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孩子的思维特点
幼儿园中班孩子的思维特点
中班幼儿思维特点
每个儿童都要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由表面逐渐深入,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这是思维发育的规律。那么在孩子读中班时,他的思维特点是怎样的呢?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中班孩子的思维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孩子的思维特点
推理简单
在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方式是非常简单的。他认识某一件事情,所采用的推理是一种特殊的方式,如他看到一个人躺在床上,大人告诉他:这个人有病啦!他在脑子里便留下了病人的印象。当他再看到一个健康人躺在床上睡觉时,他便会认为这个人也是有了病。如果告诉他,这个人不是有病而是在睡觉,他以后也许又会把病人当做是人在睡觉,这是因为这时幼儿的记忆力还不很强。这种推理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快就会发展并变得复杂起来。但是3岁以前,幼儿都要经历这个阶段,作为父母,只能随时注意诱导,尽快使简单、原始的思维方式,变得复杂起来。
以自我为中心
4岁以后的幼儿,随着语言的流畅,词汇量的增加和理解能力明显增强,思维也变得复杂起来。这时幼儿表现出来的思维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为中心,还不能分辨出自然现象的动物、植物及人类之间有什么区别,有时会认为树木、花草也会讲话,小狗、小猫也会有自己的语言。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幼儿自言自语地对小动物说:“你为什么不说话呀?”就是这种认识的表现。这时候的小儿,对周围事物都是拿自身来衡量的,认为他自己会讲话,别的东西也应当会讲话。
上述两种幼儿早期的思维方式,有些幼儿表现得明显一些,有的则不明显,如果不留心观察,可能还没有被发现就进入了新的阶段。
以感知动作为主
幼儿到5岁以后,6岁以前,思维方式就变成了以感知动作为主了。这时的儿童都有一个特点:爱玩泥。只要一看到一点水,他们就围在一起,挖小沟,修成弯弯曲曲的小水渠,让水从中流过;或者模仿着修房子,捏泥人,有时会做得形象逼真。他们没有图案,也没有人具体指导,全凭自己的想象。但是,如果让他们离开泥土和水沟,让他们讲一讲如何挖沟,如何捏泥人,他们却说不出来,如果让他们用笔画在纸上,就更不行了,因为这时的思维方式是有动作有感知才有思维,离开了这些,思维也就停止了。
以具体形象为主
以具体形象为主,就是只要有具体的物品,他们的思维就可丰富多彩,一旦离开具体的物品,思维就十分有限。
表面而不深入
虽然幼儿有以感知动作和具体形象为主的各种各样的思维活动,但是他们的思维是很肤浅的,往往又仅限于表面的形象,如果认真地看一下他们的表现,你会感到是那样的可笑和幼稚。
以直观思维为主
在一般情况下,儿童还不能从各种复杂的事物中,通过表面现象去认识本质,因为这需要抽象思维能力,这在6岁以后才能真正得到发展。6岁前的小儿,常常凭直观从表面的某些特征来认识事物,这叫直观思维。
中班幼儿学习特点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
中班幼儿喜欢唱歌,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他们能说出至少6—8种颜色,喜欢涂涂画画,能用粘土或橡皮泥捏出一些形状和物体,如圆形、方形、西瓜、苹果、香蕉等,有时还会捏出人像或动物的形象。这一时期的儿童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用手势、表情一起帮助表达与创造。
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有其显著的年龄特征,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好动但还缺少技巧,特别爱游戏而问题不少,非常喜欢模仿,并且模仿出色,语言学习能力大大提高等。具体说来:
注意力
中班幼儿以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喜欢新玩具、新衣服、新图书,因为这些新东西本身的吸引力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中班孩子的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比如当孩子看图书显出失去兴趣的样子要丢掉图书时,我们表扬激励的话能使他又认真翻阅下去,这就表现出了孩子的有意注意。但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还十分有限,他们虽然在受表扬之下能继续看图书,可过不了多久便会弃书另找乐趣。根据以上特点,我们在引导孩子学习时应当选用有动感、色彩明艳、能吸引幼儿目光的教具以及生动有趣的语言和表情,采用故事或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使孩子集中注意,并要多采用正面教育,促进孩子有意注意的发展。
观察力
幼儿的观察是随自身的兴趣产生或结束的。中班幼儿由于见识不多,对事物的理解有限,因此观察过程十分依赖成人,结论也脱离不了成人的帮助。以观察手表为例,他们感兴趣的是里面那根会走动、发出声响的长针,当放开手表,问他们里面有几根针,他们就不一定说得准。家长若能引导他全面地观察,如有几根针,有哪些数字,表面是什么形状的,表带上有什么等等,那孩子的收获与独自观察所得就大不一样了。我们还可引导他观察长短针的关系,然后让孩子小结,和他一起寻找正确答案。发展中班幼儿的观察力,需要家长多角度的指引,多问一些问题,促使孩子深入观察。
想象力
想象是孩子的一种创造性表现。中班幼儿的想象,常常是在游戏、制作、观察活动中有所发现而产生的突发奇想。如捧起米来,米粒从指缝间落下来,他们会叫:下雨啦。但如果给他们定下主题,让他们想象创作,就有困难了。因此,需要我们帮孩子找一个着眼点,或是示范想象这样容易使孩子开窍。到中班后期,一般的孩子能大胆想象,独立创作了,如画大象,他能没见过的情况下画出大象的多种形态:洗澡、吃苹果、卷木头等。孩子的想象与其本身掌握的知识很有关系。因此,要不断扩大孩子的视野,孩子的想象力才能丰富。
记忆力
中班幼儿记忆特点是无意中进行的记忆较多,也能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记忆。如在游戏时无意中看到妈妈切洋葱,让洋葱熏出了眼泪,以后便不敢弄碎它了。中班幼儿记忆怕另一特点:是能学会忘。如要他们学一首儿歌,他们反复朗诵几遍就记下了,但如果长时间不复习,会忘得一干二净。当然,这跟孩子学儿歌时对儿歌的理解程度有关,如果不理解,只是机械地背诵,那么背的快,但短时间里就会忘记了,如果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记忆,那他们记的时间会长一些,但也必须重新巩固,否则也会忘记。要发展中班幼儿的记忆力,关键的一环是锻炼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要提高孩子对语词的理解能力,当孩子听得懂故事和父母解说的各种现象时,那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学习能力增强,记忆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思维力
中班幼儿的思维主要依*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对它们的联想。和大班相比,他们还缺乏通过词语逻辑来思维的能力,更多的是在动手玩乐中进行思维,如洗手时,他们会一次次的把肥皂攥到手心里,然后看着肥皂滑落。同时他们会思索着:为什么肥皂这么滑?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如到草地上去捉虫,问问虫子为什么是哪种颜色,蚯蚓*什么走路等等。
对中班幼儿来讲,走、跑、跳、跃、攀、爬已难不住他们,而细致的手工活动却十分困难,如按图形轮廓剪波浪会剪成狗齿状,对照细小的实物画下来肯定是大而走形的,不过他们和小班幼儿相比,已有了较大的提高,制作品已经模仿出物体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多为孩子准备一些美工用品,发现孩子画出、捏出折出什么形状来了,要加以表扬,不敢动手的,应陪着做。经常搞一些美工活动,有利于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中班幼儿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只有家园共同配合好,才能培育出聪明可爱的好孩子,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一定要密切配合,让我们的教育收到最大的成效,让孩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幼儿思维的特点
幼儿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这些过程在整个思维活动中相互紧密联系,不可分割。随幼儿年龄的增长,在教育影晌下,幼儿的思维水平即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的水平会不断提高。
2-4岁孩子的思维开始从直观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过了3岁以后,孩子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已经能摆脱具体行动,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时直观动作思维仍占很大成分,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也占了很大比例。如大象是动物国里的大象,老师不是所有的老师,而是专捐幼儿园的老师等等。他的思维活动必须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
5-6岁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5-6岁时,孩子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对事物的理解也发生各种变化。
首先,从理解事物个体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其次,从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来理解。语言向他描述事物、一般情况他会理解。
第三,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而已经开始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早期他看电视时,可以说出好人、坏人,这时已经能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观点。再者,孩子的思维已经从事物的外表向内部、从局部到全面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且逐步正确加深。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幼儿主要凭借动作、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各种事物在头脑中的印象直接影响他对事物的理解,如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借助图画书,在进行数教育时,利用各种实物如水果、柱子、小棍等,教育的效果更好。正因为思维受头脑中已有形象的影响,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幼儿很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