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石林风景区旅游购物攻略
昆明石林风景区旅游购物攻略
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会,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旅游、商贸城市,亦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东盟开放的重要枢纽城市。那么,去昆明买什么好呢?
“云子”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老的艺术,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而且十分讲究使用器具的精美。云南围棋,简称“云子”,古称“永子”,是驰名全国的棋中佳品。
“云子”,白子洁白似玉,黑子漆黑透碧,质地坚硬,工艺精巧,色泽美观柔和而不刺目,造型古朴浓厚而不轻佻,深受奕者喜爱。尤为称奇的是“云子”呈半透明状,平放于棋盘上黑白分明,把棋子竖立在手指间时,白子呈翠绿,淡黄色,黑子绿中有蓝,蓝中有绿。
“云子”原产于云南永昌郡,即今云南省保山地区。关于“云子”,民间有这样的传说,相传是吕洞宾来到永昌郡,在龙泉池畔的塔盘山下,看见一个非常孝敬母亲的农民。吕洞宾为了周济这个农民,就教他用当城盛产的玛瑙和琥珀锻造围棋子出售为生,从此流传于世,称为“永子”。据记载“永子”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为名人雅士所喜爱,为进献皇室的贡品,有“永昌之棋甲天下”之说。
“云子”保持了“永子”的优良品质,素为我国围棋爱好者珍爱,通常用作全国性比赛用品和馈赠外国朋友的礼品。
斑铜工艺品
云南省素有“有色金属一国”之称。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堂琅(今东川市)就以产铜闻名全国。民间艺人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创制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斑铜工艺品,这种技艺世代相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斑铜工艺品造型优美,浑厚稳重,典雅大方。外观呈现天然斑铜矿石的瑰丽色彩,红中透斑,金黄交错,富于变化,风格独特。
斑铜墙工艺品,最早是使用天然斑铜矿石加工而成,称为“生斑”。由于天然斑铜矿石罕见,斑铜工艺品的制作甚少。后来,工匠们通过长期实践,研制出由冶炼熔铸加工而成的人造斑铜,即“熟斑”。“熟斑”的制作,工艺复杂而严格,产品可与“生斑”相媲美。斑铜工艺品既有古色古香的传统仿古产品,又有从云南各族人民生活和民间工艺美术中吸取营养,创作出形象生动活泼的孔雀、大象、野牛等珍稀动物和山茶、杜鹃、龙胆等名花。斑铜“妙在有斑”,“贵在浑厚,纯朴”,斑铜工艺品沉实稳重,古朴雅致。给人以很好的艺术享受。东川斑铜工艺品与个旧锡制工艺品并列,是云南特产的金属工艺品。
云南现代重彩画
云南现代重彩画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丁绍光、蒋铁峰等一批云南中年画家研创的。他们以中国画的线条造型,应用中国画所没有的而西方现代绘画中重醒目的斑澜色彩给画面注入了勃勃生机和绚丽色彩,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它的内容大多是反映云南优美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的地方特色它将东西方绘画语言、古今技法熔为一炉,具有极强的透视感。画面上丰富艳丽的色彩和夸张与写实结合的人物实体,给人一种梦幻神奇、似懂非懂的感觉,具有较强的美感和装饰性。
丁绍光等到了美国以后,云南现代重彩画也走向了世界。在美国、日本、法国等西方画坊上引起了强烈轰动,国内外许多画家纷纷仿效,丁绍光等人的一幅画售价往往高达数十万美元,在国际画坊上赢得了许多荣誉。
撒尼刺绣品
世代居住在石林的彝族撒尼人勤劳智慧,多才多艺。撒尼妇女擅长挑花刺绣。撒尼刺绣是一项独到的工艺技术,它有悠久的历史。挑花技法多样,有挑、绣、补、纳、扣以及单面挑、双面绣等。撒尼妇女从小就承传长辈种麻、织麻、纺线、织布、缝绣的技术,并把能否刺绣作为衡量妇女才能的一种标准。
主要产品有:服装、包头、围腰、领带、花鞋、童帽、伞套、桌布、窗帘、壁挂、信插、背包、挎包、钱包、腰包、小手袋等,在撒尼人的家居生活中,刺绣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撒尼刺绣品的图案细致、精巧、均衡,色彩绚丽、深受中外游客喜爱。石林景区各店都有撒尼刺绣品出售,撒尼妇女们坐在五彩缤纷的刺绣品格间,神态安详,专注地在手中的挑花布上飞针走线,如有客人前来购买,马上起身用流利的普通话或英语、日语为客人介绍。撒尼刺绣如果完全出自撒尼妇女手绣,就较贵一点儿,如果是机绣的则就便宜多了。
民族民间乐器
石林被誉为歌舞之乡,撒尼人皆能歌善舞,所用的乐器也也独具特色。主要有大三弦、小三弦、二胡、三胡、长竹笛、短竹笛、闷笛、月琴、葫芦丝等。
月琴
小三弦
三胡
竹笛
知识扩展:
有关于昆明的历史文化
昆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 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滇池地区拥有3000年的文明史。约3万年前,即有人类生活在滇池地区。战国至东汉初,滇池周围的“滇人”建立滇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滇文化”。公元前109年,西汉设益州郡,将滇池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公元765 年,南诏国筑拓东城,为昆明建城之始。大理国时称鄯阐城。拓东城、鄯阐城分别为南诏国、大理国的东京。1276年,昆明设中庆城,首次成为省会。明代,大量移民进入云南,昆明汉族人口首次超过本地土著居民。明末清初,李定国等农民起义军、永历帝、吴三桂先后在昆明或建立政权、或建立皇宫。1911年的“重九起义” ,推翻了清朝在云南的统治。1905年,昆明自辟为商埠及1910年滇越铁路的修通,使昆明成为一个开放城市。1915年,昆明爆发“护国首义” ,全国响应。1919年,设云南市政公所,为昆明设市的发端。1922年改设昆明市政公所。1928年8月1日,成立昆明市政府。抗战时期,昆明成为支撑中国抗战的经济、文化、军事重镇之一,成为著名的“民主堡垒”。1949年12月9日,昆明和平解放。
民风:
昆明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城市,世居26个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汉、彝、回、白、苗、哈尼、壮、傣、傈僳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同时又保持各自的民族传统,延续着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生活在昆明地区的各民族同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风淳朴,无论是其待人接物的礼仪、风味独特的饮食、绚丽多彩的服饰,还是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妙趣横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 受到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众多的民族节日中,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绕三灵”,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踩花山”,傈僳族的“刀杆节”等久负盛名,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每逢节日,各民族群众都会穿上自己手工刺绣染制的民族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举行摔跤、斗牛、对歌等活动。按照岁时节令,农历三月初三的西山调子盛会、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阳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观赏月等许多习俗在民间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艺种类繁多,滇剧、花灯戏、民歌小调以及少数民族剧种、民间叙事长诗、民间传说等,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和传颂,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