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民俗文化 > 谜语 > 二十四节气谜语超级有难度(3)

二十四节气谜语超级有难度(3)

时间: 玉珊879 分享

二十四节气谜语超级有难度

  节气故事与习俗:立夏

  在我国沿海一带,立夏这一天有“斗蛋”的民俗。是日中午,家家户户都要煮好鸡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立夏这一天还有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个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

  立夏之日的“秤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立夏秤人会给人们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节气故事与习俗:小满

  在小满这一天,有“抢水”与“祭车神”的习俗。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水车于小满时启动。此前,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行于海宁一带,有演习之意。多由年长执事者约集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准备,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动,燃起火把,于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群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汉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光方止。

  “祭车神”亦为农村古俗,传说“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于车基上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物,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这些习俗表明了农民对水利排灌的重视。

  节气故事与习俗:芒种

  芒种这一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余,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

  根据古老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以示感激。《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非常生动地描写了这个为花神饯行的场面,具有很浓郁的民俗意味:

  “至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如何为花神饯行呢?现代人已经少有人知了,但号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却给我们提供了形象的资料:

  “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从中可看出,大户人家在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壮观场面。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亲近感,表现出对生态的敏感和重视。

  节气故事与习俗:夏至

  在夏至这一天,无锡地区则兴吃馄饨。古时夏至这天,人们纷纷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至清代,夏至祭神更为盛行,是日民间须吃面食,以示敬神。由此可见,夏至这天,北方人吃面条也好,无锡人吃馄饨也好,都是虔诚祭神之举。

  馄饨,古人称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而“馄饨”又与“浑沌”谐音。盘古开天,浑沌初分,吃了馄饨可得聪明。老人都说过:“夏至吃馄饨,热天不疰夏。”夏至吃馄饨,还包含了一种祈求平安的良好愿望。

  史载,宋代宫廷中,每适夏至,御厨们就包出一种夏至馄饨,供帝后妃嫔食用。其实,宋代宫廷不光是夏至这个节令吃馄饨,一年之中其余二十三个节气都吃馄饨,故宋代宫廷有一道“二十四节气馄饨”的著名面点,南宋高宗尤嗜食馄饨。

  节气故事与习俗:暑

  小暑

  在小暑节的前后几天,民间有“百索子撂上屋”的习俗。

  百索子,又名五色丝线,端午节时系在小孩的手臂上或脖子上,认为这样可以辟邪。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在端午节的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到了六月六这一天,也就是小暑节的前两天,天下的儿童都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天上的牛郎和织女,被狠心的王母娘娘用银河分离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宽阔无边的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

  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都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百索子撂上屋”的习俗,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大暑

  在浙江台州湾一带,有“送大暑船”的习俗。

  送大暑船,是浙江椒江葭芷一带的民俗。清同治年间,此地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时节为甚。人们认为这是五位凶神所致,于是在江边建了五圣庙,更在大暑节这一天,用特制木船将供品送至椒江口外。意思很明显,即是送走瘟疫,祈求平安。

  据说,早在20世纪20年代,台州湾一带的“送大暑船”以葭芷的规模最大,可谓声名远扬。每年农历大暑期间,葭芷“送大暑船”民俗正式打出“渔休节”的旗号,活动搞得十分红火。

  活动的高潮是在大暑的一天到江边送“大暑船”,并伴随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兴高采烈,万民空巷。浩浩荡荡的群众队伍把一艘制作精美大纸船十分隆重地送往江边,进行送船仪式。大暑船出海时,江边鞭炮齐鸣,欢声雷动。许多人口中连连念着“送暑平安”。原先停泊在江边码头的渔轮,则一概启动,组成一支声势浩大的船队,护送大暑船出海。直到再也看不见大暑船的船影时,江边的人们才纷纷意兴未尽地踏上归程。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节气故事与习俗相关内容

2428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