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是如何在大脑产生
灵感也叫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通常搞创作的学者或科学家常常会用灵感一词来描述自己对某件事情或状态的想法或研究。今天,小编为你讲解灵感产生的生物基础,希望能帮到你。
灵感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现在让我们用科学手段来进一步深入地观察和研究灵感产生的生理状态及环境条件。根据以上举例和大量实践,我们似乎已经明白,灵感与心情宁静、心平气和的入静状态相关,与睡眠休息相伴,与闭目养神密不可分。然而,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灵感往往与α型脑电波在相同的生理状态和条件下伴随出现。
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我们人类和动物的心脏、肌肉会产生心电、肌电,我们的大脑也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脑电。脑电波是一些自发的有节律的神经电活动,其电压在微伏量级,其频率变动范围在每秒1~36次之间,可划分为四个波段,即δ、θ、α、β四个波段。
δ波,频率为每秒1~3次,一般婴儿、智力发育不成熟的患者,或是成年人在极度疲劳和昏睡状态下,脑电图可出现这种波型。
θ波,频率为每秒4~7次,成年人在受到挫折而抑郁时,以及精神病患者这种波型极为显著。但此波往往亦为少年儿童(10~17岁)的脑电图中的主要成分。
α波,频率为每秒8~13次。人在闭眼并安静时该节律最为明显,当安静沉思到一定状态时,在大脑局部区域,如枕部,脑电呈现出谐振状态的α型纺锤波。睁开眼睛或接受其他刺激时,α波即刻消失。
β波,频率为每秒14~36次,当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出现此波,当人从睡梦中惊醒时,原来的慢波节律可立即被该节律所替代。
在人体心情愉悦或静思冥想时,α波相对来说得到了强化。有人认为,因为这种波形最接近右脑的脑电生物节律,于是人的灵感状态就出现了。
脑电波或脑电图是一种比较敏感的客观指标,不仅可以用于脑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而且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人类的睡眠疲劳以及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看到脑电波在睁眼—闭眼状态中的差别,我们似乎会更加明确一个道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窗户一开,光线带来的新信息,就会干扰宁静的脑海电磁波,形成了一种叠加的电磁波涛,脑中α波变成了β波。这也就是为什么要观察纺锤状的α波时,必须要让受试者闭眼并入静的原因……
这是“睁眼者瞎”与“沉思者明”的道理,也是“常规思维状态”与“理想思维状态”的差别,甚至还是由常人转为奇人的嬗变原理——灵感产生与否的关键似乎就隐藏在眼睛的一睁一闭之中。
大量研究实例和反复体验实践告诉我们,“睡足”加上“闭目”便是灵感产生的两条最为重要的生物学基础。凌晨醒来,半醒半睡,恰好满足了这两条要素,于是灵感之门向幸运的有心人敞开了!
创意最佳时间
在创造力专题讨论会中,我做了一项权威测试,结果位居前10位的创意时间是:
1. 坐在马桶上。
2. 洗澡或刮胡子时。
3. 上下班公车上。
4. 快睡着时或刚睡醒时。
5. 参加无聊会议时。
6. 休闲阅读时。
7. 做体育锻炼时。
8. 半夜醒来时。
9. 上教堂听布道时。
10. 从事体力劳动时。
如果你对于名列第一的创意时间有所质疑,那么看看利润位于美国企业前列的新近蹿起的广告公司----美国第一线,你就会同意。这家总部在休斯顿的迅速崛起的广告公司因推出“print medium”广告而名声大噪。“print medium”是一种分男性版和女性版的公共洗手间内的平面广告,它让那些困在马桶上的男女不再无聊。公司的创办人在谈到这一创意的发想过程时说:“我是在休斯顿饭店洗手间的马桶上读着贴在墙上的报纸时才想到这个主意的。”还有,美国太空总署基地的洗手间里,就很细心地在墙上栓了8*13厘米的空白卡片,旁边还用链子挂了一支笔。
你呢?当然也应该细察一下自己的习惯,找出最容易想出创意的时间。我想,绝对不会是你坐在书桌前搜肠刮肚的时刻。然后,在你需要点子的时候,尽可能地创造那些最佳创意时刻。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
和沐浴交个朋友吧。若你在沐浴时不自觉地哼起歌来,说不定歌里就有你要的好点子。
营造最佳创意时间,或许可以说就是让自己暂时休息一下,离开办公桌去倒杯咖啡;走到别的部门;放下手头的工作,改做另一件积压已久但很容易完成的工作;翻翻杂志,或者看看窗外的景致。一位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就跟我说过;“我特别愿意打字,打字的动作可以让我放松,就像赛跑选手比赛前的热身运动。”南茜.贝朵,福特汽车公司执行中心总裁,利用上下班开车时放松自己。她说她在;“开车时非常有意识地让大脑浮想,漫无边际地想。我不开收音机,不去想那些还没做完的工作。时间飞逝,很难找到时间让自己完全自在;我在开车时就达到那种状态,我发想那是我最有创造力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