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是什么节日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中元节是什么节日”的相关内容,方便大家学习了解,希望对您有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中元节叫什么节日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中元节是啥节日
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也被称为鬼节,是人们祭祀祖先、焚烧纸钱的日子,而且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有着不一样的活动,但是都是表达了对先人的哀思,祈祷来年能够顺顺利利,家里都平平安安的,届时会有很多人聚在河边放纸灯,引导孤魂们回到地府,避免他们迷路,而且这一举动也有祈福之意。到了今天也可以看到,很多人在中元节也会穿上汉服,去参观盛大的供僧仪式,场面十分壮观。
中元节
都有哪些特殊吃食吃花馍:在晋北地区流行蒸花馍,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有鱼的形状,寓意年年有余。
吃扁食:在江苏一带都喜欢吃这种食物,肉类、菜类均可入馅,连鸡、鸭、鱼、蟹、馓子、嫩黄豆等等都可入馅,且特别讲究搭配,鸡脯配芹菜,猪肉配荠菜,鸡蛋配韭菜等等,煮熟了吃特别鲜美。
吃濑粉:是东莞人的传统食品,寓意长寿健康,不过广西也有吃,就是做法不一样。
中元节祭祀活动
中元普渡、祭祖
中元普渡
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祭祖
中元节祭祖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该不该过中元节
中元节是我国很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其文化底蕴深厚,最初起源于祭祀,出于道家。自古以来,民间都将这一天定为祭祀亡亲、悼念祖先的日子。中元节的起源,与佛教的“盂兰盆会”也有很大关系。中元节从汉代开始就有文献记载,唐代盛行。唐代后期后蜀主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的《宫词》百首中,就有“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降诞辰”的记载,可见中元节盛行之早。
中元节属于传统民俗文化,它与清明节有相似性,同是祭奠先辈,然而中元节相比清明节则明显地被淡化,其实中元节的文化内涵也很深远丰富,只是由于其表达的是沉重的祭奠,不具备喜庆氛围,保护起来难度比较大。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与人民大众都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中元节的传承是必要的,但鉴于它的特殊性,不应该大张旗鼓地宣扬或者制止,最好让人们自己去选择,任其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