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职称论文怎么写
小学教师是一艘小船,引领学生游向知识的彼岸;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学教师职称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小学教师职称论文篇一
浅谈小学教师教学“四步曲”
摘要: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下,更要注重这门艺术。也就是演好各种角色------小学生的引导者;课堂的参与者;教材的创新者;知识的传授者。那么,要演好以上角色,小学教师必须谱好“四步曲”。小学教师的“四步曲”是什么?要怎样去谱写这“四步曲”呢?
第一“曲”---制定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的基本信息:住址、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学习表现、成绩现状等。这是教师的第一手资料,它事关学生的整体,只有掌握了它,才能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所以,作为小学教师“四步曲”中的第一“曲”,一定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为下一“曲”的精彩绽放光茫。如果这一“曲”节奏没掌握好,就只有照本喧唱,不会去创新,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不住重点,找不到教学方法。学生的知识未把握好,固然总体素质就提不高。由此可见,这一“曲”一定要谱好,为下一“曲”定奠基础。
第二“曲”---备课。怎样备课呢?一是备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差异,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等因素,确定备课目标,教学重难点,既能让优生提高,又能让问题学生有所进步。二是备教材: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的确定,有利于优生和问题学生,让他们都乐于去学。三是备教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师的教法。教学的方法很多,如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阅读指导法、自学辅导法、程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讨论法、发现法、欣赏法、角色扮演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有着自身的特点、使用条件及范围。例如讲授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信息,知识的系统性强,是教师使用最为广泛和基础的教学方法 ……由于不同教学方法总有其适用范围和自身的局限,而一节课中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很难通过单一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只有教师真正掌握了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发挥自身特长的教学方法。四是要备学法:学法是在教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体现,就是引导学生怎样去学。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学”,而且要让学生“爱学”“会学”,这是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某种程度上讲,方法比过程更重要。好的教法学法,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那么如何去上好课呢?
第三“曲”---上课。课堂是学生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快乐地学,这是课堂效率的重要体现。学生对这堂课没兴趣,不管是优生,还是问题生,他们都不能很好地汲取本堂课的知识。因此,要想上好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走进课堂。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其次是课堂问题。课堂问题是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设计,要让学生有的放矢,既要让优生提高,也要让问题生进步,这才是有效问题,起推动作用的问题。正如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对我们筹划课堂提问是有现实意义的。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反之,学生会对教师的提问无以为答,教师本人也会索然无味。
上课中也有板书。板书是教学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的教学媒体,板书艺术则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有一句话“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的结果。因此,板书要形象直观,能反映课堂教学内容,能让学生理解,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影像,就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呈现出来,这就是艺术。课堂效率不光在课堂上有体现,也体现在课堂外。那么,课堂外要体现,从哪儿着手呢?无外乎就是作业的批改,的确如此。
第四“曲”--- 批改作业。这是小学教师“四步曲”中最后一“曲”。作为小学教师,对这一“曲”一定要谱好。只有通过作业的批改,才会发现学生缺陷的源泉,才会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去堵塞缺陷源泉。这"缺陷源泉”好比是“病根”,那么,教师针对学生的“病根”,就必须采取对症下药,开好药方,让学生一吃见效。不过,这见效还需要“医生”不断地对“病人”进行调理。调理包括生理调理和心理调理。首先,“医生”对“病人”进行心理调理,让“病人”知道有怎样的“病情”,这样的病情有怎样的影响,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病人”明白后会主动吃“药”。此时,对“病人”进行生理调理,首先以“重症”下“药”,使其身体归正,慢慢“温补”,让其感到温暖,感到“药”的作用。通过这一疗程的治疗,“病人”的身心都得到调理了,起到了“药”到“病”除的作用。
我作为教育战线上的小学教师,深深地体会到小学教师“四步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好比医院里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你是不是好教师,关键是态度,当然也离不开“一碗水与一桶水”的知识体系。作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一碗水”,而且要给学生一碗高质量的“水”,应该是新鲜的“水”,环保的“水”,营养丰富的“水”,功能多样的“水”,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适应时代的教育理念,具有宽广深厚的知识背景,具有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具有更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能力,具有感染的人格魅力,具有稳定健康的身心素质,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成功,我们的学生才会成才,我们的学校才会成名,社会发展的速度才会成倍,才能取得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双丰收。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培养好学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小学教师“四步曲”是教肓战线上的每一位小学教师必须谱写的,在谱写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精”。通过教师精谱、细唱,相信学生也会潜移默化地变为“金子,闪烁的光辉映照着教师的每一段“曲子”,让教师欣慰地谱完这“四步曲”。这“四步曲”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愿所有教肓战线上的小学教师都将每一段“曲子”谱出精彩!谱出未来! ? ? ? ?? ?? ?动,就会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其实这些都只是对实践活动的一种片面理解,实践活动不等于动手活动。
现象二: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素质,但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都舍不得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种对提高考试成绩帮助不大的实践活动中去。例如:“三角形面积=底×高÷2”结论得出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就被大量的巩固练习、变式练习、提升练习给占用了,大部分老师觉得这样直接把结论抛给学生然后强化练习后成绩比动手好多了,有些认为即使动手了也是没多大效果,还不如不做了;还有些老师算是跟上《新课标》的步伐了,在课堂上开展着热热闹闹的实践活动,但活动完了学生依旧没有从中获取到什么有价值的数学经验。
现象三: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严谨的思维逻辑,数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有些教师因没有好好地研读教材,把一节数学节上成了生活常识课或是手工课。
二、探其原因
①教师本身没有把编写者的意图吃透,不能及时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得不到积累。②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探究、交流等活动做出适时、富有针对性的指导;③对于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非数学活动倾向,教师没有迅速整合这些信息做出决策。
另一方面,教师对新课标中提到的要求也没完全地吸收落实好,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等等,其实都在强调着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而且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好每次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三、解决的策略
重视日常的数学实践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建构生活情景的实践 积累活动经验。数学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并且融合于各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之中,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其中模拟生活情境的实践活动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例如: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在上这节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数学实践活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收集不同的商品,在课堂上与同学之间模拟进行买卖东西的情景,这个活动使得学生学习人民币的激情大涨。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买、卖东西对人民币币值有一个更深的认识,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主动学习的状态。
2、提升思维含量的实践,积累数学经验。在课标中提到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高度的思维含量,动手实践,需要一定的思维空间与思维坡度,需要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思维活动。
3、激发学生灵感的实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的本质是一种抽象,一种模型。正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一样,数学也是极具个性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牢记数学的这一特性,在课堂中创设出各种具有问题和故事情景实践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扎实有效地开展教材提供的实践活动课,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趣味性实践,积累经验。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开发活动巧妙联系,使之符合小学生好动和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对比一年级人教实验版和新人教版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发现原来的每册都有安排两次的实践活动课,而现在每册却只安排了一次,难道实践活动课不再是那么重要了?!于是乎仔细地把新旧实践活动课进行比较了下,发现现在所编的活动材料越来越有趣味性,如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这部分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剪子石头布”跳格子的方式进行活动,将本单元的所学的知识寓于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规律性实践,积累经验。《课标》指出,要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必须依赖于他们的实践活动。
总之,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可以促进数学各部分知识与表达方式之间的综合,促进学生知识的整合、方法的优化及智慧的开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帮助学生获得显性的数学知识,也要帮助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取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使学生亲身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曹培英《小学数学操作活动的教学模式》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教师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