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生就业形势论文(2)
大专生就业形势论文
大专生就业形势论文篇二
浅议就业形势的影响因素
摘 要 本文从经济发展、就业观念和社会创业环境等角度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阐述积累人才、实现政策创新、教育创新和改善中国农村生存环境、创业环境才是解决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自主创业 农村经济 政策创新 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9.087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Employment Situation
LIU Zhongxin
(Enrollment and Employment Department of Jilin Jianzhu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8)
Abstract From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mployment and environmental values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perspective to analyze current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Describe the accumulation of talent, to achieve policy innovation,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improv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n rural China,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Key words self-employed; rural economy; policy innovation; education innovation
近几年,中国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路人皆知的问题,这直接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压力,也给中国的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有人把这个问题归罪于国家连年扩招造成毕业生,供大于求,有人归罪于全球的经济危机造成企业破产就业岗位减少,有人归罪于中国经济发展放缓而导致提供的就业岗位减少,也有人提出中国经济发展在急于赶超西方经济的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发展和增长、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关系。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是,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逻辑关系来看,中国的发展必定要经过一个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痛苦时期,这个时期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要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我们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以辩证的观点看待中国所处的特殊时期,剖析就业难的因素,探寻解决之道。
1 人才培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现有的经济环境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罪魁祸首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一个问题:社会的发展是先积累高科技人才后才有经济的腾飞,还是先有经济的腾飞基础后再培养高科技人才?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史看,无论是英国、法国、德国,还是美国,他们基本都是借助武力,疯狂掠夺财富和资源,初步实现资本积累后,为了进一步获得更丰厚的财富,进行产品加工和销售,实现资本的再生,从而吸引、转移大批农村人口从事工业经济生产,在这个过程中急需满足生产需要的交通、运输、通讯等工具和大批量懂技术、懂管理的科技人才,随后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高校培养了大批促进经济发展、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高科技人才。因此,可以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是有了经济腾飞的基础之后,才促生高校大批量培养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科技人才。
其次,再来看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全力构造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之一,这注定了中国只能靠“科技兴国”,走“先积累高科技人才后实现经济腾飞”之路。江苏省苏州市的经济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早在2009年苏州市政府就制定了良性的引人政策,降低门槛大量引进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外地大、中专毕业生,正是囤积了这个人才库为后盾,苏州市现在拥有13个国家级开发区,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耀眼明珠;反观中国中西部,人才难以引进、人才大量流失应该是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由此可以看出,人才培养应该具有前瞻性,应该走在经济发展的前面,提前用人才为经济发展铺路。
还有,我们的教育发展程度与西方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2009-2010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在科技能力和高等教育等方面竞争力有待提高,其中关键是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与印度相似,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仍然偏低,这直接影响到了该国的科技创新水平的继续提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约8.93%,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现代教育即使这些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与壮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还是明显低于西方国家;从另一个方面看,中国在科技人力资源等创新基础设施方面奠定了基础,并具有较高的吸收国际技术溢出能力,但是产业集群的创新环境还存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支撑不够等缺陷,这个缺陷,归根到底,还是人才欠缺,而不是大学生人才过剩!
2 传统的就业观念是束缚大学生择业的怪圈
一方面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偏低,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看待这种奇怪的“人才过剩”现象?笔者的答案是“人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人才”的就业观念还停留计划经济时代。近几年,随着扩招后毕业生越来越多,受毕业生青睐的就业岗位不能按相同的比例增长,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更少,在这种就业形势下,在指导毕业生求职应聘时,就发现很多学生过分挑剔,中西部不去,基层不去,小地方不去,私营企业不去,小企业不去,还把自己看成“天之骄子”,这既有农村孩子求学跳龙门的传统思想,也有城镇孩子好面子盲目攀比的观念,结果既造成大量毕业生待岗就业,又造成很多用人单位岗位空置。反观国外,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现代农业种植、餐饮、维修、服务等工作的,比比皆是;就是国内,也有个别敢吃“螃蟹”的,走向养猪、种地、废品收购等自主创业岗位,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所以,如何改变毕业生的心态,扭转传统的择业观念是打破大学生择业怪圈的有效途径。结合中国的国情,我们的政府要寻求政策创新,创造就业空间;我们的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加强就业技巧和创业技能培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走自主创业之路,走先就业后择业之路。 3 落后的农村经济和生存环境是制约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瓶颈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有广阔的创业就业天地,有潜在的巨大的就业市场。但农村基础薄弱,人口还处于正增长时期,就业岗位与待就业人口本身就不平衡,即使适龄青年不上大学,社会上还是会有大批失业人口;一批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失业人口远比一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失业人口潜在的社会隐患要大的多。出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家应该完善、维持、创新现行的国家高等教育政策。不仅如此,中国还要变农业大国为工业强国,提高国民整体教育素质,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使农村务工人员得到技能培训,为城市输送专业型、技术型务工人员;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同时还要加大农村投资,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畜牧业养殖与加工等等,发展现代化农村经济,提供就业、创业空间,否则,号召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创业就业将面临重重困难,试想,农村的青壮年都到城里去淘金,村里剩一些老幼病残,我们怎么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让他们带领老幼病残去创业、去发展?所以,国家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资,把农村建设成“能吸引人、能留住人”的创业就业环境,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就业,缩小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现代化。
4 个别就业政策缺乏可持续性
就业是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和谐发展,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为了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有些政策缺乏可持续性。比如 “大学生村官”,毕业生豪情万丈来到农村,可很快发现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并不适用于农村,还没等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又要面临二次择业,何去何从?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回到城里去;就连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些政策虽暂时可缓解就业压力,但并不能标本兼治,最终也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毕业生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
5 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帮扶政策还有待完善
其实,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有了相关的政策扶持,比如在税收、注册和管理等方面上有优惠甚至减免相关费用,而且有些还可以申请创业基金。但是,大学生刚走出校门,大多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和成果,也没有成熟的心理准备,缺少对项目的评估和承担风险的能力。而且银行还要求贷款者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和抵押品。这些因素使很多学生望而却步。现在的大学教育,学生一年花销在1~1.5万,甚至更多,对一般家庭来说这是很大的经济负担,很多学生靠贷款完成学业,毕业后还在偿还银行贷款,谈何自有资金?自主创业既要投入资金又要承担破产风险,谁会孤注一掷呢?要解决这个疑虑,需要国家拿出更周详的帮扶政策,实行全程帮扶,解决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增强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信心。
6 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造成局部人才过剩
自从国家放宽招生政策以来,高校扩招过程中对专业的设置和招生计划,缺少严谨的科学论证,以至于有些高校追求“大”而“全”,盲目上规模、上层次,过分追求办学效益,忽略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就业前景,也忽视本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行业优势,为了眼前利益开设专业,扰乱了就业市场。自2009年起,教育部每年都公布10个限制扩大招生的专业,这说明国家已经开始对个别专业进行宏观调控,可问题是还有多少隐形的专业也面临同样的情形?这既需要高校结合就业市场认真论证,又需要教育厅严格把关,教育部慎重审核。
7 结束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如何培养更多懂管理、懂科技的专业技术人才,并把大学毕业生的科技知识转变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文明进程,这需要国家和高校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我们的国家要改善农村经济态势和生存环境,我们的政府要寻求政策创新,我们的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我们的社会要完善对自主创业者的帮扶政策,在这一系列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之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还将持续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参考文献
[1] 刘忠信.从经济发展看大学生就业前景.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6.
[2] 郭研.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分析.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3).
[3] 魏守华.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南京大学学报,2008(3).
[4] 刘彬让等.试论大师生创新能力及其培养途径.现代教育研究,2007(2).
[5] 张车伟.当前就业形势与热点问题分析.中国经贸导刊,2008(8).
看了“大专生就业形势论文”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