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脑力开发 > 思维方式 > 抽象思维 > 抽象思维训练方法

抽象思维训练方法

时间: 莫羽811 分享

抽象思维训练方法

  正当中国的父母们特别关注于努力培养孩子的想象、表演、创作、绘画、演奏等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能力时,德国人却更积极地鼓励孩子学习一点抽象思维。德国父母认为,父母应当运用各种手段,积极启动孩子抽象思维的开关,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

游戏是德国人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包括数字类游戏、下棋、走迷宫、搭积木、玩魔方等等。

  从小训练抽象思维

  给一个故事设计出合乎逻辑的不同结尾,也能帮助孩子提高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分析、选择、舍弃和讨论,孩子们往往便拥有了较强的思辨水平。

  绘制地图则是德国人的独创。常常可以看见在海滨的沙滩上,三、四岁的幼儿在父母的启发下,用小木棍画出记忆中的家宅或学校,周边的房屋、花园、商店等也一一清楚地标示出来。

  德国人还强调必须加强对女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比起男孩子,她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此“软肋”往往导致她们在日后的数理科目的学习上相形见绌。

  和我们不少父母相反的是,德国人似乎并不主张年幼的的孩子必须掌握多少词汇,或背颂多少首诗歌。他们认定,注意培养孩子拥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会给他以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给孩子日后成材铺平康庄大道。

  “他说他不冷”

  促成我们德国之行有很多穿针引线的人,他们当中有德国人、华裔德籍人,还有嫁给中国人的德国人。后面说的这个人就是“刘太”,她曾经留学湖南大学,获得中国语言硕士学位,应该算个中国通了。在我们参观的过程中,刘太一直作为我们一行的德语翻译陪伴着我们,同时陪伴我们的还有她的儿子刘昌明,一个 10岁的小男孩。 >>>德国BB的“善良教育”

  刘太非常重视对昌明的中文教育,所以当听说我们这个中国团到来时,就建议昌明提早做完周作业参与我们的活动。我们是在去年11月下旬到达德国,正值德国的冬天,我们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寒风拂面会感觉到些微的刺骨。

  第一次见到昌明的时候他穿着一件夹外罩,脸红扑扑的,不时会缩缩脖子抵御寒冷。出于职业本能,我们非常关心地问他是不是很冷,他听懂了,然后摇头。第二天开始下雨了,湿冷湿冷的,我们都跺着脚小跑,希望感觉可以好一点,温暖一点,而昌明依然是空空的一件夹衣。看他缩紧的上身,我过去摸了一下他的手,冰冷的。恰好刘太走过,我叫住她,问她为什么不给昌明加衣服,穿这么少会冻坏的呀。刘太的回答让我们吃惊:“他说他不冷!”表情非常平和,没有丝毫的内疚。后来在卡特小学我也见到类似的情景,孩子们只穿一件薄薄的衣服在室外奔跑,兴趣盎然。我突然觉得冷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也许我们太习惯于用自己的体验代替他人了。 >>>一个德国典型家庭的生活

  圣诞节的小马

  在一个特殊的小班里,10个可爱的孩子围着一位老师上泥塑课。因为圣诞节马上要来到了,老师正神采飞扬地给孩子讲耶稣在马槽里诞生的故事。桌面上摆满了各种不同造型的小马玩具,这堂课的主题就是用泥巴做一只小马。一个可爱的金发小男孩吸引了我们,他专注地摆弄着泥巴,其他孩子的嬉戏一点也干扰不了他,完全沉醉于自我世界之中。我坐在他旁边,静静地观察他的制作过程:揉、搓、拍、捏……手法熟练且很有激情。这过程显然使这个男孩快乐。半个小时过去了,小马终于做好了,小男孩笑了,得意地举起它,让我给他的小马拍照。“还有。”小男孩自言自语,又迅速地捏了一只像直升飞机般的翅膀安在小马身上。“小马又会飞了!”我不由伸出大拇指,给小男孩一个无言的赞美。

  课后,这个班级的老师告诉我,这些孩子都是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儿童,经过心理医生的测试作出判断后而组成这样一个需要特殊辅导的班。这些孩子并无智力问题,他们甚至是智力超常的儿童,他们专注某样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并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与天分,但面对不感兴趣的事物,大脑便会出现一片空白,无法正常听老师讲课,德国教师称这种现象为“黑箱现象”。

  这种教学班除了有正常教学的老师以外,还配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这些孩子经过一到两个学期有效的训练后,百分之百都可以进入正常班级学习,而做圣诞小马的那个金发小男孩便是一个很有绘画天分的孩子。积极鼓励孩子天分的张扬,而又采取措施极早纠正我们称之为“偏科”的学习行为,我认为这是德国教育中人性化感人的一面。

  培养精英学生的教室

  我们参观的学校中维雅霍夫是唯一的一间文理中学,这是个有170年传统的私立学校,培养出很多优秀学生。维雅霍夫中学坐落在多纳斯贝格山下,校舍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古典华美。

  当我们到达高中部的时候非常吃惊,因为我们没有见到秩序井然的课堂,到处可见的是在走廊中穿行的人群,男女学生都高大成熟,两相比较,我们反倒更像是中学生。

  参观的教室中,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科学实验室。教室不大,大约50平方米左右,依然是朴实得像家庭一样,温暖方便,桌面摆着很多仪器,很精致的。最吸引我的是一个关于地壳变化的模型,是用玻璃缸和砂土做出来的,可以将地壳演化的过程呈现出来,模型很精美;还有摩擦起电,凸透镜原理等,一切都很普通,像我们的学校中的物理实验室一样,买来仪器展示出来而已——如果细看教室还没有我们的教室规范呢!因为我觉得这里更像是科学家的个人实验室,实用但凌乱。

  然而,由我的一个问题所引发的谈话让我完全改变了看法,并因自己的自大而惭愧。我的问题是——“一个这么小的教室如何能够容纳一个班的学生上课?”回答是———“从来没有那么多学生同时来这里上课,这个教室是为真正热爱科学并打算做真正科学研究的同学准备的,本校有很多毕业生从来都没有来过这个实验室。”

  回答我的是科学室的辅导老师,一位科学博士。她继续介绍说,教室中的所有科学仪器都是由学生亲手制作的,学校为他们提供一切必须的材料。而在这个学校中有十几个这样的教室,其主旨是为精英学生发展个人特长和兴趣提供辅导,这样的教室包括物理、生化、数学、音乐、美术、语言和体育等多个学科,孩子的所有兴趣和特长都是被鼓励的。每周的课程中都有3个小时的自选学习时间,他们可以用这段时间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特长。看到这里,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严谨的校长为什么钢琴弹得那么好,而音乐老师何以精通十几种乐器了,特长教育与常规教育原来是那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德国幼儿教育“以儿童为本”

  短短的十几天时间,我们不敢说了解了德国的教育,也不敢对德国的教育做什么判断,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处处看到德国教育对人的关注,也看到德国人在教育设计上的智慧。而这些——是好的教育都应该有吧?

  训练孩子思维灵活性方法

  思维的灵活性即思路灵活机智,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分析考虑问题,不为定势左右,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维的灵活性是孩子智商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智慧的“滑翔板”。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灵活性训练呢?下面是九种成功之法:

  第一、续编故事结局法:讲故事时留个尾巴,让幼儿自己去猜测想象,引起听故事的兴趣。

  第二、情景设疑法:它与第一种有所区别。前者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所设悬念只有一种答案;后者不必有完整的故事,答案可有好几个。如给幼儿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扛着扁担到田里去帮大人抬菜,半路上看见水渠对面有只小花猪正在瓜田哺瓜。他想去赶,但被一米多宽的小渠档着,怎么办?讲到这里,让幼儿帮他想个过渠的办法。这一悬念能激发孩子思维的积极性,他们会在特定的情景中想出各种办法来:扁担架在渠道上爬过去;脱了鞋子走过去;用扁担支住渠底,像撑杆跳高那样跃过去……幼儿面对疑难各抒已见,通过比较,找出最佳答案,受到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第三、猜谜法:它是通过谜面所描述的事物特点、性质,让幼儿在猜测过程中受到思维灵活性的训练。猜谜语不仅能够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可以增加幼儿的知识。

  第四、看图改错法:画一幅含有错误的图画,让幼儿找出错误,并改正。这也是训练幼儿思维灵活性的好办法。

  第五、填充法:就是要求幼儿在给定的某一简单图形上(如圆形、三角形等)填画,使它成为多种不同的图画,幼儿边思索、边填画,很有兴趣。这不仅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对他们扩散性思维也有很大帮助。以圆形为例,幼儿会创作出多种画面。

  第六、连锁提问法:针对幼儿容易按照某种程式思考问题的毛病,可采用连锁提问法,如问:“石榴树上有十个石榴,摘了一个还有几个?”幼儿回答后,教师接着提问:“石榴树上有十只小鸟,用弹弓打下一只还有几只?”习惯用于一种程式想问题的孩子往往会答错,多次训练,可以养成孩子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的良好思维方法和习惯。

  第七、归类法:用硬纸片制成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和几何图形,如树木、花草、瓜果、蔬菜、家禽及圆形、三角形等,玩时将图片杂乱摆开,让幼儿根据你的命题,进行归类训练。例如:可让幼儿分别帮助蔬菜、瓜果和几何图形站队,看准又对又快。这样不但训练了幼儿思维条理的灵活性,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

  第八、弈棋法:思维训练还可以采用对弈的办法进行。例如动物棋,棋子只有八个,四个白猪,四个黑猪,棋盘是由横竖四条直线组成的九格方盘。玩的规则是:只有在一条直线上两只同样的小猪,才可以杀死对方紧挨的一只猪。儿童棋虽然很简单,但却能使孩子们从一连串的胜利和失误中,学会瞻前顾后,全面看问题,学会以退为攻与灵活机动处理问题的本领。

  第九、见闻汇报法: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此法可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父母每天花一定的时间组织幼儿进行见闻汇报,一边帮助幼儿理清思绪,一边提供必要的词语,让幼儿说出自己的见闻。这样,幼儿既锻炼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又丰富巩固了知识,真是一举数得。

  小学前玩幼小衔接思维训练

  一个多月后,很多幼儿园孩子就要迈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开始上小学了。许多家长忙着给孩子补习拼音,家长们同样关注的思维能力却让他们不知该如何着手培养,思维能力是否能够通过训练得到提高也让不少家长困惑不已。

  为此,我们推荐了两款适合培养幼小衔接孩子(6岁左右)思维能力发展的游戏。

  游戏名称:皮皮的一天

  目标:符号认识能力的培养,掌握时间的表达法

  活动材料:钟表卡片若干、钟表一个

  内容:告诉孩子要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皮皮,了解他一天的生活状况。通过对每一个小钟表图的观察,让孩子说出什么时间皮皮在做什么,在自己的钟表上拨出相应的时间,通过这个环节告诉孩子,分针走下一步就是1分钟,走一格就是5分钟走两格就是10分钟,分钟的读法是“几点几分”。同时学会时间的比较,是早了还是晚了。

  通过对时钟的认识和时间概念的引入,家长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做每件事用了多长时间。比如与幼儿一起计算每天起床后穿衣,洗漱,吃饭都用了多长时间,并做相应的记录,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

  游戏名称:找规律

  目标:图形评价能力的培养,根据图案的排列规律从多个选项中选择出合适的答案

  活动材料:有规律图形若干

  内容:比如以上图片,引导孩子逐一观察自己的卡片,找出每张卡片上图案的排列规律,并在给出的备选答案中选择出合适的图案,用彩笔标明。例如上图的飞机卡片,引导孩子先从横向进行观察,发现飞机从左到右也是由小到大,再从纵向进行观察,发现飞机从上到下也使由小到大的,按照这种规律孩子就能很快选择出答案。当掌握了寻找规律的方法后,他们就能更快,更准确地找出正确答案。

  对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来说,找规律这一游戏的难度已经上升到数字、颜色、大小三维的阶段,可以借此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链接

  关于思维训练的误区

  思维是什么概念,到底如何培养思维能力,对此不仅很多家长不了解。

  误区一:思维训练不可捉摸

  分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将思维能力纳入了智力结构的范畴中,提出了著名的智力结构理论。吉尔福特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由120个智力因子组成,这120个智力因子分别负责人类不同领域的智力活动,智力活动的水平是由这些智力因子的发展水平来决定的。而影响这些智力因子发展水平的是思维内容、思维操作过程和思维结果。同时,他认为,思维能力是可以在儿童时期培养的,不过思维作为人类很潜在的一种心理品质,其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导,也是有培训方法的。

  误区二:思维能力就是想象力

  分析:很多家长都认为思维培训就是开发想象力的,其实这是错误的概念。在教育中,思维是一种考虑问题的逻辑推理方法,是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好比是手上的工具,这种能力能让孩子得到更多的知识,和更丰富的生活体验。

  误区三:优秀的孩子思维能力一定强

  分析:现在的孩子一个比一个优秀,琴棋书画样样齐全,而孩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是家长往往会忽视的地方。除了拥有各种各样的特长,孩子是否拥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也很关键,特长并不是优秀的代名词。也只有会思考的人才是主宰未来的人。

1059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