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论文3000字格式范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3000字格式范文
马克思主义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马克思主义思想被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采用参考。学习啦小编整理了马克思主义论文3000字格式范文,欢迎阅读!
马克思主义论文3000字格式范文篇一:《试谈生态与马克思主义》
【摘要】将生态问题、生态意识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框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和理论基础思考分析生态问题出现的原因和生态意识建立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行为的普遍实现对生态问题的解决的重要作用,探讨生态意识的建立和生态问题的改善,为当前生态问题的改善以及未来的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的支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问题;生态意识;生态行为
一、生态问题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指出,物质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发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计划,使物质产生质变。将这一基本原理引用到目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的产生,能够清晰看到生态问题的出现就是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人依赖于自然而生存,人的吃、穿、住等都需要从自然环境中获取。人类在发展进程中智力不断提升,数量不断增加,对物质的需要不断膨胀,而对自然环境的干预也在逐渐加深,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当某一个部分或机体发生变化,生态环境内部就会出现问题,生态环境由于人的破坏开始慢慢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不断加剧超出生态环境自身可承受的范围,影响生态环境自身的修复与运转,生态环境内部失衡,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激化,生态问题出现,生态问题不断加剧造成生态危机,严重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认识自然界的一部分,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人不断向自然界扩张,不断向自然界索取,在人类不停歇的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的改变逐渐增加,演变为质变,引起生态危机。土地荒漠化是人类不断开垦草地、砍伐森林导致土壤质变的结果,大气污染是人类不断向空气中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导致空气质变的结果,水体污染也是同样的原因,都是人类活动不断破坏环境,导致环境自身发生巨变,引发生态问题。生态问题的出现是人类破环生态环境,不断向自然扩张索取的质变反应,一系列生态问题的产生不断提醒人类要找出正确的发展方式,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自然和谐共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解决生态问题,关键在于人,为人的发展找到正确的道路是重点。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其实是人的需求与自然环境的可承载量之间的矛盾。人是这一矛盾运动中的主要因素,解决这一矛盾,关键在于人。目前社会的发展重视物质财富的积累,导致人的物质需求在不断膨胀,最终演化为生态危机,解决生态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不再停留于物质需求膨胀的阶段,人对自然的需求就不会如此没有节制。生态问题的出现是人的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量变到质变的反应,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疾患是质变的重点,想要改善日益加剧的生态问题,就要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主要矛盾。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则有利于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如果放任不管,使之继续恶化,在生态环境遭到破环的同时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存。生态问题的出现是人的发展以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找到矛盾出现的根源,有利于生态问题的改善。矛盾的出现推动事物的发展,我们要找出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方面,摒弃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一方面,促进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人的需求是主要动力,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不断向自然界索取,而自然环境可供应和可承载的物质是有限的,当人的需求不断膨胀,以至于自然环境无法满足之时,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激化,矛盾运动开始出现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状况,生态问题产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人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追求精神的发展,而不仅仅停留在物质需求阶段,才能控制人不断膨胀的物质需求,才能使人不在无节制的向自然界索取,人对自然界的干预和扩张得到控制,生态问题才能得到改善,生态危机才能缓解。
二、生态意识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客观反映,观念的东西是被人脑改造且被反映出来的物质的东西。生态意识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旨在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危机的出现提示人们建立正确的发展思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人的不断发展,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人类不加节制的获取使得生态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类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不和谐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意识到人应该为自作出一些改变,生态意识慢慢开始萌芽。生态意识的出现是人对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断恶化的生态问题的反思,也是对人自身发展不全面的反思。生态意识的出现为生态危机的解决开辟了道路,是人逐渐发展的表现。生态意识的建立对生态问题的改善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观念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正确的意识观念对人的行为有积极地能动作用。生态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意识观念,其目的在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正确的价值观念,生态意识的建立与普及,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生态问题的改善起到积极的能动作用,也能够改善目前生态危机所带来的困境。生态意识的建立,有助于人们反思过去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发展方式,也有助于建立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正确的发展模式。人与自然之间的不正确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破环极其严重,当这种严重的破坏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范围,自然环境就会将这种破坏作用于人类身上,人的生存将会面临严重的威胁。生态意识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生态意识的出现是人类反思其发展历程的产物,也是人类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向全面发展的人迈进的重要体现。
生态意识的建立需要公众的参与,也需要正确的思想引导。生态意识的建立对生态危机的改善和人类的进步发展要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注重生态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加强自然知识的普及,要正确处理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就要清楚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认清人在自然环境中的位置及其角色定义,这就需要人们充分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在自然科学的普及过程,教育将是重要的方式,教育对知识的普及与传承有十分有利的优势,在自然知识的普及过程中,我们要有效利用这种优势。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的引导作用,一种意识的出现是人对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现象的客观反映,社会对意识的出现起重要的引导作用,社会主要潮流走向反应的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走向,引导生态发展方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模式,对生态意识的建立健全将是非常重要的推动,所以说,要实现生态意识的普遍建立,社会的引导作用不能忽视。第三,要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生态危机的出现和解决过程中,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这两者的实施主体都是人,生态危机的出现是停留在物质需求阶段的人毫无节制的物质需求欲望膨胀所引起的,而生态危机的改善需要人实现从物质需求阶段向精神需求阶段的飞跃,达到全面发展的人,实现全面发展的人,其物质需求旨在满足其生存和持续发展,而不会过度追求物质财富的积累,从而达到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发展的历程由人的发展程度决定,人的进步与否关系社会的发展方式,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将是生态危机解决的最终途径。
三.生态行为与马克思主义
生态为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需要人的实践活动。在认识了生态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之后,我们除了要普及生态意识、深化生态意识的建立,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已有的知识和认识的指导下改善生态问题,这就需要生态行为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类的活动属于两大类活动,即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生态意识的建立属于认识世界的活动,而生态行为的普遍实现属于改造世界的活动,生态行为是公众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所做出的有益于人类和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活动,其目的在于从日常的生活行为出发改善人类目前发展所面临的生态困境。
生态行为的普遍实现有助于生态问题的改善和解决,但是由于身体行为的特殊性和人自身发展的限制,生态行为目前的实践状况十分不理想。限制生态行为普遍实现的原因从生态行为本身来看主要有生态行为的效益共享特性、非物质性回馈特性和效应滞后特性这三方面的因素;而从人的方面分析,限制生态行为普遍实现人的因素主要是人自身的发展停留在物质需求膨胀阶段,无节制的物质财富积累欲望使得人忽视甚至回避生态行为的实践活动。人是生态危机最终解决的主体,也是主要的因素,从人的发展出发分析生态问题的解决途径是最为有效的最为便捷的途径,生态行为的普遍实现是解决生态问题,缓解生态危机的有效行为方式,但是生态行为的普遍实现也需要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将非常有益于生态危机的解决。
充分认识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掌握生态意识的建立所产生的能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升人的发展阶段的跨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克服生态行为本身的限制,促进生态行为的普遍实现,人才能摆脱目前的发展困境,实现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乔纳森・休斯.生态与历史唯物主义[M].江苏人民出版社.张晓琼,侯晓滨,译.2011.
马克思主义论文3000字格式范文篇二:《浅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组成
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组成,主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进行一下剖析。到目前为主并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作出过明确的界定,学术界早已了不同的意见和多种观点。有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基本原理”并不是那样如字面理解进行简单的叠加,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新概念,两者不能分开而谈。这些不同的争议说明这个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性质的规定,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构成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规律,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的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地继承了有史以来人类优秀的哲学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具有很大范围的普遍性。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最终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实现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根本变革,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又称科学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依据,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学说。
三者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从属于马克思主义这个大整体。三者缺一不可,去掉任何一部分都马克思主义都不能算是完整的理论体系。三者之间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概况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注意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立足于现实的人,这是马克思主义根本性质和宗旨的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中《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这样描写人的“这些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条件下活动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是无产阶级的运动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始终。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的,具有严整、完备的理论体系。里面包括许多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中主要包括: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社会形态和社会矛盾的基本规律、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及作用、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共产主义本质特征等等。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等多个领域,内容之繁,范围之广。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方法论,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利的思想工具。
(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客观与主观相符合。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和概括。根据当时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事情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在形成过程中,马克思就确立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就避免了唯心主义。马克思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特性
连续性与整体性相渗透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都是围绕其研究对象进行不断深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结晶发展必然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从基本内容、结构及方法上看是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他们之间是一个整体结构,完整的世界观及方法论,内容涵盖了诸多领域。
革命性与科学性相辩证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在继承了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之所以说是革命性的是因为从阶级性上说,马克思主义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思想体系都具有阶级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实践性与独特性相结合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实践性,在实践中产生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整体来看或组成部分来说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在整个理论的创造过程中特别强调实践的功能。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区别于其他学说的显著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性的体现。所以马克思主义是实践性与独特性相结合的统一。
总之,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伟大的思想革命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不断革故鼎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在实践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的环境中产生的,在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中得到大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创造新辉煌。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马克思主义论文3000字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