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业的职称论文(2)
关于建筑业的职称论文篇二
浅析建筑业发展形势
[摘 要]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本文对建筑业的发展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和采取措施做出分析。
[关键词]建筑业;经济收益;固定资产
中图分类号:TU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095-01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涵盖建筑产品的生产以及与建筑生产有关的所有内容,具体包括设计、施工、安装、建材、维护、管理、咨询和中介服务等。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它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影响综合国力的参考要素。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四节(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未来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一、建筑业及相关产业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经济收益水平低下
中国建筑业从未脱离过低收益产业行列。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建筑业一直是微利行业,这种情况使得具有雄厚技术力量的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扩大了与国外同行业的差距。从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以来,中国建筑业已经进行了多项改革,但不仅没有脱离低收益产业的行列,而且经济收益还继续不断地滑坡。建筑业的收益水平较低的状况,不仅仅影响到它的产业地位,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它本身的成长发展。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尽快地改变,中国建筑业企业将不可能具备进入21世纪所需的竞争能力。中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相当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和意大利等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总和的1.85倍,是美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的4.5倍。然而,正常情况下中国建筑业的年产值却只相当于美国建筑业20%,其劳动生产率在九十年代总体上相当于日本建筑业的1.25%。劳动生产率是反映一个产业生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最重要、最综合的指标。中国建筑业目前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说明它还是所有工业部门中劳动密集特征最明显的领域,说明它还不是一个现代化的产业,它的生产力要素及其结合的方式肯定存在着尚未解决的严重问题。
(二)资金运作能力不强
建筑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发展中资金注入先天不足,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投入企业的只是设备和办公设施,缺少流动资金。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基本上没有资本性投入,企业的生产规模增加了几十倍,流动资金却没有补充的来源。以中建总公司为例,1982年,中建总公司组建之初,年营业额12.5亿元,国家核拨的生产经营流动资金不足2亿元。2002年,中建总公司年营业额达到619.6亿元,比1982年增长50多倍,但在此期间,国家对中建总公司的各种资本性投入(包括由拨改贷转为贷改投的流动资金和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不足4亿元。
(三)技术管理水平不高
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业总体技术和管理水平依然不高,这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和进步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特别是施工现场劳务层作业人员学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技能水平不高、农民工所占比例较大,而且大多数人员没有经过上岗培训,据调查,经培训,取得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的农民工,全国只有74万人,仅占从业乡村劳动力的3.1%,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7.8%;二是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表现在观念落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缺乏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环境和激励机制,仅重视技术的应用,而忽略对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缺少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四是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推广力度不大,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偏低。
(四)转机建制尚未到位
目前,建筑业总体规模过大,过度竞争持续。产业集中度过低,能够和国际一流承包商抗衡的实力强大、管理技术水平较高的建筑企业数量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专、新、特、精企业发展不充分,合理的建筑业企业组织结构尚未形成;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的大型施工企业改革相对滞后,有的企业仍过多地保留着计划经济的“痕迹”,管理体制落后,运行机制不活,缺乏内部前进动力,加上企业冗员过多又难以精简,社会负担沉重、财务状况不佳;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建筑业还没有摆脱粗放管理的状态。
二、建筑业及相关产业改革发展采取的措施
(一)建筑业管理体制必须实施归口管理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可以为国家增加巨额收入和积累的,应作为一个重要产业计算其产值和国民收入。建设部作为统管全国建筑业惟一的产业主管部门,要切实把产业归口统管的职责承担起来。只有形成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念,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把建筑业套装在工程建设管理之中的管理体制和习惯做法,才能制定和实施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有利于振兴建筑业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也才能使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适应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形势。一些建筑企业在行政上可能有不同归属,但在业务活动上,在职能管理上,要统一归口。同时,建筑企业只有改变落后的管理模式,才能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大力培育市场,健全价格机制
建筑业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尚处于初创阶段。当前,需要加强法制管理,对建筑业投资主体的行为必须规范化,做到有法可依。对招标单位亦应实行资质认证制度,建立以工程质量保证和工程保险为核心的“工程终身风险管理”制度。同时,要培育与建筑承包市场相配套的劳务市场、材料市场、金融市场,建立招标代理等中介组织体系,为造就全国统一的、国内外联通的大市场而努力。为了使价格真实反映市场的供求情况,必须深化建筑市场价格机制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全国统一的工程项目划分、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计算规则;对人工、材料、机械等消耗量制定指导性定额,指导工程发包方编制标底价格或预算价格,也指导建筑企业编制报价定额,逐步使工程承发包价格实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宏观指导,由市场主体招投标,竞争形成价格的目标。
(三)发展建筑市场保障体系
建筑业流动性大,风险高,施工企业季节性用工强,必须建立市场保障机制。也就是要通过建立担保和社会保险制度极其运作体制,转移或减少企业经营中的风险,通过行业劳保统筹和社会保障机构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政府要以立法形式把行业劳保统筹和社会保障结合起来,保证费用的收取,逐步把养老、医疗和失业人员生活保障纳入社会保险机构的管理,使企业真正成为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
(四)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
既保持国有经济必要的数量,更注重其分布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着眼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实际出发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其调整的主要措施是:城市市政公用管网必须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大多数市政公用企业应保持国有或公有制控股。勘察设计、建筑业、房地产业实行多种经济成分相互促进、公平竞争。大力发展股份制,有条件的建筑企业要加快股份制改造的步伐,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企业法人参股和内部职工入股等方式改为股份制企业。今后,在建筑业、勘察设计咨询业和房地产业除改制、重组和兴办高科技型企业之外,原则上不再设立新的国有独资企业。
参考资料
[1]《政府工作报告》,梅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2006年3月29日.
[2]建筑业:支柱产业再上层楼――“十五”期间我国建筑市场回眸,中国建设报,2006-05-18.
[3]张绍斌:基于加权灰色关联度模型的各地区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科技与管理,2003,(4),25-27.
看了“关于建筑业的职称论文”的人还看:
3.建筑行业职称论文
5.建筑类评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