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旅游知识>旅游攻略>

中国文化财富--山西文化古镇

时间: 巩诗1173 分享

  山西省地处中原,历史悠久,传承有序,是中国的文物大省,地上、地下文物遗存非常丰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保留中国文化的载体,是可以触摸的历史,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山西省的历史文化古镇吧!

  山西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2003年第一批

  1、灵石县静升镇

  位于山西灵石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静升镇,坐落在风景秀美的绵山脚下,依山傍水,一条大街横贯东西,九沟、八堡、十八街巷散布于北山之麓。错落于小水河畔的王家大院、红庙和文笔塔等古建筑群,是古镇静升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展示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景观风貌。现存大大小小的店铺、典当行、水井、石板小路、戏台等依稀可见当年静升的繁荣景象和独特的人文气息。

  2、大同市南郊区云冈镇

  云冈镇位于大同市西南16公里处,因遐迩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而得名。它南倚武周川,北依武周山,马武山、雷公山环抱,该镇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云岗镇地理位置优越,公路、铁路交通发达,处于北京、呼和浩特、太原的2个小时交通圈内,是晋、冀、蒙交界处重要的交通枢纽。该镇农建工程发展迅速。云冈镇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民俗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丽,境内旅游资源种类齐全,数量多,分布广、价值高。

  3、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

  晋祠镇地处太原市近郊,距市中心25公里,西靠天龙山、悬翁山、龙山东视汾河,北连晋阳古城。晋祠镇行政隶属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具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山西政治、经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代名人辈出,是海内外"王氏"、"张氏"发源地,有中华张氏祖庙--昌宁公祠,有世界王氏寻根谒祖胜地--子乔祠。

  晋祠作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久负盛名的国家级旅游胜地晋祠;有纳五个多世纪石刻精华的天龙山胜迹;有被称为"国宝"的元代道教石窟群龙山石窟。此外还有位于王郭景区内被称为九九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虞弘墓,有极具挖掘与开发价值的柳下跖插旗石、藏兵洞、跑马坪、明秀寺、娄睿墓、仙居寺、白云庙、黑龙洞、花塔寺、豫让桥、杨二酉读书阁、大寺荷花等。天龙山森林公园、悬瓮山、龙山植被完好、山峦叠翠、松柏葱郁,有各种野生动物197种,植物213种。

  4、汾阳市杏花村镇

  杏花村镇,汾阳市辖镇,历史悠久。境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酒文化源远流长。酿酒历史可以追溯至四千多年前,素有“酒都”之美称,是举世闻名的汾酒之乡。

  杏花村镇历史悠久。镇境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酒文化源远流长。酿酒历史可以追塑至四千多年前,素有“酒都”之美称,是举世闻名的汾酒之乡,杏花村遗址(省保)出土的鼎等酒具陶器印证了杏花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文明活动的轨迹。汾酒古称“汾清”,自春秋到清,历代不衰,历史记载,最早为《北齐书》。历代众多文人骚客,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傅山等来此吟诗作书,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特有的酒文化。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一曲“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诗》使杏花村名声大噪。村内酒肆林立,酒业盛极一时。一九一五年汾酒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优胜金质奖章后,杏花村名声更是“佳酿之誉,宇内交驰”。

  5、临县碛口镇

  碛口座落在黄河和楸水河的三角冲积而成,仅知在明末清初,临县天灾人祸,人口不到2万,但碛口非常萧条。当时集镇2公里的侯台镇。传言“先有侯台镇,后有碛口镇。清朝乾隆秋水河冲毁侯台镇,碛口镇开始兴盛。碛口在清朝乾隆年间,得益于大同碛险关,以及晋商的的辉煌,成为“晋商西大门,黄河大码头”。时有州县之分,就是说碛口一半属于永宁州,一半属于临县。

  6、平定县娘子关镇

  娘子关镇隶属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位于晋冀交界处,是山西的东大门,距平定县城45公里,因地势险要,史称“天下第九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西口,山西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 故得今名。

  7、襄汾县汾城镇

  汾城古建筑群位于襄汾县西南汾城镇中,距襄汾县城公里。汾城古建筑群是古太平县城的主要建筑,太平县创建于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汾城,顾名思义,也就是汾河岸边的城邑。所谓“汾城”又名临汾城,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城邑,其旧址在今襄汾县南端与新绛县交界处的晋城村。《史记·秦本纪》中:“(秦昭襄王五十年)益发卒军汾城旁”即指此地。西汉因在此置临汾县,县域包括今新绛县和襄汾县南部。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分临汾县北境设泰平县,县治即今襄汾县古城镇。北周为避周文帝宇文泰名讳,改为太平县。唐贞观七年(633年),太平县移治敬德堡,即今汾城镇。

  8、定襄县河边镇

  河边镇隶属山西省定襄县,位于定襄县城东北部20公里处。2001年全县乡镇区划调整后,由原河边镇、李家庄乡和南庄乡合并组成。河边镇东侧、北侧与五台县相邻,南与盂县接壤,西与南王乡、蒋村乡、宏道镇、神山乡交界。

  河边镇历史悠久,保留文物较多现状文物古迹主要有阎锡山旧居、小营盘、子明兹幼院、阎家祠堂、六角楼、刘家祠堂、关帝庙等,总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除刘家祠堂保存较好外,其它古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9、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

  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蔬菜生产发达。所辖车辋村为名扬天下的晋商巨贾常家的发源地。现常家庄园辟为旅游景点,有非常浓厚的北方传统文化味。

  东阳镇还被称之为“三晋蔬菜第一镇”。东阳镇的蔬菜优质、鲜美、无公害。是山西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且东阳镇还与榆次田森超市进行农超对接,直接向超市供应新鲜蔬菜,不仅确保质量还能确保蔬菜价格的稳定,同时菜农还能够提高收入。

  10、祁县东观镇

  东观镇地处晋中108国道经济走廊的中部,是省城太原的南大门,东观镇地当通衢,清代初期即是远近闻名的粮食集散地。东观镇是全国十大重点建设集镇之一,山西省“十五”重点建设的中心集镇,东观镇是闻名全国的旅游胜地,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驰名中外的乔家大院所在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梵寺,还有九沟风景区、延寿寺等多处著名景点分布境内。

  11、左权县麻田镇

  麻田,位于左权县城南45公里处,为晋冀两省要隘之一,曾有太行山上“小延安”之称。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麻田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及八路军总部驻扎最久的太行山老革命根据地。镇南端的“总部大院”曾是当年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司令部旧址,有房20余间。分设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彭德怀将军及左权将军纪念陈列馆,陈列有关图片、实物、专题资料千余件。镇内还有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及当时党政军各首长住地多处。镇东北方向的十字岭是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与日寇作战的殉难处,1987年 5月25日,在此处建成“左权将军殉难处纪念亭”。

  山西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2006年11月27日

  1、泽州县大阳镇

  山西省泽州县大阳镇(Daiyang Town)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市区22公里处

  被称为“三晋第一镇”,拥有北方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古城镇的活化石”。 2008年10月,被国家城乡建设部、民政部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1年11月,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阳镇历史悠久,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曾是古阳阿候国、古阳阿县治所在地,在明清时期是全国最大的手工制针基地之一,手工业、商贸业繁盛一时。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大阳汤帝庙,以及天柱塔、烈士亭、无梁殿等一批文物单位,裴家大院、张家大院、段家大院、王家大院等一批明清民居。

  2、泽州县周村镇

  山西省泽州县周村镇位于“鸡鸣一声惊三县”的华阳山脚下,东与川底乡毗连,南与李寨相接,西与阳城县北留镇接壤,北邻沁水县,素有泽州西大门之称。周村镇原名长桥镇,据《泽州府志·陵墓》记载,西晋平西将军周处墓葬与镇西,并修有周孝侯祠,故将长桥镇更名为周村镇沿用至今。周村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便是商贾云集之地,素有“行山重镇”、“丹水名区”之美誉,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上著名抗金义军首领梁兴、近代著名教育家郭象升等皆为镇人。

  3、泽州县高都镇

  高都镇位于晋城市区东北部20公里处,东邻陵川县、西界巴公镇和城区北石店镇、南连金村镇、北接北义城镇,高都镇是一个具有优悠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约公元前17世纪,夏桀王在此建都,高都的名称由此而来。秦统一中国后,设立高都县,以后历朝多次在此建郡立州,成为泽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称“行山重镇”。

  悠久的历史为高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镇西有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高都遗址”,镇南有“夏桀王迁都于垂”的垂棘山,现名凤凰山,镇中有修建于金大定年间,现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东岳庙,镇北有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卧龙山,龙五庙,还有景德寺,关帝庙、二仙观,城隍庙,白衣阁、万年桥等文化古迹,现不少地方已开辟为旅游胜地。

  历史名人有北宋天文学家刘羲叟,明代工部右侍郎张昺,清嘉庆年间书画家原秉琏,近代书画家原石民。并且,建立过晋城地区最早的党组织垂棘山小学党支部,由孔祥贞在此建立。

  4、阳城县润城镇

  润城镇,一直是山西阳城县最繁华的城镇之一,富商巨贾辈出。沁河明清时称“洎水”,它如乳汁浸润,哺育了润城镇的人们。明末时,富庶的润城镇曾多次遭到流寇的袭扰,为了抗匪自保,润城修建了3座城堡:屯城、刘善城和砥洎城。几百年过去了,屯城与刘善如今仅存遗址,只有砥洎城基本保留了下来。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东7公里处,早在战国时期已是韩赵相争的重镇。古称“少城”、“小城”,因冶炼业兴旺曾称“铁冶镇”,明嘉靖三十八年改为“润城”。早在隋末唐初,这里就已经有了冶炼硫磺的手工作坊。到了明初,又创造了土窑生产硫磺的技术。

  5、阳城县町店镇

  町店镇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县城北部10公里处的芦苇河畔,东与该县润城镇、沁水县嘉峰镇交界,南与该县凤城镇、东城办事处为邻,西与该县西河乡接壤,北与该县寺头乡、沁水县端氏镇毗连,辖区总面积61平方公里,是山西省百家试点小城镇之一。町店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始建于公元629年的崦山庙,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岩书院留下了“九凤朝阳”、“十凤齐鸣”的美谈。历史上名人辈出,明万历年间的工部尚书白所知和清顺治年间的刑部尚书白胤谦叔侄二人均出自该镇大宁村下黄自然村。义城村的义城山寨是南宋初年太行忠义社的重要活动据点。中峪村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的驸马楼,至今保存完好。大宁村党支部是阳城县1938年第一批成立的农村党支部之一,村内建有1951年9月3日中共中央访问华北老根据地的纪念塔。白岩寺抗日战争时期曾是阳北县政府所在地。老一辈无产积极革命家彭真同志及其家人曾在杨腰村居住生活过。桃坪村保留有战争时期挖掘的“藏兵洞”。抗日战争时期,名震全国的“町店战斗”就发生在该镇境内。

  6、高平市米山镇

  米山镇文化灿烂,历史悠久。春秋战国已成集镇,成为长平之战赵军指挥中心。唐武德年间,置州建制,是远近闻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代的翰林学史、明史编修副总裁刘虞夔,清代两广总督祁贡都出自米山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定林寺、廉颇庙、祁贡墓、风神洞等,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定林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铁佛寺、三峻庙),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风神洞、瘟神洞、祁贡墓)。2006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

  7、昔阳县大寨镇

  陈永贵墓、陈永贵塑像、大寨展览馆、名人题词馆、周总理纪念亭、郭沫若墓碑、虎头松涛、大寨红叶、大柳抒怀、胜天洞、天齐庙等。乐平(昔阳)八大景中,就有四大景在该镇境内,它们是:蒙山烟雨、古寺园林、洪水池塘、石马寒云。开放的大寨镇,不仅农、林、牧、菜各业方兴未艾,而且还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以大寨虎头山森林公园为中心的大寨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大寨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8、永济市蒲州镇

  唐代曾做为府地,境内有中国四大文化名楼鹳雀楼,《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国宝唐朝开元大铁牛,中条第一名刹万固寺,蒲州古城等旅游景点,是一个旅游名镇,经济农副产品加工大镇,全省确定的重点小城镇之一。蒲州镇自古以它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自然景观著称于世。隋唐多文人如王维、柳宗元、卢纶等;宋代多画家如王居正、马兴祖等;清代多名伶如祁彦子、郭宝臣等,蒲州并为各种梆子戏的鼻祖“蒲剧”的发源地。蒲剧即“蒲州梆子”,当地人通称“乱弹戏”,因兴于山西晋南古蒲州(今永济)一带而得名。它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主要流行于山西及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内蒙、河北等省的部分地区。

  9、万荣县荣河镇

  荣河镇是1954年前老荣河县城所在地,荣河镇位于万荣县城西南30公里处,这里有北方最大的外加剂企业,年产值达6.28亿元,有全球华人祭祖寻根中心——后土祠。它是万荣笑话的发源地,是2001年省政府确定的100个重点发展的小城镇之一。

  10、盐湖区解州镇

  解州镇位于运城市区西南20公里处,南靠巍巍中条,北依粼粼硝池,东襟百里盐湖,西望风陵古渡,南北宽15.8公里, 东西长27.2公里,总面积约204.5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小城镇、省重点发展小城镇和省历史文化名镇。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代县阳明堡镇

  阳明堡原名羊头城。史载春秋晋大夫复姓羊舌,名恬字叔向,相传巡行于此,有人夺羊以肉给叔向母,母埋之,故建羊舌大夫祠。庙塑有羊头像俗称其为羊头城,因地处滹沱河之阳,1065年筑堡。后遂演变为阳明堡。阳明堡镇是我国古今重要的军事要地,同时又是商贾票号的起源地,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较知名的有白仁岩、和府、普济寺、玉楼等。06年阳明堡镇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12、五台县台怀镇

  台怀镇,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的最北端,距五台县城一百六十二华里,是一个山环水绕,约有汉、满、蒙、藏四个民族近两千人口的秀丽山镇。台怀镇的东面有一座经常隐没在云雾中的小山峰,人称黛螺顶,亦称“青峰顶”,以山色青翠故名。山顶有寺原名佛顶庵,清代以后改称黛螺顶寺。寺内供有“五方文殊”像。这处高约四百米的山峰,是五台山五大台项的象征。

  “以五顶山高路遥,有不能尽到者,至此犹至五顶也。”朝台的佛教徒,如果体力不支,不能遍临五个台顶,登上黛螺顶便称作“小朝台”。黛螺顶是朝山佛教徒一定要登临朝拜的地方。黛螺项背靠耸入云端的东台望海峰,下临流水潺潺的清水河,峰顶古树参天,景致绝佳。

  山西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2009年9月13日

  1、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镇

  新平堡镇位于山西省最北端,今属大同市天镇县。与河北、内蒙古自治区交界,所谓鸡鸣听三省。在古代因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相接壤,其历史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历代为战略要地。新平古镇历史悠久,长城文化远远流长,虽经岁月沧桑,人们从它长城遗迹和众多的明清古建筑中也能窥探出其久远的历史痕迹。它是永不逝落的文明。

  2、朔州市右玉县右卫镇

  右卫镇位于右玉县城北,自古为北方重镇。建于战国时期的善无城(今右卫镇),历经秦汉,均为雁门郡郡治,东汉时雁门郡南迁,定襄郡(从今内蒙古和林)又迁来,王莽时期易名阴馆县,又雁门郡易名填狄郡。北魏时建立善无郡。唐天宝年称静边城,驻静边军。除去记载着沧桑历史的古长城、烽火台和五月间依然刚劲的朔风,右卫的自然风光也大可一饱游人眼福。山峦森林遍布,谷地溪流纵横,给塞北平添一抹温柔的风致。

  3、晋中市寿阳县宗艾镇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宗艾镇位于寿阳县城北部双凤山脚下,距县城十三公里。明末清初,是晋东闻名的商业活动的重要商业集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晋中旱码头之称。宗艾镇历史文化悠久丰富,据史料记载,宗艾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明代时即设镇建制,当地有先有宗艾镇,后有寿阳城的传说。

  4、吕梁市柳林县孟门镇

  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西北23公里处的黄河之滨,旧镇依地势民居分散为若干片,惟以第一次城镇建设时的红枣商贸街为主街,另有残留的明清街。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柳林县四大古镇之首。孟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吕氏春秋》、《尸子》、《永宁州志》等文献记载和孟繁仁、白礼昌等著名专家的考证,孟门是大禹治水的第一门户,这里还保留着据说是大禹当年伫立指挥治水时留下的印有深深脚印的“禹王石”。

  5、运城市新绛县泉掌镇

  泉掌镇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西北部,地处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下游盆地,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泉掌镇位于新绛县西北部,东连三泉镇,北依北张镇,西邻稷山县境,南接古交镇,地势平坦,西北略高,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物资集散中心。泽古线横穿泉掌东西,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优越,是传统优质粮、菜生产基地。

396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