实是明朝后期的著名的海盗,你也可以说就是倭寇。

  所以这三种情况都有,所以真日本人到不到得了十分之一都很难说。所以不管怎么讲,倭寇他肯定不是什么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一场战争,而是中华民族的内战,就是龙的子孙互相打来打去,原因大家也想必能够了然。

  另外一个我心里的闷,就是我们策划这期节目的时候,我觉得最困惑难解的,就是为什么倭寇要到纵深的内陆城市去攻打?我们这期节目的策划叫菁城子,也是网络上一个著名的专栏作者,真名叫陈兴杰,他也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叫菁城子。很多文章很有意思,推荐大家读一读。

  菁城子就跟我分析,他说很可能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就是这些人是为了复仇和吓阻。你看在嘉靖三十五年的时候,有一伙特别奇葩的倭寇,他一直打到了内陆,多远?他是从杭州一带上岸,先打杭州,然后绕道徽州,然后绕回去打宁波,甚至一度攻到了南京城下,你看八十多天转战千里。而且据当时的记载,特别奇葩的是,也不抢东西,也不杀普通老百姓,就是跟官军死磕。所以从这个战役当中,你就可以分析出两个情况:第一,他一定是当地人,否则情况没那么熟,要是没有高速公路没有汽车,你自己拿腿踩,八十多天能踩这么远的距离。转战千里,不是当地人对山川地形不熟,不可能。

  第二,就是他有强烈的那个复仇的意愿,他不是为了抢东西,在倭寇战争当中很多场战役都呈现出这样的一种特征。要知道倭寇没有统一指挥,但是他们相互之间那种首尾照应、互相呼应的那种战略战术,又使得好像出神入化,那只能是一帮同仇敌忾的兄弟们才能干得出来。经常战斗就是这么打的,一帮倭寇来攻城,官军、援兵一追杀,然后跑,跑完了大批周围的倭寇跑来接应,官兵杀得大败,好多场战役都是这样,那道理是什么呢?大家想想,就是一起当过兵、一起下过乡、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这都是生死的交谊,尤其是在海上那种波涛凶恶。如果我们是一个船上的兄弟,如果有人死在官兵的屠刀之下,那兄弟们那种复仇的意愿就非常之强烈,而且这种散碎的组织,他没有这种同袍情义,他是很难保持凝聚力的。所以倭寇上岸纵深的劫掠和攻城,往往是出于复仇。

  第二种情况就是吓阻。因为他要到岸上纵深,去把那些当地的县城,包括一些明朝的海防力量,军队比较集中的地方打掉,让明朝的海防力量,不敢轻易地跟倭寇作战,来削弱他们的这种力量。那相反的一个命题就是,倭寇为什么不在沿岸劫掠?这道理很简单,沿岸都是乡亲父老,是平时做生意的对象,一帮生意人怎么会把自己的生意对象给抢了呢,那下回生意就不做了。

  所以前面我们讲到那个狠人,就是朱纨,第一次就是屠杀双屿港的明朝的大将军,他就有一个记载,说当地三尺童子,视倭寇为亲人,而视军门为世代仇雠。你看,想起了什么?想起了红军吧,当地老百姓对红军那跟亲人一样,都是给我们家挑水的,给我们家收粮食的,跟我们好着呢,而一旦跟官府,那都是为仇做对。

  对,当时整个沿海情况都是这样,当地的官员多次书信、奏折里面都提到了,说倭寇之所以难剿,不在于他武装力量多强大,关键是军民亲如一家。所以倭寇不劫掠沿海的百姓,这也就可以理解了。

  好了,我们回到刚才留下的那个问题,就是戚继光抗倭到底赢了没有?那还用说,当然赢了。到了嘉靖四十五年之后,倭寇基本上就肃清了,就没有了。但是我们要说历史有趣就有趣在这儿,嘉靖一朝一共四十五年,然后嘉靖的太子登基,这叫隆庆,改元隆庆,这是发生在公元1567年。但是隆庆年间同时发生了两件事,就是隆庆元年。第一件事,就是戚继光被北调,去镇守北方的蓟州,这就算抗倭战争打赢了。

  可是同时隆庆发生了明朝历史上的“隆庆开关”。就是明朝政府也突然意识到,因为换了一任皇帝,大臣们也有明白事的,就说这么打下去根本不是事,把戚继光调走的同时就开放了海上的贸易。当然开放的这个港叫月港,这个港说白了根本就不是什么好港,尤其不是深水港,所以当时很多大船,要在厦门一带海面上停泊着,装船运货包括卸货都要靠一些小船往那儿运。但即使是这样,月港这个小口子一开,明朝政府可以以某种正式的渠道和海外通商了,倭寇之患立即就没有了。

  所以我们看倭寇之患其实并不是用刀子来解决的,最终还是回到这个道理的正途,就是开放贸易,让整个贸易的交易的冲动有一个宣泄的口子,才最终平息了倭患。包括月港这个地方,刚开始明朝也没觉得,反正解决问题嘛,先开这么一个口子再说。但是万没让他们想到的是,就这么一个条件并不很好的小港口,刚开始马上就给朝廷带来了一年五千多两银子的收入,到了万历年间,这个地方已经每年的岁入,已经达到五万多两银子。当然还有人分析说,整个明朝后期,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新出现的新生成的白银都流到了明帝国,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口岸就是这个月港。所以月港这个地方成为后来在明朝史书上称它为天子南库,就是江南的这种银库,它的财政地位已经达到了这么高。

  好了,整个倭寇的故事基本上真相就为大家还原到这儿。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什么样的教训?就是如果你阻断贸易,就会产生对贸易冲动的那种恶性的转型,变成暴力。尤其是在大航海时代结束之后,全球的贸易变成了一个体系,那么谁自外于这个体系之外,那你就会受到那种贸易冲动的反扑,而且这种反扑的力量未必来自于外边,很可能就是你自己家的人。

  所以我们看1840年的鸦片战争,它也很奇葩。人类历史上怎么会有这样的战争呢?既不是以掠夺你的土地,也不是以掠夺你的财产为目的,而是五口通商,你打开门跟我做生意。中国人对这种战争实际上在鸦片战争的时候觉得很奇怪。但其实我们看历史,在鸦片战争前三百年,其实已经上演过一回了,就是这样:谁关了门不做生意,谁可能就会遭到贸易力量的反扑。

  说到这儿又是一声长叹,公元1522年,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故事的嘉靖元年,宁波争贡事件就是第二年1523年。可是1522年还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就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结束了。所以你看,中华民族和欧洲民族对于海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那就直接导致这两个民族,在全球贸易时代、在海洋时代的完全不同的命运。


逻辑思维相关文章:

1.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区别

2.逻辑思维训练500题

3.16道逻辑思维题目和答案

4.逻辑思维训练题目及答案

5.逻辑思维测试,你的逻辑性强吗?

4058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