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让·皮亚杰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提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四个阶段。你知道具体是什么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儿童最初的思维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的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主要特点是:①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②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③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主观上无预定目的和行动计划。
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这种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高级思维方式。严格说,幼儿学前期只有这种方式的萌芽。
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作感知阶段(0~3岁)
出生后的两、三年是动作感知阶段。他认为第一个阶段,人的思维靠两个东西,一个是靠动作,一个是靠感知觉以及动作的对象。皮球滚到床底下,你用什么方法把它捡出来,这个时候就是要靠两个东西,一个是呼噜胡噜爬进去用手取;要么就用钩子把它钩出来。两个东西不是都要靠动作嘛?那么怎么把它钩出来呢?首先要看得见、摸的着,如果看都看不见那就瞎胡弄了。0~3岁阶段,人的思维一个依赖动作一个靠感知。
第二个阶段:前运算阶段(3~7岁)
前运算阶段主要靠一种表象、靠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
第三个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具体运算阶段,相当于中国的小学阶段(7~12岁),这个时候他可以进行一系列的逻辑推导,但是还要依靠具体的事物作为支柱。
第四个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能够用假设,假设怎么怎么样,这个时候(也就是12岁)以后开始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4个阶段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相当于婴儿期。此阶段儿童还没有语言和思维,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观念。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2-7岁,相当于婴儿期。此阶段儿童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而成为表象或形象思维,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出现了表象思维。此阶段的主要特点:
(1)相对具体性。儿童开始依赖表象进行思维,但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
(2)不可逆性。
(3)自我中心性。
儿童只能站在他的经验的中心,只有参照他自己才能理解别的事物,而认识不到还有他人或外界事物的存在,也认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故又称为自我中心思维阶段。
这一阶段分为两个小阶段。
2-4岁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即儿童开始出现凭借语言符号象征游戏、延迟模仿等示意手段表征外在客体的能力,但此时思维具有前概念性,徘徊于概念的一般性与组成部分的个别性之间。
4-7岁为直觉思维阶段,即儿童此时已开始从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阶段过渡,但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自动调节的限制。此阶段的思维既没有运算的可逆性,也没有守恒的基本形式,尚停留在半象征性的思维状态之中。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相当于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真正运算的能力,先后获得各种守恒概念,但运算的形式和内容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7岁左右的儿童能够在心理上对珠子进行运算,并认为把珠子散开和埃紧是两个相反而又互补的运动,重新排列珠子可使它恢复到起始状态。这说明此时儿童的思想开始又较大的易变性,出现可逆性,能解决守恒问题,可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逻辑分类和认识逻辑关系。但是,这种运算仍有其局限性。其一是这一水平的运算还不具有足够的形式化,尚脱离不了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持。其二是运算还是零散的、孤立的,不能组成完整的系统。
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始于青春前期,约11、12岁,接近于成人的思维。这一阶段儿童不再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与具体运算阶段相比,此阶段的儿童思维发生了四种变化:
1.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首先对事物提出一些假设,然后从假设推演出某些逻辑结论。
2.能够进行命题逻辑思维:能够在摆脱实际内容的情况下,对一系列推理的正确性进行评价,在不受命题性质束缚的情况下建立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
3.能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完全分开:他们的认识能超越于现实本身,无需具体事物作为中介,把握抽象概念,进行形式推理。
4.能够形成两种形式运算的认知结构:一是组合系统;二是四群运算。儿童到了这个阶段,已经能够用这些结构形式来解决各种逻辑问题,表明他们的思维已经接近或基本达到成人的成熟水平。
看过“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的人还看了:
3.怎样发展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