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职称论文 > 医学职称论文范本

医学职称论文范本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医学职称论文范本

  医学是生物学的应用学科,是一个从预防到治疗疾病的系统学科,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医学职称论文范本,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医学职称论文范本篇一

  灾害医学思考

  【摘 要】 在灾害面前,人类并非束手无策,运用人类现有的智慧、知识和科学技术,确实可以防范和减轻灾害破坏和损失。更重要的是政府、社会、公众和科学家,如果在灾害发生之前采取了有效的对策,建立预警系统、制定应急预案、设置避难设施、进行安全评估,完全有可能减少损失。

  【关键词】 灾害医学;突发事件;救援

  灾害医学是研究为受灾病员提供紧急医疗卫生服务的科学。是在现代急救医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

  的[1]。作为一门研究灾害对人类生存影响及灾后医疗救护的新兴学科,包括组织整体反应、技术反应和动态反馈等方面,涵盖了应急医学救援的组织协调,预防、诊断、早期抢救治疗措施和分类后送的程序,以及物资药品供应准备等等。

  1灾害医学(Disaster Medicine)的特点

  专业急救机构由医疗卫生部门、多功能救护机构组成;形式为城市、地区单一的或几个组织联合协作的城市、地区的急救网络系统;跨国的国际救援机构为保险业、旅游业等方面的急救需求提供保证;在社区水平上强化急救服务和对居民进行救灾知识培训,提高“第一目击者”的救护能力;灾害医学充实了急救(诊)医学的内容,促进了急救医学的发展。

  2全球灾害发生情况及趋势

  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也在与日俱增。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曾遭受过不同的灾害。我国自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20世纪,几乎无年不灾,无年不荒。东汉后期,连年战乱,疫病流行。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生里氏8.5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大海啸,仅在7小时以内,狂暴的海浪从亚洲的泰国海滩直冲到非洲的索马里海岸,10天后报道死亡人数已超过16.5万并不断增加。

  由于人口增长,密集居住(城市人口占总人口50%以上,而所占地球的面积不到1%),对自然的过度干预和不适当的开发,使得灾难的发生频数不断增加。灾难的损失比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得更快。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重大自然灾难平均数比60年代增加了近25%,80年代增至50%;70年代因灾难伤亡总人数比60年代高出5倍;80年代和90年代,因自然灾难伤亡人数达280余万,财产损失逾1 000亿美元。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自然灾难从每年平均约100起增加到500起。

  3我国灾害医学体制及现状

  我国将灾害统称为“突发公共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2]。突发公共事件大都具有危机的特质,或具有向危机事件转化的潜质。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灾害的定义是:任何给灾区造成重大破坏、严重经济损失,给人类生命造成大量伤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健康和破坏卫生服务的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我国灾害救援体系是建立在国家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框架之上,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总体预案将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3]。1995年卫生部颁布《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后,陆续公布4件公共卫生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国家灾害医学救援逐步走上正规和日常化。

  3.1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协调、部署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省、市(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承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协调任务,并指定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3.2专家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组建专家组,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

  3.3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任务。其中,各级医疗急救中心(站)、化学中毒和核辐射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和伤员转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3.4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设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4地震给我国带来的灾害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死亡率也比较高,有地震记载以来,一次死亡5万人以上的地震全世界共发生过17次,中国占7次(不包括汶川地震)。1966~1976年的一段地震高潮统计,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占全球同期地震总死亡人数的63%。四川汶川地震全国各地伤亡截至6月9日12时总汇,遇难:69 142人,受伤:374 065人,失踪:17 551人, 受灾:4 624万。

  5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建立较为准确的评估体系及预案分析历史上国内外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特点(预案),结合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如发生地的地理环境、当时气候条件、建筑情况、人口密度等),在第一时间迅速判断出该事件发生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以便合理配置救援(包括医疗)物资。

  5.2建立常规和特殊需求的药品、器材的储备制度为应对灾害发生的突然性,必须建立救援药品和器材的战备库制度。通常救援队从接到命令到出发只有几个到十几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如果没有必要的储备,是无法胜任这样的任务的。而且救援队执行的不仅仅是现场急救,还承担中后期的相当数量的普通医疗工作。因此,对于药品和器材有着更高的要求,既要有常有药品,也要有特殊药品,既包括外科用药,也包括了内科用药。有了合理的预案及相应的药品和器材储备,才能做到快速反应,不影响救援效果。

  5.3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灾害发生后,专业搜救人员对伤员的致命伤病先做简单处理,医疗队到达现场后开展急救,组织后送,分派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到指定地区进行医疗救助,避免过于集中于某一地区,过于集中不仅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还会给灾区造成一定的负担。①医疗救援人员(医务、保障)和物资配备、时空通讯及运输工具选择。②救助点地理位置确定。③展开(方舱式,模块化)。④现场救治(伤情判断、救治原则、具体措施的细化)。⑤后送(途径、人员)。

  5.4合理配备医疗救护人员灾区内只能进行救命的简易手术,即损伤控制手术,大量的专科手术宜在后送医疗单位进行,把一流的医学专家都分派到灾区是不合理的,只需派出少数专家到灾区指导即可,更多的是派身强力壮、基本功较好的中青年医护人员到第一线[4]。

  5.5心理救援不容忽视被救人员、施救人员同等重要,在创伤事件发生后,有70%人的心理创伤可以通过自身所具备的应付策略自然恢复。而高达30%的人群,将从灾后几天到几十年,陆续出现不同的心理症状[5]。

  5.6搞好卫生防疫工作主要做好灾民心理卫生、食物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免疫预防、解决营养,以及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确保灾害之后不发生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

  参考文献

  [1]胡役兰,魏茂提,刘淑红.灾害救援行动中卫生减员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2):71-7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条例[Z].2003,第2章第2条.

  [3]闪淳昌.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切实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能力[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1(1):6-8.

  [4]张蕴霞,吴寿岭,屈顺喜,等.大地震初期紧急医疗救援要点:绵竹现场抢救工作经验[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7):392.

  [5]汪向东,赵丞智,新福尚隆,等.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28-3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医学职称论文范本

261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