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字形势与政治论文(2)
3000字形势与政治论文
3000字形势与政治论文篇二
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文章提出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高职院校思想 政治 教育 和 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把握 联系,认清差异,发挥互补效应,方能有效解决当今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众多 问题 。
【关键词】 新形势;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 转型的新时期,高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受到了巨大冲击, 环境复杂化引起价值观的扭曲,价值观的扭曲导致道德“滑坡”,价值观的冲突引起内心困惑。引发了高职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诸多问题。
一、新形势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负面 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经济 的迅速 发展 ,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人民生活的明显改善,是我们每个人都无可否认和置疑的,但是,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心理健康却受到了巨大冲击,这同样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 环境复杂化引起价值观的扭曲
当今高职大学生所处的 时代 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 学习 生活环境变得复杂化。随着西方文明的涌入, 网络 时代的到来,迅速涌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给传统的、稳定的价值体系带来很大的冲击。由于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而引起政治、 文化方面的变化,经济成分的复杂性导致了文化多元性,也导致了主体的、核心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危机,出现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致使大学生的内心世界,随着变革的滚滚激流,久久难以平静。受社会上权钱交易的泛化,财富不正常的聚敛, 职业道德的败坏等不正之风的严重冲击,折射到校园里便出现了拜金思潮、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兴起,使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当中表现为集体观念差,缺少合作意识,同学关系冷漠,交往功利化,学习目标狭隘,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等,高职大学生价值观的扭曲也必然会影响这一本该积极向上、即将成才的特殊社会群体的道德水平。
(二)价值观的扭曲导致道德“滑坡”
在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高职大学生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发生了扭曲,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前社会伦理价值正处于无序性向有序性重新构建的过程中,高职大学生们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普遍降低,致使错误的价值观很难得到改变。在错误价值观的支配下,高职大学生常常表现出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如违纪行为的泛化,酗酒打架屡见不鲜,缺少社会公德,恋爱中的杯水主义,对顺手牵羊的偷盗行为不以为然,有些大学生为了追求金钱和一时的享乐而走上了犯罪道路等等,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高职大学生正在滑向道德低线,人们对原来“天之娇子”的社会评价也一落千丈。而高职大学生对于自身的思想行为和社会评价并非毫无自我认知,在迷茫和矛盾之中的高职大学生,其内心世界也必然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三)价值观的冲突引起内心困惑
时至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复合型人才的高要求,使得高职大学生们面对社会人才的激烈竞争感到彷徨,在拼命拿各种证书时,却无法把握自己的未来命运。当今的高职大学生很难对“什么最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等问题达成共识,在人生价值目标的取舍上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体现在对人生理想和信念,道德价值取向,就业及前途命运等方面,这些冲突使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变得复杂而迷茫,从而产生不安和焦虑。久而久之,这就成为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诱因。诚然,一个人的价值信仰既有它的稳定性,也有它的可变性,它会根据整个社会价值信仰体系而不断整合,但是, 目前 社会转型致使原有的价值体系被打破,并没有建构出一个稳定的价值坐标体系,大学时期又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职大学生们没有了主体的社会信仰标准,自我观念又尚不定型,在这种情况下做的选择要么不满意,要么就是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充满了矛盾和迷茫。而他们还缺乏对新旧观念整合的能力和 经验,不能有效地运用自我防卫机制,这样必然会使他们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
可见,新形势下,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当前高职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障碍,而且,这种消极影响并不是“单独式”的,而是“关联式”的,即某种负面作用既影响高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又影响其心理健康,对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的结果又会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原因,反过来,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结果也会成为影响其思想道德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在高等职业院校,解决这一负面影响的主要途径只能是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面对新的形式,必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建康教育的关系,使二者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果。
二、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建康教育的关系
(一)要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等诸方面的发展,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目标就是要培养“四有”新人,即培养适应社会主义 现代 化需要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公民。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总要求,它包括思想素质目标、政治素质目标、道德素质目标和心理素质目标。
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的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难看出,二者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解班人。而且,从 内容 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就没有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要明确二者的差异和不可替代性
通过 心理健康 教育 ,使学生具有健康的情感 、坚强的意志、刚毅的性格,更好地适宜改革开放的 社会 生活状态,从这方面看,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 政治 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二者是不能完全等同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方向性,道德教育具有规范性, 法律 教育具有强制性,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细致性,可以确定人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二者有着不同的教育 规律 和和教育 理论 。因而,要纠正两种错误观点,一是错误地认为有了心理健康教育,就应取消思想政治教育的提法,二是错误地认为既然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在高等 职业院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就不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对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决不能用一个 问题 代替另一个问题。尤其是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更要在 联系中明确差异,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互补效应,及时解决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帮助大学生顺利的成长成才。
三、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建康教育的关系
(一)在课程设置上,正视德育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
以往,很多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单独系统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只是把它看作是德育课的一部分,在高等院校德育课程改革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内容 只是在各版本的“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中作为一章或一节来讲解,在高等院校德育课程改革后,在全国通用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这部分内容也仅仅是在第三章中有所体现。虽然在高等院校德育课程改革后,有些高职院校单独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学时仍然很少,受学时所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将心理健康知识系统地讲给学生,从教学效果来看,也难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无法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独立地系统地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给予充分的学时来完成教学目标,正确认识德育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
(二)在课堂教学中,将德育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
在高职院校单独系统地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孤立出来,而是更好地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德育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互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德育课虽有各自的侧重点,但是处在复杂 环境中的大学生,他们在 学习 、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思想和心理矛盾经常是混在一起的,仅靠单一的教育方式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因而,德育课和心理健康课在课堂教学中,在内容上应该有所渗透,而不能各自完全孤立。
(三)在课堂教学之外,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相互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相互结合,关键是在教育策略和 方法 手段上的有机结合。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和手段上各不相同,但我们仍然应该在共同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各自的方法手段,使两者的最佳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一方面,德育 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获取新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顺利成长,同时也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并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另一方面,要改进过去心理咨询坐等学生上门、个别、保密进行的方法,应主动、公开、广泛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防患于未然,可以采用建立校园 网络 平台、小组讲座、团学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重视心理问题,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注重师资培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有机统一,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教师的素质,心理教师和德育教师应加强互补性学习,心理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德育教师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只有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 管理工作者,尤其是学生辅导员,更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要从思想和心理上,多方面、立体性的去了解学生,克服工作方法的单一性,教育过程的简单化,特别是对那些思想上出现问题的学生,不能简单粗暴的加以批评,因为,往往很多学生的思想问题都源于心理问题,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可能还会助长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应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的情况,加强心灵的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问题的根源,在从思想上加以引导教育,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 参考 文献 】
[1]樊富珉,王建中.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国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袁芳.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心理健康教育[J].求实,2005,(S2).
看了“3000字形势与政治论文”的人还看: