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到西塘旅游攻略
南昌到西塘旅游攻略
西塘古镇,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还是最具水乡魅力的影视基地,曾获世界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西塘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西塘古镇地理位置优越,属浙江省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素有“吴根越角”之称。西塘全镇总面积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核心区面积1.04平方公里。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南昌到西塘旅游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西塘旅游景点攻略
西塘
西塘以“桥多、弄多、廊棚多”的三大特色而赢得广大游人们的青睐。
古镇区里,有9条河道纵横交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在其中有27座古桥将市镇连通。
古镇现存的许多古宅大院,都是古镇先人当时致富后的结晶。由于当初西塘的通行以水路为主,外来骚扰较少,故能使西塘较完美地将古镇保留至今,使得祖先的遗产能延续下去。
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阳也晒不到。
其中西塘旅游公司开发的景点有11个, 从逆时针方向走:由古镇中部的叶家弄进入,入西街右转,经“根雕馆、瓦当馆、薛宅钮扣馆”;到双桥处,直走过安境桥右转,在烧香港,游“倪居、圣庙、木雕馆”;延西塘港东边古街北上,过狮子桥,可见“黄酒馆”;沿细长的烟雨长廊,经送子来凤桥,一直往西,来到“醉园[2]、七老爷庙”;返回环秀桥,右转进“种福堂”;沿西街往东,最终游览“西园”。
倪宅
位于烧香港南,倪氏家族为镇上书香门第,倪宅前后共五进,前有廊棚,后有花园,正厅名为“承庆堂”。它是已故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的祖居。倪天增(1937年——1992年)是上海市分管城建的副市长,其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的爱戴,被誉为人民公仆的好市长。倪宅原为五进,现只开通了前二进,正厅为承庆堂,为倪氏祖居的堂名,前厅和两旁分别设有厨房、膳房、帐房、琴房等,楼上则设有闺房、卧室等为明清时期西塘殷实家庭的真实写照。经过整合充实廉政教育资料,重新修葺一新的“倪天增祖居” 与杭州于谦祠、宁波清风园、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等10家单位被命名为首批“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成为了党员干部接受廉洁从政教育,普通游客陶冶情操的一个场所。[3]
西园
西塘西园旧址在西街计家弄内,系明代朱氏别业,后出让给孙氏。园内有树木、花草、假山、亭池等,风景优美。东侧假山上有“听涛轩”茶室,因假山上有白皮松1株,高数丈,风来稷稷有声,故名。1920年冬天诗人柳亚子来西塘,曾住西园并与西塘南社社友在西园摄影留念,题名为“西园雅集第二图”。1990年3月,在镇西善兴建了总面积16.6亩的公园,为纪念柳亚子来西园,名为“西园”。入园处小桥流水,石狮门厅,园内环绕砖砌花格游廊、水榭、曲桥、假山、凉亭、人工瀑布。有好几家建在该景点旁边的客栈也以此而命名,如:西园雅居、西园客栈、西园驿站等等。
廊棚
古镇区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多处,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研究价值,为国内外研究古建筑的专家学者所瞩目。西塘临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是一种连接河道与店铺又可遮阳避雨的水乡特有建筑,西塘至今保存着1300多米长的廊棚。
西塘古镇中最著名的风景线是一道长达近千米、造型古朴的廊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西塘的廊棚有的濒河,有的居中,沿河一侧有的还设有靠背长凳,供人歇息。廊棚以砖木结构为主,一色的墨瓦盖顶,沿河而建,连为一体,俗称“一落水”。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沿途还有别致的小贩卖各种物品,漫步其中,一种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石皮弄
古镇在明代以前大户人家有唐、王、赵、陆四姓,明以后又有倪、蒋、朱、卜、陆等大户,故多建有深宅大院。宅深形成长长的弄,镇上现仍长短不一的弄122条,其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5条,最有特色的一条露天弄名叫石皮弄。
石皮弄在西塘镇下西街,"种福堂"西首,是夹在两幢住宅之间的露天弄堂,建于明末清处。在西塘镇122条长短不一的弄中,石皮弄最窄,宽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全长68米,由166块石铺成,弄面平整,下为下水道。石皮弄左右两壁梯级状山墙有6-10米高。
种福堂
种福堂系清代王氏私邸,王氏源起宋御营司都统制王渊,王渊护驾宋高宗赵构南渡后遭明受之变,其子孙隐没于杭嘉湖一带。清顺康年间,其中一脉子孙移居西塘,兴此宅第,前后七进加一后花园,为典型的明清民居风格。其第三进为正厅,厅堂正中央悬挂有康熙年间翰林侍读学士海宁陈邦彦题名为“种福堂”的匾额,以告诫后人“平日多行善积德,日后定能使子孙得福”。
环秀桥
环秀桥建于1581年(明代万历九年),它跨当年的小桐、北翠两圩,是西塘镇上最早的高桥。相传昔日晴天时站在桥顶可以北望太湖边上的青山。1997年重建石级拱桥。这里有幅对联: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描写了过桥的两种方式。乘船是从碧玉环中过,步行则是人步彩虹带上行了。这副对联是脱胎于河北赵州桥上的对联: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