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政治论文3000字(2)
自强政治论文3000字
自强政治论文3000字篇二
浅谈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培养
【摘 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青年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青年的文化自觉对自身的成长、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大学生作为青年当中知识最丰富、思维最活跃、受各类文化冲突影响最大最深的群体,再加上应试教育和功利性学习导致的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等因素,也最容易在文化交流融合中出现全盘否定或盲目效仿等极端现象。本文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内涵、意义、学生特点等方面探讨了实现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觉;培养
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是精力最充沛、知识最丰富、思维最活跃、受各类文化冲突影响最大最深的群体。但由于应试教育和功利性学习等因素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素养缺失。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面对各种文化的冲突碰撞以及西方强势经济支持下的强势文化对发展中国家校园文化舞台的侵蚀和占领,大学生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和对各类外来文化的辨别能力,不是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就是妄自菲薄、盲目效仿。在当前全国上下努力实现“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的潮流和行动中,大学生更应该也更需要走在国人的前列。
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内涵及意义
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最根本因素。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相对于其他方面,我们的国民素质和文化修养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短板之一。
面对全球一体化趋势对文化建设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首次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之后胡锦涛在讲话中引申出文化自信,后署名云杉的作者在2010年《红旗文稿》中发表文章《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简称《文化“三自”》),最终演化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一般指一个民族或一个党团体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深刻认识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作用,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发展文化历史责任,本质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影响文化自身的繁荣兴盛,还决定着一个民族或政党的前途命运;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本质上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信念,是在充分理解自己的文化后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信仰;文化自强本质上是对文化发展、文化强国的向往追求,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目的是要实现文化自强。文化自强的“自”,就是立足自身实际、依靠自身力量、突出自身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强的“强”,就是要使文化具有强大吸引力影响力、强大活力创造力、强大实力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直以来都称我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大国,《文化“三自”》率先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客观要求和一般原则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文化自觉的关键时期,面对外来文化及思潮的冲击,加之国内现行教育政策上的重理轻文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的激烈竞争,造成了相当部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薄弱,面对西方文化无法做到去粗取精、兼收并蓄,而是盲目地推崇和仿效。民族文化自觉性的缺失是可怕的,它可以让一个民族失去传统,让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改变轨迹。文化决定民族精神,文化乃国本。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重任,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义不容辞、刻不容缓。
1.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客观要求
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深度认同文化的意义、地位和作用,勇敢担当对文化建设、发展、进步的责任;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理性审视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包容借鉴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实现文化自强需要我们正确把握文化道路、方向、灵魂,协同推进文化创造传播、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培养。
2.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一般原则
(1)坚持文化教育的精英化。高等教育作为社会文化体系的中心,精英文化表现出了独特的文化性格,并以理性的思考张扬着中国文化精神,深刻影响着社会文化体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实现有赖于大学独特的文化性格。
(2)坚持文化的自主性。在多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大学生要强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坚持文化的自主性。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本民族历史发展的积累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该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起着维系社会秩序、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全球化背景下必须要坚持文化的自主性,否则就没有了民族特色和民族认同的标志、思想凝聚的基础,最终民族文化难免走向衰亡。
(3)坚持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双向性交流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对不同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理解文化双向传播的意义、价值。全球化浪潮中,西方文化以雄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为基础,强势推进发展中国家,文化单向传播愈演愈烈。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旗帜,帮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文化对国家安全、民族独立的重要性,培养一代代欣赏中国文化的接班人;然后在未来才可能有优秀的中国文化产品、文化产业、文化资本,真正让中国文化赢得世界认同。
三、当代大学生的一般特征
1.价值取向方面
单一选择转向多元选择;更多地采用生产力的标准而不是意识形态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的标准而不是传统道德的标准;更多地采用世界标准而不仅仅是中国标准;更多地采用具体利益的标准而不是抽象的政治标准。
2.学习与教育方面
传统文化学习不够,对西方文化和各类外来文化缺乏辨别能力,不是全盘否定、固步自封就是妄自菲薄、盲目效仿,容易走极端;同时,增长才干是第一需要,最愿学习和掌握实用技能,如英语、计算机等;学习途径大大拓宽,如网络和打工创业等;部分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实用技术主义盛行。 3.人际交往方面
交往心理日益主动、开放;师生关系期待平等互动;受网络影响巨大;部分学生对诚信重视不够,助学贷款还贷情况不理想。
4.消费方面
学习消费占大部分;凸显实用性、多样性、个性化、差异性和前卫等特点;需向理性消费、健康消费方面引导。
5.性健康与婚恋方面
性生理成熟提前,性心理问题不少;对大学期间谈恋爱多数持肯定态度;“择偶”重人品。
6.就业与创业方面
以平稳的心态对待交费上学和自主择业;就业市场“操纵”大学生的人生定位;职业价值观世俗化倾向明显,名利双收的职业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行为更加务实。
7.心理方面
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大部分大学生都充满活力,善于言谈,但多数仅限熟人或宿舍内;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不希望别人打扰,但在日常事务、经济、情感上对父母的依赖非常大,但同时又不愿意和父母做深入的交流;在网络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学习能力也很强,思维活跃、创造性强;责任感往往体现在关键时刻,比如“5・12”大地震中争先恐后捐钱、献血等;心理承受力不强;人际交往缺乏自信和包容。
四、对大学生培养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方法
根据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客观要求和一般原则,针对学生的具体特征,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可以从提升学生自主能力、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和构建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三方面入手。
1.提升大学生自主能力
提升大学生自主能力首先要加深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加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增强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辨别取舍能力,引导学生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又反对“文化割据主义”,坚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最后,提升大学生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引导大学生从先进文化的受益者逐步发展成为传播者、创造者。
(1)开展专业相关的各类竞赛活动。以外语专业为例,可以开展各类中英文演讲比赛、英文辩论赛、英文相声小品大赛、外文电影配音大赛、外文卡拉OK大赛等,将第一、二课堂结合,将专业知识学习与文体竞赛、综合素质提升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同步学习、共同提高,加强不同文化碰撞,促使学生自主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比较中实现民族文化自觉自信。在其他文史哲或农医理工科专业中也可以开展类似知识竞赛活动,加强国情教育和本专业的研究历史教育,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在课余自由结合,以4-6人为准,自由组队,聘请指导老师,自主选题立项,学校每年拿出一定配套资金,用以资助和奖励。年初公开申报优中选优、年末公开答辩验收评比,以此来提高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团队协作沟通能力。
(3)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以迎新生、送毕业生或国庆、元旦等各类晚会、运动会、节日庆典等为载体,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多方面健康兴趣爱好,提高人文素质,增强创造先进文化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4)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大学生军训、寒暑期社会实践、植树、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为载体,引导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民意,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2.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首先要树立成才报国的主流意识,引导学生避免用西方一时一地的理论和观点看世界,避免人才培养的功利化和实用主义;其次,引导学生深入开展文化思考、催生先进文化,面对近年来西方文化对发展中国家校园文化舞台的巨大攻势,要守住阵地就必须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思考和创造创新;最后,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1)大力开展校史院史教育。校史是高校发展历程的反映与总结,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通过德育课、入学教育、参观校史馆、设立展板、纪念物等形式,以校庆院庆等重大庆典活动为契机开展校史校情院史院情教育。深入挖掘院训内涵,制作完善院徽、院歌等,从而增强身为母校一份子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2)大力举办人文社科类报告会。通过人文社科类报告、思想政治理论课、业余党团校等阵地大力开展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和认识水平,同时让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进课堂、进大脑。
(3)不断深化制度建设。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学子新特征,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规范程度,建立长效机制,明确政策导向。
(4)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十佳大学生、单项奖、五四团组织评先、七一党组织评先、党员民主评议等为抓手,大力开展典型教育。
(5)加强网站建设。通过网络加强和改进对内宣传,使工作重心下移,更多关注班团组织及大学生社团活动,同时积极深入开展文化比较和学习,加大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学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营造学子精神家园。
3.构建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校园文化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重要依托,集中表现为办学理念、师生的价值取向与观念以及在这些观念指导下所表现出来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等。构建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大学生和教职工培养文化自觉的需要。其要点如下:
(1)以坚持“先进文化”导向为基本要求。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师生,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
(2)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重要目标。高校是形成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定位要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
(3)以提升“文化品位” 为重要任务。一是从基础文明抓起,主要是指校园环境卫生、秩序,学生的行为、习惯等;二是突出思想性,弘扬时代精神和主旋律;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赏罚严明。
(4)以突出“个性特色” 为建设方针。一是立足学校实际包括地域特征、学校类型、历史传统等,找准特点和优势;二是从师生员工教学科研日常活动中去创造、发现,并及时归纳总结和升华。
(5)以立足“整体推进” 为坚实基础。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要从整体上推进、在全局上构建。一要真正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二是纳入学校长远的整体发展规划,不断建立和完善日常管理和评比奖励制度;三是建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四是完善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切实解决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6)以形成“全员共建” 为可靠保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全校收益,故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二要全员参与,全体师生员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三要进一步扩大参与范围,延伸到社会,与社区、企业结合。
参考文献:
[1]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红旗文稿.2010.15―17
[2]王冀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加强大学文化问题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2.(11):10-13
[3]何涛.大学的重要使命: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文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86-87
[4]潘玉驹.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及其培养.光明网.2012年1月28日
看了“自强政治论文3000字”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